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合金(601137)
技術領先,不斷升級的國內有色金屬高端合金新材料龍頭。公司主營業務以高性能、高精度有色合金新材料為主,光伏組件為輔,其中,新材料業務2018H1毛利潤佔比在70%以上。從1993年成立至今,公司從銅棒線材普通加工企業逐漸成長為國內有色金屬高端合金化為核心的新材料龍頭,主要有兩大特點:一是技術領先,定位高端。公司對標全球頂級銅合金材料生產商德國維蘭德,面向高毛利、高成長細分市場,直指世界500強高端客戶群,不斷進行自主智慧財產權研發儲備和自主工藝集成,技術核心優勢體現在合金化、微觀組織重構及專用裝備自主研發三個方面。二是認準高端特殊合金帶材方向不斷進行產能升級和擴張。公司產品形態從銅合金棒材、線材逐漸轉向高端特殊合金帶材,廣泛應用於智能終端及裝備、汽車電子、半導體晶片、通訊及5G、精密組件等行業,終端客戶包括華為、安費諾等多個世界500強企業,綜合毛利率向德美日韓企業靠攏,顯著高於國內同類銅加工企業,且仍在持續提升。
受益5G投資兩輪浪潮,國產高端板帶合金前景廣闊。第一,有望受益於本輪5G設備投資浪潮。一是量増,高端銅板帶廣泛應用於高速背板連接器、射頻連接器、屏蔽件等通訊設備關鍵材料,據財新報導,本輪5G投資規模高達1.2萬億元人民幣,約為4G的1.5倍,公司研發的低導磁高彈性銅合金系列產品前景廣闊。二是產品附加值有望進一步提升,5G時代對通信設備的時延、可靠、功耗均有較高要求,因此對相關連接材料的導電性、抗拉強度和工況溫度有更高要求。三是進口替代有望加速,公司國內市場的競爭地位也有望進一步提升。目前公司作為國內高端銅板帶合金的領軍者,在產品牌號、技術品質、客戶認證方面逐步追平甚至在某些產品競爭力還高於歐美日韓優勢企業,進口替代能力增強;同時,考慮到國內銅板帶產能總體仍較低端以及產品驗證周期較長,公司積極投建高端板帶產能將進一步提升國內市場份額。第二,在5G及柔性屏的推動下,消費電子新一輪換機潮有望出現,將再次拉動高端銅板帶在消費電子中的應用。
產品結構高端化趨勢顯著,高端產能投放加快。一是產品結構優化調整卓有成效。據公司公告,目前公司擁有銅棒線材產能10萬噸,銅板帶產能2萬噸,2017年以來,在產銷量變化不大的背景下,公司順應電子化、信息化趨勢積極調整產品結構,2017年在銷量僅增8.27%的情況下,新材料業務淨利潤達到1.69億元,同比増84.2%,產品毛利率從11.3%提升到12.7%的水平;2018H1新材料業務毛利潤同比増28%,毛利率繼續提升至13.45%。二是高端產能投放加快,有望受益於5G、新能源汽車、智能終端設備、半導體等領域帶來的需求浪潮。公司2018年6月公告稱,公司於2016年10月起開始實施年產1.8萬噸高強高導特殊合金板帶生產項目,預計於2018年底全部設備投入生產;年產1.8萬噸變形鋅合金材料生產項目也於2018年中正式投產。此外,公司公告稱後續還將加快實施5萬噸特殊合金帶材項目。
光伏組件業務受政策影響,公司積極應對,整體保持平穩。公司2016年通過收購康奈特100%股份進軍光伏行業,2017年公司銷售光伏組件693.47MW,實現淨利潤1.36億元;2018年受美國「201」關稅影響,公司上半年光伏業務毛利潤下滑0.66%,整體較為可控。作為應對,公司進一步拓展業務,2018Q3公告稱擬斥資1700萬美元收購越南HCGTayNihh公司及HTG公司100%股權;同時,為了競爭力和延伸價值鏈,公司擬在越南西寧省投資建設100MW太陽能電站項目。
擬收購博德高科100%股權,協同效應較強。據最新公告的交易草案,公司及子公司擬合計收購博德高科100%股權,交易作價9.9億元,其中向博威集團支付現金4.95億元,其餘發行股份支付。博德高科主營高精度精密細絲設計、研發、生產,產品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智能製造等領域,公司核心資產Berkenhoff公司是一家擁有120年歷史,享譽全球的德國高端線材企業。本次收購,博德高科承諾2019~2022扣非歸母淨利不低於7,800、9,000、10,600、13,120萬元,作價對應19年PE約12.7x。收購博德高科有望在管理、品牌、技術、銷售渠道等方面產生積極的協同效應。
投資建議:買入-A投資評級,6個月目標價12.6元。我們預計2018-2020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為3.05、3.97、4.78億元,對應EPS分別為0.49、0.63、0.76元,考慮到公司產品結構高端,受益於5G以及電子化、信息化浪潮,且高端銅板帶產能還在不斷擴張,公司有望享有一定的估值溢價,給予公司6個月目標價12.6元,對應2019年20xPE。
風險提示:1)高端銅板帶產能釋放不及預期;2)5G通訊設備推廣不及預期;3)國內外光伏政策出現超預期變化。
[責編:liwan]
免責聲明:證券市場紅周刊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網站所示信息出於傳播之目的,不代表紅周刊觀點,亦無法保證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