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滿天飛,「灰犀牛」遍地跑……百年大變局,來了!

2020-12-17 澎湃新聞

世界前30大城市有21個位於亞洲;越南經濟規模早在2000年就超過了比利時和瑞士,菲律賓經濟規模已經超過了荷蘭;發展中世界反而成為西方經濟危機重災區的救援者……

貿易協定、氣候協定、軍控協定說退就退,關稅大棒、貿易制裁、長臂管轄隨手就來,無端指責、肆意詆毀、挑撥威脅張口就說,磋商談判、雙邊貿易、企業合作說停就停……

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不可預見性成為常態,高頻率的意外事件極大推升戰略危機的發生概率。這些情景,放在過去,恐怕只會被人看成天方夜譚;然而,今天,它們是世界正在發生的事實。

這些遠超人們想像的巨「變」,又造出了怎樣的「局」?面臨這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應當如何應對,中國未來又將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文 | 新華社副社長、《百年大變局》主編 嚴文斌

本文轉載自《參考消息》2019年8月22日第11版,標題為《 解構百年大變局之「變」與「局」》。

今天是8月15日。119年前的今天,慈禧倉皇出逃西安,中華民族在八國聯軍鐵騎之下被踐踏出一段喪權辱國的歷史;105年前的今天,太平洋彼岸,巴拿馬運河通航,從此,紐約與舊金山之間的航程縮短了7800多海裡,給美國軍事幹預和貿易侵略拉美提供巨大便利,美洲的格局由此改變;74年前的今天,就在今天《百年大變局》新書發布會所在地上海,鞭炮齊鳴,人潮湧動,那一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從此,民族的歷史、國家的歷史、世界的歷史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人類的歷史,總是在一個又一個、偶然又不偶然的事件中向前演進的。但是,要想在紛繁複雜、此起彼伏的點狀事件中,觀大局、察大勢、尋規律,讀懂時局,悟透世界,把脈未來,又絕非易事。正所謂,察勢者明,趨勢者智。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時指出,當前,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這段文字不到40個字,卻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世界發展大勢、歷史演進趨勢、時代變化態勢和中國自身優勢作出的重大判斷。深刻認識世界大變局與中國大發展之間的歷史性交匯,正是幫助我們先知先覺、先行先為,在變局之中把握機遇的關鍵所在。

1

「變」字準確標註時代坐標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用一個「變」字,點破世界大發展大變化大調整這一大背景,是對世界格局演變的科學判斷,為當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依然突出的這個世界,準確標註歷史方位和時代坐標。

其一,變局之「變」,變在國際地緣政治的對比。19世紀歐洲人用亞非拉的落後和愚昧來映襯自己的先進與文明。兩場世界大戰和一場美蘇「冷戰」之後,世界秩序多次重構,最終打造出美國獨霸世界的局面。但今天,整個西方世界都在討論「亞洲世紀」的到來。曾經一心想「亞太再平衡」的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後來不得不承認,「21世紀的大部分歷史都將由亞洲書寫」;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前主任薩默斯判斷,「亞洲的崛起以及隨之而來的一切,將成為此後300年史書中佔主導地位的故事」;英國國防部更是認為,「權力自西向東轉移」是英國在未來幾十年裡亟待應對的全球戰略挑戰。

其二,變局之「變」,變在國際經濟實力的對比。歷經三次工業革命,西方國家穩穩抓住世界生產力的主導權;在信息技術革命後,美國更是成為世界經濟的執牛耳者。但是,新千年以來,在多次經濟危機中尋找出路的西方人突然發現,「西方不亮東方亮」正在成為常態。曾經是西方「高調施捨對象」的廣大發展中世界,竟然成為過去幾次世界經濟危機中的穩定器,甚至成為西方經濟危機重災區的救援者。今年3月,英國《金融時報》一篇題為《亞洲世紀即將開啟》的文章的數據著實震撼了西方讀者:全世界前30個大城市中,有21個位於亞洲;以購買力平價計算,越南經濟規模早在2000年就超過了比利時和瑞士,菲律賓經濟規模目前已經超過了荷蘭,中國更是遙遙領先。到2020年,也就是明年,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亞洲經濟總量將超過亞洲以外經濟體的總和。這些數據,恰恰撬動了西方的不平衡心態。

