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專家建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 做強高質量發展的「陀螺尖」

2020-12-14 新華報業網

  比喻三次產業關係有個「陀螺論」:份額在GDP中越來越小的「農業」,是「陀螺」的尖,無「尖」不轉;二三產業是「陀螺」的身,「身」大慣性大,轉得才快。26日,由江蘇省社科聯和宿遷學院聯合主辦的江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高峰論壇暨江蘇青年智庫學者沙龍專場在宿遷舉行。論壇上,有專家重提「陀螺論」,認為在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大背景下,農業這「陀螺尖」必須做尖做強。

  鄉村振興是應對逆全球化的「壓艙石」

  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新時代研究院鄉村振興中心主任溫鐵軍以《生態文明與脫貧攻堅》為題,在梳理了扶貧攻堅的背景、國民經濟五個階段與反貧困經驗教訓以及新世紀生態文明和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政策調整過程之後,集中論述了全面消除貧困的中國道路。他認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有過兩次大面積脫貧的經驗,一是上世紀50年代,土改農村全面脫貧,均分土地使農民成為小有產者;二是上世紀80年代,鄉鎮企業+城鎮化異軍突起,緩解國家外債壓力拉動內需,農民收入增速快於城市。

  從三農問題到新農村建設再到鄉村振興戰略,中央政府提出的戰略由單一經濟視角轉向經濟、社會、生態多維視角。溫鐵軍認為,鄉村振興是應對逆全球化的「壓艙石」。做好「壓艙石」需要制度創新,通過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和綜合性合作社實現鄉村振興的農民主體性,通過農業進城和市民下鄉推進城鄉融合、促進要素雙向流動,通過生態資源價值化和綠色資產要素化、構建多元資本市場。「只有城鄉融合才能促進農業的業態創新,才能吸引青年人回歸三農,才有美麗鄉村。」

  讓農民成為鄉村振興「主人翁」

  從十九大報告到2018年中央1號文件,都把提高農民幸福指數作為鄉村振興的宗旨。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照新認為,要堅持以農民為中心,讓農民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激發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讓農民參與農業農村發展事務決策、承擔鄉村振興的項目和工作,不斷提高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對於提高農民幸福指數至關重要,也是鄉村振興的短板。當前,農民分工分化帶來利益訴求多元化、多樣化,需要培育社會組織為各種利益訴求提供有效渠道,代表農民參與鄉村決策與建設,增強各階層的農民歸屬感。張照新認為,要把培育社會組織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將其作為鄉村治理的重要載體。同時,積極發展各種文體、社會事業類的組織,推行購買服務方式,為社會組織發育提供條件,增強農村社會組織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完善立法,為農村社會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搭上長三角一體化「快車道」

  地區之間經濟聯繫的程度,決定著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模式、機制以及路徑。通過對比長三角地區檢驗空間相關性的莫蘭指數,南京大學教授、長江學者範從來認為,上海都市圈的經濟能量正沿著南通、泰州、揚州向蘇北外溢,南京作為長三角的西部增長極正在迅速崛起,長三角一體化和蘇北脫貧攻堅形成了良性互動關係,蘇北的脫貧攻堅進入了重要的歷史機遇期。「蘇北的脫貧攻堅應站位於整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空間布局,藉助於全球價值鏈以及長三角價值鏈重構的機會,全面融入長三角的產業創新鏈,推進蘇北經濟的全面增長。」他說。

  長三角區域已進入城市群發展的新階段,在範從來看來,蘇北城市通過人口的淨流入實現城市的發展難度很大,可以通過並村集聚自身人口,實現蘇北城市自我驅動型增長。通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市場能量的集聚,推進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和現代化,推進二三產業的發展,以內生的城市化形成產業發展的新空間。

