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至死:媒體傳播的社會功能還可以進一步退化嗎?

2020-12-17 賦能商學院

當有報告說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用戶人均單日App使用時長已經接近5小時的時候,這不能不引發人們的疑問:呆在手機App裡究竟能創造多少價值和生產力?

來源:百度圖片-看手機

根據QuestMobile發布《移動網際網路2018半年報告》,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用戶對網際網路的依賴越發強烈,平均每人每天上網時長近5小時,已經趕上網際網路從業人員每天睡眠時長;短視頻更是 「魔性有毒」 ,總時長持續增長,佔比達8.8%。移動網際網路和個人移動終端自媒體平臺的發展豐富了人們的媒體生活和話語活動,但也造成了大量「快餐式」、「碎片化」的無邏輯、低含義信息和內容,對社會帶來了越來越突出的社會問題。

來源:搜狐網

傳播的基本功能是傳遞信息,但這種信息必須是有用的信息,人們使用這些信息是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提高生產和生活的質量和回報。隨著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複雜程度的提高,人們對信息,包括信息處理的依賴程度會越來越高,如果這些信息低價值、無價值,甚至垃圾,那對人的消耗和損害是很大的。

媒體除了面向個人的內向傳播服務外,對社會也派生出了巨大的作用,概括起來至少包括4個方面。如果用這些派生作用來評價今天媒體環境的社會功能,就更需要社會各界的警醒了。

1.社會溝通功能

社會溝通指在社會主體之間的經濟政治信息與其它信息的傳遞,涉及經濟、政治、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 經濟領域傳播的社會溝通體現在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各個環節,政治領域傳播活動則是政治主體表達政治的重要渠道之一;人們日常工作的生活領域的傳播是實現信息交流、促進人們相互交換知識、借鑑經驗、進行人際思想溝通。

2.社會整合功能

傳播的社會整合功能是指在社會環境中組織、協調、監督等方面的作用。 組織是一種將各個方面力量加以組合的工作,協調就是在社會各部分與社會成員之間以溝通的形式消除分歧與誤會,正確處理組織各方的利益和關係,監督指的是環境監視。

3.社會教育功能

傳播的社會教育功能是指學校和家庭以外的社會文化機構以及有關的社會團體或組織對社會成員所進行的教育,達到培養人、推動社會身心發展的目的。傳播的社會教育功能除了社會知識教育和社會角色培養之外,還有社會文化遺產的傳承,媒體在這方面的作用尤其突出。

4.娛樂消遣的功能

傳播的娛樂消遣功能包括放鬆緊張的情緒、滿足人們的藝術享受。娛樂消遣是人類的工作之餘從事的一種以放鬆身心,增加生活情趣的需求。人類早期的相關活動主要是唱歌、舞蹈、騎射、登山、攀巖、蹦極、漂流、滑雪、潛水、越野、溯溪等實體活動,媒體的發展,實體娛樂活動可以通過媒體再現和傳播,成為娛樂消遣的重要形式,有利於人們陶冶情操、升華精神境界、開闊眼界和互動交流。但娛樂消遣有度,度了則會消極、低俗了則會負面。

正如美國媒體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1985年出版)所指出的,當美國媒體由印刷統治轉變為電視統治後,社會公共話語權的特徵由曾經的理性、秩序和邏輯性逐步演變為脫離語境、膚淺、低俗、碎化,一切都以娛樂的方式呈現,人類心甘情願成為娛樂的附庸,最終成為娛樂至死的物種。當網際網路媒體出現後,這種現象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以網際網路視頻為主的新媒體對人思想認識、認知方法乃至整個社會文化發展趨向的影響,這不得不發人深省!

