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至死?泛娛樂化的兩大心理需求

2021-01-11 視谷中國

在當代媒體環境下,娛樂稱霸。

娛樂成為媒體語境中的一種精神寄託,泛娛樂化現象愈發嚴重。泛娛樂化是資本控制下信息全球化的必然產物,也是烏合之眾製造的文化假象。

具體來說,泛娛樂化的產生一是因為資本的注入,市場競爭激烈。各大媒體為追逐流量使出看家本領,顯然,"娛樂"是博得受眾眼球的最突出標籤。

二是受眾的心理需求,如今的現代生活讓人們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人們需要在忙碌的生活空隙中尋找快樂營養,受眾迫切的需要娛樂治癒生活。

主要受兩大心理需求影響:

釋放性心理需求。娛樂是每個人的天性,但是隨著人逐漸長大,有效娛樂的時間越來越少,每天的時間都被工作或者學習佔滿,隨著人們消費水平和消費模式的不斷變化, 人們對於信息的使用需求也不斷改變, 人們需要這種能夠使自己放鬆的娛樂信息來彌補自己忙碌的生活方式, 減輕自己的工作或學習的壓力,輕鬆愉悅的閱讀方式,使受眾在看到這類信息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加大關注度。

獵奇性心理需求。好奇心是每個人都有,對別人生活的窺視是一種天性,娛樂新聞很好地滿足了這一點。王寶強馬蓉離婚案從2016年開始一直持續報導,一會《王寶強現身機場,面容憔悴》,一會又是《寶強身邊出現神秘女子,笑得很開心》,不然就是《馬蓉太心機!提前把財產轉移》等相關報導,受眾也十分買帳,這都是源自於受眾對這類"八卦"濃重的好奇心。

"娛樂"是人追求快樂、緩解生存壓力的一種天性,在工作和學習的壓力下,人們需要"娛樂"來放鬆自己,在此條件下,媒體生態的泛娛樂化不難理解。為了迎合受眾的口味,娛樂化在大眾文化中滋生蔓延。

