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奶頭樂」入侵,寒門仍然有貴子

2020-12-19 鯨大自學習

什麼叫「奶頭樂」

「奶頭樂」( Tittytainment) 是一個非常黑暗的政治理論。這一概念來自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

所謂「奶頭樂」理論,說的是:社會動蕩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階層之間的利益衝突。由於生產力的不斷上升,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將不必也無法積極參與產品和服務的生產。為了安慰這些「被遺棄」的人,避免階級衝突,方法之一就是製造「奶頭」、餵之以「奶頭」——使令人陶醉的消遣娛樂和充滿感官刺激的產品(比如網絡、電視和遊戲)填滿人們的生活、轉移其注意力和不滿情緒,令其沉浸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喪失思考能力、無心挑戰現有的統治階級。

換句話說,要讓屌絲安分守己,讓精英高枕無憂,就需要採取溫情、麻醉、低成本、半滿足的辦法卸除邊緣化人口的不滿。就如同嬰兒,有奶頭吮吸才能安靜下來,不哭不鬧。

「奶頭」的形式有兩種:

一種是發洩性娛樂,比如開放色情行業、鼓勵暴力網路遊戲、鼓動口水戰;一種是滿足性遊戲,比如拍攝大量的肥皂劇和偶像劇,大量報導明星醜聞,播放真人秀等大眾娛樂節目。警惕「奶頭樂」

我絕對相信這套理論被西方精英階層聽進去了,所以整個西方在蘇聯解體後一直呈現娛樂至死的狀態 ——普通人家的孩子中流行的是反智的文化,讀書好的孩子都是nerd,沒有女孩喜歡。最受歡迎的是無腦的體育明星,最流行的歌曲都是裝扮成犯罪分子的黑人yoyoyo。

而另一邊,精英的孩子在頂級中學受著嚴酷的學術訓練,好大學幾乎是一天看完一本書,一堂課不去基本就要掛科的節奏。最終,誰將會成為統治階級,一目了然。

看到這,我們應該知道「限娛令」和「限遊令」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了。

中國正處在韜光養晦階段,人均GDP剛突破1萬美元。這也意味著,中國的發展到了歷史性的拐點階段。改革開放40年是取得巨大成就的40年,但同時,我們也需要警惕和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和人的生存道理一樣,在人為幸福事業奮鬥的途中,最忌諱的就是自我鬆懈和享樂主義抬頭。所以,「限娛令」和「限遊令」的意義在於一方面給了媒體敲邊鼓,一方面也在減少娛樂和遊戲性質的內容數量產出。

我們還得吃苦,此時的苦,要吃下去並不容易,因為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

經歷過饑荒和貧窮,好不容易手裡有點餘糧了,誰不想放縱一把,夜夜笙歌?這是人性使然。

所以有些自媒體認為,一切限娛令都是紙老虎 。但是我只能說,這些人還沒有料到國家大力發展經濟的決心。我相信,限娛令和限遊令只會越來越嚴。

有人說,中國已經有超過50%的GDP增長來自於消費,娛樂和遊戲產業都屬於第三產業,能極大地促進消費,為GDP做貢獻。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0467億元,增長3.1%,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7.1%;第二產業增加值386165億元,增長5.7%,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39.0%;第三產業增加值534233億元,增長6.9%,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3.9%。

從自由競爭市場這隻「有形的手」角度來看,完全正確;但從政府這隻「無形的手」來看,則不那么正確!