其三,變局之「變」,變在對國際價值體系的認同。幾十年來,憑藉強大工業機器的優勢,美國等西方國家向世界其他地區不遺餘力地輸出西方價值觀,以及服務於西方價值觀的所謂「全球主義」。但是,在新千年後的三場戰爭中,所謂的西式民主不僅沒有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落地生根,相反,在這些國家內部造成巨大苦痛,戰爭硝煙至今未散。不僅如此,戰爭觸發難民潮,禍及西方自身。同時,在一些西方國家內部,民粹主義四起,曾經被鼓吹的民主選舉制度綁架民意,主流政黨日漸式微,社會分裂,族群對立,制度弊端導致的巨大漩渦正越來越大,越來越深。而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堅持和平與發展主題,認同合作與共贏理念,在「逆全球化」思潮中努力維繫全球化和多邊主義的主流。這一點,亞投行的快速擴員以及「一帶一路」朋友圈的不斷擴大就是最好的證明。

《百年大變局》一書封面

2

破解迷局進而謀定全局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指導我們要用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舉起顯微鏡察當下,舉起望遠鏡看長遠,正視亂局,破解迷局,謀定全局。

其一,變局之「局」,詮釋了當今世界風雷激蕩、變幻無常的「亂局」。在歐洲,英國脫歐公投走到今天,三年換了三個首相,脫歐依舊懸在空中,不僅重挫歐洲一體化,更讓其他歐洲國家的一些政客起了效仿之心。在中東,一些西亞北非國家接連生亂,內有戰火烽煙,外有斷交風波,巴以衝突、敘利亞內戰等老問題鮮有進展,伊核問題等新狀況卻頻頻出現。在非洲,恐怖組織日益坐大,戰爭疾病交替肆虐,政變譁變不時發生。全球範圍內,美朝首腦會晤插曲不斷,美歐外交口角四處開花,日韓貿易爭端快速升溫……整個國際形勢波動的振幅不斷加大。

其二,變局之「局」,點破了當今世界層出不窮、光怪陸離的「迷局」。過去幾十年,在聯合國主導的國際關係框架下,國與國交往的嚴肅性得到了絕大多數國家的認同與維護。但近年來,隨意的言論、隨性的決定、隨時的變卦充斥著國際政治舞臺,造成「黑天鵝」滿天飛、「灰犀牛」遍地跑的局面。貿易協定、氣候協定、軍控協定說退就退,關稅大棒、貿易制裁、長臂管轄隨手就來,無端指責、肆意詆毀、挑撥威脅張口就說,磋商談判、雙邊貿易、企業合作說停就停,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不可預見性成為常態,高頻率的意外事件極大推升戰略危機的發生概率。

其三,變局之「局」,也要求我們建立起寬廣的歷史視野和全局的戰略高度。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體現的是觀察全球維度、認識世界大勢的大歷史視野。這裡的「世界」,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國際關係,更是內涵更為豐富的人類社會;這裡的「百年」,不只是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更指一個相對較長且深刻劇變的歷史時期。在表象亂象中,摸清規律和本質,把握整體和全局,把自身發展置於國際體系變遷大勢中去,認清自身的歷史方位與世界作用,在錯綜複雜的世界形勢中保持戰略定力,在瞬息萬變的國際格局中贏取戰略主動,就是解局、破局之道。

3

世界之亂呼喚世界之治

世界之亂,呼喚世界之治。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歷史進程的高度、以大國領袖的擔當,對世界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對人類命運發展方向作出的深邃思考,對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國方案、貢獻的中國智慧、增添的中國力量。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和中華民族的面貌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之大,前所未有;中國大國責任與擔當的快速增長,前所未有;中國對穩定世界發展所作出的貢獻之多,前所未有;中國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全面自信,前所未有;中國開放包容、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胸襟之廣,前所未有。

在百年變局之中,中國的大發展已然成為最活躍的因子,帶動一批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國家全面追求發展與復興,推動全球治理的主體和議題更加多元,促進全球治理規則和理念加速轉變,引發世界範圍的思想、觀念、制度、模式乃至人類文明交往出現諸多積極的變化。

更重要的是,對百年大變局的理解和認同,正在促動很多國家和國際機構的領導人、行業領軍人物、專家學者乃至平民百姓進一步認識到,無論世界怎麼變,各國相互聯繫日益緊密的基本態勢不能變,人類追求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堅定意願不能變,秉持多邊合作共同推動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入發展的共同初衷不能變,合力破解世界難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識方向不能變。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由於時間關係,本人關於百年大變局的粗淺認識就說到這裡,但關於這個議題的高見,都匯集在今天我們正式發行的這本43萬字的《百年大變局》書籍中。從這部書中,大家可以領略到潘基文、鳩山由紀夫、拉法蘭等外國政要的精彩點評,也可以品讀到俄羅斯科學院、英國科學院、中國社科院等頂尖機構專家的重要論述,還能欣賞到鄭永年、楊光斌等知名學者的全新解讀。

衷心希望這本書能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給大家提供前所未有的啟發與參考,也不枉新華社海內外記者與《參考消息》編著此書的初心。

