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教育部官網發布了《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自2020年起,將不再組織開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這意味著,已施行十多年的自主招生政策將正式走下歷史舞臺,被「強基計劃」取代。
從調整到取消
在此次取消之前,自主招生政策一直在不斷調整變化,無論是考試科目、考試方式還是錄取方式、招生人數、優惠力度等,都在持續優化改進。
比如從2015年起,所有試點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統一改為在高考結束後、高考成績公布前進行,教育部同時要求試點高校不得向中學分配推薦名額,筆試考試不得超過兩門等。
2019年是自主招生政策發生大變革的一年,當年有多所自主招生試點高校對招生政策進行了調整,主要調整變化趨勢為大量減少招生計劃、提高招生測試要求,降低優惠分數等。
不過,由於自主招生試點中產生的公平性等問題始終未能解決,自主招生政策一直飽受詬病。正因如此,業內對於自主招生被取消似乎早有心理準備。
記者了解到,在教育部文件出臺前就有傳聞稱,2020年自主招生將全面改為「綜合評價」,其中高考成績佔80%,現有的90所自主招生高校也將縮減為36所,這與最終實施的「強基計劃」方案基本一致。
記者先後諮詢了多名高考報考業務從業者,他們對於自主招生政策的變化並不意外。瀋陽市某高考報考機構從業者對記者表示,從去年自主招生報名人數大降開始,就聽聞自主招生政策可能還會有調整,現在終於落地了。該從業者隨後向記者發來一份「強基計劃」資料,表示自己正在研究和學習新的政策。
機構「轉向」
近年來,隨著高考改革逐步步入深水區,自主招生等招生選拔模式在重點大學招生中所佔的比重有所提升,自主招生也越來越受學生和家長重視,報名人數節節攀升。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全國自主招生報名人數分別為48.4萬人、60.6萬人、83.7萬人,增幅明顯。2019年,受到政策調整影響,部分高校招生計劃大量減少,但當年自主招生報名人數仍然達到約37萬人。
自主招生報名人數的增加,也催生了相關的培訓市場。此前,市場上存在不少機構,針對自主招生的筆試、面試環節提供培訓服務,部分機構甚至提供從自主招生綜合評價、初審報名到考試培訓的全套服務,且收費不菲。
比如某機構推出的一款自主招生培優籤約服務,最貴的是參加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自主招生,僅報名初審收費就高達8.8萬元,初審+複試全程培優收費高達16.8萬元。
自主招生的取消,意味著這些機構的自主招生業務將被「推倒重來」,影響不可謂不大。記者注意到,雖然此次取消自主招生的消息發布時已近年關,但培訓機構的反應依然十分迅速,目前已有不少從事自主招生業務的機構,進行了業務調整。
如滬上某機構,此前主要從事自主招生培訓、代理報名等業務,在教育部文件發布後,其網站內容便被迅速被「強基計劃」的相關信息代替,不僅有大量自主招生與「強基計劃」差異對比、知識點介紹,還有專門的老師對接回復學生疑問。
環球壹學旗下原「中國自主招生網」在教育部文件下發後迅速更名為「強基網」。雖然網站上依然有大量關於自主招生的信息,但其已針對性推出了「強基計劃1對1」、「考前強基綜評密訓班」等多項業務。
在A股公司中,也有多家教育類公司在自主招生業務上有所布局。如立思辰的重要業務高考升學服務中就包括自主招生申請服務;三盛教育控股子公司投資的福建匠心恆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培訓學校業務就包括重點高校自主招生冬令營、衝刺營等。
除此之外,A股公司中涉及自主招生業務的還有科斯伍德、凱文教育等;在新三板掛牌的百年育才,其主要業務也包括自主招生申請代理。
「我們也有自主招生方面的業務,2019年自主招生政策變動後,我們已經做了相應的調整,主要是圍繞新高考方向做部署,根據國家的政策導向來做一些安排。」北京某教育公司負責人金鑫對記者表示。
K12教育或受益?
相對於教育行業的其他細分領域,自主招生業務的規模並不算大,在上市公司收入中的比重也並不高,取消自主招生並未在上述公司中引起太大波瀾。市場關注度更高的,是即將開展的「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提出,考生最終成績將由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評價結果、綜合素質評價等折合而成,其中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低於85%。由於「強基計劃」更重視基礎學科教育,有觀點認為,「強基計劃」的開展將利好K12教育(基礎教育)。
「強基計劃相當於把高考比重確定下來,之前高校有很多種招生方式,現在明確把自主招生取消了,把高考的重要性提升了。」金鑫表示,「強基計劃」目前試點高校僅有36所,因此整體招生規模可能比自主招生小不少,這意味著通過高考錄取的比例可能會比之前增加,這對基礎學科教育培訓會是一個利好。
「目前『強基計劃』政策剛剛出來,我們現在主要是圍繞政策做一些研究解讀,預計今年2、3月份會有相應的業務計劃。」金鑫表示。
來源: 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