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醫院成立急性後期整合照護團隊

2021-01-13 手機鳳凰網

急性後期整合照護團隊照護患者(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

急性後期整合照護團隊照護患者(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

近日,為了提高腦中風、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及衰弱高齡病患最佳的急性後期照護質量,花蓮慈濟醫院成立急性後期整合照護團隊(Post-Acute Care,簡稱PAC團隊),目前共有9家合作醫院加入花蓮慈院收案轉銜的照護團隊,急性後期病人將不再局限於急性病房住院天數而匆匆出院,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讓他們有更充裕的時間參與復健治療計劃,讓病人在黃金復原期能夠獲得最佳的醫療照護。

98歲患有慢性腎衰竭的陳奶奶平常自理生活,尚可用四腳助行器在住家內活動,但近一年因為衰弱及腳無力,接連著在家跌倒導致右手橈骨骨折,沒想到出院後一周又因為泌尿道感染住進了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團隊除了提供急性醫療照顧外,也考量陳奶奶衰弱及腳無力狀況,導致無法順利下床活動,因此住院中即提供早期復健訓練介入計劃。

考量陳奶奶返家後仍無法自理生活,加上孩子年紀也都近七旬,沒辦法獨力照顧奶奶,加上陳奶奶本身也具強烈的復健意願和潛能,經團隊評估後符合衰弱高齡PAC下轉條件,因此花蓮慈濟醫院團隊為陳奶奶安排至急性後期照護病房繼續接受照顧。

負責「衰弱高齡」急性後期整合照護的老年醫學科主任高聖倫表示,在與陳奶奶及家屬討論出院後續照護計劃時,高齡照護團隊就建議奶奶接受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劃,透過整合性、積極性的復健計劃,讓在急性恢復期的陳奶奶可以有機會恢復行走能力,以重回溫馨的家作為目標。經同意後轉至花蓮醫院進行密集的物理及職能復健的住院治療,奶奶從原先需協助下才能翻身、下床,進步到已經可以藉著攙扶助行器自行起身。

轉至急性後期照護病房後,花蓮慈院急性後期整合照護團隊高聖倫醫師也特地了解陳奶奶的復健狀況,陳奶奶積極接受復健,身體活動、肌力以及精神狀況都大幅進步。陳奶奶表示,很感謝細心的醫療團隊照護,讓她很快恢復健康,住院時也因為有和其他病人互動的機會,彼此互相鼓勵,讓復健的日子不枯燥乏味。

「抗衰弱一條龍服務」,讓長者不再落入因衰弱而病及因病而更加衰弱的惡性循環。高聖倫醫師表示,在臨床上很多衰弱老人,容易因急性醫療問題疾病住院後引起或加重衰弱、身體活動量降低、肌力下降等狀況,真正成了「臥床病人」,漸漸失去活動力,體力與精神也大幅衰退。因此,為提升急性後期照護質量,花蓮慈院急性後期整合照護團隊,主要負責評估病人是否符合收案、提供護理指導、整合跨職類團隊對病人的照護計劃、聯絡轉銜事宜及個案追蹤管理、召開團隊會議、監控質量指標,並擔任醫學中心、病人及家屬與合作醫院間的聯繫窗口等業務。建立急性期、急性後期、慢性期的垂直整合轉銜系統,提升病人照護的連續性。

高聖倫醫師表示,推動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劃的目的,除期望透過分級醫療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轉銜合作模式外,也希望以團隊整合的個人化復健訓練,讓更多病人在急性醫療穩定後,能更進一步恢復身體功能,降低衰弱及失能程度,最終讓病人順利回歸社區照護。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

