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輝煌的哲學系 | 聽哲裡 • 學人故事

2021-02-07 中國倫理在線

本期學人:羅國傑教授

學人簡介:羅國傑(1928—2015),河南內鄉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我國當代著名倫理學家、哲學家、教育家、理論家,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倫理學會名譽會長,新中國倫理學事業的奠基人、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開創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理論的創建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吳玉章終身成就獎、中國倫理學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原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中國倫理學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道德與文明》主編、國家教委(教育部)《高校理論戰線》編委會主任、特邀總編輯。

大家好,歡迎收聽中國倫理在線語音播客聽哲裡,我是主播顏晗。在上周的節目《與時俱進的倫理學》中,我們為大家介紹了羅國傑教授19世紀80年代對當時的道德問題與新形勢、新情況的思考和看法,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成立的過程。從19世紀50年代到19世紀80年代的30年中,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有著怎樣的經歷,又是如何再度走向輝煌的?請大家走進本周的聽哲裡,《學人故事——羅國傑教授》第一輯第四期《再度輝煌的哲學系》。節目內容節選自《羅國傑文集第六卷-羅國傑生平自述》

1986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迎來了自己的30歲生日。作為一名學生,我曾在這裡如饑似渴地學習;作為一名教師,我曾在這裡教育莘莘學子;作為系主任,我曾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共謀哲學系的發展大計。從相見、相識、相知到相守,我的成長和人大哲學系是分不開的。尤其是擔任系主任的那段歲月,更是見證了哲學系成長的點點滴滴。

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給中國人民大學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大批幹部、教師遭到批鬥,各級黨政組織陷於癱瘓,全部教學、科研工作被迫停止。1970年10月,北京市革命委員會通知中國人民大學停辦。中國共產黨親手創辦的、具有30多年優良歷史和優良革命傳統的中國人民大學就這樣被解散了,中國人民大學的教師被分配到北京其他高校任教,哲學系的教師被分配到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直到1977年9月恢復中國人民大學之後,哲學系才重新回到了人民大學。

1956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建立時,第一任系主任是在解放區就已經聞名的法學家何思敬教授,之後接替他的是吳江,而1983年哲學系的系主任是由校黨委書記張騰霄兼任的(方華是副主任),為了加強哲學系的建設,經過多次研究,1983年任命我做哲學系的系主任。

我當時正從事倫理學教學與研究,並希望在這一門學科上有所作為,對從事行政工作沒有心理準備,也不願意從事行政工作。當時,謝韜擔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和常務副校長,對全校的中層幹部進行調整。1983年6月30日,謝韜約我談話,他告訴我,中國人民大學黨委討論決定,由我任哲學系的系主任,我當即提出,我不適合擔任這一工作,一是我當前的科研任務很重,實在沒有能力擔任比較繁重的行政工作;二是我的年齡太大,已經57歲,精力也差,不允許再做行政工作,謝韜立刻回答我說:「這是黨委的決定,沒有討論的餘地,我們也了解到,你是不願意做的,更不會自告奮勇來承擔這一工作,但是我們也相信,在黨委做出了決定以後,你一定會服從,並且認真把工作做好。」並徵求我的意見,可否由楊彥鈞和劉大椿做副主任協助我工作,如果同意,黨委準備在7月6日召開哲學系的大會上宣布,校黨委和同志們的信任不容我再推辭,我只好接下這一艱巨的任務。

經過商討,我們三人決定齊心協力,團結哲學系的廣大教職工,為哲學系的學科建設、教學科研等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曾經遭到破壞的人大哲學系又重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

當時,人民大學哲學系面臨的首要任務是在新的形勢和要求下,在經過長期停辦的情況下,儘快加強學科建設、編寫教材以及充實教學和科研人員。我們著力在學科建設、教材編寫和人員充實這三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當時,國家教委已經開始設立培養人才的一系列制度,大力建設培養人才的碩士點和博士點,評聘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因此,如何使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儘早得到社會的承認和設立更多的碩士點和博士點,我們做了多方面的工作。當時,所有哲學學科碩士點和博士點以及博士生導師,都是由國務院設立的哲學學科評議組討論決定的,在當時的國務院哲學學科評議組中,我和肖前同志先後被任命為其中的成員和召集人。在20世紀80年代,我連續擔任國務院哲學學科評議組的第二屆成員,第三、四、五屆的召集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在幾年時間內取得了極其顯著的成績。肖前、石峻、苗力田、黃順基、羅國傑、陳先達等成為哲學系最早的一批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是國務院第一批批准設立的博士點,而倫理學更是全國唯一被批准的博士點。正是在這個基礎上,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獲得了最早一批的哲學一級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所有二級學科都獲得了招收博士生的資格,在這裡還需要特別指出,為了使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成為更加全面發展的哲學系,我們還特別呈請國家教委批准,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增設了全國唯一的倫理學專業,從本科開始,就可以招收倫理學專業的學生,與此同時,邏輯學、美學和自然辯證法等專業也都充實了新的力量,從而使人民大學哲學系重新站在全國哲學系的前列。