  抓好鄉村振興四方面「硬任務」

  江蘇既是經濟大省,又是農業大省。對於江蘇鄉村振興的基礎條件,省農業農村廳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邵紅寧用了三句話來形容:一是江蘇的農業有地位,是「讓陀螺高速運轉的『陀螺尖』」;二是江蘇的農業有一定地位,一直是穩產高產、自給自足;三是江蘇的農業有相當地位,農產品產量、農業增加值排名、農業科技貢獻率、技術裝備水平等都在全國前列。

  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57.8%,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8%,農民收入突破2萬元關口……2018年,江蘇鄉村振興取得初步成效。邵紅寧認為,江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要抓好四方面工作——發展農村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做好美麗鄉村規劃布局,有序推進被撤併鄉鎮集中區環境綜合整治,三年改善30萬戶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推進農村房地一體的不動產權籍調查、集體經營性資產量化、固化等農村改革創新;統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民公共衛生服務補助和基礎養老金標準。

  交匯點記者 顏雲霞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王柯敏來邵調研著力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
    紅網時刻12月22日訊(通訊員 楊立軍) 12月21日至22日,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王柯敏率隊來邵就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進行調研,並召開座談會。他強調,要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貫徹落實「三高四新」戰略,著力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全面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省人大常委會聯工委主任張雲英、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劉偉志等參加調研。
  • 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聽聽專家學者怎麼說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12月3日召開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對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 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湖南日報》約請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 新發展階段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再一次強調提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劃布局了「十四五」期間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大政方針,為防止貧困人口返貧復貧建起了防護網,為「十四五」新發展階段的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兩大戰略有效銜接築基立臺。
  • 張慶偉在佳木斯、鶴崗調研時強調:聚力脫貧攻堅聚力鄉村振興做強...
    15日至16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就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縣域經濟、基層黨建等工作到佳木斯、鶴崗調研,並主持召開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座談會。他強調,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攻城拔寨的關鍵階段,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緊盯當前各項工作任務,落實落實再落實,提升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現代化,確保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 社會創新如何助力鄉村振興?專家:尋找最大公約數協同發展
    嘉賓代表開展圓桌對話,分享各自在鄉村振興領域的探索和實踐。 新華網 蔣巧玲 攝新華網福州11月24日電(蔣巧玲)新時期,社會創新如何助力鄉村振興?23日,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19年會平行論壇之社會創新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論壇在福州舉行,專家學者聚焦社會創新的探索和實踐,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 陳文勝: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現途徑
    按照黨的十九大總體部署,當前處於脫貧攻堅全面進入攻城拔寨的決勝期,到2020年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將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同時也處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起步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是當前中國社會的兩大國家戰略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對此明確要求,「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再接再厲鄉村振興
    在脫貧攻堅收官之際,又主動開展「回頭看」「回頭訪」「回頭幫」,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接續推進鞏固拓展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指示,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成果,謀劃開啟鄉村振興。突出黨建統領,長效扶貧增強村莊持續發展後勁平度市稅務局堅持從五個方面入手,完善扶貧長效機制,增強持續發展後勁。
  •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政策思考及建議
    實施減貧與促進鄉村發展政策,縮小城鄉差距,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舉措。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我國政府適時實施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從發展經濟學理論來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是一脈相承的,二者理論依據同源、目標指引一致、政策內容連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是鄉村振興發展的基本內容,鄉村振興發展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根本目的。
  • 為鄉村振興配強「火車頭」
    為鄉村振興配強「火車頭」 www.gxbszx.gov.cn  2020-11-11 15:19  閱讀:9780次  作者:江 瑋  編輯:班潔  來源:廣西政協報
  • 炎陵縣委書記尹朝暉:高質量脫貧託起高速度鄉村振興
