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如何區分勞動關係、勞務關係和承攬關係

2021-01-07 網易

2020-10-26 17:50:41 來源: 威寧縣人民法院

舉報

  威寧縣人民法院推薦搜索

  勞動關係

  勞務關係

  承攬關係

  導讀:勞動關係是指用人單位僱用勞動者為其成員,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提供由用人單位支付報酬的勞動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係。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書:劉同發、劉菊英與劉元再、李燕軍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申訴案(最高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裁定書)

  最高人民法院審查認為,申訴人稱本案系承攬法律關係,明顯不符合有關承攬關係的特徵。

  劉菊英電話通知胡落成找人替其卸貨,不能因此就說他承攬了此次運輸的裝卸工作,而李木林本人更沒有承攬此次裝卸工作,李木林等人幫助個體戶劉菊英卸貨,只是被臨時叫來提供勞務,他們之間既沒有關於承攬工作的具體約定,也談不上需要交付符合質量要求等條件的勞動成果,僅僅是完成卸貨工作即可,而劉菊英在李木林等人卸貨完成後支付相應報酬,他們之間形成的這種臨時勞務關係,應適用有關僱傭關係的法律規定。

  因此,原審法院根據《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11條關於僱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的有關規定,判決申訴人承擔民事責任並無不當。劉同發、劉菊英的申訴不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再審條件,本院決定不對該案提起再審。——蘇澤林主編、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編:《立案工作指導》總第23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153頁。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著述

  勞務關係屬於民事關係的一種,是指平等民事主體之間就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勞務、另一方接受勞務並支付對價而相互形成的權利義務關係。它與勞動關係是有嚴格區別的。

  勞動關係是指用人單位僱用勞動者為其成員,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提供由用人單位支付報酬的勞動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係。

  勞動關係與勞務關係最主要的區別是:

  (1)對當事人要求不同。勞動關係的當事人是特定的,即勞動者必須是符合《勞動法》規定的條件,具有勞動能力和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是隸屬關係。而勞務關係的當事人則沒有上述限制。勞務提供方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勞務關係的當事人之間是平等的民事關係。

  (2)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不同。勞動關係中的勞動者除享有工資待遇外還享有社會保險和福利等勞動權利和待遇,而勞務關係的當事人不享有社會保險和福利待遇。

  (3)適用法律不同。勞動關係受勞動法律調整,勞動法屬於社會法的範疇,其立法宗旨是保護勞動者弱者的合法權益。在法律制度的設計上,突出對勞動者的保護。而勞務關係受民事法律規範調整,民法屬於私法範疇,對當事人的權利予以平等保護。

  (4)處理爭議的程序不同。勞動關係的雙方當事人發生勞動爭議的,我國法律規定了處理勞動爭議的特定程序,即調解、仲裁和訴訟。而因勞務關係發生糾紛的解決方式適用民事爭議的處理方式,當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三)的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95頁。

  承攬合同與僱傭合同的區別主要在於:

  第一,目的不同。僱傭合同是以直接提供勞務為目的,而承攬合同則是以完成工作成果為目的,提供勞務是完成工作成果的手段,承攬人提供的是工作成果並非單純的勞務。

  第二,人身依附關係不同。承攬人在完成工作中具有獨立性,與定作人一般不存在管理關係:而僱主與僱工之間則具有特定的人身關係,僱工受僱主支配,須聽從僱主的安排、指揮並在其監督下為僱主提供勞務。

  第三,風險不同。承攬合同履行中的風險由完成工作成果的承攬人承擔,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定作人只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失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僱傭中風險是由僱主承擔,僱主對僱工選任不當、疏於監督管理等要擔責,對僱工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的要承擔賠償責任。張梅:《僱傭與承攬的區分——劉同發、劉菊英與劉元再、李燕軍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申訴案》,載蘇澤林主編、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編:《立案工作指導》總第23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153、156~157頁。