(本文為作者8月15日在《百年大變局》新書發布會上的講話)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總監製:蘇會志

監製:夏宇

責編:戴麗麗 李逸博

編務:黃俊峰

相關焦點

  • 評論:新冠之疫是「黑天鵝」還是「灰犀牛」?
    來源:央視原標題:戰「疫」每日觀察丨新冠之疫是「黑天鵝」還是「灰犀牛」?●二談新冠肺炎疫情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灰犀牛、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它們之間有什麼內在關聯?值得我們深思。
  • 黑天鵝滿天飛,灰犀牛到處跑,不確定世界裡靠《本事》生存
    我們身處一個大變化的時代。黑天鵝滿天飛,灰犀牛到處跑。特別是進入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的全球性爆發、美國股市多次熔斷、中東石油危機、英國脫歐、伊核危機等讓我們看到了不確定世界的不確定性。處在這樣一個不確定的世界,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有沒有一種確定性可以讓我們應對這種變化性?
  • 「灰犀牛」與「黑天鵝」都來了,應對危機,哪國率先突出重圍?
    當中國的抗疫取得明顯進展、經濟強勁恢復的時候——此前一些「舞照跳馬照跑」的國家和地區卻成為了新的疫區,病毒演變成了肆虐全球的「灰犀牛」,世界陷入巨大惶恐;就在這個時刻,國際金融市場又飛出了一隻「黑天鵝」,「暴跌」「熔斷」「血洗」……觸目驚心的字眼訴說著情況的嚴重性。在「灰犀牛」與「黑天鵝」的聯合衝擊下,世界無疑將會發生新的巨大變化。
  • 【故事篇第19講】黑天鵝?灰犀牛?
    黑天鵝與灰犀牛,這兩個概念走進大眾視野,來源於2018年1月大大在省部級幹部研討班上的講話。他說,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我們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既要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範「灰犀牛」事件。這就是我在文章開始提到的黑天鵝or灰犀牛事件。有人問,這有什麼?沈一石不就是給織造局打工的麼?這裡面學問大了去了。織造局代表誰?代表的是宮裡,代表的是皇上。要是浙江省委直接去買田,那頂多代表的是地方利益,撐死了代表內閣利益;可要是以皇上名義去買田,百姓會怎麼想?
  • 常識積累 | 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
    今天小政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什麼是:」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黑天鵝的存在寓意著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卻又改變著一切。人類總是過度相信經驗,而不知道一隻黑天鵝的出現就足以顛覆一切。
  • 申論真題:黑天鵝與灰犀牛
    風險「大概率思維」與「小概率事件」。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下什麼是「黑天鵝」事件和「灰犀牛」事件?1.「黑天鵝」事件指非常難以預測,且不尋常的事件,通常會引起市場連鎖負面反應甚至顛覆。「黑天鵝」存在於各個領域,無論金融市場、商業、經濟還是個人生活,都逃不過它的控制。2. 「灰犀牛」事件指太過於常見以至於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很多危機事件,與其說是"黑天鵝",其實更像是"灰犀牛",在爆發前已有跡象顯現,但卻被忽視。3.
  • 《跨越黑天鵝和灰犀牛的坎》:未雨綢繆或能避免重蹈覆轍
    自從「黑天鵝」之父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的《黑天鵝:如何應對不可知的未來》(Black Swan: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出版之後,金融市場幾乎天天生活在「黑天鵝」的世界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黑天鵝」7天24小時,隨時都在世界各地起飛,然後從各大金融市場的巨型行情顯示屏裡飛出,迎面撲來!
  • 申論真題:黑天鵝與灰犀牛
    風險「大概率思維」與「小概率事件」。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下什麼是「黑天鵝」事件和「灰犀牛」事件?「灰犀牛」事件指太過於常見以至於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很多危機事件,與其說是&34;,其實更像是&34;,在爆發前已有跡象顯現,但卻被忽視。3. 作為不同的風險事件類型,「灰犀牛」事件與「黑天鵝」事件有區別更有聯繫,不能將兩種事件完全割裂。
  • 投資必看 | 逃不掉的黑天鵝&灰犀牛
    但隨著第一隻黑天鵝的出現,這個不可動搖的信念崩潰了。黑天鵝的存在寓意著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卻又改變著一切。  董事長被捕和油田被炸就是兩個非常典型的黑天鵝事件,因為這兩個事件你都無法提前預知,並且對所在公司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那怎麼預防黑天鵝事件呢?  由於黑天鵝無法預知,所以只能被動防禦,分散投資。而分散投資,最好的選擇就是股票指數或者商品指數,這樣可以避免單只個股或者期貨商品出現黑天鵝。