我國正處在產業鏈低端(代工、組裝)向高端(研發和品牌)走的轉型階段。綜藝和遊戲帶不來美國限售的晶片和航空發動機,帶不來荷蘭因忌憚美國報復而不發貨給我們的光刻機,帶不來大型鑄鍛件,帶不來高精度工具機,所以,完全由市場決定發展方向肯定會偏離航向。

但市場管理也要疏密有致,不能一刀切,也不能什麼都管,否則市場就失去了靈活度。最好的方式是「賽馬機制」,國家當裁判把龍頭,市場當選手,自由競逐,優勝劣汰。這樣既能保證有合理的遊戲規則,也能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奶頭樂」在商品中的使用

當你玩著王者榮耀,吃著雞,刷著朋友圈,看著快手的時候,背後有成千上萬的人正在費盡心思讓這些產品更具有粘性,他們的目的就是一個:毀掉你的自律。只要毀掉你的自律,你就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這些東西,當然你也會心甘情願奉上你的金錢。

商家發明了一套上癮機制,在吃喝玩樂面前,我們都是輸家:

上癮模型是培養用戶使用習慣的一套標準化模型方法,它由四個階段構成,分別是:觸發、行動、多變的籌賞、投入。

面對手機APP上數不盡的紅點和PUSH,你不得不拼命的點點點。其實,你在做這些的時候,你就上癮了,因為越投入,就越會有吸引力。這是稟賦效應在你的心裡作祟。

稟賦效應是指當個人一旦擁有某項物品,那麼他對該物品價值的評價要比未擁有之前大大增加。它是由Richard Thaler(1980)提出的。這一現象可以用行為金融學中的「損失厭惡」理論來解釋,該理論認為一定量的損失給人們帶來的效用降低要多過相同的收益給人們帶來的效用增加。因此人們在決策過程中對利害的權衡是不均衡的,對「避害」的考慮遠大於對「趨利」的考慮。出於對損失的畏懼,人們在出賣商品時往往索要過高的價格。

上癮,就是讓常規動作產生肌肉記憶,不需要啟動額外理性思考就會輕易做出反應。在這個迴路裡,觸發是第一步。其中包含外部觸發和內部觸發兩類。

外部觸發的主要目標是獲取新用戶,常規操作有付費型、回饋型、人際型和自主型四種:

付費型——搜尋引擎推廣,通常價格較高;回饋型——媒體公關正面報導,應用商店推薦等,點擊量雖高但不持久,需一直被聚焦;人際型——熟人之間互相推薦,易形成病毒式增長;自主型——驅動用戶重複某種行為並逐漸形成習慣。內部觸發則是為了驅動用戶重複行為,逐漸形成習慣。更多從思想情感上攻破用戶心防。當人們被孤獨、沮喪、厭倦、困惑等裹挾時,會不自覺地採取行動來走出負面情緒籠罩,如果認定某產品是解決情緒問題的良藥,就會習慣性向它尋求慰藉和關懷。

根據亞當奧爾特的《欲罷不能》,這些上癮的娛樂和休閒內容普遍具有以下六大特徵,來讓你上鉤:

1.設定誘人目標的意思,就是給你一個夢想從而激勵你去挑戰。比如遊戲一定要通關,朋友圈走路的步數一定要排第一,必須要看完所有最新的視頻等等。

2.提供不可抗拒的積極反饋,比如朋友圈的點讚功能,點讚本身所代表的含義就是我看到了你發的信息,我很有興趣。這種被眾人矚目的感覺讓人得到了積極正向的反饋,就會促使他接二連三地發出信息。

3.讓人毫不費力就感覺到進步,比如在吃雞遊戲中會有很多電腦人陪你玩,你可以輕而易舉地殺死他們,在那一刻你會產生一種自己是天生吃雞人的錯覺。

4.給予逐漸升級的挑戰,最早應用這個心理來做生意的是各種會員卡,比如你坐飛機有銀卡,有金卡,有白金卡,有終身白金卡之類,這種分級會讓你不斷去挑戰更高的級別。

5.未完成的緊張感,是源自於人類大腦連線需要「閉合」的渴望,這種渴望在心理學裡叫「蔡格尼克效應」。這個效應的要點是,當一個人著手一件事情的時候,會產生出一套傾向於實現的緊張系統,完成任務就意味著解決緊張系統,而如果任務沒有完成,緊張狀態將持續保持。

