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雲朵老師
讓孩子做家務要給工錢嗎?給工錢好像可以激勵孩子,但是又擔心孩子變的「鑽進錢眼裡」,好糾結啊!
現在已經很少出現那種跟孩子說「你只需要好好學習就好了,其他的不用管」的家長了,做家務對孩子的好處現在被越來越多的家長了解並且執行,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不過我也看到很多家庭為了激勵孩子做家務採用給孩子工錢的辦法,對於這種做法,我個人是不太贊成的。這種做法在初期可能會讓孩子比較積極的做家務,但到了後期可能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私,做什麼都要錢。當孩子的胃口越來越大,已經不缺零花錢的時候,金錢就再也不能刺激孩子來做家務了。
事實上家庭成員之間為彼此做的很多事情都沒辦法用錢來衡量。而我們讓孩子做家務也是為了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培養作為家庭成員的責任感。
在做家務這件事上,我比較建議的是給孩子力所能及的分工,同時給與孩子激勵和成就感,如果能夠通過家務來親子互動,建立愉快的做家務的氛圍就更好了。
在某一次做飯的時候我讓兒子幫忙做了蒜泥,然後他在我的指導下做的還不錯,我們都誇他是做蒜泥的高手。從此以後,家裡做蒜泥的工作就是他的了,而且他深以為傲,除了做蒜泥他收拾自己的房間也特別整潔乾淨,最近還在積極的學習在廚房幫忙做飯,還為他的每日寫日記增加了素材。
讓孩子有成就感除了給孩子讚美和鼓勵,還包括把孩子做的東西拍照發朋友圈,在外人面前誇獎孩子做家務做得好等等。
當然了,這個過程可能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也許需要各種辦法,比如我讓女兒收拾自己房間,就用了好幾年的時間,用了各種辦法,甚至還買了收納的網絡課程和她一起學習,效果都不太好。她可以把房間弄的很亂很亂,每次說著收拾,然後一會又去忙別的忘了這回事了。
通過觀察我發現她並不是不會收拾,有一次她認真收拾了一下特別整潔乾淨,比我收納的都好。還有一次她跟我說媽媽你提醒我收拾房間的時候語氣要溫柔一點,如果你一兇我就更不想做了,我頓時答應了(哪怕是育兒專家有時候也難免犯錯誤啊)。
後來我看一本書一個收納的作者說,有一種思維特別活躍的人,他們在整理東西的時候,看到自己的一些物品會勾起他們的回憶,然後就忘記了自己在收拾房間這回事了。我就問女兒你是不是這種情況,她說太對了。後來我又嘗試給她分解目標,每次計時完成。
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她上初中住了半年學校的宿舍,學校裡的時間每一分鐘都卡的很緊,她練出來了幾分鐘就可以把床和被子收拾好的能力,現在基本上很快就可以把房間收拾好了。自己又解鎖了一項新的技能,她也覺得很有成就感。
當家庭成員之間形成了這種以能力的提升為榮譽,孩子自己有了成就感,遠比給錢帶來的效果要好。
還有一個要提醒家長的是培養孩子做家務要根據孩子的能力,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進行,孩子嘗到了「甜頭「才會願意繼續去做,這」甜頭「不是指的錢,而是被認可被肯定的成就感。
不要短時間內給孩子太多的任務,讓孩子覺得太困難,這樣反而容易讓孩子退縮。同時要給孩子傳遞快樂的做家務的氛圍。如果家長自己都視做家務為」苦差事「,一邊不情願的做,一邊抱怨,那麼培養孩子做也會比較困難。
做家務是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因為工作繁忙,家務完全外包給阿姨的家庭,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哦!),從小培養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對孩子的綜合能力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如何讓孩子能夠快樂的做家務,並且通過做家務學會主動承擔責任,鍛鍊動手能力,就需要家長們開動智慧的大腦啦!
PS:諮詢更多育兒問題歡迎留言哦,我們將抽選出一些經典問題,由雲朵老師親自給大家解答!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