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焦慮,你要遠離他

2020-11-16 我的平凡足記

作為父母,作為社會人,我們太容易焦慮,特別是來自孩子家長們的談話,一些有意無意的聊天會導致你的焦慮,有時候我們會在這種自我焦慮中迷失自己,找不到正確的方向,沒有自己的主見,因為那個我們自己以為最在意的孩子,也因為我們自己以為的對他們最好的方式,往往是不夠理智的。

工作,生活,學習,這些本身不矛盾,並且可以各自開花,各自綻放,但是現實中人們更容易模糊了他們的概念,給自己套上枷鎖,我們的生活很容易就只剩下一件事情,有些人是工作,工作就是活著的全部,一定要工作出色,一定要成績斐然,一定要與眾不同,一定要脫穎而出,殊不知這時候是走火入魔的邊緣,你周圍的人會很累很累,有些人會想逃離你。

有些人是學習,不是自己的學習是孩子的學習,孩子的學業,一定要做到極致,一定要出類拔萃,一定要高於其他人。我們不得不承認,競爭激烈,不得不面對資源有限,好的資源更是稀缺,而大多數平庸的人,都想讓自己的孩子不平庸,都想讓他們飛上枝頭成為鳳凰。

這時候人們就容易盲從,容易走向極端,容易把自己陷入焦慮。

一個焦慮的人,他的判斷力會下降,思想的活躍度會降低,從而所作出的選擇和方向也會有所偏差,但是自己往往越走越遠,並且不自知。

我們過度沉浸在一件事情裡,就很容易忽略其他事情,你就會變得不完整,不快樂也會有點畸形,當然是指你的思想,你的身體還是正常的,但是你的靈魂並不快樂。就算你以為那是快樂的,也只是暫時的,你在失去很多使你變得平衡的東西,他們在你耳邊呼嘯而過,在你眼前飛速流逝,你失去的除了時光,還有很過更可貴的東西。

焦慮會傳染,焦慮也會生自內心,他來得容易,去得也快,我們學會和他和解,學會看著他來,漠視著讓他離去,生活應該是五顏六色,我們沒有能力盡善盡美,就就努力讓他豐富多彩,我們不能成為自己心目中的神,就努力仰視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你的快樂和幸福, 你擁有的美好和鮮花,自己欣賞就好,不要去讓別人焦慮,也不要接受那些不切實際的虛無,讓自己焦慮,過好當下,活好眼前,你就會多些快樂,多些成績感,也會更幸福。