為恢復人民大學哲學系在編寫教材方面的領先地位,在加強教材建設的過程中,一方面,我們修改原有的教材,使其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另一方面,組織各個二級學科的教師編寫新的教材。肖前、李秀林、汪永祥、李淮春等主編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成為當時全國各個高等學校普通採用的標準課本,發揮著引導全國哲學學科發展的重要作用,發行總數達100多萬冊;羅國傑等主編的《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倫理學教程》,苗力田等編寫的《西方哲學史》,石峻、楊憲邦等編寫的《中國哲學史》,周述歧等編寫的一系列科技哲學教材和方華等編寫的邏輯學教材陸續出版,被全國大多數高等院校採用為教材。

如果說20世紀60年代哲學系成立後的10年,為人民大學哲學系的發展、壯大時期,那麼20世紀80-90年代,就可以說是哲學系建立以來的第二個迅速發展和再度輝煌的時期,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已經被公認為全國主要的四個哲學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北京大學哲學系,武漢大學哲學系、復旦大學哲學系)之一。

為了加強哲學系的教學和科研力量,必須大力招聘各個二級學科的優秀人才,其中美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邏輯學、宗教學等學科,都通過各種渠道,吸收了一批熟悉業務、忠誠教育和德才兼備的新教師,這些教師對後來哲學系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培養學科帶頭人的問題上,還有一件值得特別提出的事,就是第四批博士生導師的申報和批准,自從20世紀80年代我國恢復博士生導師的評定以來,所有前三批的博士生導師都是由教育部確立的哲學學科評議組討論通過的。1983年教育部決定,1984年以後的博士生導師將不再由教育部評定,而是由各個有資格的學校自己評定。

為此,我們就積極爭取、多方努力,終於在1983年申報了一批年輕的教師作為第四批也即最後一批由教育部批准的博士生導師,如方立天、鄭杭生、張立文等,他們都是我校的優秀青年教師,成為我校在這些學科中卓有成效的學術帶頭人。

方立天 中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在配備教學科研力量方面,我們對我系美學學科的恢復和重建做了更多的努力。歷經「文化大革命」的災難,當時的美學教研室只有馬奇和司有侖兩人,幾乎連教研室也不存在。為了重振和恢復人民大學美學教研室在全國的重要影響,這期間,除1982年將王旭曉留系外,1984年從北京大學哲學系引進了張法,1985年年初又從我校語文系調回了原是哲學系美學教研室的丁子霖,又從語文系調進了袁濟喜、蔣培坤和成復旺等人。這樣,才算為我系美學學科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當時哲學系的發展狀況,從慶祝建系三十周年的盛況可見一斑。在1986年8月,由哲學系主持,召開了一次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為慶祝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建系三十周年的理論討論會。當時,我是學校主管教學和科研的副校長,同時也是哲學系的系主任,早在這年的4月中旬,哲學系的許多教師就向我提出要召開慶祝大會,並成立了張騰霄、馬奇、餘進、羅國傑、楊彥鈞、劉大椿、董永俊等人參加的籌備會,商討和準備有關事宜。

經過四個多月的工作,終於在這年的8月5日-8日,召開了為慶祝建系三十周年而舉行的「哲學的現狀與發展」學術討論會。會上,就哲學與改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與教訓,中國哲學傳統與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現代西方的挑戰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態度,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與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這次大會是一次討論深入、交流廣泛、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大會,出席會議的有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鄧力群、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胡繩,中宣部部長朱厚澤等,我校的領導黃達、力康泰、張騰霄、謝韜,以及來自全國各地100多個單位的哲學教師、科研人員和理論宣傳工作者,共500多人。

