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車間專門生產產浴簾、浴室墊等浴室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線上只要訂單發過來,我們就接單」。6月5日,在位於郎溪縣新發鎮彌馭印染加工廠扶貧車間內,車間負責人解敏一邊忙著組織工人生產浴簾,一邊對記者說。
在這320平方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忙著趕製浴簾,通過列印,製作,定形、出貨、包裝.....一道道工序有條不紊,一個個能工巧手們各司其職,通過專業的流水線,五顏六色的塑膠布匹轉眼間便被做成了花式各樣的浴簾,這些浴簾將通過線上銷售平臺「乘坐」物流運輸車前往全國各大中城市。
「目前店鋪經營持續向好,每天我們有300單發貨量,一個月有9000多單。」解敏說,他是新發鎮東夏社區的居民,從事電子商務有八年時間,2017年將自己電商生產基地搬回郎溪,目前已經有兩家皇冠店鋪,2019年店鋪銷售額達773萬。
「我們能發展這麼快,這其中少不了政府的好政策,辦手續一路綠燈、開網店政府補貼、扶貧車間政府補貼……」解敏掰著手指頭向記者數著政府的支持。隨著銷量增多,人手需要增加,他找來附近的村民給他幫忙,讓一些貧困戶也去他的公司上班。「我就想儘自己的力量,多幫幫貧困戶,讓他們儘快擺脫貧困的生活。」
在車間打包發貨地方,貧困戶張金保正在將製作好的浴簾打包發貨,雖然手上動作不是很麻利,但他很努力地把浴簾疊整齊,小心翼翼地放到包裝袋裡。 「我已經在扶貧車間工作兩個月了,月收入能達到3000元左右,一天工作九個小時,我說啥也想不到能到這裡打工」。張金保笑著說。 張金保是該鎮東夏社區建檔貧困戶,患有慢性腎病,常年吃藥,原來一直在鎮上銅廠上班,後來因病在家休息,為了保證他穩定收入,今年4月,他在社區村幹部的介紹下來到社區的扶貧車間上班。
「目前,我們扶貧車間帶動周邊村民16戶就業,其中貧困戶就業2戶。」談到未來發展,解敏信心滿滿說,下一步,車間還要增加一些生產設備,擴大生產規模,希望能夠為更多貧困群眾提供在家門口就業的崗位。
「把工廠建在村裡頭,把崗位送到家門口。扶貧車間既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又能實現一人就業、全家基本脫貧的目標,成為脫貧攻堅的好載體 。」東夏社區黨委書記夏福平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發揮扶貧車間作用,完善電商運營模式,把扶貧成效寫在百姓笑臉上,讓扶貧車間搭乘電商快車,載著貧困群眾的幸福生活夢駛向小康。」
近年來,郎溪縣科學布局農村電子商務鄉村網點,以數位化、信息化的手段,通過集約化管理、市場化運作,構築了自上而下、緊湊有序的電商網絡,降低農村商業成本、擴大農村商業領域。「電子商務下沉鄉村,匯集各類平臺服務於農村資源,將電子商務的實體終端直接紮根于田間地頭,真正使農民成為電商平臺的最大獲利者。」新發鎮相關負責人說。(餘克儉 呂亞敏)
(責編:黃豔、金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