  • 雙語:為什麼新冠疫情是"灰犀牛",而不是"黑天鵝"?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許多報導都將COVID-19大流行描述為「黑天鵝」(black swan)事件。
  • 灰犀牛 黑天鵝與多米諾連鎖效應
    最近幾年,大歷史系的書籍,很是流行,最典型的是尤瓦爾的《人類簡史》三部曲,但是大多讀者看書之後,還是無法建立將孤立的事件連在一起看,這種大歷史的思維模式。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內容,就是我們還剩下20到30年的時間,否則將會面對全球意義上難以挽回的大災變,而我們當前的種種國際新聞頭條,都是未來災難的冰山一角。全球生態系統是人類接觸到的最複雜的幾個系統之一,氣候問題則是當代影響最大的灰犀牛事件。危機向我們一步一步走來,這個時間遠比我們想像的要長得多,但是它一旦來到我們面前,其發動攻擊的速度遠比我認為的要快很多。
  • 黑天鵝、灰犀牛和自我套牢 - 南風窗網
    《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這本書很紅。一時之間,「灰犀牛」一詞流行開來,很有時尚氣質。作者米歇爾·渥克作為美女青年領袖,本身也是比較「fashion」的。 哪些事件算是灰犀牛事件呢?
  • 你知道「黑天鵝」和「灰犀牛」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經常說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範「灰犀牛」事件。你知道其中的「黑天鵝」和「灰犀牛」是什麼意思呢?然而,在到了澳大利亞之後,他們竟然發現了黑色羽毛的天鵝,就是這一隻黑天鵝,讓歐洲人上千年結論徹底被推翻:原來天鵝不僅有白色的,還有黑色的!後來,美國著名投資人塔勒布便將「黑天鵝」事件特指極其罕見、無法預測,但是一旦發生影響足以顛覆以往任何經驗的重大事件。
  • 比黑天鵝更可怕的「灰犀牛」到底是啥?
    ……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黑天鵝(black swan)指影響巨大、難以預知且罕見的事件(high-impact, hard to predict, and rare events)。那麼「灰犀牛」又指什麼呢?
  • 比黑天鵝更可怕 人民日報擔心的「灰犀牛」究竟是什麼?
    最近,人民日報頭版的一篇評論員文章,讓「灰犀牛」這個詞火了。  7月17日,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後的首個工作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發評論員文章《有效防範金融風險》,首次提到「灰犀牛」概念:「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需要增強憂患意識。……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
  • 人民日報海外版:讓黑天鵝飛不起 灰犀牛衝不動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範『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範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
  • 黑天鵝、灰犀牛等「熱詞」中的防災減災知識你get到了嗎?
    當「灰犀牛」一詞在金融界大熱時,人們猛然發覺,這個「高大上」的概念原來與氣候變化如此吻合;用金融界的「黑天鵝」來描述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也再恰當不過;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引發的「羊群效應」擔憂,也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氣候談判;由氣象學家提出的「蝴蝶效應」,則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氣象預報……
  • 新冠病毒效應=灰犀牛+黑天鵝+鯰魚+蝴蝶……
    思來想去,有了這樣一個判斷:我們目前所面對的,已經不僅僅是一場病毒疫情,而是一種更為特殊、宏大且複雜的社會狀態或現象,因為找不到適合詞彙來表達,就姑且稱之為「新冠病毒效應」。因為寫作中曾經引用到了「黑天鵝效應」和「蝴蝶效應」,忽然發現,這種視角,或許能清晰而形象的表達其特點:「新冠病毒效應 = 灰犀牛效應 + 黑天鵝效應 + 鯰魚效應 + 蝴蝶效應……」,相當於它們同時發生,這看起來有點刻意表達的嫌疑,但絕不是簡單的概念拼湊:灰犀牛效應:指太過於常見的大概率事件,以至於人們已經習以為常,但背後潛藏著影響力巨大的危機
  • 兩會現場:獨角獸、黑天鵝、灰犀牛聽懂政協記者會上那些「金融熱詞」
    圖為記者會現場  黑天鵝、灰犀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黨委書記胡曉煉回答記者有關金融監管的提問時表示,在經營過程中,有些機構出現違法違規問題、有些機構出現異化,一旦發生風險,影響比較大。
  • 防範黑天鵝、灰犀牛,全面風險管理是未來銀行的「免疫系統」
    來源:一財網2020年驚蟄時分,新冠疫情這隻「黑天鵝」轉化成「灰犀牛」,疫情之下,環球同此涼熱,不僅美股、石油和大宗商品應聲而落,各行各業都經歷了一場突如其來的風險壓力測試。「灰犀牛」迎面而來,能否抓住那一對珍貴無比的「犀牛角」,考驗的是銀行全面風險管理的敏捷與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