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講人生的一首詩,短短8句話充滿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2020-12-14 沉醉古詩文

文/顧無

【引觴漫談】

唐代之前的古人,對於人生並沒有什麼特別明確的觀念,他們唯一的想法就是活著,多活一會兒。

後來佛教傳入,人們的思想也慢慢發展,走出了樂生惡死這個圈子。其實這樣說並不公平,樂生惡死只是一部分對人生的態度,還有一部分人已經有了自己的信仰,或者在那時可以叫做「道義」,他們可以為了自己心中所信仰的東西從容赴死,如春秋時期的「士」。

所謂的樂生惡死,更多地體現在民間的文學作品中,他們的思維比較簡單,或者寫神仙,仙境,人們得以與之溝通而獲得長生不老的能力,或者寫及時行樂,努力讓自己短暫的人生更加的充實而快樂。

唐代開始,或者最早從魏晉南北朝的文人開始,人們開始有了關於人生的思考。

活著,當然不能為了活著而活著,那樣沒有意義。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活著?

【臨其詩境】

今天我們來欣賞白居易的一首詩,白居易是中唐時期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以明白曉暢為特點,後來的蘇軾評價「元輕白俗」,其中的白俗就是指白居易,不僅語言風格上俗,其題材和關注點也往往俗。

用現在的話來說,應該是更加接地氣,所以與北宋那群文人是有些不同的。

今天這首詩叫做《放言五首·其五》,也就是這一組詩的最後一首。這一組詩主要是抒發白居易自己一些關於世界和人生的觀點,比較著名的如「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在第五首詩中,白居易闡述了自己心中的人生觀,大詩人眼中的人生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又該如何過好這一生呢?

在這首詩中,你能夠找到答案。

【經典原文】

放言五首·其五唐代:白居易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生去死來都是幻,幻人哀樂系何情。

【條分縷析】

那高大巍峨千年屹立,無數帝王封禪敬仰的泰山,不能欺損世間毫末之物。

短命的顏子居於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亦沒有羨慕得道長生的老子與彭祖。

松樹可以有壽千年,可仍然逃不過紅塵的法則,千年一過,化作塵灰,隨風散入林間,無人記得。

槿花以花期短暫著稱,即使只開放一日,卻也綻放出了一生的光彩。

看完這四句,不知道大家心中有什麼感觸。白居易將世間差距極大的幾個人和物挑了出來,擺在一起,泰山與毫末,顏子與老彭,松樹與槿花。

其實,這幾組的對比都圍繞著一個相同的主題,千年與一日。

千年好,還是一日好,現在來問我們,大概還是千年更好。畢竟老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能活著,當然還是活著好。

可是文人與文學之所以偉大,就是他們能夠看破這一層,他們在心中,在作品中構建出自己的一方天地,站在紅塵之外,以是看破生死。

千年與一日,其實並沒有什麼兩樣。

後面4句是白居易對此的解釋:世間的人們,何必因為貪戀紅塵繁華而常常擔心死這件事,也不用因為嫌棄自身而漫漫無終,厭世如死灰。

所謂生死,人的生來死去都是一場幻夢,那麼幻夢中的人,他們的哀樂又算是怎樣的情感呢?

到了這裡,已經明顯上升到了哲學層面。這樣的看法或許有些偏激,應該也只是白居易一時穎悟所至。人生當然不是沒有意義的幻夢,不過把視角放的廣一點,從歷史或者宇宙的角度來觀察每一個人,或許,大部分人的人生,確實只是一場夢罷了。

