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縣:鄉村振興的新湖探索

2020-12-20 海報新聞

通訊員 陳義

東平縣新湖鎮位於東平縣西南部,全域位於東平湖二級蓄滯洪區。該鎮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為抓手,堅持以黨建為統領,以產業發展為重點,積極破難題、解困境、促改革,探索了一條移民鄉鎮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完善機制 強化保障 破解工作推進不力難題

堅持黨建引領。把選優配強村級班子作為重中之重,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將23名致富能力強、熱心為群眾服務、辦事公道正派的黨員、群眾充實到村級班子中來。打破管區、村居限制,成立區域化聯合黨總支,整合各類優勢資源集中投向鄉村振興工作實踐。積極爭取山東省廣播電視局55萬元資金支持,建設6個村「智慧黨建」平臺,為全鎮基層黨建標準化規範化提供示範。堅持規劃先行。聘請專業機構高標準、高水平編制全鎮鄉村振興整體規劃、新湖運河片區規劃及片區涉及村莊規劃。制定「一帶、一館、兩路、兩園、五村」的新湖運河示範區發展規劃:「一帶」,即新湖運河生態帶;「一館」,即新湖記憶展覽館;「兩路」,即臧馬路和州靳路兩條縣級道路;「兩園」,即現代果木種植園和小龍蝦產業園;「五村」,即新湖運河示範區馮窪、範窪、劉莊、竇府營、後泊五個核心村。堅持協同作戰。成立新湖鎮鄉村振興工作指揮部,由黨政主要負責人親自掛帥,對全局工作安排部署、協調推進、督察落實。堅持例會制度,每周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對項目推進情況、困難問題進行集中研究解決。堅持一線工作法,成立聯合督導組,對重點項目、重點工作推進情況進行巡迴督導,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著手解決,第一時間落實見效。

深挖優勢 補齊短板 破解資金不足制約

實施水田改造。充分用好自然資源和規劃、財政、農業農村等部門政策,連續實施三期水田改造項目,成土地佔補平衡指標2100畝,以每畝18萬元的價格掛牌交易。目前,與濟南高新區達成498畝指標調劑協議,首批8977萬元資金已經到位。第二批970多畝,近1.8億元,前期5000萬資金已到位,剩餘款項驗收入庫、調劑完成即可支付。清理「一戶多宅」。緊緊抓住全縣全域土地整治機遇,以「四清理一增收」為抓手,開展「一戶多宅」清理整治工作,對清理後符合條件的土地納入增加掛鈎項目。後泊村在徵得群眾同意後,拆除老舊房屋51戶、200餘間,形成結餘土地指標72畝,為村集體增收1440萬元,建設45處新房和16間周轉房,對拆遷群眾集中安置,既實現了集體增收,又達到了群眾滿意。推進重點項目。累計投資1.5億元謀劃實施鄉村振興重點項目。投資5100萬元實施臧馬路和州靳路兩條縣級道路改造提升項目,投資1700萬元實施村莊「五化」提升項目,投資1500萬元實施小龍蝦產業園項目,投資1200萬元實施新湖運河改造提升項目,彌補了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的短板。

內培外聯 激發活力 破解人才匱乏困境

用好省派服務隊。充分發揮省派東平縣鄉村振興服務隊作用和優勢,在服務隊成員協調下,先後6次組領導幹部、相關村黨支部書記到淄博市、濟南市、濱州市以及濟寧等地,學習鄉村振興特別是產業發展方面的先進經驗,進一步開闊眼界、明確思路。抓住高端人才。先後與省水產蝦蟹類團隊、省果樹研究所、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等科研機構、企業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聘請山東農業大學、淄博美高美集團和高青盧氏龍蝦養殖合作社有關專家教授為產業發展顧問,充分激發出全鎮產業發展活力。夯實鄉土人才。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積極協調縣農業農村、水產、畜牧獸醫等部門,整合人才培訓政策資源,通過培訓輪訓、政策扶持、專家現場指導等多種方式,培育和儲備200餘名鄉土人才。扶持10名有能力、有條件、有幹勁的年輕人才領辦、創辦小龍蝦、淡水魚、食用菌、有機瓜果等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通過合作社帶動,全鎮小龍蝦畝產量由100斤增加到200多斤,養殖戶突破1500戶。