相關焦點

  • 焦慮,是中國式家長的黔驢之技
    「中國式」家長,總是習慣了在無謂的比較裡,不厭其煩地散發焦慮。你看,家長已經習慣在虛空的想像裡,自己徒增焦慮,自己給自己找罪受。販賣焦慮,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青少年家長與中年人群體中,最毒的一碗雞湯。很多家長對於「販賣焦慮」還沒有足夠清晰的了解,需要警惕的是,家長如果不及時從這種怪圈中脫身,最終不僅會讓孩子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更會讓他的成長受到毒害;同時,它也是對家庭關係的一種不信任。
  • 一個人到底要賺多少錢才能遠離焦慮?
    從那一刻開始他意識到自己跟其他孩子其實是不一樣的。從此他就陷入了深深的自卑和焦慮,覺得自己穿著破爛,同學們也不愛跟他玩,看不起他,他變得非常沉默寡言。這個小孩名叫凱斯.佩恩,長大後他成了一名專門研究不平等現象的心理學家。對於這個他分享出來屬於自己的事例,我們要知道,其實在這件事發生的前後,佩恩家庭的經濟條件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 焦慮,中國式教育的痛點
    什麼水平的分數線,決定了你能上什麼大學,最終從事什麼職業,將來擁有什麼樣的社會地位,毋庸置疑,這就是現實。我想,以上兩點原因應該是為什麼如今的家長對孩子教育感到焦慮的緣由吧。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應該起到主心骨的作用,必要時主動引導、幫助孩子成長,扶著他一路走正2、孩子長大了之後要尊重孩子,讓他多發揮自己的天性和興趣。
  • 【好書推薦】《讓孩子遠離焦慮》
    「焦慮」這個詞對於中國的中年人來說非常熟悉,好不容易開始逐漸有積蓄的80後,在奔四的路上被「焦慮」撞到了腰。沒房的為房子焦慮,有房的為房貸焦慮,沒車的為指標焦慮,有孩子的為教育焦慮,加上L型經濟大環境下的工作焦慮、薪水焦慮……焦慮仿佛成了中年人的一個標籤,伴隨著我們老去。在這個過程裡,我們非常容易忽視的是孩子們的焦慮。
  • 《讓孩子遠離焦慮》,它有你想要方法
    童年應該是快樂和無憂無慮的時光,但今天,越來越多的孩子表現出焦慮症狀,從尿床、黏人、頻繁肚子痛,到做噩夢,甚至拒絕去學校。比如你的孩子常常特別黏人不去上學,甚至有時候為了一件小事情哭上半個小時,怕一個人睡覺,經常做噩夢,害怕黑暗 ,這些問題時常困撓著家長。 這本《讓孩子遠離焦慮》書就能夠針對這些問題為家長們提供幫助。
  • 遠離焦慮,不是你一個人在戰鬥
    還有四個多月要考會計中級的時候,一個同事問我,親,現在準備,還來得及嗎?我們之所以焦慮,那是因為感覺目標距離自己有點遙遠,不知道如何下手而已。其實你不是唯一焦慮著、苦逼著的人。那些看上去並不焦慮的人,其實正在著手做著讓他們感到焦慮的事情。立刻著手去做讓你焦慮的事,只要邁出第一步,便能遠離焦慮。
  • 「中國式家庭焦慮」有9成都是孩子的焦慮,你認同嗎?
    作為家長,你是不是想問學校:到底啥時候開學啊?我要熬不住了!其實,你的這些焦慮,也是絕大多數「中國式家庭焦慮」!樊登說他有三個方法能一抹「中國父母的焦慮」,這句話讓所有觀看直播的父母們眼前一亮!他說:如果你作為父母,在管教孩子的事情上認為很焦慮,很複雜,很費勁,那麼你的方法一定錯了!因為,管孩子本身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如果你做好今天樊登提到的三個方法,那你就不會在教育孩子時覺得越使勁反而錯得越多!父母焦慮痛苦的根源: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成長。焦慮感無處安放,愛誰,就會把焦慮感放到誰身上。希望孩子有好的學習習慣,這個願望沒錯,但用焦慮來達到就有錯,並且對你教育孩子沒有用!
  • 關於中國家長式焦慮
    中國式家長的焦慮,已經成為了一個司空見慣的話題。回到我自己,為了孩子的學位,把原來舒舒服服的房子賣了,換了一個我並不太喜歡的戶型。也是很典型的中國式家長的做法——在有限的資源裡,儘量給予孩子,我們認為好的資源。一、家長的焦慮,本質上是中產的焦慮中產是什麼?
  • 蔣佩蓉:中國式教育的恐懼與焦慮
    在美國的中國式「虎媽」虎媽蔡美兒的出現,使得全世界媒體紛紛聚焦於她那如同馬戲團訓獸般的「中國式教育方法」。她的「成功」在中國一石激起千層浪,追隨者蜂擁而出,當中的「佼佼者」當屬狼爸與鷹爸。他們都將孩子學業的成功放在首要位置,在中國人的固有觀念裡,父母是否夠格完全取決於孩子們頭頂那塊大學牌子是否響亮。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面對焦慮,我們該如何「自救」?
    中國式家長普遍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之中,他們為孩子的學習、成長和未來感到焦慮,為孩子的教育"未雨綢繆"。特別是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剛出生時,便為其做高考倒計時。《小歡喜》裡的宋倩父母的期望太高,他們希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成為他們的驕傲。之前,在某培訓機構偶遇兩個媽媽在聊天。
  • 郭宇宸談:中國焦慮式父母的5大現象