那些從夢中跳出來的,都被後人記住了名字。

相關焦點

  • 朱熹67歲寫下一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值得你一讀再讀!
    所以宋詩中要麼是整首詩都蘊藏著哲理,要麼在寫景狀物、抒情言志的同時暗含哲理。而我們品讀宋詩的時候,就不僅可以得到美的享受,還能得到人生哲理的啟迪。像蘇軾《春江晚景》中的春江水暖鴨先知,陸遊《遊山西村》中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安石《登飛來峰》中的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都是宋詩中膾炙人口的哲理名句。
  • 高駢很有趣的一首詠雪詩,看似信手拈來,卻是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那麼唐詩裡面關於描寫雪的詩作,應當說是比比皆是,很多的作品都是成為了千古名篇,而我們從這些作品中,也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一片深情,以及他們對於人生的態度。唐朝詩人高駢的這首《對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詩,通篇雖然看似在寫景,但詩人也正是通過對於雪的描寫,從而表達了自己對於人生的理解,這樣的一種描寫,也令他的這首詩充滿了詩情畫意,同時也有了一層深刻的哲理。
  • 白居易充滿哲理的一首詩,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白居易應當說是唐朝眾多詩人中,最具才情的一位詩人,他的詩作寫得平易近人,朗朗上口,一讀便是能夠明白其中意思,不像別的詩人,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一些比較生僻的字,加一些典故,使得後人讀起來非常的費解。但是白居易則是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清新脫俗。
  • 蘇軾寫下一首千古名作,既有美景,又有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所以在蘇軾的二千七百多首詩中,幹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簡單來說,就是在蘇軾的詩中,一些極為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其實,蘇軾的詞也一樣。這種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反而可以增強詞境的哲理意蘊。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行香子·過七裡瀨》,便是蘇軾的一首既有優美景色,又有深刻哲理的千古名作。
  • 王維一首充滿哲理的詩,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值得我們一讀!
    當然王維的詩除了是描寫田園風光之外,那麼他的一些詩中,也是同樣的充滿了對於人生的哲理,很是值得一讀。小編要為大家推薦一首王維最為有哲理的詩,那便是他的《終南別業》,這也是王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在這首詩中,王維把對於人生的看法,全部融入進了這首詩中,只要讀懂了,也就明白了何為人生。
  • 白居易很著名的一首詩,短短20字如今家喻戶曉,值得一讀!
    白居易,可能亦如是。生在盛唐的詩人幾乎毫無例外的有著遠大的抱負,或者「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或者「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白居易一開始也一樣,少年致力於仕途,高官顯貴,寫出的作品也美極。經歷過繁華之後,他又將自己降格到民間,觀察著民間的疾苦和喜樂,將這一切寫下來,呈給皇上,希望為他們的生活做出一點改善,這階段的作品不美,卻貴在真實。
  • 白居易一首經典唯美的詩,只是那麼淡淡著筆,但是驚豔了整個秋天
    白居易的詩看似很簡練,但是又充滿趣味,特別是他的詠物詩,意境高遠,還充滿了詩情畫意;以他的這首《詠菊》來說,那就是寫得生動有趣,整首詩只是那麼淡淡著筆,但是驚豔了整個秋天。雖然這首詩並沒有過多的描寫,只是描寫了所見所聞,但是白居易重點是突出了菊花高尚的品格,還有頑強的生命力,這一點最是令人感動,無論天氣多麼寒冷,可是菊花依舊在寒風中綻放,即使是寒霜也無可奈何,這也是菊花最值得敬重的一個地方,同時也是值得我們學習,一個人就應該要有菊花身上的品格,還有菊花這種耐寒的精神。
  • 黃庭堅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但是同樣寫得很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這組詩一共有四首,這是其中的第二首,也是寫得最好的一首,當時黃庭堅晚年回到故鄉江西修水隱居,過著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所以這首詩只是一首很普通的作品,詩人只不過是信手拈來,但是同樣寫出了新意
  • 宋代高僧寫下一首很唯美的詩,從開篇美到結尾,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筆者要向大家推薦宋代詩僧道潛的這首《臨平道中》,那這首詩也是一首經典之作,而且通篇看上去寫得很普通,可是卻充滿了一種細膩的情感。詩人無非只不過是外出遊玩,看到了秀麗的風景,於是有感而發,從而寫下了這麼一首有趣的詩,整首詩只有那麼寥寥數語,但卻是美得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卷。
  • 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寫出了堪比《靜夜思》的思鄉情,值得一讀
    古代交通不便,人們要出門辦事,往往會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回家,比如行商與趕考,常常一離家就是半載以上,當然,還有一類人離家的時間更長,那就是在異地做官之人,故而,我們能在古代詩詞中讀到不少「羈旅詩」。其實,詩魔白居易也曾有一首羈旅詩,雖沒有《靜夜思》有名,但是白居易在詩中表達出來的思鄉之情並不輸於李白,並且他寫這首詩時還是在一個十分特殊的日子——冬至。
