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奶頭樂的誘惑?

2020-12-18 頭部大號

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王者榮耀》是否正在毀掉中國部分年輕人。

實際上我們已經被很多東西「毀」過了,小說,偶像,早戀,電影,遊戲,甚至釣魚,反正只要不是學習或者工作,任何娛樂活動都被認為是「毀」人的方式。

從79年恢復高考算來,已經被「毀了」超過一代人了,但是GDP每年都在增長,70後把接力棒傳給80後,80後又遞給90後,生生不息,也沒見經濟出現斷層。

長大以後才慢慢意識到,原來上述娛樂活動不過是對自己失敗人生的一個藉口,自己讀書那麼差,總要找個原因吧,那肯定是閒書看多了,早戀了;工作5年,收入還是5000塊,那肯定是追劇追多了,一天到晚打遊戲。

找個背鍋俠還不容易麼?

問題是,有了這麼一個背鍋俠,我們又能做什麼?

無能為力。

就拿遊戲來說,君不見王者榮耀日活用戶就超過500萬,更可氣的是,現在玩遊戲都變成一種職業,小朋友讀書不好,就說以後準備當職業選手。

氣得父母想重新生一個。

好笑的是,大部分父母呢,都三四十歲的人了,每天為了房貸車貸奔波,天天996,回到家裡簡直話都不想說,刷刷短視頻,追追劇可能是最好的放鬆了。

父母和孩子有區別嗎?

大家都是人啦,在奶頭樂上,都是遵循本能在行事,要不是父母有暴利主導權,小朋友們也教育起人來也是一套一套的:你為什麼就不能努力讓我成為富二代呢?

死循環。

其實有沒有奶頭樂,根本不重要,即使現在你每天像機器人一樣工作,學習,還是老樣子,因為社會財富權利的分配就是符合二八法則。

每天把頭髮熬禿的程式設計師有多多少少,能夠28歲退休的不就是那麼一個。

但是就是那一個,被好多媒體放大宣傳,似乎只要你努力你就可以成為下一個。

這話放10年前可能還有人買帳,現在2020年了,洗腦就沒那麼輕鬆簡單了。

現在如果你還把極端情況拿出來當正面教材用,恐怕會被噴到懷疑人生。

因為大部分人很清晰地認識到,自己不過是時代的炮灰,雞湯再好喝都沒有油鹽醬醋來得重要。

與其自我安慰式的虛假奮鬥,不如回家葛優躺,有吃有喝就足夠了呀,自己能夠過好一生就很不容易了,何必再背那麼多責任呢?

奶頭樂之所以可以橫行,並不是因為奶頭樂本身有多麼吸引人,而是我們失去了目標和夢想,只有奶頭樂可以填補這一塊空缺。

換一種說法,現在的年輕人慾望太低,說得好聽點叫佛系人生,說得難聽點叫得過且過,反正這些膚淺的奶頭樂也可以讓我很快樂,我為什麼還要努力奮鬥?

這對個人來說的確沒啥問題,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難道還要上課培訓統一價值觀麼?

但是對整體大環境來說,卻不是好事。

最現實的情況是,現在生育率越來越低,上海都連續負了好幾年了,小孩被很多年輕人視為累贅。

跟我關係比較要好的幾個朋友,沒有一個主動要小孩的,就算有了也是意外。

我問他們為啥不生一個玩玩?

所有人都統一口徑:自己現在活成這個鳥樣,再生一個複製自己的人生麼?給不了下一代更好的,不如不要,這才是真正的負責。

我覺得很有道理,生兒育女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投資,既然是投資那就求高額回報,至少不能虧本吧?

遺憾的是,隨著房價的升高和階級的固化,想靠生小孩翻本,概率實在太低了。

就像你去做風投,從種子輪開始投資,虧本機率差不多95%以上,除非你自帶資源或者資金,可以為項目保駕護航,不然只是單純的給GDP做貢獻罷了。

如果你把生孩子的事情想通了,就會突然意識到,既然生孩子是虧本買賣,那麼我為什麼還要結婚呢?