相關焦點

  • 臺灣花蓮慈濟醫院成立亞洲最大的「幹細胞銀行」
    臺灣花蓮慈濟醫院成立亞洲最大的   中新網7月20日電 已經有志願捐髓累計逾30萬人並成功找出「自殺殺手細胞」的花蓮慈濟醫院
  • 人文資訊:臺灣花蓮慈濟醫院成立國際中心 可代辦籤證
    花蓮有許多著名的觀光景點,許多國外遊客慕名而來。花蓮慈院成立國際醫療服務中心,並獲得英語服務標章,從醫療行程的安排,甚至到籤證的代辦等,都有專責機構處理,讓來自世界各國的民眾,安心到花蓮「看健康」、「看美麗」。
  • 慈濟鬥六診所升格醫院 證嚴法師主持啟業揭牌
    與會人員合影(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2019年1月5日,大林慈濟醫院鬥六診所正式升格為醫院,證嚴法師到場主持啟業揭牌儀式,慈濟醫療志業花蓮、臺北、臺中、大林慈濟醫院院長也都到場祝賀改制後的鬥六慈濟醫院是慈濟第七所醫院,由原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簡瑞騰擔任院長,將有大林慈濟做後盾,提供更完整的門診服務,並設置30張病床,新增泌尿科、整形外科、耳鼻喉科、骨科及外科等門診手術,讓就醫民眾免除往來大林、鬥六之間轉診、轉檢奔波的辛苦。證嚴上人行腳到鬥六主持揭幕,除了感恩雲林縣張麗善縣長及歷任地方首長與團隊的支持,更感恩慈濟醫療志業守護生命的使命不移。
  • 花蓮強震 慈濟緊急動員
    震後傳出統帥飯店、雲翠大樓等建築物倒塌,花蓮醫院(國軍805)、商校街旅店等建築物傾斜,繼而花蓮大橋隆起、蘇花公路中斷。全臺各縣市搜救隊也共有二十支隊伍,將近四百人與二十隻搜救犬,徹夜趕往花蓮支援搶救。圖說:二十支搜救隊伍,徹夜趕往花蓮災難現場救援。
  • 臺灣花蓮慈濟醫院
    為護理人員營造良好的護理文化環境有利於護理人員的穩定、培養與發展,更有利於醫院服務質量與水平的提高。1.加強人文素養教育,提高服務意識。臺灣花蓮慈濟醫院的護理服務文化積澱了人的愛心和善心。隨著臨床護理模式的改革,護理理念、護理工作的內容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對護理人員的人文素養、職業素質和護理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臺灣花蓮慈濟醫院王志鴻教授來我院進行學術交流
    臺灣花蓮慈濟醫院王志鴻教授來我院進行學術交流 2019-09-23 12: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佛門關愛「重量級」:臺中慈濟醫院代謝及減重中心啟用
    啟用儀式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啟用儀式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啟用儀式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2019年10月8日,臺灣臺中慈濟醫院代謝及減重中心正式啟用。
  • 慈濟醫療志業 全球義診超過一百五十萬人次
    1972年9月10日「慈濟貧民施醫義診所」成立, 所內延聘公立醫院內外科名醫,共同投入義診行列。圖為義診所成立當天,黃博施醫師為生病孩童看診之情景。慈濟義診現場。以人為本以病為師1979年,上人發起興建醫院的大願,籌建歷程百轉千折,備嘗艱辛,終於在「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的號召下,不論是小攤販或是企業家,匯聚涓滴愛心力量,共成建院善舉。1986年8月,佛教慈濟醫院矗立於花蓮,開啟「守護生命守護愛」的慈濟醫療志業新裡程。
  • 慶祝國際護士節 臺灣三家慈濟醫院舉辦感恩活動
    花蓮慈濟醫院收到花蓮縣衛生局局長朱家祥送來的大西瓜(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花蓮慈濟醫院護理之光感恩活動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花蓮慈濟醫院護理之光感恩活動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2020年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在不影響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工作的前提下,臺灣花蓮慈濟醫院、臺中慈濟醫院、臺北慈濟醫院分別舉辦「護理之光
  • 臺灣慈濟慈善醫院:救死扶傷 扶助弱者
    人才的良方:懷抱一分愛心過去人們稱花蓮為後山,即使到1986年慈濟醫院啟業那年,花蓮仍被認為是較為落後的地區,絕少專業醫師會選擇到這窮鄉僻壤服務。當時臺大醫院定期派人到沙烏地阿拉伯兩年,回來就可以升等,慈濟醫院與臺大醫院籤署建教合作臺大醫院的主管同意讓住院醫師到花蓮,等同於到沙烏地阿拉伯。
  • 寶島臺灣佛教四大道場之花蓮慈濟
    1963年,在臺灣東部的花蓮郊區山上有一座破舊的木板房,裡面住著一位掛單修行的比丘尼,她當時看到一位難產的山區孕婦,因為交不起保證金而被醫院趕出大門,於是她發大願,要建造一座醫院,專門給窮苦的人看病。當時她所需要的資金約為八億臺幣,這對於她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然而後來她不僅完成了這個願望,並且在後來的三十多年裡一共籌集了上百億臺幣的善款,臺灣幾乎五分之一的人或多或少地參與了她的慈善活動,而在全球有一千多萬她所倡導慈善事業的志願者;她就是人稱「東方德蕾莎」的證嚴法師,她所創辦的花蓮慈濟功德會也被稱為臺灣佛教四大道場之一。
