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神狂歡:「奶頭樂戰略」下的娛樂至死

2020-12-18 標哥講故事

「公眾們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斷能力。最終他們會期望媒體為他們進行思考,並作出判斷」。

當一個人開始習慣性的依賴外界所提供的信息,並主動地把自己的思考決策權交給別人,命運就此被別人安排。大家想想,這將會是怎樣的一種結果?

也許會有很多人會講,這個絕不允許,自己的命運自己做主。

但實際的現實是,事情果真如此嗎?毫不客氣地說,絕大部分的人,他們的命運早早就已經被別人安排好了。

199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行過一個由全球500多名經濟、政界精英的會議。與會者有喬治.布希、比爾.蓋茨、柴契爾夫人等。

會議上,與會者一致認為全球化的高度、快速、激烈的競爭,將會產生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貧富差距擴大、階層分化增加。二八法則會應驗,即:世界上會有20%的人搭乘全球化快車一路馳騁,80%的人會被邊緣化。這80%和20%的人口衝突和階級鬥爭將會成為今後的主要問題。

面對這個問題,布熱津斯基提出了自己的「奶頭樂」理論,就是給這80%的被邊緣者每人嘴裡塞一個「奶嘴」,讓他們心甘情願地接受被拋棄的命運,從而避免與20%的精英間的衝突。

換句話說,80%的被邊緣者安分守己,聽話不造反,並且還自認為活得很滿足。這樣,20%的精英就能高枕無憂。

要達到這個目的,需要採取溫和,麻醉,低成本,被滿足的辦法,在不知不覺中,卸除「邊緣者」人群的不滿。

那這個所謂的「奶嘴」是什麼呢?

布熱津斯基認為,這個「奶嘴」就是兩種娛樂方式:

一種叫做發洩型娛樂。比如開放色情產業,鼓勵網絡暴力遊戲,鼓動無休止的口水戰等等;

另一種叫滿足型娛樂。比如拍攝大量的肥皂劇,偶像劇,真人秀,製造娛樂八卦等大眾化視聽娛樂節目,讓這類快餐式的文化產品充斥人們的生活。

最終終達到兩個目的:第一是大量佔用人們的時間;第二是讓人們喪失思考的能力

布熱津斯基說,只要這兩點做到了,那80%的「被邊緣者」者就會甘於現狀,任人擺布。

說白了,「奶嘴樂」戰略就是人為地製造一個個溫柔地陷阱,把80%的人全部吸引到這些毫無實際用處的內容上,他們大把的時間,也被消耗在這些毫無價值、娛樂至死、感官刺激的平臺產品之上,也讓他們漸漸地適應了這種,喪失思考能力,心靈被麻痺,情緒被宣洩的生活狀態,「心甘情願」做一個娘炮的巨嬰。

現在網上談到這個問題,往往會認為這是美國人的一個主動策略,通過一系列的方法來刺激和麻痺全世界的勞苦大眾。這是一個細思極恐,冷酷邪惡的驚天大陰謀,像布熱津斯基這類人,就是典型的「馬基雅維利主義」者,他們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並且,布熱津斯基在《大謀局》中還說道:

美國在全球力量四個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方面居於首屈一指的地位。

在軍事方面,它有無可匹敵的在全球發揮作用的能力;

在經濟方面,它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火車頭,即使它在有些方面已受到日本和德國的挑戰(日本和德國都不具有全球性力量的其他屬性);

在技術方面,美國在開創性的尖端領域保持著全面領先地位;

在文化方面,美國文化雖然有些粗俗,卻有無比的吸引力,特別是在世界的青年當中。

我們先不談這個戰略的目的,也不說二八法則,就看看我們現在所處的周圍。

各種遊戲,選秀,偶像劇,花邊新聞等等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雖然,我們並一定會認可它們,但我們卻根本無法去擺脫它。

因為遊戲,多少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因為追星,多少人因此中斷了學習,暴躁而瘋狂……

我們越來越難逃二八定律的宿命,市場經濟帶來的物質和文化的繁榮,激烈的競爭造成的貧富分化,以及逐漸固化的階級分層,在「奶嘴樂」理論下逐一得以體現。

而且,這一社會麻醉劑又會進一步帶來「馬太效應」:沉迷的人繼續沉迷,清醒的人保持清醒。普通大眾與精英之間形成「平行階層」,下面的人往上發展的空間會越來越小。

隨著技術的發展與網際網路的普及,一切資訊知識的獲得變得越來越方便快捷,人們在面對信息轟炸,視聽轟炸時,毫無招架之力。現代社會大部人更將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更別說突破自我,不斷創新的精神了。

