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校園裡大大小小的科技雕塑建設
到按期更新的科幻好書推薦、科普互動小課堂,
從點點滴滴科普知識分享再到創客世界的建成,
附小新興路校區一直非常注重
對學生科技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近日,
這所學校的孩子們不僅包攬
我縣首屆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單項比賽
小學組一、二、三等獎,
在第二十七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賽中,
圖靈人工智慧社團2支戰隊獲得市第一名,
智能家居社團6位學生獲市一等獎!
「科技風」在這所校園裡颳得正勁!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群科技少年們——
「就差一點,不行,再來!」
時而跺腳,時而埋下身子屏聲靜氣……組裝、環境採集、編程、做任務,在ENJOY AI機器人「奧運會開幕式」的訓練場上,隊員們有的正全神貫注地進行組裝和編程,有的正進行著激烈緊張的模擬賽……
今年九月,通過從大批「科技愛好者」中層層選拔,附小新興路校區圖靈人工智慧社團正式成立。為了以最好的水平和狀態迎接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賽,機器人社團的「選手們」在創客大廳緊鑼密鼓地進行賽前集訓。
「我們這個社團聽起來『高大上』又很有趣,但真正能加入的孩子不止是要對科技感興趣,還需要有韌性、能吃苦。」人工智慧的指導老師施素娟告訴我們,準備一次比賽需要經歷很多步驟:從現場分析任務、構思方案,到用不同組合方式搭建任務零件,再通過編程調試,讓巡線小車按照指定路線完成任務,一切都需要孩子們自己動手完成。
就拿這次參賽的機器人來說,聲音、光線和外部環境都會影響到機器人的行走路線,同樣的小車、相同的程序,前一分鐘與下一秒呈現的效果也許就是不一樣的,因此,同樣的線路和任務都要反覆練習,這也在考驗小組成員之間的默契以及選手的靈活性與應變能力。
「你先按我這個方法試一下!」
「行,試就試誰怕誰,看誰的最快!」
隊長張宇桐介紹道,每次任務開始,同組的這兩個「對家」總要先「吵一架」搞場pk,但最終輸的那方還是會乖乖「臣服」並向對方「取經」。
「這些並不是冰冷的機器,它能讓人的動手能力變強,還讓我慢慢學會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更是提高了我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這裡,我們學會了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因為我們既是對手,也是一個團隊!」
速度是多少,時間要多久,怎樣最高效……從一開始接觸時的一頭霧水,到現在成為帶領團隊斬獲多項榮譽的優秀指導員,經歷過上百次上千次試驗的施素娟老師,也在不斷的摸索與嘗試中和孩子們一起學習與成長。
集訓期間,每天中午12點到1點,下午5點半放學到晚8點都是社團的訓練時間,周末更是穩紮穩打全天練習,對於每周14堂課的施老師來說基本沒有個人時間,有的只是全身心的投入。
「雖然平時有點辛苦,但大家卻都樂在其中,特別是取得優異成績後那開心的笑容,更是讓人覺得這一切都值得!」
「在這裡,像是提前預習大學的科學知識!」
「很多次想要放棄退出,但我想要再試一試。」
「其實啊,剛拿到圖紙時我也是懵的。」智能家居社團指導老師張文彤笑著說,在社團建立初期,他和趙翊名老師主動請纓,成為了社團的首批「導師」,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搭建智能檯燈。看似一盞小小的檯燈,實際做起來卻並沒那麼順利。
△張文彤老師正在指導學生拼搭
經過一遍遍練習,一次次拆裝再到反覆總結經驗,兩位老師在摸索中漸漸了解智能家居這一領域的設計理念和比賽規則,同時他們也迎來了社團的第一批成員。現在,這個以四、五年級學生為主力軍,部分低年級學生參加的共50位隊員的智能家居社團,在每周三到周五下午二節課後都在進行他們的科技社團活動。
起初面對這個隊伍,接二連三的問題擺在他們眼前:學生的年齡層不同,看不懂圖紙線路方向,漏搭、丟失零件……這兩位新手「導師」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分層次練習、手把手示範、及時表揚鼓勵、打擂臺賽、小組合作……經過他們的耐心指導,小隊員們的堅持不懈,在比賽中,規定30分鐘以內搭建完成就算滿分的任務,團隊中80%的學生都能在10分鐘之內拼搭完成了,最快的甚至只要6分11秒!
「13分鐘!我破紀錄啦!」
眼前這個高興地手舞足蹈的小女孩叫何梓桐,她告訴我們,剛參加社團看到這盞智能檯燈時覺得做起來一定很簡單,沒想到自己從拆材料開始就比別人慢一拍,導致她一度想要放棄。觀察到小姑娘的沮喪,張老師安排平時特別喜歡拼搭各種小玩意兒的陸玟冰作她的「小師父」,在倆人的合作下,小梓桐成功拼好了檯燈,她捧著自己的作品左右來回欣賞。儘管任務是完成了,小梓桐卻還是不能獨立拼搭。
△何梓桐與指導老師趙翊名相互「學習」
「那些比我小的學弟學妹們都可以,我也一定能行!」不服輸的個性讓她充滿能量,激勵著她反覆認真地去探索去練習,從17分到15分再到最後13分,小梓桐打破了記錄也戰勝了自己。
能讓孩子們擁有如此多探索科學世界的機會,
離不開學校提供的「大舞臺」。
校長孫永明告訴我們,新興路校區從規劃到建設,歷時兩年建成了現在這個具有前瞻性、開放性和交互性的350平方米創客大廳,實現了人工智慧教育的空間落地。
當前,空間從0到1已經有了突破,如何從空間走向課程實踐,讓每個孩子都有學習人工智慧的機會並發展成他們的興趣、特長,學校正在整合現有資源,努力實現人工智慧課程的真正落地,讓每個孩子都能在科技中「撒野「!
期待在不久的將來,
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在創客空間的平臺上,
擁有一種與世界接軌的全新思維,
在動手與動腦中體驗實踐與探索的快樂,
將腦海中更多的奇思妙想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