    每一代的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我們這一代同樣更加愛,但中國特色的焦慮式父母給孩子的愛卻帶著巨大的壓力。[積極人生大學]創始人郭宇宸老師 概括有以下幾種形式,讓我們來分解一下:第一種表現:捨棄童年的快樂輕鬆,口號是:為了將來。
  • 致「中國式父母」:放下焦慮,尊重孩子的選擇
    像小張夫婦和小陳夫婦這樣的父母在中國數不勝數,大多數「中國式」的父母都未雨綢繆,早在地為孩子做好了準備,希望孩子們能夠贏在起跑線上,同時也形成了「中國式」父母的焦慮。希望能夠給予孩子良好的物質基礎「中國式」父母們在年輕時通過努力和奮鬥,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和財富,所以,他們希望能夠給予孩子良好的物質基礎。
  • 《讓孩子遠離焦慮》讓孩子走出焦慮,唯有父母引導
    今天介紹的這本書《讓孩子遠離焦慮》作者塔瑪·瓊斯基,美國著名焦慮問題治療專家,致力於幫助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讓心靈成為更安全的地方」。在這本書裡,作者分析了焦慮信息,教會家長如何更好地鼓勵和引導孩子克服焦慮。下面我將從「孩子產生焦慮的原因及療法,具體的焦慮問題及措施,家長怎麼做減少焦慮對孩子的影響」三個方面闡述家長引導孩子面對焦慮,直面人生。
  • 相親角搬到了網上 成中國式婚姻焦慮新出口
    婚姻的圍牆之外,超過2億的單身人群及其背後的家庭組成了龐大的相親市場(數據來自2016年國家年鑑),家長在各類相親市場中奔忙,折射著中國式的婚姻焦慮。相親角搬到了網上「看微信、看頭條、看大親家,每天都要打開無數次。」劉梅向羊城晚報記者展示了她目前最常用的三款手機應用,除了瀏覽資訊,她在女兒的婚戀問題上傾注了絕大部分的心思。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步步緊逼自己的孩子
    因此,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應運而生,而他們的孩子成了這些父母的「希望」。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步步緊逼自己的孩子,第一條是過分關注學習。要知道一個人的自信對個人發展極為重要,對未來沒有一個好的想像,怎麼會有動力全心全意地做事情。
  • 如何幫助孩子遠離焦慮?這本書能告訴你
    作為家長,如果您想要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遠離焦慮,那麼《讓孩子遠離焦慮:幫助孩子擺脫不安、害怕與恐懼的心理課》這本書將為我們提供一些有意義的方法與指導。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我們大體可以解決以下三個問題:1.焦慮的根源是什麼?2.哪些因素容易造成孩子的焦慮?
  • 遠離成功焦慮 擁抱幸福生活
    首先論述社會快節奏下,出現了心態問題,最後點明主題:只有遠離成功焦慮,才能擁抱幸福生活。  遠離成功焦慮,要正確認識成功。成功不是物化的名利。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高考心理:八種方法讓你遠離「考試焦慮情緒」
    而有考試焦慮情緒的學生大部分會感到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記憶力下降,精神難以集中,注意力易於分散,思維似乎停滯。  記得很熟的單詞怎麼也想不起來,面對題目看了多遍,不知是什麼意思。生理上則容易疲倦、失眠、多汗、厭食、心跳加速、頭腦混亂,甚至引起神經衰弱。  高考即將到來,基於考試焦慮情緒有如此多的消極影響,那麼怎樣讓臨考學生遠離「考試焦慮情緒」呢?
  • 中國式家庭=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
    越來越多的家庭陷入這種模式,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家庭問題便由此產生和爆發,你家裡是否是這樣呢?而現在,爸爸沒能成為家庭的重要角色,他藉口工作逃避家庭,是家庭關係中一個影子式的爸爸。對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淪為了旅館。無論在情感、陪伴、尊重、親密還是在問題解決方面,父親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這說明父親在孩子成長中並沒有承擔應盡的責任。
  •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讀懂孩子的心,讓孩子遠離焦慮
    《讀懂孩子的心》中,有一章節是與孩子一起成長:讓孩子遠離焦慮,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為什麼孩子會變得焦慮呢?有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父母的情緒。行為鼓勵例如,孩子玩完玩具後能把玩具收好、放好,家長可以說:「你很棒,你剛剛這個行為叫『自律』。你懂得自律,懂得自己管理自己,懂得秩序感。」要告訴他這是對的,把正確的一面告訴他。他會有成就感,會樂於再做這樣的事。減少或消除過度的焦慮行為無論是出於關心愛護,還是其他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