不可否認,所有的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的本身大多是善意的,但是當大家都接受了它的這種權威性,問題就出來了。

信息越發達,人們對信息的依賴就越嚴重。當一個人通過努力怎麼也跟不上更新時,他往往會最後認命,放棄自己的主動性,把那些問題留給其他人去解決,而自己,只需聽話照做。從而,變成了一群跟著鞭子走的羊群。

惰性是人的天性,學習是一個需要不間斷努力的過程。如果要在遊戲和學習之間做選擇的話,最後,絕大多數人都最終會了選擇遊戲。

為什麼?現在的遊戲裡面有各種各樣的虛擬空間,只要你花時間花錢,馬上就能得到滿足,體會到一種立竿見影的成功喜悅感。而學習,並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點滴積累,而這個過程非常緩慢。

殊不知,在每一款遊戲的背後,往往都是由幾百甚至上千人的團隊,他們用最前沿的科技和最詳盡的數據,再結合各種心理學,行為經濟學,認知神經學等理論,經過一步步精心打造而成的。

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你喜歡它,依賴它。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作為一個個體的人,是很難對抗那種高度專業的團體的。

這只是說的遊戲,其它的那些娛樂性東西也大多如此,當它們充分洞察了人性之後,在「馬斯洛需求」支配下,人們很難做到時刻保持清醒,從而掉進「奶頭樂理論」陷阱。

因此,喬治.奧威爾在《1984》中預言,人們將會遭受外來壓迫的奴役。我們的文化將成為受制文化。

赫胥黎則在《美麗新世界》中不無擔憂地說:人們會漸漸愛上壓迫,崇拜那些使他們喪失思考能力的工業技術

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表達的更為直接: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波茲曼指出,有兩種辦法可以讓我們精神枯萎。

一種是奧威爾式的:文化將成為一個監獄,未來的世界我們沒有書可讀,沒有思想可以思考,人們生活在一個巨大的政治謊言之中,我們就在這無趣而枯燥的世界中慢慢死去;

另一種是赫胥黎式的:現在,我們如果不借用交流工具,不利用媒介,我們似乎無法看見和了解任何東西。我們已經成了信息的奴僕,主動選擇信息已經成為不可能,我們只能被動地接受,從而喪失了基本的分辨和選擇能力

這些信息並不意味著是錯誤的信息,而是意味著容易使人產生誤解的信息。它會讓人產生錯覺,讓人誤認為這是事情的全部,其實卻是離真相越來越遠。

無知是可以補救的,但如果我們把無知當成知識,這就意味著我們的世界已經充滿了迷霧,再也分辨不出了前方的路。

現在,在我們身邊,只要能博人眼球,藝術價值和倫理道德都可以棄置不顧。面對各種娛樂,我們無法憂傷和深沉,只有無盡地空虛和麻木,甚至,對下一次歡樂更強的期待。

現在,如果我們上班被老闆或同事受氣了。我們也許會說:沒事,回家了就會好的。打開電視,看看主人公的愛情結局是否圓滿了;再刷刷朋友圈,看看朋友們都在幹些什麼;或者上網玩玩遊戲,升升級,錘錘別人,滿足一下現實生活沒有的尊嚴;晚上再跟老婆聊聊情話,放鬆一下身心。

第二天,該幹嘛幹嘛,繼繼忍受著各種壓力。生活不就本本如此嗎?如果碰巧工資又漲了,還得親自去辦公室感謝老闆一番。

這也許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但我們會認為這就是我們現在最好的生活。或許日子過得有些卑微,但我們非常快樂,非常滿足。

