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為王的時代下,還是有一些平臺放鬆把關標準,甚至故意對醜行推波助瀾,為醜態提供秀場——畢竟,已經連續兩次作妖的高鐵「霸座」男是近期最大的熱點人物之一,背後附帶的流量無可估量。
高鐵「座霸」當事人孫某第三次成為熱點人物。不過,這一次與他的奇葩行為無關。
今天,孫某在今日頭條與新浪微博上的加V帳戶被曝光。這兩個分別認證為「高鐵『座霸』事件當事人」以及「高鐵霸佔座位事件當事人」的帳戶,已經吸引了數千個粉絲的關注。孫某也積極利用這兩個帳戶對熱點事件進行「評價」,其中包括其被鐵路部門列入黑名單,限制乘坐所有火車席別一事。另外,他在今日頭條上,還不忘蹭熱點對涉嫌性侵的某知名企業家表達「支持」。
一個兩次犯錯且遭到全民批判的人物,卻搖身一變成為今日頭條、新浪微博等知名平臺認證的「大V」;「高鐵霸佔座位」這一有悖於公序良俗的行為,卻成為孫某值得驕傲與炫耀的身份。顯然,孫某這兩個加V的帳戶,挑戰了公眾對於「大V」的認知,也挑戰了公序良俗的底線,更讓人不得不懷疑一些平臺加V審核、把關機制的標準與導向。
毋庸置疑,每個平臺自然都有自己的一整套加V審核機制,這一審核機制設計的初衷肯定也是以弘揚正能量為主。但是,點擊率是萬惡之源,相較於正能量,醜聞具有更強的吸睛效果。為此,在流量為王的時代下,還是有一些平臺放鬆把關標準,甚至故意對醜行推波助瀾,為醜態提供秀場——畢竟,已經連續兩次作妖的高鐵「霸座」男是近期最大的熱點人物之一,背後附帶的流量無可估量。
現實也證明如此——目前,孫某在今日頭條上「支持」某知名企業家的發文已經收穫近2萬條評論。而他在新浪微博回應濟南鐵路局的微博已經有近3萬條評論。不過,這些流量雖能提高平臺的知名度,也能變現為平臺換來營收。
網絡平臺天然具有追逐點擊率、流量的衝動,這一點無可厚非。不過,如果平臺一味地博眼球,不斷生產醜行、開發醜行、製造醜行甚至消費醜行,這就脫離了平臺所應該守住的正常底線。平臺管理者還是應該看看這些流量背後的真實民意——事實上,在數萬條評論中,大部分網民並未隨著平臺的「審醜」導向而起舞,反而對平臺的加V認證產生質疑。
這一屆的網民顯然已經不再是一些平臺眼中的那群以醜為美,他人越出醜「我」就越快樂的網民。一些平臺「審醜」的小算盤可能早就已經過時。
巧合的是,今天也出現了一個正面的例子,有視頻網站在官微發布聲明,指出攀比播放量引發的負面效應日益凸顯,從業者以播放量為指標,扭曲了創作的初心,還為吸引眼球而低俗炒作,甚至令行業滋生出刷量等違法行為,為此將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以綜合用戶討論度、互動量、多維度播放類指標的內容熱度,在各端逐步代替原有播放量顯示。
其他平臺也應該好好想想,如何不再唯流量馬首是瞻,淪為社會醜相的「吹鼓手」。當務之急,是明白「底線」二字怎麼寫。畢竟,暫時的流量變現與受眾眼中的長期形象到底孰輕孰重,這是一個不難回答的問題。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曹飛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