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能當到朱由校這個份上,明朝亡國那也是正常的

2020-12-19 小徐說說歷史

明德陵,位於潭峪嶺西麓,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死後葬於此,是明營建的最後一座帝陵,也是天啟皇帝朱由校與張氏皇后合葬的陵寢。

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在位只有一個月時間的明光宗朱常洛突然被殺。這一消息引起了群臣的恐慌,都認為這一事件太離譜了。有的心懷不軌的人更是勾結起來,想趁亂渾水摸魚,剷除異己。幸運的是,光宗臨終前曾任命自己的長子朱由校為繼承人,這才沒有引起太大動亂。

年僅16歲的朱由校,在明王朝禮部尚書劉一燝和吏部尚書周嘉謨等重臣的支持下,登基稱帝,即明太宗。熹宗做了皇帝之後,就只想玩玩,對國事毫不關心。只要不過分地要求,大臣們都會表示同意。所以,與光宗時期相比,熹宗初期明王朝的朝政變化不大。大明王朝中也有一些老練的大臣,對各種事物都很謹慎,使政局保持明朗,趨於穩定。

不像其他昏君那樣沉溺於聲色之中,熹宗對玩的喜愛,主要體現在木工作品上。在光宗在世時,他曾嚴厲地管教明宗,因此,明宗只能暗中玩弄刀斧。稱帝後,熹宗自以為再也沒有人能約束自己,於是,痛痛快快地玩起了木工活。起初,大臣們還以為熹宗是小孩子的心性,等他老一點就好了。但兩三年過去了,熹宗依然我行我素,全身心地投入到木工工作中。

明宗對木工的喜愛並非一時興起,而是十分狂熱。

王宮裡的木床,都是由精湛的木匠精心製作而成,一個個看上去很漂亮。但熹宗總覺得木床很難看。他下令讓木匠重新建造,但是,又換了幾個木匠,還沒能造出一張令人滿意的木床。看到熹宗不屑的樣子,木匠們面面相覷,都覺得皇帝的要求太苛刻了。

為做一張稱心如意的木床,也為向眾人展示自己的技藝,熹宗決定親自動手做一張木床。首先,他拿起畫筆,畫下了心中理想的木床。接著,在大家驚異的目光中,熹宗熟練地抄起刀斧,開始按圖做一張木床。木匠們急忙前去幫忙,可熹宗卻衝他們擺擺手,表示自己已經足夠了。

不久以後,熹宗獨自一人做了一張大木床。建造的那天,他不顧疲倦,興高採烈地叫妃嬪和木匠過來,讓他們觀看自己的作品。看得出這些木床稜角分明,表面裝飾極為考究,比宮中木床更加華麗。一位老木匠仔細打量了許久,然後忍不住發出讚嘆的聲音,說自己的水平實在太差了,皇帝的手藝的確讓人佩服。明宗聽後嘿嘿一笑,繼續向眾人展示這張木床的獨特之處。

他走到木床中央,按下旋鈕和開關,很快就把看上去很笨重的木床摺疊起來。那些木匠瞪著眼睛,都不相信這是真的。

一人精力有限,熹宗在木匠工作上胡亂鑽研,自然無法應付朝政。

藉此機會,魏忠賢太監不斷在朝中發展自己的勢力。每逢明宗高興玩木工時,魏忠賢都會帶著一大批奏章出現,要求明宗處理文件。光宗耀祖,不希望魏忠賢搞砸自己的興致,於是,心急地說:「好了,這些事情朕都知道了,你看著辦吧。」

狐假虎威的魏忠賢如此肆意陷害忠良,排擠異己,搞得明王朝烏煙瘴氣。

明王朝強盛後,萬曆後期就開始走向衰弱。如果明王朝勵精圖治,勤政的話,明王朝仍有中興的可能。但熱衷木工活的熹宗只想做個好木匠,根本不把明王朝的前途放在心上。依我看,這個國家的興衰,都是大臣們的事情,與自己無關。本人要打造更精緻的木工作品,這才是生活的真諦。

天啟七年(1627年),魏忠賢等隨熹宗乘船而去,賞景賞景。沒料到,遊船竟被風吹翻,熹宗也落水了。幸虧大家拼了命相救,熹宗這才沒有淹死。但熹宗久居深宮,身體本來很虛弱。在掉進水中後,熹宗的身體更加虛弱。名醫生多次診治,但仍不見效。不久,熹宗就因病離世,年僅二十三歲。

這時朝廷上仁人志士已盡,政治已經黑暗到極點,大明江山危在旦夕,明熹宗就把這樣一團糟留給了繼位的弟弟崇禎。即便是在彌留之際,也不忘叮囑崇禎帝要重用魏忠賢,然而,志在復興的崇禎卻在三個月後將其剷除。

後世談及明宗時,總說他誤國誤民,置祖宗大好之事於不顧。崇禎繼位後,無論怎樣努力,都不能使明王朝滅亡。誠然,明熹宗在位七年,玩樂七年,對江山社稷幾乎沒什麼益處。因此,明朝滅亡後,他必須承擔很大的責任。