相關焦點

  • 泛娛樂化的年代,娛樂至死與奶頭樂,人生追求是什麼?你幸福嗎?
    那麼,泛娛樂話就變成了傷人的達摩利斯之劍。娛樂至死《娛樂至死》一書解析了美國社會由印刷統治轉變為電視統治,得出了由此導致社會公共話語權的特徵由曾經的理性、秩序、邏輯性,逐漸轉變為脫離語境、膚淺、碎化,一切公共話語以娛樂的方式出現的現象,以此來告誡公眾要警惕技術的壟斷。
  • 奶頭樂戰略,對當世社會的影響
    冷戰持續至1986年,他提出了瓦解蘇聯的一整套戰略構想,還發表了一篇戰略綱領:《競賽方案》他甚至詛咒:競賽最後,蘇聯一定會崩潰!四年之後,柏林圍牆轟然倒塌,蘇聯果真土崩瓦解。他一時成了先知人物,備受西方國家吹捧。
  • 鬥魚喬碧蘿「蘿莉」變「大媽」事件背後,「奶頭樂」戰略作怪?
    >這一現象產生的內在原因,就是美國一直苦心經營的「奶頭樂戰略」坑害國人的證據——娛樂至死,信仰隨便,有錢是大爺!現在關於娛樂,網紅事件層出不窮同時也暴露出國人的價值觀的傾向,這就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警惕文化輸出文化侵略,警惕「奶頭樂」文化入侵!
  • 娛樂遊戲是如何毀掉我們的自律,我們是否已深陷美國的奶頭樂陷阱
    作者|鼎盛視訊「奶頭樂」的設計者布熱津斯基,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大戰略家。他揚言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讓十幾億中國人中了圈套,陷在「奶頭樂」的陷阱中不能自拔。那麼「奶頭樂」陰謀是如何被醞釀出來的呢?「奶頭樂」現已成為了國際關係的一種黑色理論:美國已經用上了這招兒,把它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戰略,用以影響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以保護美國代表的那20%人的利益。
  • 傳說中可怕的「奶頭樂」陷阱,是美國人專為中國設下的嗎?
    作為例證,那些網文回憶,正是在布熱津斯基提出「奶頭樂」戰略的1996年,中國大步邁入流行偶像時代。那之前,國人普遍崇拜革命先烈、錢學森陳景潤們,那之後,國人偶像就變成了天王天后、小鮮肉們。綜上所述,「奶頭樂」戰略大概也是陰謀論的一種,在非正式的場合流傳,得不到證實。
  • 如何避免奶頭樂式娛樂,如何在娛樂中慢慢成長,最重要的是這一點
    關於這部分人口的處理方法,有幾種很荒誕的說法,比如說其中一種就是轉基因食品的開發,這種說法應該是後人所附會的,還有一種說法接受了大家的認可,這個是由美國的戰略專家所提出的。這個美國的戰略專家名字叫布熱津斯基,他是冷戰中的頂級戰略規劃中,他講的這個計劃堪稱毒計,內容也不複雜,簡單來講就是一句話,採取娛樂化,低智化,低成本使人獲得快速的娛樂方式來消除底層人口的不滿。可以說這個計劃後來被稱之為奶頭樂理論,就是說當孩子哭的時候,你只需要給他一個奶嘴兒,不需要讓他真正的喝奶,這樣他立刻就不哭了,一個奶嘴就可以讓他滿足。
  • 你正沉迷於「奶頭樂」嗎?
    經常看一些公眾號發文,許是我孤陋寡聞,竟然沒聽說過「奶頭樂」理論。1991年12月25日,當莫斯科克裡姆林宮的紅旗緩緩降下時,布熱津斯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和自豪!搞垮了蘇聯,老布膨脹了,他決定幫助美國搞世界!1995年,美國舊金山舉行了一個集合全球500名經濟界、政治界精英(與會者包括薩切爾、老布希、電纜新聞網絡、惠普、日微系統的老闆等等)的會議。
  • 抵制「奶頭樂」入侵,寒門仍然有貴子
    什麼叫「奶頭樂」「奶頭樂」( Tittytainment) 是一個非常黑暗的政治理論。這一概念來自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所謂「奶頭樂」理論,說的是:社會動蕩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階層之間的利益衝突。
  • 「娛樂至死」時代,讓我們不知不覺成為一條「鹹魚」
    最近看了一本書《娛樂至死》可以說確實很贊同書裡面的一些觀點,我們在被海量碎片化信息瘋狂填滿的時候,卻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也將成為一個大問題。包括自己在內,其實我們每天拿著手機刷著視頻享受著視覺盛宴和娛樂化帶來的快感,看似接受很多信息,真正有用的信息並沒有多少,基本上都是碎片化的。
  • 百年變局之下的中美輿論潮 & 「中國式奶頭樂」