在這個「500人理論討論會」上,中央領導和理論界的專家,對人民大學哲學系30年來的成績,作了充分的肯定和讚揚,使人民大學哲學系在全國高等學校中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高,這個「500人理論討論會」對哲學系是一次有重大意義的大會。(參見《中國人民大學紀事》上卷。353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大會由我致開幕詞,我在開幕詞中概述了哲學系的歷史發展和當時的現狀。現在重溫這段舊事,我仍舊為哲學系的發展感到自豪,下面是當時的開幕詞,補充在這裡,權作一個歷史的記錄。

——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建系卅周年慶祝會「哲學的現狀與發展」討論會開幕式上的講話(摘要)

1986年8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正式成立三十周年,如果追溯到1951年我校馬列主義研究班的哲學班(即哲學系的前身),那就是三十五周年。三十多年來,人大哲學系已經培養了3098名學生,其中研究生(包括碩士生和博士生)、研究生班和學習班的學生約1000人,本科生(包括人大一分校的哲學畢業同學)約2000人,這些畢業生,大多被分配到黨的理論宣傳部門、黨校、社會科學研究機構以及高等學校,從事哲學和政治理論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不少人寫出了各自學科領成內有較高水平的專著,教材和有重要影響的學術論文,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有的成為哲學中某一分支學科的學術帶頭人,被晉升或破格晉升為教授、副教授。不少系友還兼任哲學系或政治理論系的領導工作。如吉林大學哲學系、南開大學哲學系、南京大學哲學系、遼寧大學哲學系、山東大學哲學系、蘭州大學哲學系,杭州大學哲學系、江西大學哲學系,安徽大學哲學系、內蒙古大學哲學系,湖北大學政治系、陝西師範大學政教系等的系主任都是我系畢業的同學,這些情況,從一個側面反映著人大哲學系在我國哲學界的重要地位。

經過30年,人民大學哲學系在中宣部、國家教委和學校的領導下,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已發展成為學科比較齊全的全國重點哲學系之一。對應於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所設哲學碩士、博士授予權的十個分支學科,我系共有十個教研室(或研究室),它們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原著)、中國哲學史、外國哲學史、邏輯學、自然辯證法、倫理學、美學、現代外國哲學和宗教學。這十個學科中,我系已有九個碩士學位授予點,有六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六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分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設我校馬列發展史研究所)、中國哲學史、外國哲學史、自然辯證法和倫理學。根據人民大學的方針,哲學系將多層次地培養學生,即以本科為基礎,以研究生為重點,並努力注意培養好高層次的博士生。現在全系共有學生259人,其中本科生126人,研究生117人,博士生16人。加上暑假後入學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在系學生將達340人。我系現有教職工100多人,30年來先後在系裡任教和工作過的同志共有300多人。

我們這次會議的中心議題是我國哲學的現狀與發展問題。把對這個具有緊迫意義的問題的學術討論同慶祝人大哲學系建系三十周年結合在一起,還有一個特殊的意義,就是要在分析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狀與發展的同時,也認真地總結和分析一下我們哲學系的情況,看看我們30年來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還有哪些不足,以及今後應該怎樣更好地努力。

不必諱言,哲學系在過去30年中,在學習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方面,是有成績、有貢獻的。同時,我們系所形成的風格和特點以及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也是鮮明的。我認為,在這種風格和這些特點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強調每一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都應該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立場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熟悉馬克思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把自己的命運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已經在這30年的曲折歷程中,成為我們這個集體的傳統特徵。對此,我們有理由感到光榮。

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過去所作出的成績和形成的風格與特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有發展和改進的必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上的撥亂反正和全面的社會改革,要求馬克思主義哲學有一個新的發展。在這種形勢下,我們系的工作、全國哲學界的工作,都同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一起,經受著歷史的新考驗。時代賦予我們的崇高使命和歷史責任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的同時,為新形勢下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新的努力和貢獻。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告訴我們:一切事物,只有運動才有生命,只有發展才能生存。這對於馬克思主義來說,也是適用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學習、宣傳、捍衛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同時隨著實踐的進步而不斷豐富、充實、檢驗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具體結論,這兩者在不同條件下是可以有所側重的。但是,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應把堅持和發展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不能把堅持和發展看做互不相干甚至彼此排斥的。要堅持就要發展,不發展就不能堅持。如果說,在過去的許多年裡,我們黨在哲學理論上所做的一切,總的來說,是在曲折與反覆中解決一個如何完整準確地理解和貫徹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的問題,如果說,這主要是一個堅持的問題的話,那麼,在這個堅持的過程中,就已經包含著發展,即結合我們中國的具體實際,在新的條件下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主義。