相關焦點

  • 明朝天啟皇帝朱由校,明明是有兒子的,為何要傳位給弟弟朱由檢?
    公元1627年八月,天啟皇帝朱由校在西苑遊船戲水時,不小心跌入水中,因驚嚇過度,精神萎靡不振,終日臥床不起,身體每況愈下,連太醫們都束手無策。當時的兵部侍郎霍維華手中有一劑「仙方」,名為「靈露飲」,據說可治百病。而天啟皇帝身體抱恙,太醫們無計可施,霍維華知道自己加官進爵的機會到了。他趕忙把「仙方」送給了當時的九千歲魏忠賢,然後就等著朱由校藥到病除,封賞自己。
  • 明朝文盲皇帝朱由校,因喜歡研究木匠活,被後世唾罵400多年
    現代社會上,大家普遍都接受了義務教育,倘若突然出現一個文盲,必然會受到大家的側目。儘管中國的掃盲工作已經進行了多年,但是在偏遠地區仍然有一些人,並沒有將送孩子上學的概念,所以導致在某些地方仍然存在沒上過學的孩子。在今天的社會上,如果說文盲受到大家的側目,讓大家覺得不可思議的話,那麼在中國的古代社會,文盲簡直就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 朱由校作為皇帝,卻整天痴迷於做木匠活,死後留下搖搖欲墜的明朝
    編輯|敘古論今自朱元璋初定明朝,明朝一共經歷了十六位帝王,而朱由校便是第十五位皇帝,廟號熹宗。他16歲即位,在位僅僅七年,在二十三歲時因病去世,可謂是短暫而又無功的一生。朱由校的無功在於什麼呢?在於他不理朝政,只研究自己的興趣,也就是木匠功夫。他雖然自己把木匠研究的出神入化,但是『術業有專攻』,他作為一位帝王,不處理朝政,不關心天下社稷,那就是不務正業。更何況,他放任魏忠賢這類宦官專權,殘害了不少以改革朝政為政見的東林黨人,使得明朝朝政的漸漸衰微。
  • 不務正業的皇帝朱由校 中國歷史上的木匠皇帝
    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中,總會出現幾個很奇葩的存在,而在明朝,最奇葩的莫過於天啟皇帝朱由校,他因喜好木工,有「木匠皇帝」之稱。至於朱由校的木匠水平有多高,看看朱由校最得意木工作品《江山在握》就知道,它現在的價值已過億!
  • 明朝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水平竟如此之高
    我們大家都知道,明朝是一個非常強硬的朝代,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最後一任皇帝崇禎就算是兵臨城下也沒有遷都,最後縊死於煤山,但是明朝十七位君王中有個性的皇帝特別多,開國太祖是要飯當和尚出身,成祖和自己的侄兒爭奪帝位,還有神宗二十多年不上朝,自封大將軍還開酒樓賣豬肉的武宗及喜愛木工活的熹宗朱由校
  • 歷史上的奇怪的皇帝都集中在明朝了,做木匠的,做將軍的都有
    朱厚照不但愛玩、還愛馴服動物,結果不但沒能成功,連自己都差點讓所養的老虎吃掉,幸而被侍衛江彬所救,此人也正是正德後期的大奸賊之一。木匠技術高超的天啟皇帝明熹宗朱由校16歲登基,23歲服「仙藥」身亡,他最大的特長就是做木匠活,據說凡是朱由校見過的木器用具、亭臺樓榭。他都能原樣複製出來。
  • 朱由校一個投錯胎的木匠皇帝
    這都是後人的定論,我是不信的,他雖然沒有太祖的豐功偉績,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也是立場堅定,比如澳門問題。對於西方人強佔澳門,朱由校態度強硬,在澎湖與荷蘭殖民者數次交戰,大獲全勝,這是一個「文盲」能做到的嗎?「寧遠大捷」也是明熹宗執政期間的一次大的戰役。
  • 為什麼明朝在明英宗朱祁鎮之後的皇帝都沒有什麼名氣?
    明朝十六帝各個都是有名氣的,雖然前面的皇帝的正面的,但是後面的名氣一點都不比以前的差,只不過不是什么正面名氣。先來說朱見深,就憑姐弟戀這一點,讓他聲名鵲起,再加上他安置了荊襄流民,又打的女真抱頭鼠竄的成化犁庭,他的名氣很大的。
  • 木匠皇帝朱由校,藝術家級別卻只能當皇帝,光從歷史角度看不清他
    明朝的那些奇葩的皇帝真的傻嗎?就論治國來說,明朝確實出了許多奇葩的皇帝,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實在太過於荒唐,甚至有點好笑。論讓人印象最深的皇帝就是朱由校,他身為皇帝,沒把國家管理得風生水起,卻把木匠當得登峰造極。
  • 歷史上的三位木匠皇帝,朱由校只是其中之一
    要說到木工大家都知道,他們會做一些用品。古代的床,桌,座椅等等家用物品都需要木頭來做,這就衍生了一個職業——木匠,這個職業很早就出現了。今天要說的也是木匠,不過他們的木匠身份只是兼職,他們的主要職業是皇帝。
  • 「木匠皇帝」朱由校,木工水平如何?他的這些作品,才是工匠精神