    中國式「奶頭樂」我去年寫過一篇文章,《中國是否需要奶頭來安撫社會》,當時的看法是中國社會應該抵制「奶頭樂」的侵襲。 應該來說,中國的官方媒體,整體還是很嚴肅的,絕大多數的內容也都是經得起考驗。 但是國家不倡導奶頭樂,並不代表奶頭樂沒有市場。實際上在中國普通的社會裡,特別是農村社會,黃和賭一類的東西,尤其是賭博仍然盛行(其實精英階層,也都喜歡這一套東西)。 存在即合理,一個事物能夠頑強地活下來,自然有其生存的道理。
  • 為什麼說「奶頭樂」是一個不值得重視的「理論」-虎嗅網
    最近幾個月,我在中文網際網路上越來越頻繁地看到一個詞:tittytainment,通常被翻譯成「奶頭樂」,或「奶嘴樂」。然而,只要多做一些研究就會發現,這個看上去有趣又令人「恍然大悟」、「細思恐極」的所謂「理論」,其實漏洞百出、非常可疑,對現實中的娛樂產業更是缺乏解釋力。可疑的出處:「奶頭樂」真是布熱津斯基提出的?
  • 決定考研那就去掉「奶頭樂」的不良嗜好
    可能當大家看到題目中的「奶頭樂」時,都覺得好奇,不知道「奶頭樂」是什麼意思?心想自己都這麼大了,怎麼還會有奶頭樂的感覺呢?在這裡研學長告訴大家,「奶頭樂」是一種理論,是一種「NTL理論」,就是奶頭樂理論。這個理論據說是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從美國出現的,為了解決「二八」定律,即世界上80%的財富都由20%的頂端人群把控著。
  • 如何正確認識「奶頭樂」理論
    為了安慰社會中「被遺棄」的人,避免階層衝突,方法之一就是讓企業大批量製造「奶頭」——讓令人沉迷的消遣娛樂和充滿感官刺激的產品(比如:網絡、電視和遊戲)填滿人們的生活、轉移其注意力和不滿情緒,令其沉浸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喪失對現實問題的思考能力。
  • 如何避免奶頭樂的誘惑?
    實際上我們已經被很多東西「毀」過了,小說,偶像,早戀,電影,遊戲,甚至釣魚,反正只要不是學習或者工作,任何娛樂活動都被認為是「毀」人的方式。從79年恢復高考算來,已經被「毀了」超過一代人了,但是GDP每年都在增長,70後把接力棒傳給80後,80後又遞給90後,生生不息,也沒見經濟出現斷層。
  • 別讓奶頭樂毀了孩子的快樂閾值
    孩子們,請問停止玩手機後,手機娛樂帶來的快樂感還能持續多久?嗯,我聽到很多孩子回答說:馬上就沒有快樂感了。恭喜這些孩子們,你們都是明白人哈!也就是說,想要持續快樂就得把時間鎖定在手機娛樂上,所以就出現了一玩手機就忘了時間,就出現了捨不得放下手機去寫作業和睡覺的上癮行為。請注意:這不是對手機上癮,是對快樂上癮。你們知道為什麼這些娛樂帶來的快樂會如此短暫嗎?
  • 你知道什麼叫做『奶頭樂』理論嗎?
    奶頭樂你知道什麼叫做『奶頭樂』理論嗎?可能你對『奶頭樂』這三個字很陌生,但『二八定律』你應該或多或少聽說過吧。聽完後是不是覺得不公平,既然你能想到,那處在20%中的人自然也能夠想像的到,所以應運而生出了『奶頭樂』理論。『奶頭樂』理論:由於生產力的不斷上升,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將會不用也無法積極參與產品和服務的生產。為了安慰這些「被遺棄」的人,他們的生活應該被大量的娛樂活動(比如網絡,電視和遊戲)填滿。
  • 被「奶頭樂」控制卻不自知,結果被摧毀,到底應該怎樣拒絕?
    什麼是奶頭樂呢?為了讓80%的人安份守已,20%的人完全沒有後顧之憂,而使用了一種麻醉的方法,或是成本上比較低,來解決人們的不滿,就好比嘴裡塞著個奶嘴。奶嘴分為兩種,一種是發洩性遊戲,比如性暗示或鼓勵暴力網路遊戲等,二是滿足性娛樂,比如真人秀或報導明星醜聞等。
  • 你是不是中了奶頭樂,快來看看
    在上個世紀1995年,美國舊金山集合了500多名來自全球的政治經濟精英,他們根據全球化,討論了很長時間,最後一位名叫布熱津斯的人提出了著名的奶頭樂理論,這位布熱津斯可不是一般人,他是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 多少人深陷「奶頭樂」而不自知,究竟要怎樣拒絕?
    如果人生被很多娛樂項目和產品所控制,那麼一定要警惕,自己是不是陷入了「奶頭樂」的控制。「奶頭樂理論」是由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提出來的理論。它的大概含義是,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世界財富都集中到了20%的人手中,為了撫慰剩餘80%的人,大批企業會製造「奶頭」項目與產品。
  • 「奶頭樂」是我們這代人的生活方式嗎?
    小警說:先說一個概念「奶頭樂」,這個理論是由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提出。大概意思是是生產力的不斷提升伴隨著競爭加劇,世界上80%的人口將被邊緣化,同時80%的財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