2019年上海市民政部門辦理結婚登記共有9.87萬對,結婚率6.78‰,也就是說每年1000個人裡面不到7個人結婚,不婚主義的人越來越多。

有人說不想改變單身想幹嘛就幹嘛的狀態,也有人說不能將就和另一半的關係,其實這些都是表面原因。

本質上,是現在的年輕人對自己沒有信心,對未來沒有信心,害怕改變固有的生活,在圍城裡很舒適,也很安全。

既然不想改變,那也就不需要太多欲望,打打王者榮耀,追追肥皂劇,刷刷抖音,每天活得開開心心,何樂不為呢?

那麼年輕人的信心是什麼?

是錢。

每次分析問題,都能落到這個俗得無法自拔,卻又能夠解萬愁的東西上。

所以如果想拉動內需,提高生育率,去房產庫存,從根本上要讓年輕人產生賺錢的欲望,讓他們覺得如果不把時間用在賺錢上就是一種罪過,玩遊戲簡直大逆不道。

這樣,現在所有的社會矛盾都會迎刃而解。

能做到嗎?

其實是可以的,還記得曾經的萬眾創業麼?

儘管這個口號現在沒什麼人喊了,但是在四年前激發了多少年輕人的潛能。

那時候出現了一大批形形色色的創業公司,當時我自己開過風投公司,我只能說,中國人的想像力簡直突破天際。

雖然到最後,絕大部分項目都是忽悠,要麼純粹騙錢,要麼光講了個故事,根本沒有可操作性。

但不管怎麼說,這都打開了欲望大門,看到身邊的朋友在創業,自己也心癢難耐,都想插一腳,似乎自己沒有一個副業都算不上正常人類了。

如果能有個正確的引導,給資本的使用上做一個約束,恐怕現在就不是現在這個模樣了。

再回頭想想,那個時候遊戲行業熱門嗎?抖音熱門嗎?

別鬧,妨礙我賺錢了。

郭嘉說要促進內需,喊了好多年了,內需就是拉動不起來,為啥?