來源:百度圖片-娛樂至死

附:有關媒體傳播功能早期研究的主要成果

1.拉斯韋爾的三功能說

拉斯韋爾在提出傳播有三大功能:監測環境、協調社會各部門、傳遞社會遺產。 監測環境指準確客觀地反映現實生活的真實情況,為人們提供信息資料。協調社會各部門指把社會的各個部分、各個環節整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以應對環境變化。傳遞社會遺產指延續社會的文化傳統,將文化與社會成員的價值觀念與社會規範代代相傳。

2.賴特對三功能說的補充

賴特在拉斯韋爾三功能說的基礎上增加了第四大功能——「娛樂」功能;將拉斯韋爾的第二個功能即協調稱為解釋和規定;將第三個功能即傳遞社會遺產稱之為「社會化」。

3.拉扎斯菲爾德的三功能說

傳播主要有三大功能:授予地位\促進社會準則的實行和麻醉精神的消極功能。 授予地位指大眾傳播能使個人或集體的地位合法化,給他們聲望,提高他們的權威性。促進社會準則的實行指大眾傳播可以通過揭露某些背離社會公共道德的行為,發起有組織的社會活動,發揮重申社會準則的功能。麻醉精神的消極功能指兩方面內容,即讓人沉醉在虛幻的滿足之中;剝奪了人們參與實踐的能力。

⑷施拉姆的傳播功能說。

施拉姆認為大眾傳播媒介的功能主要有五種:守望者的功能,決策的功能,教導的功能,娛樂的功能、商業的功能。 守望者的功能指大眾傳播要負責將環境中的信息告知給受眾,其目的在於幫助人們認識複雜環境中的事物,提高人們的適應性。決策的功能指大眾傳播對重要的社會問題或政策發表意見,喚起受眾的注意,從而達到勸服的目的。教導的功能指大眾傳播要提供知識和經驗,傳衍文化遺產並提高社會大眾的文化水平。娛樂的功能指大眾傳播要提供娛樂節目,供受眾欣賞和享受。 商業的功能指大眾傳播不但要傳播商業信息,還要傳播商業廣告,促進商品銷售,推動經濟的發展