相關焦點

  • 龍頭帶動 三抓一促丨東平縣接山鎮:「龍頭」帶動抓鄉促村 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導語】《龍頭帶動 三抓一促》專欄今天播出東平縣接山鎮:「龍頭」帶動抓鄉促村 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會後,接山鎮黨委以黨建帶動產業融合、村莊抱團助推鄉村振興。【解說】一是發揮黨委統攬作用,繪好產業藍圖。加快建設接駕山現代農業循環產業園,發展金銀花種植面積700畝,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探索資源開發、人才回請、產業承接、資產聯合、服務創收五大產業發展路子,實現全鎮52個村產業項目全覆蓋,集體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42個村達到10萬元以上。
  • 山東省啟動實施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
    &nbsp&nbsp&nbsp&nbsp根據全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部署要求,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示範標杆,探索鄉村振興新模式、新機制、新路徑,今年8月,省發展改革委聯合省委組織部、宣傳部、政法委、農工辦等11個部門,印發了示範創建工作通知及實施方案,全面啟動了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
  • 東平縣:農村「公廁革命」 讓「方便」之處更「方便」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楊慶國 東平報導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區、城市要抓,農村也要抓,要把這項工作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鄉村環境美不美,公共廁所算一樁。
  • 鄉村振興的「白泥井探索」
    黨的十九大以來,達旗白泥井鎮鎖定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目標,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幹勁,著力於鄉村振興的探索,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發展新圖景正在黃河達拉灘上漸次展開。
  • 劉玄奇 | 探索鄉村振興的大本大源——從青年鄉村振興峰會到國仁鄉村振興論壇
    為了探索鄉村振興的大本大源,這兩個月有選擇性的參加了一些鄉村振興相關論壇。
  • 走進漳平·永福 探索大陸阿里山鄉村振興之路——「福建省鄉村振興...
    海峽之聲網8月23日消息(作者 鄧秀萍 郭雪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關乎鄉村發展和百姓福祉,也牽繫著黨和國家「三農工作」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奮鬥的號角已然吹響,八月的烈日照在我們的身上,但日曬並沒有打亂我們前進的步伐和實踐探索的決心。
  • 配好鄉村振興「金鑰匙」
    杭州與恩施繼續瞄準鄉村振興目標,紮實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產業振興、人才振興、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旅遊……一張張擘畫的新藍圖,正在逐步變為現實。恩施州借鑑杭州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的經驗,不斷完善鄉村振興體制機制,配好解鎖鄉村振興的「金鑰匙」,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蹄疾步穩再出發。
  • 連江鄉村振興試水「跨界融合」 小鄉村裡探索大課題
    福州新聞網4月22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蔣雅琛/文 黃立新/攝)跨界融合,振興鄉村。昨日,一場鄉村振興跨界交流會在連江三落厝舉行,40多位來自建築、藝術、制茶等行業的「大咖」齊聚一堂,分享行業發展心得,探索與鄉村振興融合的可能性。三落厝是連江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群落,但由於村民陸續遷出,大宅日漸蕭條。
  • 山東德州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近年來,山東省德州市按照中央決策部署,結合實際推進鄉村振興,努力在城鄉融合、工農融合、產業融合、治理融合等方面走出一條融合化之路。北出濟南,跨過黃河,就進入德州了。這裡是一片黃河衝積平原,也是重要的糧食、蔬菜、畜牧產區,是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實踐區。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山東「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山東要求德州「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率先突破」。
  • 安海瑤前村探索青年合作社模式 助力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重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福建省鄉村振興試點村,安海瑤前村積極探索青年合作社模式,走出了一條「青年帶領+合作社主體+村委會扶持+群眾參與」的新路子,助力鄉村振興。日前,安海瑤前村舉辦了青年合作社揭牌儀式暨鄉村共享驛站、善水塘垂釣場開業活動。從山東回鄉投資創業的顏連來告訴記者,得知老家要建青年合作社,他拿了三萬塊錢,準備好好經營一番事業。