6.增加令人痴迷的社會互動,讓你感到不孤獨,同時朋友圈都在做的事情,會時時刻刻提醒你,如果你再不更投入,你就要落伍了。人是社會動物,每個人都渴望知道他人對我們的看法。如果看法是正向的,你就會更投入,因為你要繼續贏得更多正向的看法。如果看法是負面的,你也會更投入,因為你要證明他們的看法是錯的。

這六大因素可以說是當下網際網路產品設計的秘笈,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來說無可厚非,但是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說,這些充滿心機的產品也正在毀掉你的人生。

不需要任何的「動腦」,只需要為一眾旁觀者營造出來一個無數次幻想的情景,或厭惡唾棄、或夢寐以求......只要能夠讓底層的民眾宣洩情緒,迷醉心靈,不就達成了之前的既定目標了嗎?在排空心情之後,他們又將安分守己的工作、社會將持續繁榮,穩固......

在多巴胺的刺激誘惑下,民眾漸漸的適應了這種「娛樂至死」的生活狀態,工作閒暇被娛樂充斥,「胡思亂想」的思考,越來越成為了一種奢侈,甚至到最後,連自己都鄙視自己那「土到掉渣」的想法!

據說魚的記憶力只有9秒,但是微軟加拿大公司報告稱,到2013年普通人的注意力也下降到了8秒。一個一個新的刺激點,讓人只專注於眼前的興奮,而忽略了深入的思考。

長此以往,這些人的肉體或許還活著,但思維卻正在通往奴役之路上狂奔。

丟掉嘴邊的「奶頭」吧:To lunch or be lunch? It's all up to you!

