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面對的,已經不是一場「疫情」,而是一種極為特殊、宏大且複雜的社會狀態,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呈現……
· · ·
正在寫一篇此次疫情對教育生態影響的文章,但過程中總覺得很彆扭。
時而感覺牽強,一種疾病,怎麼就能影響「教育生態」,衛生部和教育部誰也不管誰,難道只是自己想蹭熱點?時而異常堅定,無論是已經發生的事實,還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次疫情對教育生態的影響已經顯現,而且非常強烈!
每個人都深深地意識到,這不僅僅是如何治病救人的醫療問題,而是延展到對國家乃至國際社會治理的綜合挑戰。
每個人都深切地感受到,這不僅僅是媒體中討論的社會話題,而是延展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時空秩序的價值重組。
思來想去,有了這樣一個判斷:我們目前所面對的,已經不僅僅是一場病毒疫情,而是一種更為特殊、宏大且複雜的社會狀態或現象,因為找不到適合詞彙來表達,就姑且稱之為「新冠病毒效應」。忽然感覺得這個新概念很有點意義,就先拐個小彎兒……
· · ·
社會上已經有「病毒效應」這個概念,常常用於形容新內容或新產品的傳播極為迅速,繼而成為市場傳奇的故事。雖然用了」病毒「這個不太招人喜歡的詞,卻充滿著想像力,是無數媒體人、營銷人、產品經理們等競相追求的成就和境界。「新冠病毒效應」,查了百度,還沒有這個詞,我不是社會學專家也說不清楚,但目前這個複雜局面,我們每個人都有強烈的感受。因為寫作中曾經引用到了「黑天鵝效應」和「蝴蝶效應」,忽然發現,這種視角,或許能清晰而形象的表達其特點:「新冠病毒效應 = 灰犀牛效應 + 黑天鵝效應 + 鯰魚效應 + 蝴蝶效應……」,相當於它們同時發生,這看起來有點刻意表達的嫌疑,但絕不是簡單的概念拼湊:
灰犀牛效應:指太過於常見的大概率事件,以至於人們已經習以為常,但背後潛藏著影響力巨大的危機。咳嗽發燒,這些普通感冒都有的症狀,平時遇到誰都不太當回事,但其中隱藏著新型冠狀病毒,就是我們如今看到的狀況,目前已經知道,這種病毒隱藏極深,甚至連咳嗽發燒這樣的可見症狀都沒有,潛伏期最長甚至可達20多天,簡直就是超級灰犀牛。
黑天鵝效應:指難以預測、非同尋常,還會引發連鎖反應的危機。無需多言,這次疫情完全符合這些標準,連鎖反應的劇烈程度,已經遠超以往「黑天鵝事件」的典型案例。
鯰魚效應(也稱「沙丁魚效應」):指通過局部小的擾動就能將周圍人激活起來的現象,有點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感覺。在這次疫情中,很多人沒有太當回事,而當自己所在社區甚至所在城市出現一個病例,就會瞬間緊張起來,戰戰兢兢,如同生命遇到了極大的挑戰,各種求生自救手段層出不窮,比那些沙丁魚敏感多了。
蝴蝶效應:指初始的微小變化也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連鎖反應。未知時刻的某次基因變異,讓某隻蝙蝠身上多了一種冠狀病毒;兩個多月前的某一天,某個人,吃了一隻還不知道是什麼的野味,他自己有沒有發病也不知道,很可能是打了一個噴嚏,空氣中的飛沫就像亂飛的蝴蝶,釀成了幾十天後的這場席捲全國以及更多國家的疫病風暴。
這真是個奇特的生命世界啊,從哺乳類、鳥類、魚類、甚至昆蟲,無論怎麼強大,即使把它們合起來,最終都屈服於最簡單生命的威力。面前的這場疫情,灰犀牛、黑天鵝、鯰魚、蝴蝶,每一種效應都可以用來形容,但也都只能反映一個側面,甚至疊加綜合起來,都無法完整呈現其特徵。
疫情尚未平息,但終將平息,它帶給我們的認知和感受,或許可以濃縮到「新冠病毒效應」這個新生詞彙中。至於這個概念如何定義,將來得由社會學家深度研究;而這個過程對各行業、各領域的影響和應對策略,則需要更多專業人士進行解讀,情緒表達之餘,理性思考更為重要。
「新、冠」兩個寓意極致美好的詞,與「病毒」這個暗示極致危險的詞組合起來,生死相連,陰陽相生,如果非要給這種超級複雜的現象一個簡單的描繪,或許就是「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期待疫情早日結束,面朝未來,春暖花開。
本人仍在繼續寫作《新冠病毒效應,如何改變學校教育生態?》,對教育領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本公號「駿翼工作室」,感謝支持。駿翼工作室:專注研究家庭與學校教育,只寫深度思考,在乎品質,不求數量。 新號伊始,適合有孩子的家長、教育從業者訂閱。邀請關注,歡迎轉發,請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