  來源:「新時代普法」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區分承攬關係與勞務關係的模型構造
    2018-03-28 08:53:05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唐正旭   司法實踐中,如何區分承攬關係和勞務關係一直是一個十分困惑的問題
  • 實務中僱傭關係與承攬關係如何區分
    ,亦即僱傭關係與承攬關係中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由誰承擔以及如何承擔是截然不同的。一文中已經論述過,僱傭關係並非聘任關係、人事關係、勞動關係和勞務關係以外的第五類用工關係,而是最高人民法院在《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中引入的一個特殊的概念。從性質上說,僱傭關係與勞務關係最為接近;但在外延上,二者雖有交叉卻並不重合。從這個角度來說,可以將僱傭關係視為一種特殊的用工關係。
  • 終於有人把「勞動關係、勞務關係、承攬關係」講清楚啦
    因此,如果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受到了意外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勞動者屬於工傷事故,勞動風險完全由用人單位承擔;而勞務關係中的自然人一般只獲得勞動報酬,工作風險一般由提供勞務者自行承擔,但由僱工方提供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的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區分僱傭關係與承攬關係的難題和方法
    僱傭關係不要求以工作成果為交付,注重的是提供勞務的過程和提供的勞務;承攬關係以交付定做人所要求的勞動成果為獲得報酬的條件,因此有沒有工作成果就是二者的一個首要區別,但是有無工作成果的認定也很困難,雖然僱傭關係不注重結果只注重提供勞務的過程,但是並非任何過程都沒有結果,有的過程也會產生結果,這就給僱傭關係和承攬關係的區分帶來了困難,即使是有成果的情況下認定也很困難,特別是沒有物化成果的情況下
  • 最高法觀點:對承攬關係和僱傭關係如何認定+區分?
    ▌裁判要旨:在個人之間形成的勞務關係中,存在如下情形的,應認定為屬於承攬關係,而非僱傭關係:(1)提供勞務一方的工作具有獨立性,在完成工作過程中自行提供工具設備,擁有專業技術,不以接受勞務一方的設備、技術為依託而工作;(2)提供勞務一方未受接受勞務一方的指揮、管理,不存在身份上的支配和從屬關係;(3)提供勞務一方在完成工作的過程中並非單純地提供勞務
  • 一個簡單的案例理清三個複雜關係:如何區分勞動、勞務、承攬關係
    但在駕駛自己車輛運輸中還要優先公司的運輸和管理,如丁學仁事先未予亨途物流有限公司書面協商並取得亨途物流有限公司同意,不得將該協議約定的業務轉讓他人。什麼是承攬關係承攬關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定承攬關係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勞動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權利義務關係,承攬人應當以自己的設備、技術和勞力完成主要工作,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三種關係:勞動關係、勞務關係、承攬關係
    勞動者與公司有幾種關係?不少企業老闆並不清楚,雖然看似簡單,但如果處理不好,往往會產生大的糾紛。尤其是不同的關係有著不同的權利和義務,作為企業老闆更要理解清楚。簡單來說,企業與勞動者有三種關係:勞動關係、勞務關係和承攬關係(也可稱為承包關係)。
  • 僱傭關係 or承攬關係 or勞務關係
    綜合評析    依據《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第十一條和《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這三條的規定,僱傭關係、承攬關係和個人之間的勞務關係,這三種關係不同,歸責原則也不同。僱傭關係中,僱主對僱員在工作中傷亡依法應承擔替代責任,即無過錯責任。承攬關係中,無過錯的定作人對承攬人在工作中傷亡依法不承擔法律責任。
  • 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如何區分勞動關係和勞務關係
    王某諮詢了勞動局的工作人員,搞清楚了他與林業站是事實勞動關係,如果轉為承包關係,他的勞動權利就得不到保障,因此拒絕與其籤訂承包合同。2008年10月,林業站通知王某解除雙方的勞務關係。王某起訴要求法院判決林業站支付未籤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加班工資、未繳納社會保險賠償金、違法解除勞動關係經濟補償金等合計14.6萬元。
  • 僱傭關係、承攬關係及勞務關係的區別,一讀就懂!
    「法律講堂」投稿郵箱:yunlvshi@163.com  交流合作:微信號zsm800418在生活中,僱傭關係、承攬關係及勞務關係,相信有很多朋友對此並不清楚,很容易將僱傭關係和承攬關係混淆。評   析僱傭關係、承攬合同關係和勞務關係之間的區別如下:1、概念不同。僱傭關係是指受僱用人在一定或不特定的期間內,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僱用人接受受僱用人提供的勞務並按約定給付報酬的權利義務關係。承攬關係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權利義務關係。
