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今晚播出第三集:國無德不興

2020-12-15 央廣網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百家講壇》特別節目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

  央視綜合頻道今晚20:00檔播出第三集:

  國無德不興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視立德修身。對於選人、用人,提倡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對於個人、家庭、國家來說,「德不孤,必有鄰。」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立德的問題,關於為什麼立德,他曾經講「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本期節目圍繞著「立德」這個主題,通過深入解讀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論述當中的用典,來深入學習和領會他關於新時代立德、修身的講話。

  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管子》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和師生座談的時候,引用了一句古語「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本期的經典釋義人——中南大學楊雨教授解讀說,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維」的本義是指系東西的大繩子,也引申為一切事物賴以固定的東西。而「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就是說治國有「禮義廉恥」這四大綱紀,而這四大綱紀一旦廢弛了,國家就有可能面臨滅亡。

  本期經典釋義人——中南大學楊雨教授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禮記·大學》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來到北京大學,這次他引用了《禮記·大學》中的這句話。

  楊雨教授解讀說,「明明德」指的是彰顯光明美好的德行。而「親民」,指的是要將這種光明、美好的德行推及到民眾身上,然後共同達到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止於至善。」

  所以說,習近平總書記引用的這句話,不僅是古代君子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今天,我們的教育、我們的社會風氣,依然呼喚著這樣一種具有良好品德修養的君子。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那麼如何能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呢?

  本期思想解讀人——清華大學艾四林教授

  本期思想解讀人——清華大學艾四林教授解讀說,大德講的是國家之德。明大德對每一個人來講就是要立志報效祖國。

  對共產黨人來講,守公德就是要踐行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對黨員幹部來講,私德不是私事,它事關黨和政府的形象;私德也不是小事,它事關個人的榮譽和他的發展進步。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禮記·大學》

  同樣是在2014年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還引用了這句經典名言。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常被概括為家國情懷。家國情懷也是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要承擔的責任。所以每個人都要從修德開始。如何修德呢?

  艾四林教授解讀說,修德有三大要點,分別是勤學、明辨和篤實。

  勤學就是要向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學習。

  明辨就是要善於明辨是非、善惡、美醜,善於做出選擇。

  篤實就是修德就要落到實處。

  本期思想解讀人——清華大學艾四林教授

  勤學、明辨、篤實,

  以此修德,何愁國之不興,人之不立呢!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百家講壇》特別節目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