  • 陶淵明一首很有趣的詩,寫了四個不同的季節,最後一句還充滿哲理
    大家對於陶淵明比較熟悉的還是那篇千古美文《桃花源記》,其實除了這一篇文章之外,他還有很多優美的詩作,譬如這首《四時》,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看似平淡無奇,只不過是寫了四個不同的季節。但是陶淵明深入到生活中去,仔細觀察四個季節不同的變化,從中感悟生命,所以這首詩也是充滿了哲理,每一句都另有深意,這樣的作品最是值得我們一讀,只要讀懂了自然會有所收穫。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寒松。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是開頭14個字,便值得一讀再讀!
    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成就。蘇軾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並以詩中飽含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獨具風格。所以蘇軾詩中極其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如他的經典詩作《和子由澠池懷舊》。
  • 白居易很美的一首詩,通篇都是寫景,寫得生動有趣,美得令人驚豔
    其實白居易很多的詩都值得一讀,除了前面所介紹的那幾首之外,還有這首《暮江吟》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都是在寫景,而且寫得生動有趣,寥寥數語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美得令人驚豔。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白居易公然炫富的一首詩,寫富裕的養老生活,短短8句太讓人羨慕
    【臨其詩境】上面講到財務自由,也是受到了一首詩的刺激。是白居易與劉禹錫唱和的一首詩,蘇軾評價白居易的原句是「元輕白俗」,將他與元稹放在一起,而白居易的俗,主要體現在後期的詩歌創作中,將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事情以及俸祿多寡掛在嘴邊。放到現代,也就是一直掛念著自己的工資,逢人就講,這樣的人是挺俗的哈哈哈。今天這首詩中,白居易也提到了錢,而且是不加掩飾的「炫富」。
  • 元好問很著名的一首詩,寫心中偶像陶淵明,短短28字值得一讀再讀
    文/顧無【引觴漫談】今天來看元好問的一首詩,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最早知道元好問是從哪一首詩詞或者文章開始的呢?下面這首詩就是元好問評價陶淵明詩歌風格的作品。【臨其詩境】這首詩從整體上看,更像是一位粉絲寫給偶像的作品,是為了回應當時詩壇上一些不好的聲音。金元之際的詩壇走上了齊梁宮體詩的老路,崇尚雕琢粉飾、矯揉造作,視野狹窄,格調不高。
  • 白居易邀請朋友喝酒,寫下了冬季最暖的一首詩,細細品讀回味無窮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王維對友人深深的勸慰和祝福;「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是李白對美酒熱情洋溢的讚美之情;「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是蘇軾對酒當歌后的人生感懷;而「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的範仲淹,也用酒表達了自己內心的苦悶和悽楚。
  • 白居易很難理解的一首詩,沒有生活閱歷真讀不懂,寫得好像是謎語
    讀一部書,或者是一首詩,除了要理解作品中的內涵,還是要從各個不同的方面來解讀,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唐朝詩人白居易這首《花非花》,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同時也是最令後人難以解讀,每一個人讀這首詩都會感動很費解,不知道詩人所要表達的是什麼?
  • 曾鞏最經典的一首詩,通篇不僅很抒情,同時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他的很多作品也是膾炙人口,特別是詩歌獨樹一幟,以他這首《城南》來說,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不僅寫得抒情,同時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這樣的作品也是最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只要從中能夠感悟一二,那也是能夠學會很多的東西。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一番桃李花開盡,唯有青青草色齊。
  • 李白充滿哲理的一首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也使得他的詩歌豐富多樣,並且是充滿了對於人生的哲理。小編要為大家推薦一首他最具哲理性的作品,那便是他的《行路難·其一》,這首詩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這首作品中,李白充分地表達出了自己的一種人生觀,非常的值得我們後人去學習。
  • 蘇軾很有韻味的一首詞,一開篇看似很普通,最後幾句又充滿哲理
    自從發生了烏臺詩案後,他的人生就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先是被貶到了黃州,此後又是惠州,最後又是一葉扁舟再次被貶到儋州,這樣的一種經歷,使得他對於人生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那自然是與眾不同,即使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的作品,那也是充滿了哲理,這也正是他作品所帶給我們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