  • 蘇州慈濟體檢中心與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開展醫療合作
    其後,秉持證嚴上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理念,希望在南京建立大愛醫院,引進「醫療志工」愛心照護和先進的全程、全人、全家、全隊、全社區的「五全」照顧,並資助南京醫科大學委培560位醫學系及護理系的優秀學生,為南京醫療界與民眾做出貢獻;同時結識一群願意攜手為神州愛心與醫療努力的志士,二十年後的今天,這份因緣終於圓滿。
  • 大悲無怨-慈濟醫療志業
    以延續佛教慈悲精神為立基,1979年發起建院,籌建歷程百轉千折、倍嘗艱辛,終在「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之號召下,匯聚愛心力量,共成建院善舉。1986年8月,佛教慈濟醫院矗立於花蓮,開啟「守護生命守護愛」之慈濟醫療志業新裡程。創院後,本著濟助貧病之建院理想,取消住院「保證金」制度,引起社會醫界廣泛漣漪。
  •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大陸遊客4輕傷1重傷1病危
    今天下午,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在接受大陸媒體採訪時表示,花蓮慈濟醫院共接收了六位來自大陸的傷者,其中4人輕傷,問題並不嚴重,另有一位來自北京的遊客因左足撕裂傷和肌肉肌腱斷裂,正住院接受治療。最為嚴重的是來自福建廈門的餘姓女遊客,在送至醫院時已經失去生命意識,經醫院搶救恢復心跳,但仍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
  • 專訪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做好慈善機構比經營企業還難
    2019年11月18日,在福建省平潭縣舉行的2019年中國平潭企業家科學家金融家創新論壇上,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接受本刊記者的獨家專訪。林欣榮是全球著名的心腦血管疾病專家,同時又是知名慈善機構——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院長。
  • 臺花蓮慈濟醫院院長:大陸遊客4輕傷1重傷1病危
    今天下午,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在接受大陸媒體採訪時表示,花蓮慈濟醫院共接收了六位來自大陸的傷者,其中4人輕傷,問題並不嚴重,另有一位來自北京的陸客因左足撕裂傷和肌肉肌腱斷裂,正住院接受治療。最為嚴重的是來自福建廈門的餘姓女遊客,在送至醫院時已經失去生命意識,經醫院搶救恢復心跳,但仍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林院長透露,餘姓女遊客狀況不樂觀,目前處於瀕臨腦死亡狀態,將視未來24小時的康復狀況決定是否認定為腦死亡。院方表示,一定會盡最大努力搶救。據了解,餘姓女遊客今年40歲,日前帶著11歲的兒子與友人一起到花蓮自由行。
  • 臺灣醫院雲端療護:把臨終關懷搬到患者家中
    9月12日,在杭州召開的「締造更優醫療體驗--海峽兩岸醫院院長管理論壇·2014」上,臺灣花蓮慈濟醫院主任秘書陳星助介紹了目前臺灣臨終關懷的情況,分享了該院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開發雲端療護系統,將醫院搬到患者家中的創新做法。
  • 臺灣慈濟減災希望工程 花蓮六校聯合啟用
    慈濟減災希望工程 臺灣花蓮六校聯合啟用慈濟減災希望工程 臺灣花蓮六校聯合啟用花蓮縣傅昆萁縣長表示,自921大地震震災以來,臺灣人民越來越重視國土安全與防災救災,在花蓮這個資源不足的地區,慈濟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不僅援建六校校舍,還有將近60多所學校的硬體設備都得到了慈濟的大力協助,在此代表花蓮向證嚴法師、所有慈濟團隊、志工夥伴致上最誠摯的感謝,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任務,使我們再次驚嘆慈濟人的行動力。
  • 臺灣花蓮知名旅遊景點遇火災,慈濟志工啟動小區關懷
    花蓮慈濟志工及慈濟基金會、花蓮靜思精舍的法師在18日早上啟動小區關懷(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花蓮慈濟志工及慈濟基金會、花蓮靜思精舍的法師在18日早上啟動小區關懷(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7月18日凌晨約3點,臺灣花蓮知名旅遊景點七星柴魚博物館驚傳火警,花蓮縣消防局獲報,立即出動消防車與消防人員前往搶救
  • 花蓮慈濟醫院收治6名地震受傷大陸遊客 1人病危
    新華社花蓮2月7日電(記者李慧穎 李凱)7日下午,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在接受大陸媒體採訪時表示,花蓮地震後該院共接治6名大陸遊客,其中一人病危,一人足部撕裂傷和肌肉肌腱斷裂,其他4人為輕微傷。  林欣榮介紹說,一位來自福建的40歲餘姓女遊客送到醫院時已失去意識,經搶救恢復心跳在加護病房持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