  10月8日—19日

  央視綜合頻道20:00檔首播

相關焦點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三集)國無德不興
    本集《國無德不興》以立德為主題,主要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德」的論述,選取了總書記常用的「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典故,從崇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修德——勤學、明辨、篤實三個維度,通俗易懂地講明總書記關於「德」的論述,是對我國傳統道德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 用中國話語體系抒發為民情懷——《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
    而《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這個節目,用一種特別的形式,把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以富有魅力的風格呈現出來,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就像一場思想的盛宴,在這裡,能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最深沉、最悠久的精神追求,更能感受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強音。
  • 典故的意義——《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觀後
    這些華章佳句,又和習近平總書記樸素的大眾化的語言鮮活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實現了讓古籍裡的文字活了起來。   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百家講壇》播出的系列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共分12期,每期節目確立一個主題,邀請一位思想解讀人,一位經典釋義人,和大家一起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論述當中的用典。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引發社會點讚
    最近看完《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九集《惡竹應須斬萬竿》,他熱情點讚。這一集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重要思想。節目第十集《天下之治在人才》,從人才選用、人才培養、人才任用三個角度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才觀。作為新疆阿克陶縣克孜勒陶鄉塔爾開其克村第一書記,48歲的王韶輝說,這一集對基層黨員幹部很有啟發。「愛國家、有理想、肯實幹、能創新、敢擔當正是我們選用人才的標準。選出的人才需要在忙碌的村務實踐中打磨、鍛鍊。」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金聲玉振 史鑑昭昭
    作者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現場    中華經典,是一座豐富的寶庫,蘊藏著無數寶貝。    孔夫子曾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自古以來,中華先民就重視語言的修飾和錘鍊。給語言增加文採,有很多方法,比如講究修辭,選擇恰當準確形象的詞彙,比如講究鍊句,語言簡潔、明快,比如講究邏輯嚴謹,思維縝密等。其中有一個有力的手段就是用典。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九集:惡竹應須斬萬竿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九集:惡竹應須斬萬竿 發稿時間:2018-10-16 22:18:00作者:王燕 來源: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八集) 腹有詩書氣...
    內容提要學習是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構成的「金鑰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倡導並身體力行的重要習慣。本集《腹有詩書氣自華》從三個層面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勸學」的思想:第一部分,從「學如弓弩,才如箭鏃」這一典故切入,以「學習是人生成長之梯」為重點,闡發「為何學」的問題;第二部分,基於「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一典故,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各種知識書籍和優秀傳統文化書籍」等方面,闡發「學什麼」的問題;第三部分,從「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一典故講起,以「學用結合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一集)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一集) 原標題:
  • 跟習近平總書記學經典
    近日,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創作的《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社會反響熱烈。  節目分為12集,以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談話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經典名句為切入點,由「原聲微視頻」「思想解讀」「經典釋義」「現場訪談」「互動問答」「經典誦讀」六個環節構成。19日晚已經播出最後一集。
  • 金聲玉振,史鑑昭昭(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
    本文作者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現場 但此時朝廷上下,文恬武嬉,不務修己治人的實學,不幹正事,徒託心性之空言,拿不出應對時局的有效策略,也不願意躬行實踐的付出,結果政務怠荒,釀為禍亂,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這是歷史的教訓。   習近平總書記引用此典,強調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 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為何有如此之魅力?
    而《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這個節目,用一種特別的形式,把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以富有魅力的風格呈現出來,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就像一場思想的盛宴,在這裡,能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最深沉、最悠久的精神追求,更能感受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強音。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二集)
    歡迎收看《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同學們,歡迎大家。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特別是儒家文化當中,一直強調「仁」這個字。仁就是愛人,由此推導出為政者對於百姓的關切,進而再推導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當中建立起人與人之間和諧關係的這樣一種關切。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十二集)天下為公...
    第三部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選用總書記的用典是「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闡釋我國世界大同之理想。「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的重要內容,彰顯了東方智慧,是中國古代天下觀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十二集:天下為公行大道
    第二部分:「一帶一路」——選用總書記的用典是「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闡釋我國「一帶一路」之初衷。「一帶一路」旨在為世界其他國家分享中國機會,使得沿線國家和地區與中國一起發展,共享繁榮。  第三部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選用總書記的用典是「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闡釋我國世界大同之理想。
  • 平語訴情懷 經典浸人心
    從10月8日起在cctv 綜合頻道晚間8點檔播出的《百家講壇》特別節目之〈平語近人〉近日圈粉無數,節目分類羅列了習近平總書記在行文說話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名言警句,並邀請知名文史學者解讀釋義,權威專家解讀思想,全面系統的為人民群眾展現習總書記的執政智慧與人文情懷,這是主旋律電視文化節目的一次成功創新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一集)一枝一葉總...
    歡迎收看《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要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北京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的同學們,歡迎各位。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們的文化自信當然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密切關聯。習近平總書記也曾經強調,在新時代要推動中華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二集)治國有常民...
    歡迎收看《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同學們,歡迎大家。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特別是儒家文化當中,一直強調「仁」這個字。仁就是愛人,由此推導出為政者對於百姓的關切,進而再推導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當中建立起人與人之間和諧關係的這樣一種關切。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八集)腹有詩書氣...
    本集《腹有詩書氣自華》從三個層面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勸學」的思想:第一部分,從「學如弓弩,才如箭鏃」這一典故切入,以「學習是人生成長之梯」為重點,闡發「為何學」的問題;第二部分,基於「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一典故,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各種知識書籍和優秀傳統文化書籍」等方面,闡發「學什麼」的問題;第三部分,從「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一典故講起,以「學用結合
  • ...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鬆
    整體闡述主持人康輝:大家好,歡迎收看《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北京工商大學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同學們,歡迎大家!
  • 平「語」近人,聽得見的文化自信
    最近,一檔電視文化節目特別火: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創作的《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一集《一枝一葉總關情》播出後就圈粉無數,熱議無休。節目以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談話中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經典名句為切入點,旨在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闡釋與廣泛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