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太原:百花釀成蜜 幸福「蜂」中來

2020-12-22 重慶頻道

原標題:

太原:百花釀成蜜 幸福「蜂」中來

點擊圖片查看更多扶貧故事

全媒體記者 李亞軍 冉若蘭

曾凡成(右)在察看蜂箱。 全媒體記者 李亞軍 攝影

近日,立冬已過,天氣漸冷,七曜山下落葉紛紛。

「冬季天氣冷、氣溫低,要做好蜜蜂越冬的各項準備,為第二年春天採蜜打下基礎。」彭水縣太原鎮高橋村4組,曾凡成正在為張祖強講解中蜂冬管注意事項。

「蜂群在室外越冬,要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乾燥的場地放置蜂箱。」張祖強一邊聽,一邊點了點頭。

依託區位優勢

發展「甜蜜」產業

要想脫貧致富,就要走產業發展之路。

發展什麼產業?怎樣發展產業?產業是否能讓村民實現增收?是太原鎮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張祖強在製作蜂脾。 全媒體記者 李亞軍 攝影

曾凡成和張祖強交流經驗。 全媒體記者 李亞軍 攝影

太原鎮毗鄰七曜山,植被豐富、蜜源眾多,培植了油菜、五倍子、烏桕、荊條、黃柏等天然蜜源,是蜜蜂的「天堂」。

擁有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太原鎮中蜂養殖卻發展得並不是很好。

「在走訪摸排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全鎮養蜂的村民並不是很多,養蜂大戶更少。」太原鎮政府工作人員馮萬奎說。

擁有優越的地理條件,天然的區位優勢,為何鎮裡的養蜂大戶卻不多?

答案是:缺技術。

如何將區位優勢利用起來,讓蜜蜂養殖成為全鎮的「甜蜜產業」?

答案是:為村民送技術。

於是,鎮農服中心全力做好技術指導,定期進行蜂農培訓,並深入農戶家中進行現場指導。

同時,鎮政府聯繫到當地的養蜂大戶曾凡成,讓他作為技術顧問,為蜂農講解中蜂養殖技巧,讓有養蜂意向的村民有了一位「好老師」。

「我們還通過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參與進來,目前全鎮養蜂十群以上的有64戶,其中貧困戶21戶,共700多群。全鎮中蜂保有量達3000多群,估計產值300多萬。」馮萬奎介紹到。

蜂蜜功效多,常吃不僅美容養顏,對身體也有好處,太原鎮的中蜂蜜原生態,口感佳,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據馮萬奎介紹,養蜂的收入十分可觀,在太原鎮,養蜂較多的蜂農一年可以賺到四五萬,少的也能賺到一萬左右,「毫不誇張的說,養蜂的都賺到錢了。」

如今,在太原鎮,總能看到排列整齊的蜂箱,成群紛飛的蜂蜜和蜂農臉上溢出的笑容。

養蜂大戶

成技術指導員

已經養了16年中蜂的曾凡成在中蜂養殖上經驗豐富,在當地蜂農眼中,儼然是一位「養蜂專家」。

談及「養蜂專家」這個詞,曾凡成很是謙虛:「我不過就是比他們養蜂養得早一點,時間久一點,經驗豐富一點。」

養蜂多年的曾凡成見證了蜂桶從一開始的圓桶到現在的新式方桶的轉變,「方桶養蜂不僅便於觀察,好管理,蜂蜜產量也比圓桶高,十群蜜蜂一年能產蜜80斤左右,現在全鎮養蜂基本都是用方桶。」

曾凡成所培育的蜂群蜂種在太原鎮很受歡迎,蜂農基本上都在他手中購買蜂種。

「他們在我這兒買蜂種,我就要教他們怎麼養。」教技術,講技巧,誰家養蜂遇到問題曾凡成都上門現場手把手指導,有時候實在抽不開身就用電話指導。

「養蜂的技術也不是很難,通過講解,大家都能掌握。」從蜜蜂的習性到趕花,從蜜蜂越冬的各項準備到冬季養蜂的注意事項,曾凡成將自己所掌握的養蜂技巧毫無保留地教給當地蜂農。

在曾凡成的指導下,不少貧困戶都通過養蜂走上了增收路。

田維本是麒麟村的貧困戶,一直想發展產業,但苦於沒有門路。在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的引導下,他開始養殖蜜蜂。