相關焦點

  • 丁真、《娛樂至死》和小鎮做題家
    福音部的職能是向傳教士灌輸宗教意識形態,讓他們去世界各地傳播信仰。天主教在封建社會和地主階級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是阻礙社會進步的頑固派、反動派,通過「君權神授」賦予剝削階級合理性。這也導致「propaganda」一詞在英語裡面儼然成了「洗腦」的一個代名詞。
  • 粗略讀了一下《娛樂至死》
    粗讀《娛樂至死》有感網圖請饒恕我的無知,在我讀《娛樂至死》之前,一直不知道有這麼一本書,認為「娛樂至死」本身應該一個社會批判人士為了批評這個社會,或者說這個世界而發明的一個詞語。第一次聽說「娛樂至死」這四個字的時候,覺得發明這個詞語人一定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一定是一個富有遠見的人,能夠將社會痛楚,以及當代人們的生活形式濃縮為「娛樂至死」四個字,充滿寓意,深刻,且讓人不得不正視。既是讀後感,雖然只是粗讀,但也應該簡介一下這本書的。
  • 心理|《娛樂至死》,快節奏中的自我反思,「碎片化」是敵是友
    美國文化研究者尼爾·波茲曼在1985年,基於自己的見解,出版了這本引發全人類恐慌的書籍---《娛樂至死》。雖然作者有些保守與偏執,但在那個電視剛剛大眾化的時代,作者就以超前的眼光,提出了人類未來所面臨的文化危機,實在是令人驚嘆。今天,我將通過3個問題,為大家解讀一下這本經典著作---《娛樂至死》。
  • 你笑馬保國「耗子尾汁」,鬼畜笑你「娛樂至死」
    網際網路商業與鬼畜結合的案例中,最開始發現鬼畜這種形式並加以使用的是小米,早年雷軍因英語發音被惡搞的《Are you ok》鬼畜視頻火爆一時,雷軍及由此發現了鬼畜近乎瘋狂地自來水式傳播能力,以至於後來雷軍還可以在某綜藝節目向主持人問到「你沒在B站聽過我的歌嗎」?
  • 重塑新聞媒體的社會守望功能
    美國傳播學家拉斯韋爾在其著名論文《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與功能》中提出,大眾傳播具有三大功能,經過另一位美國傳播學家賴特的補充,後來大眾傳播有了四大功能。現在,大眾傳播的四大功能學說已經成為了國際傳播學界的一個定論。而大眾傳播四大功能的第一項便是監視環境,守望社會。②傳播學家們把監視環境、守望社會的功能列為傳播的首要功能,是經過了一番苦心研究的,有其充分的道理。
  • 《娛樂至死》:不要讓娛樂吞噬你的大腦,禁錮你的自由
    尼爾波茲曼是美國著名的文化學者,擅長研究媒體生態學,著有《娛樂至死》一書,該書出版於1985年,當時網際網路還未普及,美國的電視取代傳統印刷術後,信息媒介被電視定義,趨向於娛樂化,一切生活方式都走向娛樂,群眾逐漸變成娛樂的附庸。
  • 媒介化社會,信任可以傳播嗎
    原標題:媒介化社會,信任可以傳播嗎   失信,新媒體時代的狂潮   自從媒體誕生以來,公信力就作為基因伴隨其演進發展。   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的經濟社會轉型和新媒體浪潮的推波助瀾,媒體的公信力問題日趨嚴重。近年來,在媒體生態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虛假報導、廣告欺詐、低俗之風現象層出不窮,使電視等主流媒體陷入信任危機中,也像病毒一樣侵蝕社會機體。媒體公信力怎麼了?影響媒體公信力的內部因素和社會因素分別有哪些?如何才能屏蔽亂象,更有效地發揮主陣地功能?
  • 泛娛樂化的年代,娛樂至死與奶頭樂,人生追求是什麼?你幸福嗎?
    然後我再去投資,賺更多的錢,我就可以成為更大的富翁。」「你有那麼多錢以後幹什麼?」「然後我可以到夏威夷海灘度假,享受悠閒的生活啦!」「那麼,你看我現在不正在享受這樣的生活嗎?」漁夫的人生追求就是在海灘曬太陽,過著悠閒的生活。
  • 群體傳播時代軍隊媒體對軍事文化建設功能作用再辨析
    軍隊媒體從特殊的地位和職責使命出發,立足根本方向,聚力主體功能,把用黨的理論路線和人民軍隊的宗旨傳統教育官兵、武裝官兵,為部隊培根鑄魂作為首要任務;把實施正確輿論引導、守衛意識形態陣地安全作為主要職責;把傳播科學先進的建軍治軍思想理念實踐經驗,提高部隊戰鬥力作為不懈追求,不像一些地方媒體那樣,在廣告、娛樂等功能上分心分力。
  • 央視網評丨信息洪流裡,沒有思維的人只會退化成蘆葦
    「信息繭房」正在築起共識壁壘,社會焦慮也在被傳播放大,網絡「泡沫」逐漸被現實社會擠破,該如何認識和破解這些難題,讓這一偉大科技更好地服務於人類社會?今天,《央視網評》推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困惑」系列評論第二篇。移動互聯時代,人人都是媒體。