那麼,在今天,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同時,努力用當代世界的先進成果和我國改革實踐的新經驗來檢驗、充實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甚至改變它的個別結論,也正是為了在新形勢下增強理論的活力和更充分地發揮馬克思主義的威力。也就是說,這種發展,就是最好的堅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當做教條主義,無視中國和世界實際鬥爭所產生的新情況、新問題,是錯誤的;同樣,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把發展馬克思主義當做可以否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指導作用,更是錯誤的。總之,合乎辯證法的「堅持」與「發展」是統一的,我們所要努力追求的,正是這樣的堅持與發展。

近年來,理論界、教育界和從事實際工作的許多同志,在探討如何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同時,也以各種方式對人大哲學系的建設,表示了極大的關心和期待。來自各方面的評論、意見、建議和督促,體現了大家對人大哲學系的信任和關注,使我們更加感到了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可以向大家匯報的是,這幾年中,我們在人大哲學系工作的同志並沒有停頓、等待和觀望,而是在盡力使我們的工作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幾年來,我們力求在新形勢面前既不僵化保守,又不急躁輕率,而是扎紮實實地探索哲學體系改造和教學改革的途徑。同時,我們也正在盡最大的努力,加快對知識結構和人才結構的更新;抓緊一些新學科和新課題的研究和建設;以老一代知名學者為首,對幾個分支學科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組織力量,協作攻關;由我系主編的各分支學科的一批新教材和專著即將陸續問世;在此期間,我系的一批中青年人才、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迅速成長,開始成為科研和教學的新生力量。在這次職稱評定中,一批我系自己培養並留系工作的研究生被評為副教授,他們的年齡都在40歲左右。

哲學系的工作,雖有一定的成績,但也確有許多方面不能適應當前形勢發展的要求。如何使我們培養的學生具有更強的應變能力、創造能力,更好地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如何更多更好地開出高質量、多信息、內容豐富的新課程;如何提高我系的管理工作;如何培養教師等,都需要認真研究和總結。有些學科,我們目前尚有某種優勢,但如何保持和發展它們,就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有不少學科,我們還處在中間狀態,如何發展這些學科,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還有一些新建而又亟待發展的學科,更需集思廣益,儘快取得突破性的發展。正是出於這些要求,我不僅代表哲學系的全體師生對參加這次會議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和各位系友,以及一直關心人大哲學系的所有同志表示衷心的歡迎和感謝,也希望你們一如既往,對人大哲學系的現狀和未來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促進人大哲學系的進一步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從1956年創建到1986年這30年間,經過了興盛、發展的輝煌時期,也遭遇了停辦和挫折的極端困難時期,最後又再一次出現了新的機遇,走向了一個更新的高潮,它正以一個高水平的哲學系屹立於我國高校教學和科研的前沿,正在為我國哲學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本周的節目中,我們一起回顧了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再度走向輝煌的歷程,在這些年間,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又是如何與海外高校研究機構進行學術交流,如何進行兩岸學術互動的呢?下周同一時間,聽哲裡節目將繼續為您道來。