沒有技術,田維本吃了不少苦頭,在村幹部的牽線搭橋下,田維本與曾凡成結為了對子,由曾凡成專門指導,田維本成為了曾凡成的「學生」。

「感謝『曾老師』的悉心教導,我現在也是養蜂的一把好手了。」田維本坦言,如果沒有曾凡成的幫助,他的中蜂養殖不可能發展到現在的規模。

現在,田維本養蜂數量已有51群,年收入達四萬左右,這不僅讓他成功的摘下了貧困戶的「帽子」,還讓更多農戶和貧困戶看到了脫貧致富的路子。

甩掉貧困帽

實現脫貧增收

張祖強也是曾凡成的「學生」之一。

年滿50歲的張祖強是高橋村4組的貧困戶,因家屬生病,孩子上學,2014年被評為村裡的貧困戶。

「雖然被評為貧困戶,但是我不想永遠當貧困戶。」這是張祖強的心聲,「看到大家養蜂都賺了錢,我也想著養蜂。」

於是,2016年,張祖強從曾凡成手中購買了10群中蜂,也走上了養蜂之路。

「剛開始沒得經驗,不懂怎麼養,就向別人請教。」曾凡成成了張祖強最好的老師。

在曾凡成的言傳身教下,張祖強不僅學會了養蜂,還學會了自己培育蜂王,自己製作蜂箱和蜂脾。

來到張祖強家,一眼便看到標上了序號、擺放整齊的蜂箱。

「這些蜂箱都是我自己抽空做的,節約了不少錢。」張祖強指著家門口整齊排列的五十幾個蜂箱笑著道。

張祖強家的柴房整齊地堆放著一堆木板,這是張祖強制作蜂箱和蜂脾的原材料。

斧頭、木板、鐵釘、鐵絲、鉗子……將工具準備齊全,不過十分鐘,張祖強熟練地將蜂脾製作完畢。

張祖強將製作好的蜂脾放入蜂箱,迅速將蜂箱蓋上。

「冬天要減少增光,也要減少蜂箱的震動,避免擾亂蜂群生活。」張祖強說,等到春天,他就要將蜂箱全都搬到七曜山林場趕花,「為了採到合適的蜂蜜,我們養蜂人總是帶著蜜蜂往花開的地方趕,一年有大半時間都在外面,和蜜蜂一起度過。」