  • 最高法觀點:對承攬關係和僱傭關係如何認定+區分?(含詳細說明)
    本文由微信公號「民事審判(ID:mssp_wjl)」整理▌裁判要旨:在個人之間形成的勞務關係中,存在如下情形的,應認定為屬於承攬關係,而非僱傭關係:(1)提供勞務一方的工作具有獨立性,在完成工作過程中自行提供工具設備,擁有專業技術,不以接受勞務一方的設備、技術為依託而工作;(2)提供勞務一方未受接受勞務一方的指揮、管理,不存在身份上的支配和從屬關係
  • 最高法院:對承攬關係和僱傭關係如何認定+區分?(注意要點)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裁判要旨:在個人之間形成的勞務關係中,存在如下情形的,應認定為屬於承攬關係,而非僱傭關係:(1)提供勞務一方的工作具有獨立性,在完成工作過程中自行提供工具設備,擁有專業技術,不以接受勞務一方的設備、技術為依託而工作;(2)提供勞務一方未受接受勞務一方的指揮、管理,不存在身份上的支配和從屬關係
  • 從本案看僱傭關係、加工承攬關係及勞務關係的區別
    第二種意見認為,原、被告之間是加工承攬合同關係,原告按照被告的定作要求為其加工家具、搞家庭裝修,其利用自己掌握的木工手藝自主安排工作,且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屬於交付勞動成果,被告按原告交付的勞動成果來給付報酬,是一種加工承攬關係。原告在加工承攬工作中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不負賠償責任。  第三種意見認為,原、被告之間是勞務關係,應適用公平原則。
  • 實踐中僱傭關係與承攬關係的認定
    因此在一些人身損害賠償的案件中,原、被告之間是僱傭關係還是承攬關係往往是案件爭議的焦點,因此區分僱傭和承攬的意義是必要的。如何作出正確的區別,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起來區分。  (一)兩者的標的不同。承攬關係的合同標的表現為物化的勞動成果,重在有形工作的完成,即以提供勞動產生的勞動成果。
  • 從法律角度分析爭取最大權益區分勞動關係、勞務關係、合作關係
    勞動關係 1、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法籤訂勞動合同而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產生的法律關係。 2、勞動者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工作,成為用人單位的成員,從用人單位領取勞動報酬和受勞動保護 。 特點:一方必須是用人單位,另一方是勞動者個人。
  • 僱傭關係與承攬關係的區分及責任劃分
    【審判】  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李某受僱於被告周某,為其提供勞務,二者之間應為僱傭關係,本案中原告周某長期以承包混凝土澆灌工程為業,案發前所做的工程系由被告周某到被告陳某處承攬,工程款由被告陳某支付給被告周某一人,工程施工所用設備也系由被告周某提供,另8名工人聽從周某的安排進行施工,併到周某處領取工錢,因此,被告周某應屬施工工程的承包人,原告李某等8人屬受僱為被告周某提供勞務的工人
  • 僱傭關係和承攬關係有區別
    解析>法院為什麼認為,張某親人主張的僱傭關係不當,張某與廖某夫婦之間應是承攬關係呢?僱傭關係和承攬關係該如何區分?江北區法院民一庭庭長張必元對此作了解釋。張必元表示,承攬和僱傭區別主要有三點:1.僱傭合同是以直接提供勞務為目的;承攬合同則是以完成工作成果為目的,提供勞務僅僅是完成工作成果的手段。
  • 本案是僱傭關係還是承攬關係
    因此,羅源與黃成之間形成承攬關係,黃成不應承擔民事責任。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  首先看僱傭合同的法律依據、概念及特徵。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規定「(僱員)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
  • 從本案看僱傭關係與承攬關係的區別
    【分歧】  本案爭議的焦點是:原、被告之間是僱傭關係,還是承攬關係?在處理中存在兩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原告受僱傭於被告,通過勞動為被告拆房,原、被告約定的拆房價款6000是勞務費,雙方之間是僱傭關係,被告對原告受到的人身損害應承擔賠償責任。
  • 到底是僱傭關係還是承攬關係?
    在實際生活中,找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裝修房屋,找別人用收割機收割小麥等,當發生人身損害時,業主與實際勞務人員之間到底是僱傭關係還是承攬關係,難以區分。如果是僱傭關係時,則業主作為僱主承擔的法律責任較重;如果是承攬關係,業主作為定作人只在過失選人時承擔相應責任。從以上可以看出,區分僱傭關係還是承攬關係,對業主來說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