點擊「閱讀原文」瀏覽中國倫理在線網站 ethics.ruc.edu.cn

相關焦點

  • 擔任人大副校長的回憶 | 聽哲裡 • 學人故事
    本期學人:羅國傑教授學人簡介:羅國傑(1928—2015),河南內鄉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我國當代著名倫理學家、哲學家、教育家、理論家,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倫理學會名譽會長,新中國倫理學事業的奠基人、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開創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理論的創建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 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哲學類)專業簡介
    宗教學系成立於1995年,是中國最早的宗教學系。哲學系1982年在國內率先設立本科宗教學專業,宗教學系以此為基礎,積極開拓,目前已是國內外著名的世界及中國各大宗教的研究重鎮。兩系實行聯體運作,合併招生,共同培養。
  • 哲學·宗教學系 系統理論,整合想法
    哲學系與宗教學系的共同特點是兩者都是從學術的角度上探討著「人是什麼」、「自我存在是什麼」等普遍的亙古不變的「問題」。今後我們會在各種不同場合碰到需要從哲學視野來解答的不同問題,如人與地球的和諧相處的問題、如何解決頻發的宗教矛盾的問題、或者與人類的「起始」及「終結」相關的生殖及腦死亡的問題等等。學習內容哲學研究的是與人類的存在及思考相關的各種問題。其一般按照研究對象的地域可以分為西洋哲學與東洋哲學(既印度哲學、中國哲學)等。
  • 《哲學的故事》——經典的哲學入門讀物,讓深奧的哲學通俗易懂
    霍金的這句話在有的人將其解讀為哲學無用論,畢竟這麼一門極其古老的學科,面對這個世代的諸多繁紛複雜的問題,究竟能有什麼用途,實在頗受人懷疑。但這門古老的學科,對現今的我們真的無用嗎?在讀威爾·杜蘭特的《哲學的故事》時,會讓人不斷自問這個問題。或許,閱讀這本書時,這類型的問題確實適合每個閱讀者,當然,並非限於哲學專業的人。
  • 哲學概念的「U-2L型」坐標系
    那麼,我們是否能從哲學的角度、高度和範疇,來認識和了解人類社會的制度、生產方式、組織形式,以及他們的構成、含義、區別、聯繫和轉換過程呢?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強調一個哲學的含義:所謂哲學是指:關於世界觀的學問,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總的根本的看法。
  • 百年南哲(上)| 名家與源流——哲學系系史回顧
    1921年,在郭秉文、劉伯明等人的推動下,國立東南大學創立,南京大學前身的學校建設和學科設置進入新的歷史階段。1922年劉伯明先生聯合梅光迪、吳宓、胡先驌等學者共同創立《學衡》雜誌,劉伯明在創刊號發表《學者之精神》,倡導「論究學術,闡明真理,昌明國粹,融化新知」,將時代精神與中國民族文化結合起來,「學衡派」就此開創。
  • 【哲學·通知】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 「懷雲論文獎」今起接受申請通知
    在河北省生活禪文化公益基金會支持下,在北京大學佛學教育研究中心協調下,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面向本系涉及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的在校博士生設立「懷雲論文獎」。一、 申請者範圍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1)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學籍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且已正常註冊的、四年級以內(含四年級)博士生;(2)專業研究佛教、道教、中國哲學、中國倫理
  • 山東大學哲學宗教學系師生一行到青州廣福寺參訪體驗
    青州廣福寺糾察、僧伽培訓學院副教務長明林律師為學生們詳細講解了寺院過堂威儀與規範動作廣福寺監院、學院教務長允持法師與山東大學哲學宗教學系師生一行座談過堂用齋佛教在線山東訊 2013年5月19日,在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宗教學系教授
  • 《蘇菲的世界》作者賈德訪華帶來哲學童話書系
    《蘇菲的世界》作者賈德訪華帶來哲學童話書系 2017-05-26十年後的今天,他再度來到中國,為自己的「賈德哲學啟蒙少兒書系(7種)」(中文版)站臺,並和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學者周國平對談。  在26日的讀者見面會上,賈德坦言,所有的孩子們生來就是一位哲學家。
  • 《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成人都覺得燒腦的哲學問題
    是時候該放慢腳步,靜下心來,思考一點哲學問題了。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這本《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號稱中國版的《蘇菲的世界》。我把它理解為哲學入門書,作者海天,畢業於清華大學,是個典型的理工男,他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以類似小說的形式講述了14歲男孩奇奇和女孩妙妙探險的故事,從而展示了40堂關於哲學的課,並在每個故事後搭配了一幅六宮格漫畫,顯得生動有趣,並起引導小朋友思考和理解的作用。每堂課都是通過「自由男神」和兩個孩子和對話,把哲學知識和概念闡述出來。