相關焦點

  • 娛樂泛化引發的亂象如何解決 泛娛樂化是什麼意思
    近段時間以來,娛樂泛化引發的亂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人們在看某些娛樂綜藝節目和影視劇時,尤其能感受到泛娛樂化給我們帶來的喧囂與浮華。  在這裡,「泛娛樂化」指的是消費主義時代,娛樂性的文化快餐大行其道,日常生活的娛樂化、娛樂生活的日常化正成為當下的常態,以至於嚴肅被消解,整個社會成為了娛樂對象。
  • 泛娛樂化的年代,娛樂至死與奶頭樂,人生追求是什麼?你幸福嗎?
    比較大的追求,就是將自己的人生理想與國家的富強、崛起聯繫到一起。比如說,周恩來總理在年少時發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理想,而他也確實實現了。我們或許做不到周恩來總理做到的地步,但是保爾柯察金曾說過的那樣。
  • 粗略讀了一下《娛樂至死》
    粗讀《娛樂至死》有感網圖請饒恕我的無知,在我讀《娛樂至死》之前,一直不知道有這麼一本書,認為「娛樂至死」本身應該一個社會批判人士為了批評這個社會,或者說這個世界而發明的一個詞語。第一次聽說「娛樂至死」這四個字的時候,覺得發明這個詞語人一定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一定是一個富有遠見的人,能夠將社會痛楚,以及當代人們的生活形式濃縮為「娛樂至死」四個字,充滿寓意,深刻,且讓人不得不正視。既是讀後感,雖然只是粗讀,但也應該簡介一下這本書的。
  • 《娛樂至死》:不要讓娛樂吞噬你的大腦,禁錮你的自由
    尼爾波茲曼是美國著名的文化學者,擅長研究媒體生態學,著有《娛樂至死》一書,該書出版於1985年,當時網際網路還未普及,美國的電視取代傳統印刷術後,信息媒介被電視定義,趨向於娛樂化,一切生活方式都走向娛樂,群眾逐漸變成娛樂的附庸。
  • 首席娛樂官夏季峰會亮相上影節,對話中韓泛娛樂
    2016年6月13日,泛娛樂產業第一垂直媒體「首席娛樂官」將走進上海電影節,在中外文化融合的魅力之都上海舉辦夏季峰會,聚焦「韓流」20年間中韓娛樂生態的方方面面,也為未來中韓在泛娛樂領域的合作撥開迷霧。這20年間,韓國娛樂產品可謂在中國遍地開花。
  • 心理|《娛樂至死》,快節奏中的自我反思,「碎片化」是敵是友
    美國文化研究者尼爾·波茲曼在1985年,基於自己的見解,出版了這本引發全人類恐慌的書籍---《娛樂至死》。雖然作者有些保守與偏執,但在那個電視剛剛大眾化的時代,作者就以超前的眼光,提出了人類未來所面臨的文化危機,實在是令人驚嘆。今天,我將通過3個問題,為大家解讀一下這本經典著作---《娛樂至死》。
  • 2015-2016中國泛娛樂產業發展白皮書
    4、影遊聯動「影遊聯動」概念最早由遊族網絡提出,背景是千億遊戲市場和千萬電影市場之間存在化學反應的可能,兩者的化反將引導出萬億市場規模的爆發。影遊聯動的實質仍是在泛娛樂產業中,尋找電影和遊戲兩大領域的合作空間,實行IP聯動開發,在研發、營銷、發行、粉絲運營層面通力合作,開闢互動娛樂生態。
  • 選擇性娛樂!碎片化娛樂!才不會沉溺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
    既然如此,努力和娛樂的分界線就非常清晰了:能讓你現在收穫的是娛樂,能讓你未來收穫的是努力。打遊戲就是娛樂,看電視劇也是娛樂,刷抖音刷B站也是娛樂,至少絕大多數的成分都是娛樂。而背單詞就是努力,考證也是努力,考研考公務員也是努力,完完全全的努力。
  • 「娛樂至死」時代,讓我們不知不覺成為一條「鹹魚」
    最近看了一本書《娛樂至死》可以說確實很贊同書裡面的一些觀點,我們在被海量碎片化信息瘋狂填滿的時候,卻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也將成為一個大問題。包括自己在內,其實我們每天拿著手機刷著視頻享受著視覺盛宴和娛樂化帶來的快感,看似接受很多信息,真正有用的信息並沒有多少,基本上都是碎片化的。
  • 丁真、《娛樂至死》和小鎮做題家
    二、隨著反動權威「天主教」一起進墳墓的還有「印刷機統治下的思想*」,今天沒有人會指望靠著紙質媒體執行propaganda,宣傳機器必須是建立在網際網路上,高度靈活,高度去中心化的。某些人面對這一切顯得很恐慌,早在電視時代到來的時候,《娛樂至死》的作者就不斷地懷念印刷機統治下的幾乎沒有娛樂的時代,而分外反感「娛樂化」的傳播任何嚴肅話題,包括:新聞、科學、教育、商業和宗教。我以前讀的時候就覺得這個作者過於偏激,如今我更是對他帶有了一絲反感。
  • 你笑馬保國「耗子尾汁」,鬼畜笑你「娛樂至死」
    還有「兩開花」的六小齡童,在鬼畜區火爆時候靠的不是對孫悟空形象的經典演繹,而是對其「文體兩開花」的行為——在悼念視頻中給自己電影打廣告的嘲諷,最終也是一笑泯之,成為了鬼畜圈不曉得流量支撐。而且比起很多正面素材來說,更多地視頻製作者與觀看者更喜歡負面人物素材,因為惡搞他們沒有心理負擔,會有一種心理上的「理所贏當」。就好比雷軍英語發音差並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好事,出現在一個大企業家身上更不是什麼閃光點,所以能拿來被調侃沒有壓力。