養蜂3年的張祖強也有了自己的養蜂心得:「蜜蜂也有靈性,你對它好,它就對你好,你讓它吃飽了,它就多產蜜。」

有鎮上定期進行的蜂農技術培訓,也有曾凡成這位老師的指導,張祖強的養蜂之路走得十分順利,在今年終於成功甩掉了貧困帽。

「我買的10群中蜂不斷發展,最多的時候達到了80多群,第一年養蜂我就賺了一萬多,第二年賺了三萬多,今年我賺了五萬多。」一盤帳,張祖強的心裡比吃了蜂蜜還要甜。

「明年我還要繼續擴大中蜂養殖規模,爭取發展到100多群。」張祖強信心滿滿地說。

相關焦點

  • 大蜂控股,採得百花釀成蜜
    作蜜不忙採蜜忙,蜜成又帶百花香。——宋 楊萬裡《蜂兒詩》2016年,大蜂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於創業天堂杭州,創立者正是申通快遞創始人之一、天天快遞原董事長奚春陽。五年來,大蜂控股一直在不斷地發展壯大,將「成為一家金融和產業共融發展的百年全球性金融科技產業集團」的宏偉藍圖逐步化為現實,在這「採得百花釀成蜜」的過程中,讓大蜂控股以出色的業績及業內的美譽,贏得了創業者及投資者的信賴。
  • 廣東江門:百花開 蜂農採蜜忙
    蜂農勤叔家的蜂場就散落在自家門前的樹林裡,他每日的工作就是照顧和管理這些蜜蜂,對它們進行日常的檢查、分蜂、搖蜜等以及異常情況的處理。蜂農 勤叔:一般三幾天就要查蜂,看蜂,另外現在的分蜂特別強,有些蜂因為強,分完又分,(起王臺)。
  • 詩詞丨一朵淺花,一隻蜂來,採擷蜜甜
    蜜蜂是一位勤勞的釀造師,它把跑盡千裡路,博採萬朵花得來的花粉,精心釀成甜甜的花蜜。偶成宋 饒節松下柴門閉綠苔,只有蝴蝶雙飛來。是誰先報信,便有蜜蜂來。偶爾來西邊的走廊下散步,看到一朵蘭花靜靜的開放著。是誰先把消息傳出去的呢?不然怎麼會有蜜蜂比我早來?
  • 神農百花蜜
    神農架林區分布的中華蜜蜂,屬於中華蜜蜂華中生態型,是東方蜜蜂的一個品種,其體小,飛行敏捷,具有抗蟎、抗逆性強、抗病、抗寒能力強等優良特性;採用傳統圓形或長方形木製蜂箱,定地放蜂;自然巢脾,自然王臺,單王繁殖;野生艾葉煙燻消毒,一年取蜜1—2次。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花蜜釀出甜日子
    百花蜜釀出甜日子——平江縣石坪村蜂蜜產業小記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徐亞平通訊員 如蘭 茶林 香貴縣駐村扶貧隊員林永康稱,「每年還有兩三千箱周邊村養的蜂,放到石坪村採蜜。」養蜂能手湯元祥的養蜂基地,散布著30口蜂箱,他對記者說:「明年還要增加20箱!」「有信心嗎?」「有搞頭,自然信心足!」湯元祥開心地望著蜂箱。石坪村的「甜蜜產業」是如何發展升級的?
  • 百花盛開蜂飛舞,滿園春色蜜飄香
    2,柑橘蜜黃色似橙汁,較稀薄(如遇上火南風天氣蒸發量大,也可以達到較濃稠),口感有點橙汁味,較甜,有點淡淡的橙子花香,結晶似豬油油膩狀,結晶粒較細)3,夏蜜,初夏溼度大,因而蜜汁稀薄,初夏花齊放,夏蜜是蜜蜂採集百花混合釀成,尤以一些草藥材花為多,如夏枯草,魚腥草,田薺王,烏舊,香椿等,因而顏色為琥珀色(似端午茶),口感不佳
  • 羅隱與《蜂》: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他心灰意冷,回鄉路上,他看見老百姓辛苦勞作在田間地頭,世道艱辛,莊稼產量很低,耗費大量時間和心血換來的勞動成果竟然被官紳們佔有,百姓收入微薄。朝廷官員佔據高位,不勞而獲,卻過著豐衣足食、作威作福的生活,肆意揮霍廣大勞苦人民的勞作成果,想到這裡,羅隱心中十分氣憤,提筆寫下了這首《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 百花蜜釀出甜日子
    百花蜜釀出甜日子———平江縣石坪村蜂蜜產業小記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徐亞平通訊員 馬如蘭 龔茶林 張香貴賣出一桶蜜能賺七百元甚至更高。」縣二中駐村扶貧隊員林永康告訴記者,「每年還有兩三千箱周邊村養的蜂放到石坪村來採蜜。」養蜂能手湯元祥的養蜂基地上,散布著30口蜂箱,其間一棵大梨樹上吊著3隻黑色袋子。「這些袋子做什麼用?」記者疑惑。「蜂群越冬後經過繁殖,群勢壯大,促成分蜂熱。
  • 「蜂採百花·蜜釀生活」蜜蜂科普巡展走進校園
    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李慧 )「蜂採百花·蜜釀生活」2020年全國科普日、首屆深圳(羅湖)科普月活動——蜜蜂科普巡展於9月14日至9月25日走進羅湖教科院附屬學校、洪湖小學。
  • 如何用自流蜜蜂箱養殖中蜂?
    關於如何用自流蜜蜂箱養殖中蜂的問題,蜂部落認為目前的自流蜜蜂箱養殖中蜂並不現實,原因主要是很多朋友對於中蜂並不了解,而自流蜜蜂箱由於價格較高,養殖中蜂的基本上沒有人去選擇,除非不會養蜂,而養殖意蜂的在我國並不會受到青睞,原因是我國的意蜂養殖模式不適合採用自流蜜的蜂箱,我們來仔細看看
