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以前,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大意是在後網絡時代輿論領域的人民戰爭,乃是扭轉輿論界被動局面的最關鍵因素。因為只有廣大人民群眾覺悟了,自發地參與到輿論的鬥爭潮流中,才會破除西方在中國網際網路滲透而建立起來的精英話語權。
去年我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標題是《內容為王的時代,那些被冷落的昔日大v》。大概的意思,在微信公眾號為代表的新一代自媒體時代,讀者們有了自己選擇的權利,門戶網站平臺主動給讀者推送展示,讓位給了朋友圈的病毒式傳播,靠著名人 + 粉絲 + 推送的模式獲取流量,無差別轟炸模式搞定向洗腦,這種輿論操控方式漸漸成了過去時。
這兩篇文章,現在看來也沒有過時,還相當有預見性。我今天把其中的一篇文章再發出來,大家還可以結合現實情況對比一下。
中美貿易戰中的輿論戰
這次中美貿易戰的過程,同時也在中美網際網路上掀起一個持續時間很長的輿論熱潮,中美雙方,無論是精英和民眾,都參與了一次範圍廣泛的大討論。
這讓我想起一樁40年前的往事。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很質樸的標題,讓這篇文章有一些純哲學術的味道。但卻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的開端,文章發表之後,衝擊力迅速超越學術思想界,演變成了一場全民大討論,波及到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諸多方面。正是這一場思想解放運動,為其後幾個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了精神上和社會心理上的準備,此後中國開始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
以中美貿易戰為標誌性事件,世界將會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今年中印領導人見面的談話重點)。貿易戰過程中,中國一方在官方媒體的報導引領下,國內的網際網路輿論形成了強大的合力,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實際上對中央政府的貿易戰強硬態度,提供了很好的民意支持。美國方面,也進行了很廣泛的輿論討論。
不要忽視了廣大民眾在輿論上的態度,中美貿易戰談判的中方代表人物劉鶴事後在央視訪談的時候,說了這樣一番話:停止貿易戰,要發展良好的雙邊關係、經貿關係、投資關係,這是中方和美方共同的最主要要求。想獲得一定市場份額,你本身就必須要讓中國人民高興,如果中國人民不買,不管你提什麼樣的要求,都是沒有用的。 —— 我想,副總理說這番話,十三億人站在後面,應該是底氣十足。
想賺中國人的錢,必須要讓中國人民高興!這就是人民的力量。中國人講和氣生財,笑容可掬和和氣氣,才像一個生意人的嘴臉。貿易規則可以國家之間來商定,但是如果在情感上不斷傷害中國人,最後淪落到被大家用腳投票。除了美國有絕對技術領先優勢的晶片產業,可以憑藉壟斷地位強買強賣,但是像汽車、飛機、農產品這一類有國際替代賣家的產品,如果美國人不拿出點誠意來,恐怕市場未必能夠看好。
凱迪拉克、林肯的車其實都很好,我自己也很喜歡美國車的紮實,但是要想PK奔馳、奧迪、寶馬,美國人需要下的功夫,可不是一星半點。其實這個道理,好萊塢醒悟得最早,凡是引入中國的好萊塢大片,抹黑中國的內容全都沒有,很多電影還引入了中國面孔,這方面撈錢比較兇狠的,算是《功夫熊貓》系列。 —— 美國產業界的人,真的還得跟好萊塢好好學習一下,如何讓中國人開心點再從中國人的口袋裡掏錢。
在這一次圍繞貿易戰的輿論戰中,中國方面還有一個比較大的收穫。那就是對中國買辦力量(聯想為代表)的聲討(我還發表了一個系列《中國買辦的前世今生》),通過中興被制裁的事件,讓國人對國產晶片的現狀有了切膚之痛,未來國產晶片需要的巨額投資,有了廣大的民意支持。算是一次很成功的愛國主義產業動員教育。
