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鄉村振興配強「火車頭」
www.gxbszx.gov.cn 2020-11-11 15:19 閱讀:9780次 作者:江 瑋 編輯:班潔 來源:廣西政協報
為鄉村振興配強「火車頭」
— —自治區政協建言助推「鞏固和提升脫貧攻堅成果」記事
【核心閱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產業扶貧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重要作用。聚焦「抓好產業扶貧,鞏固和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相關問題,11月4日至6日,自治區政協組織委員視察團赴崇左市開展監督性視察,積極建言獻策。 走進龍州縣弄崗觀鳥基地,一陣陣悅耳的鳥叫聲從四面八方傳來;村裡的一棟棟民宅融入了「鳥」的元素,描繪在房屋外牆的鳥兒栩栩如生;一張張以鳥為主題的精美照片展示在村裡的文化長廊裡…… 「這裡地處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圍,有著奇山秀水的美麗風景,但也曾因偏遠閉塞處處刻下貧困印記:產業基礎薄弱,農民脫貧困難重重。因特殊的地緣優勢,這裡成為鳥類的『聚會地』。當地依託觀鳥區位優勢,通過市級示範村建設,建成了集生態鄉村和科教旅遊於一體的觀鳥基地。如今,示範村建設與旅遊扶貧產業融合,特色生態觀鳥經濟逐漸形成,這裡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愛鳥、護鳥、觀鳥』基地,村民們借勢當起鳥導,給遊客提供嚮導、食宿、接送等服務,促進增收。」龍州縣政協主席何衛存介紹說。 這是11月5日,記者隨自治區政協委員視察團到崇左市龍州縣弄崗村隴亨屯觀鳥基地開展實地視察時看到的一幕。 產業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打贏脫貧攻堅戰,攻克深度貧困難題,實現穩定脫貧,必須高度重視產業扶貧。在中央布局的脫貧攻堅戰「五個一批」工程中,產業扶貧是處於第一位置的工程。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全面加強組織領導、政策支持、資金投入和綜合保障,堅持因地制宜,強化機制創新,聚焦特色產業,形成了「縣有扶貧支柱產業、村有扶貧主導產業、戶有增收致富項目」的產業扶貧格局。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近年來,崇左市積極採取有效措施發展特色產業,打好產業扶貧硬仗,為全市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作為「中國糖都」,全市每年甘蔗種植面積穩定在400萬畝以上,帶動4.4萬戶貧困戶發展糖料蔗種植,人均年收入達6000元以上;2萬戶貧困戶發展牛羊養殖,人均增收700元以上;累計建設各類扶貧車間645個,吸納貧困戶就業8555人,實現了「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帶富一方」的扶貧工作格局,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果。 儘管崇左市在產業扶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還存在產業結構比較單一、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能力不強、產品附加值不高、產業融合拓展程度不高等問題。對此,委員們根據視察了解到的情況,結合所思所想,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建議,奮力為鞏固和提升脫貧攻堅成果鼓與呼。 「要想抓好產業扶貧,鞏固和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必須補強產業短腿,持續助農增收。」自治區政協委員,自治區供銷合作聯社理事會原主任、黨組書記王健提出:崇左市應利用當地的氣候、土地等自然條件優勢,下大力氣狠抓種養產業;像抓基層黨組織建設一樣抓農村經濟組織建設,繼續支持引導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致富帶頭人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下大力氣抓好消費扶貧,助力農產品銷售,積極培育電商扶貧產業,採取「線上+線下」聯動銷售模式,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此次視察還特別邀請了全國政協委員、廣西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陳彩虹參加,她建議,崇左市加快全產業鏈發展,助推產業扶貧提檔升級,增強全產業鏈的帶貧能力,確保貧困群眾增收、產業發展雙贏;充分運用科技力量,助力農業產業現代化,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加強與廣西南亞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等科研單位的合作,在推動原有特色種養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發展亞熱帶水果、蔬菜、堅果等多品種種養產業。 「鄉村要振興,產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自治區政協委員、廣西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聲像教材部主任莫嘉凌建議,建立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的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確保脫貧致富長久穩定;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和創業致富帶頭人的培育,充分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提高,助力產業扶貧持續穩定發展;搭建平臺,精選學員,分層培訓,進一步增強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富能力。 「『山水崇左、甜蜜邊關、魅力壯鄉』,這句話高度凝鍊了崇左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資源優勢。崇左山青水秀、風光宜人、民俗文化特色凸顯。」自治區政協委員、廣西總商會副會長、廣西怡園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志清建議,崇左市進一步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宣傳力度,促進「旅遊+扶貧」「旅遊+壯鄉邊貿民俗文化」「旅遊+康養」 等產業融合,助推全域旅遊發展,打造崇左邊關風情特色精品旅遊品牌。□ 江 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