因為現在處於當打之年的80,90後連賺錢的欲望都沒有,你讓他去消費,這不是扯淡麼。

因此,現在的當務之急並不是批判這些奶頭樂的價值,而是刺激和挖掘年輕人想改變生活的欲望,這才是唯一的正道。

關注本號,你會得到更多有沉澱的思想

相關焦點

  • 決定考研那就去掉「奶頭樂」的不良嗜好
    可能當大家看到題目中的「奶頭樂」時,都覺得好奇,不知道「奶頭樂」是什麼意思?心想自己都這麼大了,怎麼還會有奶頭樂的感覺呢?在這裡研學長告訴大家,「奶頭樂」是一種理論,是一種「NTL理論」,就是奶頭樂理論。這個理論據說是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從美國出現的,為了解決「二八」定律,即世界上80%的財富都由20%的頂端人群把控著。
  • 如何正確認識「奶頭樂」理論
    為了安慰社會中「被遺棄」的人,避免階層衝突,方法之一就是讓企業大批量製造「奶頭」——讓令人沉迷的消遣娛樂和充滿感官刺激的產品(比如:網絡、電視和遊戲)填滿人們的生活、轉移其注意力和不滿情緒,令其沉浸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喪失對現實問題的思考能力。
  • 抵制「奶頭樂」入侵,寒門仍然有貴子
    什麼叫「奶頭樂」「奶頭樂」( Tittytainment) 是一個非常黑暗的政治理論。這一概念來自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所謂「奶頭樂」理論,說的是:社會動蕩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階層之間的利益衝突。
  • 你知道什麼叫做『奶頭樂』理論嗎?
    奶頭樂你知道什麼叫做『奶頭樂』理論嗎?可能你對『奶頭樂』這三個字很陌生,但『二八定律』你應該或多或少聽說過吧。聽完後是不是覺得不公平,既然你能想到,那處在20%中的人自然也能夠想像的到,所以應運而生出了『奶頭樂』理論。『奶頭樂』理論:由於生產力的不斷上升,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將會不用也無法積極參與產品和服務的生產。為了安慰這些「被遺棄」的人,他們的生活應該被大量的娛樂活動(比如網絡,電視和遊戲)填滿。
  • 戒不掉的「奶頭樂」|垃圾快樂是如何讓人們上癮的?
    就這麼一直重複重複,上癮一般,在「奶頭樂」裡無法自拔,在負罪感中精疲力盡。今天,我們想跟你聊聊「人是怎麼對事物上癮的」。在討論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啥是「奶頭樂」?為了安慰社會中「被遺棄」的人,避免階層衝突,方法之一就是讓企業大批量製造「奶頭」——讓令人沉迷的消遣娛樂和充滿感官刺激的產品(比如:網絡、電視和遊戲)填滿人們的生活、轉移其注意力和不滿情緒,令其沉浸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喪失對現實問題的思考能力。
  • 「奶頭樂」是我們這代人的生活方式嗎?
    小警說:先說一個概念「奶頭樂」,這個理論是由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提出。大概意思是是生產力的不斷提升伴隨著競爭加劇,世界上80%的人口將被邊緣化,同時80%的財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
  • 你正沉迷於「奶頭樂」嗎?
    經常看一些公眾號發文,許是我孤陋寡聞,竟然沒聽說過「奶頭樂」理論。如何化解這個矛盾,老布及時地獻言獻策,而且創造了一個新詞彙」奶頭樂「,嬰兒含著奶頭不就不哭了嗎?要使此20%高枕無憂,就得給那80%的人口一個」奶頭「,讓他們安分守己,不哭不鬧!這個」奶頭「可是有點邪惡。
  • 如何避免奶頭樂式娛樂,如何在娛樂中慢慢成長,最重要的是這一點
    可以說這個計劃後來被稱之為奶頭樂理論,就是說當孩子哭的時候,你只需要給他一個奶嘴兒,不需要讓他真正的喝奶,這樣他立刻就不哭了,一個奶嘴就可以讓他滿足。關於這次會議的真假,其實很難說,但是這條計劃卻很有紀念意義借鑑意義。
  • 你沉浸的「奶頭樂」正在讓你墜落,成為致命的慢性毒藥
    導讀:為了安慰社會上被遺棄的人並避免階級衝突,人們創造了許多令人上癮的感官娛樂產品來充實人們的生活,轉移人們的注意力和不滿意。情感和精力使他沉浸在「幸福中」並在不知不覺中失去思考實際問題的能力。於是「奶頭樂」應運而生,這更像是一種「愚民」的社會管理方式。就像將安撫哭泣的嬰兒就給他們奶嘴,因為他們無法獲取牛奶。儘管他們仍然無法獲得牛奶,但他們可以安慰並穩定自己的情緒,因此被稱為「奶頭樂」。
  • 多少人深陷「奶頭樂」而不自知,究竟要怎樣拒絕?
    被「奶頭樂」所控制的人,會遇到以下這些情況:1、時間蠶食,自律被毀就拿玩手機這件事來舉例,有人將其概括為「嗑瓜子」效應,簡直不能再精準。很多人只要開啟了「奶頭樂」之旅,就會像「嗑瓜子」一樣根本停不下來。久而久之,這些職場人的時間都被「kill」掉了。