  • 知識賽道悖論之年:「娛樂至死」的抗爭
    可在2016年前後,網際網路的用戶規模逐漸飽和,在「流量=用戶數×用戶時長」的規則中,儘可能多的佔領用戶時長成為一種共識,「殺時間」也就成了產品經理們討論的焦點,內容娛樂化等趨勢漸漸盛行。只是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在商業利益的誘惑下,在「殺時間」成為網際網路新法則的時候,「娛樂至死」早已盛行,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卻遲遲沒有到來,全民性的知識焦慮卻是事實。知識膠囊只是藥引,一個「羅振宇」遠遠不夠短視頻初興的2015年冬天,羅振宇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自己的一場重要演講。
  • 娛樂至死:媒體傳播的社會功能還可以進一步退化嗎?
    4.娛樂消遣的功能傳播的娛樂消遣功能包括放鬆緊張的情緒、滿足人們的藝術享受。娛樂消遣是人類的工作之餘從事的一種以放鬆身心,增加生活情趣的需求。人類早期的相關活動主要是唱歌、舞蹈、騎射、登山、攀巖、蹦極、漂流、滑雪、潛水、越野、溯溪等實體活動,媒體的發展,實體娛樂活動可以通過媒體再現和傳播,成為娛樂消遣的重要形式,有利於人們陶冶情操、升華精神境界、開闊眼界和互動交流。但娛樂消遣有度,度了則會消極、低俗了則會負面。
  • 掌控網絡:優質IP成實現泛娛樂重要突破口
    打破跨界壁壘 優質IP成實現泛娛樂重要突破口現階段的泛娛樂主要有四大領域:影視、文學、動漫、遊戲,不過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圈子和用戶群體,而各個領域都有壁壘存在,跨界或者是實現泛娛樂就是要突破這樣的壁壘其優質的內容題材給予製作方更多嘗試改編的可能性,從而形成小說、影視劇、電影、遊戲、周邊的全產業鏈IP化運作,在滿足大眾消費需求的同時實現經濟收益的最大化。以迪斯尼為例,從其品牌成立到現在的90年中,創造了許多經典動畫形象,上映的動畫片有150餘部,製作的動畫電影多達55部,並以此建立起影視、動畫、主題公園、玩具、遊戲等多個領域泛娛樂王國。
  • 鄭飛:「泛娛樂化」與「一窩蜂」現象須警惕
    如果將句子中的「詩」擴而大之來觀照今天的娛樂文化,大約也是可以成立的:當下國家綜合國力大幅提升的同時,娛樂文化卻呈現一派衰敗的跡象,其最為突出的兩個表現便是「泛娛樂化」以及文化節目「一窩蜂」式的病毒式發展。  「泛娛樂化」,這個詞貌似出現的很早,卻並未引起多大重視,依筆者之見,它較為準確地概括了當下絕大部分的娛樂節目。
  • 在娛樂至死的時代,深度思考是青年的稀缺財富
    我們把這個再剖析一下,不只是中國,其實全世界在這五十年來都有娛樂化傾向。這個其實來自於美國在40年前的一個大戰略計劃,叫做奶頭樂計劃。未來這個世界上,有20%的人會享有80%的資源,而80%的人會被「邊緣化」。屆時,有可能會發生馬克思在100年前提出的,所謂的你死我活的階級衝突。
  • 2018國際泛娛樂產業峰會打造《Have Fun Talk》對話欄目
    2018國際泛娛樂產業峰會(2018 Have Fun Carnival)已於3月22日在北京成功舉辦了新聞發布會,屆時宣布了活動即將全面啟動的信息,2018年5月18日至5月20日,2018國際泛娛樂產業峰會將登陸北京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燃爆這個夏天。
  • 專家觀點|新娛樂千億市場形成,騰訊視頻好時光線下娛樂點崛起!
    其中家庭娛樂收入是增長的主要動力,全球同期增長14%,傳統電影票房依然面臨挑戰。此外,2019年多次觀影人數也有所下降——從4300萬降至4000萬。不過,一年至少去過一次電影院的人數略有增長,達到2.68億人。
  • ToGoConcert(TGC) 泛娛樂生態鏈大中華區發布會
    「Concert 在這裡是代指更廣泛的頂部泛娛樂內容,包含體育賽事、音樂會、演唱會、音樂節、戲劇、電影等,這些將是我們整合在一起的頂部資源。」李輝提到 Concert 還有「和諧」的意思,意指 TGC 正在建立一個良性循環、共生共贏的泛娛樂生態圈。
  • 騰訊音樂娛樂吳偉林:創新電音自製 探索中國泛娛樂新生態
    騰訊音樂娛樂吳偉林:創新電音自製 探索中國泛娛樂新生態   今年 9 月 18 日,由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與索尼音樂娛樂攜手成立的亞洲電音廠牌Liquid State回歸獅城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