「粘一雙鞋底就能掙2角錢,一天下來,做80雙不成問題,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可以照顧到家裡的病人」剛剛參加完培訓的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義和塔拉鎮增力村張桂春高興地說。她的丈夫是重度精神障礙患者,能在家一邊照顧丈夫,一邊代加工鞋底拿工資,她很開心。
為深入推動「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以產業帶動脫貧,幫助貧困家庭脫貧致富,開魯縣工商聯副主席、義和塔拉鎮增力村第一書記王繼華充分發揮工商聯優勢,積極與麥新鎮張家鞋廠協調,將鞋廠「扶貧車間」延伸到了增力村貧困戶家中,利用「家庭代工」模式,讓貧困戶在家裡粘鞋底,使村民實現了足不出戶務工增收。
現場技術培訓
5月20日,村企召開了對接大會,增力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殘疾人戶、低保戶等3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上,鞋廠負責人承諾,將專車專人「送貨到戶,回收產品」,並免費提供崗前技術培訓。
今年51歲、患小兒麻痺的肢體殘疾人周靜偉行走不便。「扶貧車間」不僅會給她帶來一份收入,還會幫她找回自信,實現自我價值。培訓結束後,她和張桂春等其他6戶村民當場與鞋廠籤定了粘6千雙鞋的協議。
據了解,增力村「扶貧車間」可實現30人在家就業,每人每月可實現收入1500元,人均年增收2萬元。該廠將根據實際情況,再增加一處扶貧車間,覆蓋周邊更多的貧困家庭及就業困難人員。
「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開展以來,開魯縣工商聯積極發揮自身職能,動員更多的企業加入到活動中來,為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截至目前,已組織縣內14家企業與14個貧困村結成對子,這些企業利用自身優勢,通過招聘用工、建生產基地、原料收購等形式助力貧困村脫貧致富。(記者 宮立靈 通訊員 王繼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