  • 鬥魚喬碧蘿「蘿莉」變「大媽」事件背後,「奶頭樂」戰略作怪?
    >這一現象產生的內在原因,就是美國一直苦心經營的「奶頭樂戰略」坑害國人的證據——娛樂至死,信仰隨便,有錢是大爺!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也是祖國的未來,如果孩子的潛意識裡面全是這些念頭的話,那麼我們中華民族如何能偉大復興呢?現在關於娛樂,網紅事件層出不窮同時也暴露出國人的價值觀的傾向,這就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警惕文化輸出文化侵略,警惕「奶頭樂」文化入侵!
  • 被「奶頭樂」控制卻不自知,結果被摧毀,到底應該怎樣拒絕?
    但有些人是無意被奶頭樂控制的,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而這最終的結果就是自己慢慢被摧毀,所以應該找到如何擺脫奶頭樂的方法,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步入正軌。但這也不過是個虛擬的世界,因為覺得這些東西能為自己帶來成就或幸福感,所以對現實生活感到厭倦,深陷奶頭樂當中,這也是奶頭樂的最大特徵。
  • 娛樂遊戲是如何毀掉我們的自律,我們是否已深陷美國的奶頭樂陷阱
    作者|鼎盛視訊「奶頭樂」的設計者布熱津斯基,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大戰略家。他揚言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讓十幾億中國人中了圈套,陷在「奶頭樂」的陷阱中不能自拔。那麼「奶頭樂」陰謀是如何被醞釀出來的呢?這時,「奶頭樂」理論出場了。布熱津斯基以他一如既往的冷峻和現實主義考量,獻上計策:給那80%的人嘴裡塞上「奶頭」,指要使彼80%的人口安分守己,此20%高枕無憂,就得採取溫情、麻醉、低成本、半滿足的辦法卸除"邊緣化"人口的不滿。什麼意思呢?
  • 別讓奶頭樂毀了孩子的快樂閾值
    因為沒有成就感,因為這些娛樂只是即時快樂,是奶頭樂。一個沒擁有健康的興趣愛好的人,被這些奶頭樂刺激多了,快樂神經會變得麻木。什麼意思?意思是看電視、玩手機這些奶頭樂,將不再能夠激起你的快樂,你將會感受到無邊的空虛。
  • 高級奶頭提供者——霍金
    布熱津斯基顯然不如霍金有名,但在他去世的時候,人們也津津樂道於他提出的「奶頭樂」(tittytainment)理論,就和我們在今天談論「黑洞」一樣。奶頭樂是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提出來的理論,來自於英文「titty」(奶頭)與「entertainment」(娛樂)兩詞的組合,特別泛指那一類能讓人著迷、又低成本、能夠使人滿足的低俗娛樂內容。
  • 百年變局之下的中美輿論潮 & 「中國式奶頭樂」
    中國式「奶頭樂」我去年寫過一篇文章,《中國是否需要奶頭來安撫社會》,當時的看法是中國社會應該抵制「奶頭樂」的侵襲。 應該來說,中國的官方媒體,整體還是很嚴肅的,絕大多數的內容也都是經得起考驗。 但是國家不倡導奶頭樂,並不代表奶頭樂沒有市場。實際上在中國普通的社會裡,特別是農村社會,黃和賭一類的東西,尤其是賭博仍然盛行(其實精英階層,也都喜歡這一套東西)。 存在即合理,一個事物能夠頑強地活下來,自然有其生存的道理。
  • 傳說中可怕的「奶頭樂」陷阱,是美國人專為中國設下的嗎?
    我們中了一個美國人精心醞釀並經營了20多年的大陰謀,一個叫「奶頭樂」的陷阱。在傳說中,這個陰謀的設計者是布熱津斯基,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大戰略家。他不用一兵一卒,就讓十幾億中國人中了圈套,陷在「奶頭樂」的陷阱中不能自拔。說得如此嚴重,但這個「奶頭樂」真那麼嚇人嗎?
  • 你是不是中了奶頭樂,快來看看
    在上個世紀1995年,美國舊金山集合了500多名來自全球的政治經濟精英,他們根據全球化,討論了很長時間,最後一位名叫布熱津斯的人提出了著名的奶頭樂理論,這位布熱津斯可不是一般人,他是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 為什麼說「奶頭樂」是一個不值得重視的「理論」-虎嗅網
    最近幾個月,我在中文網際網路上越來越頻繁地看到一個詞:tittytainment,通常被翻譯成「奶頭樂」,或「奶嘴樂」。可疑的出處:「奶頭樂」真是布熱津斯基提出的?在中文世界介紹「奶頭樂理論」的文章中,最有影響力的一篇應該是吳曉波於2017年6月撰寫的。
  • 奶頭樂戰略,對當世社會的影響
    而布熱津斯基獻出一計:誰也沒有能力改變未來的「二八現象」,而要讓20%的精英們高枕無憂,80%的人安分守己,就得採取麻醉、低成本、半滿足的辦法,卸除「邊緣化」人口的不滿,像安撫嬰兒一般,給他們嘴裡塞一個「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