  • 古詩文學習040:四年級下冊,羅隱《蜂》
    蜂[唐]羅隱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採集百花釀成了蜜以後,不知道為誰辛苦為誰甜?賞析羅隱(833—909),唐末文學家,其詩頗有諷刺現實之作。這首詩體物工妙,詞近旨遠,夾敘夾議的手法配合默契,語言敘述中不尚辭藻,平淡而具思致,清雅輔以言深。
  • 「怪才」羅隱《蜂》詩賞,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沒有考中的原因並非是他沒有才學,而是因為他持才傲物、為人狂妄、試卷裡的文章諷刺意味又太強,雖然當時的宰相也很欣賞他的才華,但也無濟於事。對當時考試制度、朝廷失望的羅隱,看見人民辛苦在田間地頭勞作,而部分朝廷官員卻不勞而獲,於是非常的憤懣,而寫下這首諷詠物喻理詩《蜂》。
  • 20200916每日一首 蜂
    蜂【唐】羅隱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採集百花釀成了蜜以後,不知道為誰辛苦為誰甜?3.主題點撥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讚揚了蜜蜂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高尚精神品質。
  • 萬州:綠水青山釀出「幸福蜜」
    河馬村告別傳統養殖場,直面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半年時間,在青山中釀出一桶桶「幸福蜜」,實現了生態可保護、農業有增效、農民獲增收,真正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之路,進一步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 昆溪小學:蜂採百花釀甜蜜 人讀群書明真理
    昆溪小學:蜂採百花釀甜蜜 人讀群書明真理源稿: |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7日 15:55:00 | 作者:張一評 | 編輯:董之震  「讀好書,好讀書,不如讀書時,學而思,思而錄。」
  • 古詩賞析二十五:羅隱《蜂》
    蜂唐·羅隱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後兩句寫蜜蜂採集百花釀製成蜜,為人辛苦,勞動成果供養他人。通過描寫蜜蜂採花釀蜜供人享受這一現象,比喻廣大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被剝削者奪取的現實,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詩的前兩句是敘事和寫景,描寫無論是在平原還是山野,到處都可以見到蜜蜂忙碌採蜜的身影。越是鮮花盛開、景色優美的地方就越能吸引蜜蜂。
  • 農家自產洋槐蜜、椴樹蜜、油菜花蜜算不算土蜂蜜?
    農家自產洋槐蜜、椴樹蜜、油菜花蜜算不算土蜂蜜?喜歡吃蜂蜜的朋友應該經常會看到椴樹蜜、洋槐蜜、油菜花蜜等等令人眼花繚亂的蜂蜜名稱。這些蜂蜜多數被冠以「野生農家蜂蜜」的名號出售,讓大家誤以為它們是土蜂蜜。但是洋槐蜜、椴樹蜜、油菜花蜜真的是土蜂蜜嗎?了解蜂蜜的朋友都知道,我們在定義土蜂蜜與意蜂蜜的時候是根據蜜蜂的品種來定義的,土蜂(中蜂)所產的蜜叫做土蜂蜜,意蜂所產的蜜叫做意蜂蜜,而不是說「野生農家蜂蜜」就是土蜂蜜。而像洋槐蜜、椴樹蜜、油菜花蜜等等是哪種蜜蜂釀的呢?意蜂。
  • 北緯42度,一場蜂與花的自然「蜜」戀
    千萬隻蜂蜜經歷百萬次的飛行,採集鮮花釀成美好的食物,它自帶幸福感特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甜蜜美好的東西。▍中國四大名蜜——椴樹蜜椴樹蜜為中國四大名蜜之一,全在於它蜜源的高貴與珍稀。(東北黑蜂自然保護區)方家鋪子野生椴樹蜜養殖基地位於海拔1000米左右的東北長白山腹地椴樹蜜源植物林帶,是東北黑蜂自然保護區,歐盟有機食品認證的有機蜂產品生產區。
  • 有人說意蜂只採單花蜜不採百花蜜,中蜂則相反的情況,真的嗎?
    中蜂擅長採集百花蜜,意蜂擅長採集單花蜜,大家普遍這樣認為,我養了有一百多箱意蜂,在春季的時候,外界的花期植物越來越多開始流蜜,意蜂也會採集山間的百花蜜。我來告訴大家,蜂友會為你解答問題,歡迎點關注了解更多養蜂知識!
  • 意蜂10框足蜂,算強群嗎?一天能採多少蜜?
    意蜂10框足蜂算不算強群,能產多少蜜?十框意蜂群還不算真正的強群,能產多少米也說不準的。意蜂繁殖能力強,能夠維持強群,只有強盛蜂群才能產出蜂蜜,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意蜂能不能養出強群,多少蜂脾才是強群?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