反觀美國一方,本來貿易戰是可以通過雙方高層協商來解決,不用鬧得全球風風雨雨。實際上,去年川普總統訪華的時候,中美雙方就籤訂了2000多億美元的中方購買意向,後面只要抓好落實就可以。把事情弄得這麼大,其實中國的某些前任官員就表示不滿,說「中美是夫妻 敞開門來打架是沒有教養的表現」。言外之意,可以關起門來搞家暴,有事情在屋裡解決,最多不過是雙方妥協,來個「媾和一炮泯恩仇.」
我在想,美國總統刻意要把這個事情鬧得這麼大,實際上有這麼幾個重要因素:
—— 美國也需要打擊國內的買辦力量,特別是那些把資產和生產轉移海外的跨國資本集團。
—— 通過輿論教育美國民眾,提醒美國產業到了危急關頭,大家上下需要團結一致,特別是要支持美國本土製造,同時以此鞏固總統的權力。
—— 為今年舉行的中期選舉,給共和黨製造聲勢,川普再任性,他要在未來幾年把事情做好,還需要國會的支持。
我從各種渠道了解的情況來看(順便說一下,回頭我想法給讀者共享一些外媒渠道),美國總統川普現在其實有很高的支持率。甚至中美貿易戰和解下來以後,很多激動過頭的美國人,還認為美國讓步太大,需要對中國人更強硬一些。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一次貿易戰,對美國的團結也是有利的。
所以說,無論對中國還是美國來說,都需要偉大的鬥爭,團結廣泛的民眾,才能夠有效制約自己國內的精英、買辦、資本力量,從這個角度來說,看上去瘋瘋癲癲出爾反爾的川普,其實非常善於利用輿論力量(不愧是做電視真人秀出身),是一個特別懂得鬥爭的人。
中國式「奶頭樂」
我去年寫過一篇文章,《中國是否需要奶頭來安撫社會》,當時的看法是中國社會應該抵制「奶頭樂」的侵襲。
應該來說,中國的官方媒體,整體還是很嚴肅的,絕大多數的內容也都是經得起考驗。從國家層面而言,中國的教育、輿論體系,主流方向還是引導國民積極向上。
但是國家不倡導奶頭樂,並不代表奶頭樂沒有市場。實際上在中國普通的社會裡,特別是農村社會,黃和賭一類的東西,尤其是賭博仍然盛行(其實精英階層,也都喜歡這一套東西)。
存在即合理,一個事物能夠頑強地活下來,自然有其生存的道理。我現在也逐漸改變了一些看法,「奶頭樂」並不都是那麼可怕,只要沒有搞到「娛樂至死」,適當疏導監管就可以,什麼是紅線,應該就是是不脫光,不推牆,不誨淫誨盜。內涵段子,就是越軌太遠,被搞死了。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奶頭樂再有毒,也比zongjiao泛濫要好吧,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看了一下最近很火的抖音視頻,果然夠「奶頭樂」,雖然沒有什麼思想營養,可是夠萌夠賤夠自虐,種種無釐頭和奇葩事,夠滑稽夠逗樂。我看其中的一條二哈的視頻,光點讚就好幾千,熱門一點的視頻,動不動就是幾十萬上百萬的點播量。怪不得連騰訊都緊張,要復活自己的微視來對抗抖音、快手一類的平臺。
在這個壓力巨大的社會,這種廉價的娛樂,恰好消解了底層民眾的一部分焦慮,應該說這些視頻很接地氣,裡面的很多演員,應該都是業餘的。(不過現在因為回報率不錯,有很多小團隊,專門來做這個事了。)
想起近期的海南自貿區,都準備適度放開博彩和賽馬這種事。放在中國階層固化越來越明顯的今天,不太過分的低烈度「奶頭樂」,也許對消解這個社會的戾氣和焦慮,有一點疏導的作用。我無數次走過街頭的那些小攤小販,沒有客人光顧的時候,他們手機就放在一邊,視頻裡都是播放這一類的東西。這種幾分鐘以內的短視頻,不像看電影那樣需要消耗大塊時間,最適合碎片式的娛樂 —— 生活不易,且樂且珍惜。一個國家,不僅要有雄心和遠景,還有更多眼前的苟且和及時行樂。
有意思的是,我們一直都說中國文化走出去,為此在官方支持下,還開辦了很多孔子學院,但是現在按照網際網路流量反饋的信息,中國式的奶頭樂這些東西,正在通過中國的手機和應用程式走遍亞非拉,特別是東南亞地區,佔領了很多人的娛樂時間,慢慢地也在排擠西方主導的娛樂文化,果然對付西方的奶頭樂,還得用東方的奶頭樂力量。想起來,大眾的娛樂,其實也都是相通的。當年東北的二人轉,天津的相聲,我們現在看來很多所謂文化精華的東西,其實也都是當年下裡巴人的普通娛樂。
一個人成熟的過程,也是不斷妥協,或者是正視現實的過程。社會是五彩顏色的,既要有嚴肅的哲學思辨,也要有下裡巴人的及時行樂,我會堅守自己的思考維度,但是也不會鄙視所謂底層的這些「奶頭樂」的東西,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不危害他人,不危害社會,那就順其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