    高質量脫貧託起高速度鄉村振興——訪炎陵縣委書記尹朝暉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張咪 通訊員 張和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高質量發展,對炎陵縣來說,關鍵是要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
  • 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將脫貧攻堅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記者:為何要提出「做好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如何理解其內涵?高強:近幾年,中央反覆強調要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既是基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重大判斷,也是對於如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指引。
  • 張曉強到陸豐海豐調研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農業生產等工作
    張曉強到陸豐海豐調研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農業生產等工作時強調 盡銳出戰決勝脫貧攻堅 全力以赴推進鄉村振興 2月27日,市委書記張曉強深入陸豐市、海豐縣部分鎮村、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業基地,調研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農業生產等工作,強調要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 決勝脫貧攻堅 推動鄉村振興 ——專訪甘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長 迭部...
    ,著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培育壯大文化旅遊產業,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甘南。近年來,迭部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最大民生工程、最大發展機遇,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緊盯「鄉村振興」重大機遇,堅持基礎建設、公共服務、產業培育、兜底保障等多種措施協同聯動,確保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紮實開展。
  • 一株忘憂草 萬戶脫貧計|鄉村振興|紅寺堡區|黃花菜|柳泉鄉|合作社|...
    ,成為推動脫貧攻堅和建設美麗鄉村的「大產業」。2019年,黃花菜產業綜合產值達到2.88億元,佔全年農業總產值的30%以上,有力地促進了脫貧攻堅進程,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今年3月份,紅寺堡區成功摘掉貧困縣區的帽子。紅寺堡柳泉鄉黨委書記馬傑君告訴記者:「在柳泉鄉,黃花菜是老百姓的支柱產業,截至目前,柳泉村黃花菜種植面積已達11200畝,高質量完成了「五個一萬畝」中黃花菜一萬畝的產業發展目標。
  • 黔桂大瑤山脫貧攻堅成效吸引專家學者的目光
    這也標誌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脫貧攻堅,中國成效吸引世界目光。而在11月21日至22日,一場主題為「大瑤山與世界對話」的民族地區脫貧攻堅經驗交流峰會,在地處貴州荔波縣和廣西南丹縣的瑤山地區舉行,也同樣引人注目,意義深遠。
  • 統籌推進後扶貧時代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主題涉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扶貧生態體系的構建、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後扶貧產業的選擇及成效等,此外,在總結中國扶貧經驗的同時專家學者們也討論了如何將中國經驗進一步國際化的問題。隨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刻的到來,精準脫貧的壓力不斷加大,精準脫貧可能異化為過於重視單向的物質脫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農村的社會建設。忽視社會建設不僅導致脫貧者返貧,還可能加劇鄉村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等問題。因此,在精準脫貧工作中,需要設計一攬子的措施實現與社會建設各個方面的有機銜接,為鄉村社會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高標準實施奠定基礎。
  • 王銳: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確保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王銳在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2020年第九次會議上強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確保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12月22日上午,天水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2020年第九次會議召開。天水市委書記、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組長王銳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摘帽不是摘責、收官不是收攤」的意識,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把脫貧成果鞏固好、拓展好,與鄉村振興銜接好。
  • 中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服務團成員來自法律、財稅、評估、網絡新媒體、電商、社會組織以及文化藝術等眾多領域,均為行業領軍人物,其中多人擔任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或其他社會職務,具有深厚專業造詣和社會服務經驗,對脫貧攻堅、社會治理、網際網路發展、鄉村建設等有較為深入思考和系統研究。  其間,服務團召開扶貧活動啟動會,與貴陽市、畢節市赫章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縣等地有關人士座談交流。
  • 黨建引領 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
    為了進一步深化黨建引領脫貧攻堅長效機制,擴大黨建聯盟結對共建成果,於9月24-25日在濱海縣開展省委省級機關工委聯合省人社廳、省政府扶貧辦「助農先鋒行」—省級機關黨組織與濱海縣省定經濟薄弱村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以黨建引領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 英德市全力抓好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工作
    為深入貫徹落實10月15日清遠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精神,10月16日上午,清遠市委常委、英德市委書記吳耿淡率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羅振宇,市委常委、市委辦主任侯之虎,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遠忠,副市長羅偉權等一行,深入該市黎溪鎮黎洞村、大圍村調研,就如何進一步做好當前英德市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等作再動員再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