  • 陳晨:淺談跨文化傳播語境下華文媒體的文化傳播功能
    作為聯繫海外華人與祖(籍)國之間交流的華文媒體,除了媒體本身的職責之外,還多了一份擔任文化使者的重要任務。這樣特殊的背景,決定了海外華文媒體不同於一般媒體的特殊功能——對於中國文化的傳承。  這種傳承的初級表現體現在華文媒體對於與中國相關新聞的報導上。
  • 眾神狂歡:「奶頭樂戰略」下的娛樂至死
    最終他們會期望媒體為他們進行思考,並作出判斷」。當一個人開始習慣性的依賴外界所提供的信息,並主動地把自己的思考決策權交給別人,命運就此被別人安排。大家想想,這將會是怎樣的一種結果?也許會有很多人會講,這個絕不允許,自己的命運自己做主。但實際的現實是,事情果真如此嗎?
  • 知識賽道悖論之年:「娛樂至死」的抗爭
    只是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在商業利益的誘惑下,在「殺時間」成為網際網路新法則的時候,「娛樂至死」早已盛行,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卻遲遲沒有到來,全民性的知識焦慮卻是事實。知識膠囊只是藥引,一個「羅振宇」遠遠不夠短視頻初興的2015年冬天,羅振宇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自己的一場重要演講。
  • 還分不清大眾傳播的功能觀?我用二戰給你捋清楚!
    或許你可以測繪地形地貌,成為人口大遷徙的領頭羊;或許你可以第一時間針對地球物資進行倉儲管理,確保流通的高效;或許你還可以堅守廢危處理中心,保障危險廢物處理過程中的每個環節準確無誤。可能有人會在此時提出質疑:為什麼這些看起來和人文社科的同學們關係不大?難道在遇到危機時,人文社科的我們只能坐吃山空,等待迅即燎原的戰火燒到自己腳邊嗎?其實不然。
  • 網絡社交媒體中的亞文化傳播
    網絡社交媒體中的亞文化傳播 2018年07月05日 08:0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雷昊霖 字號 所屬學科:新聞傳播學關鍵詞:網絡社交媒體;亞文化;傳播
  • 《北野武的深夜物語》:娛樂至死的時代,寫給年輕人的一席話
    早在《娛樂至死》裡尼爾·波茲曼就批判過全民娛樂的現象,他寫道:「我們的問題不在於電視為我們展示具有娛樂性的內容,而在於所有的內容都以娛樂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當代著名藝術家、作家陳丹青面對當今社會的種種,也無不心痛地表示:我們今天已經處在波茲曼描述的世界裡,處在一個信息和行動比嚴重失調的時代,在空前便利的電子傳媒時代,我們比任何時候都聰明,也比任何時候都輕飄。《娛樂至死》的語言指向了我們今天的現實。
  • 大眾傳播媒介的社會功能 | 2022蘇大新傳考研打卡DAY29
    首先,大眾傳媒將有關新行為、新思想的信息提供給社會,而且是大量地、同時地向大眾提供同一信息。結果新方式成為人們共同認知的環境世界,迫使人們與之相適應,不得不承認這種新方式的存在。這樣,大眾傳媒為流行奠定了基礎。大眾傳媒往往還以間接的方式促成流行的產生。
  • 社交媒體互動圈層傳播模式:驅動力及社會價值
    二、社交媒體傳播模式及驅動力 (一)社交媒體互動圈層傳播模式 社會學研究表明,生活形態、價值觀念、文化認知相近的個體之間,通常會有更多的聯繫與交往,從而會形成社會交往圈層。社會圈層可以是一個具有相同社會屬性的組織或群體,也可以是一個區域或領域內有很強社會聯繫的組織或群體。
  • 邱林川|媒體與社會治理
    我負責的《開放時代》英文精選系列之二,有關媒體與社會的書裡七篇文章都有兩者的穿插。一方面是媒體行業本身的治理。這裡有很多亂象,比如媒體報導內容的「假大空」。媒體行業本身的治理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不僅是新聞行業內部的治理,還包括娛樂、大數據以及整個網際網路的治理,包括涉及隱私和商業模式的治理。最根本一條是媒體不能成為只為自己服務的特殊利益集團,媒體精英不能過分膨脹,這和治理其他行業有相通之處。
  • 網絡表情包的傳播特徵與社會影響
    尼爾·波茲曼在其《娛樂至死》中指出,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在Web3.0時代,網絡文化現象呈現娛樂一切、消費一切的態勢。網絡表情包作為網際網路的滋生品具有明顯的娛樂性,從「爾康式哀號」「傅園慧洪荒之力」到「葛優癱」,可以發現網絡表情包依託於社會熱點相繼而生。在新聞的時效期內,表情包以各種「惡搞」「反諷」「賣萌」的姿態流行於網絡,迅速躥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