    最典型的代表也來自清朝,是雍正皇帝,其一生都沒有出過紫禁城,平日裡除了吃飯睡覺,幾乎都在批閱奏章。 毫不誇張地說,享樂是留給昏君的,明君基本上都不閒著。不過,也有一些相當奇葩的存在。比如明朝的明熹宗朱由校,既稱不上昏君,也稱不上明君。因為一個愛好,荒廢了朝政,堪稱歷史上最不務正業的皇帝。
  • 亡國後,崇禎皇帝與溥儀更說了一句話,前者讓人敬佩,後者讓人痛恨
    文/小冷歷史上的亡國之君有很多,有的下場比較悽慘,有的下場是比較好的。比如三國時期的劉禪,蜀國亡了以後,劉禪去到了魏國,為了自保一度「樂不思蜀」,最後,在洛陽安享晚年直到去世。李煜劇照再比如南唐後主李煜,在被宋太祖趙匡胤滅了南唐以後,李煜被帶到了開封,最後,李煜被毒死,下場也是十分的悽慘,李煜只適合做一個風流才子,不適合做一國之君。古代歷史上的亡國之君有很多,但是,被拿來做最多對比的,就是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清朝的亡國之君宣統帝溥儀兩人了。
  • 著名「木匠皇帝」朱由校,木工水平怎麼樣?看看他的「高端」作品
    中國自秦朝建立第一個統一的帝國到清朝滅亡的2000年中,除了20多個王朝,400多個皇帝,這其中有堪稱千古一帝的聖君,也有昏庸殘暴的昏君。但要說哪個朝代的昏君最多那麼首當其衝的就是延續了276年出了16位皇帝的明朝了。
  • 朱由校作為有名的「木匠皇帝」,他在木工方面的造詣到底有多高?
    小編今天所說的這位皇帝,也不算是一個明君,但是他在工匠方面卻絕對是一把好手。這個皇帝就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天啟皇帝朱由校。他在位期間從來不看重權力,而是關注木工活,據說在當時很少有木匠能比得上他。那麼,這位當時號稱木匠功底第一的皇帝,他的工匠水平到底如何呢?
  • 「木匠皇帝」朱由校,真實水平如何?看這幾件高端作品,就明白了
    自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開創皇帝制度以來,到1912年溥儀頒布退位詔書,歷史上一共湧現出了422位皇帝,期間有漢武帝唐太宗這樣雄才大略的君主,也有晉惠帝等「何不食肉糜」的昏君,不過在這幾百人當中,同樣也有幾個異類,皇帝的位置沒太坐明白,但是其他的愛好科技點卻似乎點滿了,比如宋朝的宋徽宗,他也是古代著名的書畫家,創造獨樹一幟的瘦金體
  • 「木匠皇帝」朱由校,木工水平怎樣?他的這些作品,讓現代人汗顏
    明朝是史上非常有色彩的一個朝代,兄弟相爭、宦官亂政的現象也是有存在,不過更加明顯的是,明朝的每一任皇帝都非常有個性,1620年,16歲的朱由校登基為帝,可他並不會管理國家,志也不在稱帝,他最大的愛好是製造木器與建築。
  • 天啟帝朱由校死後,為何傳位弟弟朱由檢?知道這個原因你也這麼做
    時間回顧到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23歲的明熹宗朱由校因遊玩時不慎落入湖中而患病,最終在乾清宮駕崩,朱由校這麼年輕就早早病逝。明熹宗朱由校早逝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朱由校的突然駕崩勢必會造成一些朝廷動蕩,因國不可一日無君,容易出現「有心人」來破壞,此時就需要立新的皇帝來穩定朝野,讓國家穩定運行。
  • 「木匠皇帝」朱由校,真實水平如何?看這幾件作品,才叫工匠精神
    皇帝在古代是一個風險最高的職業,也是最令人羨慕的職業,不過古代也有一些人,雖然坐在皇帝的位置上,但是腦洞卻無窮的大,只想幹點兒別的事情來發揮自己無處釋放的才能。比如明熹宗朱由校,他身為一個皇帝卻特別喜歡做木匠,號稱木匠皇帝。
  • 著名「木匠皇帝」朱由校,木匠水平咋樣?看看他這些「神級」作品
    明代的皇帝可謂是一個比一個奇葩,但是你絕對想不到天啟皇帝朱由校有多奇葩,放著好好的皇帝不做,一股腦跑去和木匠搶工作,也許正是因為他有著皇帝的這一特殊身份,他的木工活水平才成為了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
  • 明朝最昏聵的皇帝不是崇禎,不是正德,而是明英宗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明朝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但是在明中後期的時候,這個王朝又是昏暗腐朽的。 在明朝晚期的時候,人民漸漸受不了這個昏庸的王朝了,有不少的起義不斷爆發,明朝也隨之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