  • 2019考研哲學:如此難學的專業
    在兩到三年的讀研時間裡,主要課程一般會在第一學年集中上完,此後的時間將用以自行研究,主要的學業任務是完成一篇2萬字以上的畢業論文,並圍繞畢業論文選題寫作一篇學術論文,正式發表或達到發表要求。   目前國內有哲學學位授予權的高校約有180所,但除像北大、人大、北師、中山、廈大等高校擁有較完整的"哲學家族"外,一般哲學院系並未備齊全部八個二級學科的獨立教研室,而只以現實的師資力量與研究基礎重點發展自己的特色學科。考生在選擇院校的時候,需注意這種學科發展不平衡的情況,因地制宜,結合自身條件制定考研的戰略。
  • 為何豪門子弟學哲學,平民孩子學理工?教育家:哲學滋養貴族氣質
    我想,這可能就是對「三代出貴族」這句話的最好詮釋吧:第一代白手起家,學土木、醫學、計算機等專業,能積累下一份不菲的家業;第二代繼承家業,學金融、經濟、管理等專業,可以管理和擴大家族企業規模;到了第三代,已經衣食無憂了,就可以去學歷史、哲學、藝術等專業,來培養子孫後代的貴族氣質!啥叫貴族氣質呢?
  • 法學界曾經輝煌一時的「五院四系」 現在如何了?
    教育部直屬高校,以法學為特色和優勢,兼有文學、史學、哲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全國重點大學。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列入首批「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被譽為「政法人才的搖籃」。
  • 院系創一流 | 2019QS排名發布:人大哲學、宗教學分別排名大陸高校該專業第一、第二位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建繫於1956年,哲學院經過60多年的櫛風沐雨、積蓄沉澱,現有專職教師78位,其中教授41位,是國內人員最多、專業最為齊全、研究力量最為雄厚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哲學院系之一,在國際學術領域上享有盛譽。2017年,哲學專業入選「雙一流」學科,教育部學科評估獲得A,展現了哲學院在國內教育領域的綜合實力。
  • 資本大鱷索羅斯:學金融的人如能讀些哲學,比純學金融更有出息
    如果你希望自己或者孩子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人,那麼,哲學恰恰是最有用的。——周國平對於人類而言哲學到底是什麼?先給各位親們講一個泰勒斯的故事!這個故事到這裡就戛然而止了,那麼這個故事用哲學來解釋到底該如何解釋其的意義呢?接下來我們就有請柏拉圖來說一說。對於這個故事的意義,柏拉圖說:這個故事的關鍵在於泰勒斯和其他人關心的是:什麼是人?和其他生物相比人應該幹什麼?
  • 《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更適合中國學生的哲學智慧之旅
    今天,我和大家聊一本有趣的兒童哲學啟蒙讀物——《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它被坊間推舉為中國的《蘇菲的故事》,而且別具一格。「人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嗎?」在讀這本書之前,不得不向您介紹一下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所寫的《蘇菲的世界》,它作為世界知名的兒童哲學啟蒙書而廣為人知。《蘇菲的世界》講述了一個故事裡的故事,可以說是虛構裡的虛構,全書結構精巧,發人深省。作者通過故事裡虛構人物蘇菲和哲學家的最後「逃逸」,給故事小主人公席德,來賦予讀者哲學超越物質世界而觀察客觀世界的奇妙視角。
  • 名校哲風|清華大學外國哲學專業概況分析
    經過多年來的人才引進和校內調整,哲學系現有教師26人(含外藉教師 1人),其中教授19人(18人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4人,講師3人,90% 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分布在馬哲、倫理學、外哲、中哲、邏輯、宗教學、美學等各個專業領域。
  • 哲學:讓人變得更聰明的專業
    哲學專業學什麼? 哲學是人文科學領域內的基礎學科,是一門非常古老的學問,它的本質是認識和思考我們所處的世界。在希臘文中,哲學是愛智慧的意思。學哲學,就是學習智慧。對此,吉林大學哲學系教授孫正聿曾提出較深刻的見解:「學習哲學,最重要的就是鍛鍊和培養一種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並進行『前提批判』的理論思維能力。
  • 學哲學沒前途?就業率接近100%
    近日,浙江工商大學首屆「陽明學與浙江文化學術論壇」上,王陽明第二十三代後裔王偉波表示,哲學是非常典型的具有長線學習邏輯的學科,與很多專業相通,主要是教你如何解決和思考問題,即便是學別的學科,也能用得上。
  • 哲學專業,什麼人適合學呢?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一個特別的專業:哲學專業。該專業是哲學類下的專業,另外邏輯學專業、宗教學專業、倫理學專業也同屬於哲學類。哲學專業到底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去簡單了解一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哲學專業有點兒高大上的感覺,與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似乎很遠。其實不然,哲學深刻改變和影響著我們的社會發展和每個人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