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網訊 江蘇省鎮江高新區蔣喬街道嶂山村92歲的老人郭有娣,每天都要到村委會大院裡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玩一會」,這裡有可口的飯菜,可以理髮、按摩,更可以和相熟的老姊妹們聊天打牌……在老人眼裡,現在的生活滿足愜意。
創成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省級水美鄉鎮1個、省級水美鄉村2個,建成特色產業基地近1000畝,培育名牌產品6個,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50元,較2018年增長7.84%……日新月異的村容村貌,水清岸綠的生活環境,蓬勃發展的產業體系,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鎮江高新區,一幅村美人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以產業興旺為重點,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
在超群花卉有限公司裡,員工們正緊張有序地工作著。超群花卉蝴蝶蘭項目致力於育種研發、病毒檢測、組培擴繁、蘭苗栽培及銷售。目前基地每年產各類高檔蝴蝶蘭苗800多萬株,2019年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公司已成為國內引導洋蘭發展的中堅力量。基地在推廣蝴蝶蘭生產技術的同時,也為當地農村富餘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基地現有員工100餘人,以當地村民為主。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鎮江高新區把培育和做大做強龍頭企業作為引領特色農業轉型的重要抓手,大力培植「五峰迎春」茶葉、「超群」蝴蝶蘭、「嶂山」水蜜桃、「皇冠」梨、「源春」餚肉等農業龍頭企業,扶持發展了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了以龍頭企業為引領、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
在培育龍頭企業的同時,鎮江高新區還積極打造特色農業品牌。整合具有轄區內特色的優質茶葉、高檔花卉、應時果品等農業生產企業,融合發展、做優做強;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和科技服務,提升產品的「綠色」競爭力;利用鎮江市農民豐收節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江蘇農業國際合作洽談會(連雲港)、鎮江現代農業項目推介活動等契機開展特色農產品推介和招商活動,提高轄區農業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推動現有產業與周邊產業錯位發展、產業互補、尋求突破、樹立特色。
以生態宜居為關鍵,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現在水清了,空氣好了,天也藍了,我們經常在飯後出來走走,環境越來越好,生活也越來越好!」隨著躍進河西段整治工程的完成,家住西大圩的老黨員耿昌福覺得自己「幸福感大大提升」。
基礎設施完善和人居環境提升既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條件,也是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持續供給的「民生紅利」。
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整治是一場必須要打的硬仗。鎮江高新區重點突出「四清一治一改」和四個專項行動,著力強化黨建引領作用,按照「黨建+人居環境整治」模式,由黨員幹部帶頭「清潔家園」,帶動群眾自覺參與和支持人居環境整治,開啟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速度」,村容「顏值」一再提升,全區6個行政村、15個自然村全部完成整治,村莊環境、道路沿線煥然一新。整治工作開展以來,累計清理村內河塘 44個、溝渠10570米,取締旱廁 28個、露天糞坑141個,清理枯樹雜草、各種垃圾2855噸。其中重點打造的嶂山村王家灣和五洲山村朱家灣示範點,新增綠化約12000平方米,新建道路近500米。
在加強整治的同時,鎮江高新區大力提升基礎設施配套。力爭做到在「看不見」的地方打好基礎,「看得到」地方快出形象。在功能完善的同時,制定並實施「出新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完善、提升、豐富雨水汙水、夜景燈光美化亮化等各類專項規劃,全力提升農村道路通達能力,完成富潤路拓寬改造,啟動蠶桑路建設,打通觀音禪寺路、疏港路等斷頭路。
以鄉風文明為保障,凝聚鄉村振興正能量
今年58歲的卞愛英,曾經也是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婦女「標配」生活,而如今的她在鄉村文明新風尚的引領下,不懈努力豐富自身文化,成為了五洲山村星月文藝志願服務隊隊長、五洲山村星月藝術團旗袍走秀隊隊長,多次登上各類「大舞臺」,既展示了新時代農村女性的風採,也收穫了無數「鐵粉」。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塑魂。鎮江高新區通過推進國家公共文化示範區創建工作和深挖文化底蘊,著力提升現代鄉風文明水平。
堅持「三貼近」原則,積極開展送圖書、送電影、送演出下鄉巡演工作,鼓勵各涉農村(社區)結合實際探索特色公共文化品牌活動,豐富群眾業餘文化生活;積極引導和培育文化活動群眾性團體,鼓勵群眾根據地緣、興趣愛好、特長等自發參與相應文化團體活動,目前全區範圍內有快樂舞青春舞蹈隊、鯰魚套村金橋文化藝術團、蔣家門社區舞蹈隊等3支群眾業餘舞蹈隊伍。
為深入挖掘鄉土文化資源,重點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組織編撰《蔣喬民間故事》等省級非遺項目,以文字形式讓「鄉愁」讀得懂、記得住;推動嶂山村與蔣喬小學合作,建立省級非遺項目「嶂山馬燈」小學傳承基地,以表演形式讓「鄉愁」看得見、留得住。
為確保群眾文化生活有陣地,加強農村基礎文化設施建設。全區9個涉農村(社區)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成率100%,配套有農家書屋、健康驛站、健身器材、運動場地、電子閱覽等功能場所,並實現免費對外開放。
以生活富裕為根本,提高村民生活福祉
果農盧金林談起自家的水蜜桃就滔滔不絕。他之前一直在外務工,2015年退休後,看到村民們都靠種植果樹致富,他和家人也種植了3畝桃樹,「我是門外漢,但果品協會黨支部的黨員幫著我挑選樹苗,手把手教技術,還幫著我銷桃子,省心、放心。」
嶂山村是我市重要的鮮果生產基地之一,果品種植成為當地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產業,嶂山果品協會黨支部自成立之初,就確立了科技型、服務型的宗旨,以引進品種、果樹管理、統一收購的一條龍「保姆式服務」帶領果農共同致富。
檢驗農村工作實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為了讓廣大農民儘早富裕起來,鎮江高新區大力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一方面利用各級部門組織的農產品推介會、招商會等活動,幫助規上企業、龍頭企業提升產品知名度、拓寬銷售渠道、擴大銷售訂單規模。另一方面利用「農民自產+專業合作社」的銷售模式,增加農產品銷售量,降低存量風險。解決農民銷售顧慮,讓農民把所有精力投入到種植生產中去。
同時,搭建村企聯建平臺,推動村企協同發展。大力推動實施「村企聯建育新機 鄉村振興開新篇」行動,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截至目前已經搭建6家村企聯建平臺,籤署協議,其中江蘇源春食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鯰魚套村代表高新區參加省項目籤約。組織本地6家企業與連雲港相關街道、村委會達成合作意向,重點在農副產品直銷、勞動力輸出、林茶種植等方面通過資源共享、互通有無等多種合作形式開展聯建工作。
百尺竿頭扶搖上,千帆競發勇者勝。未來可期,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深入,鎮江高新區的鄉村發展前景必將更加廣闊。(高嬙 彭麒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