相關焦點

  • 你知道什麼叫做『奶頭樂』理論嗎?
    奶頭樂你知道什麼叫做『奶頭樂』理論嗎?可能你對『奶頭樂』這三個字很陌生,但『二八定律』你應該或多或少聽說過吧。聽完後是不是覺得不公平,既然你能想到,那處在20%中的人自然也能夠想像的到,所以應運而生出了『奶頭樂』理論。『奶頭樂』理論:由於生產力的不斷上升,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將會不用也無法積極參與產品和服務的生產。為了安慰這些「被遺棄」的人,他們的生活應該被大量的娛樂活動(比如網絡,電視和遊戲)填滿。
  • 鬥魚喬碧蘿「蘿莉」變「大媽」事件背後,「奶頭樂」戰略作怪?
    >這一現象產生的內在原因,就是美國一直苦心經營的「奶頭樂戰略」坑害國人的證據——娛樂至死,信仰隨便,有錢是大爺!現在關於娛樂,網紅事件層出不窮同時也暴露出國人的價值觀的傾向,這就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警惕文化輸出文化侵略,警惕「奶頭樂」文化入侵!
  • 貴子大多出寒門
    但是,寒門學生與生俱來的坦誠、好學、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是生活環境好的學生無法比的。不要說自古以來寒門多貴子,就是現今有多少優秀學生是出自豪門的。古今中外豪門能有幾家幾代,創造社會財富的還不是廣大的寒門子弟。
  • 寒門難出貴子?今年寒門學子卻集體爆發
    更多考試指南及考試複習資料到【文得學習網】查看閱讀~今年的寒門揚眉吐氣了農村地區的孩子上一所好大學變得越來越困難,中產階級家庭仍然生活在大城市中,有著許多得天獨厚的條件基本上,每年在高考中都提到「寒門難出貴子」的話題,今年也不例外。但是,今年寒門學子都特別爭氣。他們奪狀元、考清華北大,人數明顯增加。例如,來自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的雙胞胎兄弟,一個進清華、一個去北大。他們都是大山的孩子,家庭條件很普通,應該是大家口中的「寒門貴子」。
  • 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寒門到底能不能出貴子?
    「寒門難出貴子」為何寒門難出貴子?寒門相對應的就是豪門,就是望族,通俗的話叫做有錢人家,有權有勢的,這樣的家庭培養的孩子,出現貴子的情況是不是相對就更高了。豪門也一定有豪門的特質,豪門的父母把這些思想品質潛移默化的傳承。綜上所述的豪門有這些優勢,鑄就豪門出貴子、出人才的概率會偏高。
  • 寒門是否難出貴子?
    而有的人則認為當下寒門照樣能出貴子,並且列舉出大量的案例,某某名人是寒門出身,某某富豪是寒門出身。首先,要說說什麼是貴子?考上名牌大學算不算是貴子?大學畢業考上了一個金飯碗算不算是貴子?在自己的崗位上當上了領導算不算貴子?有房有車算不算是貴子?開了個公司,有一點小小的事業算不算貴子?
  • 寒門貴子:寒門依舊有貴子,近日考上清華大學的工地少年獲獎5萬
    現在社會發展機遇很多,但是資本依舊是發展的基礎,所以越來越多的人說「寒門難再出貴子」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年四川的一名高考考生給了我們一個答案。難能可貴的成績和機會或許高考考得好並不代表以後一定發展的好,但不同的新起點一定會給往後的人生帶來不一樣的影響,對於大部分從貧困家庭裡走出來的孩子來說,高考形同於「鯉魚躍龍門」的一次寶貴機會,孫川取得了這樣的成績,我們完全可以說他就是寒門走出的貴子。
  • 寒門如何培養貴子?
    先聊聊寒門出貴子什麼是貴子?是在某個領域做出傑出貢獻、有所成就的人。個人出身、家庭背景、原生家庭能提供的背書、關係和人脈,對個人成功能有一定的幫助,但並不是決定能否所成就的關鍵因素。更多的還是需要依靠個人後天的勤奮和努力。當今社會上有非常多的職業是完全需要靠個人奮鬥的。
  • 寒門中的「貴子」
    俗語有言「寒門出貴子」,此話是說貧哭人家中的孩子長大之後更容易獲得成功。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的故事都應證了這個道理。這是為什麼呢?窮人家的孩子比一般的同齡孩子要更加成熟,因為他們在成長中被生活所迫,這讓他們變得獨立,變得堅強。
  • 寒門不易出貴子
    我自己的條件不好,從小我就是在家長的寒門出貴子的教育理念中努力的學習,功夫也是不負有心人,勉強考上了一所普通的高校(當年我們班只有兩三個上了本科),我躊躇滿志的奔向了我的希望,可是很快被現實打擊的潰不成軍。
  • 「寒門」再難出「貴子」?
    「寒門」再難出「貴子」?《光明日報》曾在《「寒門難出貴子」是個偽命題》一文中指出,中國有句俗話,「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今天,我們自然不會為苦難粉飾、亦無須為逆境歌唱。但這個社會之所以熱望湧動、之所以夢想難絕,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到「窮人的孩子也能魚躍龍門」,靠的恰恰是以努力逆襲命運。「寒門」究竟怎麼出「貴子」是一回事,「寒門」能不能出「貴子」是另一回事——後者而言,更為關鍵。
  • 《寒門還能出貴子》嗎?