  • 中堡鎮互助村:以集體經濟引領鄉村振興
    2019年05月08日 11:35:35 來源:武平文明網   中堡鎮互助村按照「一河兩岸三園四景五種六養」的規劃模式實施鄉村振興示範點「親水互助」建設,經近幾年的努力,現已初具成效,並與「嶺上人家」、「 毓秀新湖」、大坪美麗鄉村建設相融合
  • 杭情施意丨配好鄉村振興「金鑰匙」
    杭州與恩施繼續瞄準鄉村振興目標,紮實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產業振興、人才振興、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旅遊……一張張擘畫的新藍圖,正在逐步變為現實。恩施州借鑑杭州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的經驗,不斷完善鄉村振興體制機制,配好解鎖鄉村振興的「金鑰匙」,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蹄疾步穩再出發。
  • 視頻丨東平縣:「兩區」共建 開啟「家門口的幸福」
    【採訪】東平縣戴廟鎮新時代佳苑社區居民 李翠花「路上那時是老沙土路,走起來,穿個鞋走過去,滿土。」【採訪】東平縣戴廟鎮新時代佳苑社區居民 李翠花「我真是做夢也沒想到能住上樓。(以前)就是想著在家裡能蓋個平房,給兒子能尋上媳婦。」
  • 鄉村振興這兩年
    編者的話: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各地主動入位,採取有力措施紮實推進,開局良好。本期聚焦對鄉村振興展開全景式掃描,分別以本社編輯部綜述文章、農業農村廳局長、縣委書記、村黨支部書記不同角度反映鄉村振興的實踐與經驗,以期講好鄉村振興故事,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
  • 傳好鄉村振興「接力棒」
    □薛世君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指明了方向——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以脫貧攻堅成效促進鄉村振興,以鄉村振興成果鞏固脫貧成效。
  • 從化再提速 探索超大城市鄉村振興之路
    鄔影紅 李曉彤 攝4月8日,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在廣州召開。在嚴密防控疫情的基礎上,從化鄉村振興馬不停蹄。年初,新開花谷精品花街、「老溫泉新活力」實踐館和荔枝蜜公園等項目同日揭幕,為美麗鄉村注入新動能;連日來,從化香米、中國電信數據中心、華瑞冷鏈、荔枝定製營銷等鄉村振興的大手筆、新舉措先後啟動,吹響2020年鄉村振興全面奮進的號角。
  • 鄉村振興徐州探索:人居整治兼顧生態美與產業旺
    來源:第一財經鄉村振興徐州探索: 人居整治兼顧生態美與產業旺作者: 一知從徐州市區出發駕車1個多小時,在國道310和省道250交會處的東南角,有一條3000米的銀杏路,這條西依艾山、東傍沂河的「銀杏時光隧道」,每年秋末冬初都會吸引大批遊客前來。
  • 為什麼說成都新津探索出了一種「鄉村振興模式」?
    「中國很大,不過這個很大的國家,可以說只有兩塊地方:一塊是城市,另外一塊是鄉村。」這是《城鄉中國》開篇中的一段話。在實現了溫飽、實現了全面小康以後,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性、緊迫性無疑比以往更甚。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近期各地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均把「鄉村振興」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 探索「P+A+EPC+O」新模式 助力海南鄉村振興
    王嘯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明確指出,「要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引導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到鄉村振興戰略當中,促進農業與農村發展」。在這一有利形勢下,將資金雄厚、實力強大的央企的投資眼光進一步引向海南農村,無疑是推動海南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為此,可探索「P+A+EPC+O」創新模式,為助力海南鄉村振興提供選擇性方案。強化規劃引領,搭建開放性的孵化平臺(即「P」)。
  • 融合之道——山東德州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山東「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山東要求德州「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率先突破」。德州怎麼辦?城鄉融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山東土地發展集團實力雄厚,在德州探索了不同類型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項目:平原街道的「近郊城鎮化模式」;夏津平安湖小鎮的「集聚提升模式」;平原張官店的「田園農旅模式」;齊河中華泉城飲食文化小鎮的「主題特色小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