    《寒門還能出貴子嗎》?我給出的答案是能!這個問題曾在幾年前《超級演說家》中,我們猶新的記得一位叫劉媛媛的選手,她曾慷慨激昂的論述了一番。這一期我反覆的看過幾遍,在中不斷咀嚼回味。但是,凡是寒門都能出貴子嗎?那麼,答案顯然是不 !
  • 考上清華大學生,五分之一來自寒門,寒門又出貴子?
    近日,有一條消息上了熱搜榜,清華3500餘名本科新生中,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上清華大學的五分之一來自農貧地區,讓我們真正體會到寒門是有貴子的。四川考生孫川在拿到清華通知書前,他依舊在工地上打工,他自強不息的精神詮釋了清華的校訓。
  • 寒門能否出貴子-中新網
    寒門能否出貴子 2014-10-14 17:28:4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吳合琴   寒門是否能出貴子?
  • 寒門仍出貴子,貧窮未必折腰,清華錄取前還在工地打工
    近幾年,「寒門難出貴子」的說法時常被大家議論。真的是寒門難出貴子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寒門仍能出貴子。雖然寒門仍能出貴子,但大家似乎也發現了,寒門貴子的數量卻是越來越少了。雖然我們國家教育水平有了巨大提升,但寒門學子和富裕家庭在物質條件、教育資源、生活閱歷等方面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一大批「寒門學子」需要付出更加卓絕的努力才能夠增加出人頭地的機會。寒門出貴子的現實障礙越來越多,「寒門難出貴子」的社會焦慮也是現實存在的。
  • 別說寒門難出貴子,就連貴門也難出貴子;成為「貴子」並不簡單
    有許多的文章或者評論都指出:現今社會,寒門難出貴子;因為出生在普通家庭,或者偏遠山村的孩子,缺少資源,沒有人脈,即便能考上大學,畢業後也只能從社會的底層開始打拼,很難獲得晉升的機會,更別說獲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相反,那些家庭背景「深厚」的家庭,不僅能提供孩子更好的教育資源,而且能為孩子「開道鋪路」,讓他們獲得非凡的成就。那麼貴門是不是真的容易出貴子呢?恐怕也不一定。
  • 什麼樣的寒門還能出貴子:人民日報點名表揚吉林寒門學子李東明
    都說現在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因為教育的發展越來越與家庭條件開始掛鈎,如果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被落下,就只能去報各種輔導班。可是,每年仍然有很多寒門子弟不向自己的命運屈服,他們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在10月18日的時候,人民日報點名表揚了出生在吉林的寒門學子李東明,他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窮不怕,只怕不爭氣。我們的古語常說:不爭饅頭爭口氣,李東明就一直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他的家庭真的是很「糟糕」,父親腿上有嚴重殘疾,母親生活不能自理,從小李東明就是非常懂事聽話,高考的時候他考上了揚州大學。從大一的時候他就在學習之餘做兼職、打工,而且打得還不止一份工。
  • 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
    之前 和朋友聊起的寒門貴子話題再次想起,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城鄉的差距依然不容忽視,其中教育公平便是促進社會公平和和諧的一個重要方面。由於農村一些家境不好的家庭在孩子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後,沒能力提供繼續教育的財力,當然也包括一部分家境不理想的城鎮家庭,這裡不妨統稱為寒門。
  • 「寒門難出貴子」的時代困境與逆襲之路
    劉玲認為寒門是指經濟基礎薄弱的家庭,一般多處於相對城市而言的農村偏遠地區,也包括城市的貧困家庭[3]。有學者把寒門默認為農村生源,如劉鵬通過對農業大學農村生源銳減現象的觀察,認為社會文明的發展使得「寒門」之路被堵,寒門子弟成為「貴子」的機會也就隨之遇阻[4]。劉堯認為清華北大對農村考生進行政策傾斜[5],「寒門學子」能更多地圓夢北大清華等知名高校。
  • 「寒門出貴子」已經成為過去式
    「寒門出貴子」這句話應該已經成為過去式了。並不是說「寒門」不能「出貴子」,而是說「出貴子」的難度很大,概率很小。我並不否認「寒門學子」有更加堅韌的品格,能夠吃苦耐勞,這些對他們未來的成就有很大的裨益。會有更多的選擇機會,會有更多的優質資源。而人在整個的過程中,就是不斷的要突破自己現有的圈子,去向更高的圈子去攀爬。當你的起點越高,你越有可能成為那個優秀的自己。最近也是總是遇到很多家長來諮詢學校。這些家長基本上是屬於在外打工的狀態,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也不是那麼了解。來校的時候總是說,自己的孩子是學習成績多麼多麼不好,總是以一種抱怨的口吻,在埋怨孩子的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