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聲玉振,史鑑昭昭(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

2020-12-16 人民網

  本文作者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現場

  中華經典,是一座豐富的寶庫,蘊藏著無數寶貝。發掘其中的寶藏,巧妙地使用,不僅可以增長智慧,也可以使我們的語言更加優美,行文更加優雅,表達更加有力。

  孔夫子曾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自古以來,中華先民就重視語言的修飾和錘鍊。給語言增加文採,有很多方法,比如講究修辭,選擇恰當準確形象的詞彙,比如講究鍊句,語言簡潔、明快,比如講究邏輯嚴謹,思維縝密等。其中有一個有力的手段就是用典。

  中國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多彩,歷史上誕生過無數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藝術家,發生過無數波瀾壯闊的、綺麗委婉的故事,有著許許多多推動人類文明進程的發明創造,因此也就留下了種種典故,形成了大量成語。它們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智慧,也是中華語言文字的工具和素材。引用經典,可以達到言簡意賅、以少勝多的效果。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他引用了「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這一典故,進而說,「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一定要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把我們的黨建設好,團結全體中華兒女把我們國家建設好,把我們民族發展好,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這8個字,可謂金聲玉振,鏗鏘有力。它既是堅定決心的宣示,又是語重心長的告誡,既是高屋建瓴的號召,又是歷史經驗的警訓。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是從明末清初史學家顧炎武的一段話凝練概括出來的。顧炎武曾經親歷改朝換代的天崩地坼,是在痛定思痛之後發出的肺腑之言。他在《日知錄》中寫道:「昔之清談談老莊,今之清談談孔孟……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股肱惰而萬事荒,爪牙亡而四國亂,神州蕩復,宗社丘墟!」(《夫子言性與天道》)

  歷史上,清談之風盛行的時候,往往是國家發生危難的時候。空談者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不能克服現實中的危機,國家因此滅亡。明朝經過200多年的發展,在晚明發生空前的危機,可以說內憂外患,迫在眉睫。但此時朝廷上下,文恬武嬉,不務修己治人的實學,不幹正事,徒託心性之空言,拿不出應對時局的有效策略,也不願意躬行實踐的付出,結果政務怠荒,釀為禍亂,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這是歷史的教訓。

  習近平總書記引用此典,強調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雖然我們現在面臨的形勢是革命戰爭年代無法比的,也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不知要好多少倍,但是我們前進道路上仍有許多艱難險阻,需要實幹苦幹。如果不務實幹,只尚空談,將會耽誤國家大計,不僅不能達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還可能毀掉大好形勢,把國家拖到險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又說,「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中國夢,創造全體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繼續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出自《尚書》中的周書。意思是:功勞崇高,因為有志向;事業廣大,由於勤奮。周王在平殷成功後,告誡各級官員要忠於職守,勤於政務,認真對待自己的職責,不能怠惰忽略。只有樹立遠大志向,才能建立崇高的功業。只有付出辛勤的勞動,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

  「志」的高低和品格決定了功業格局。宋代張載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志。立意高,格局大。

  荀子《勸學》說,「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要立志做前人沒做過的事,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只有克服了艱難困苦,才能通向光明。只有付出常人想像不到的努力,才能建立顯赫的功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發表主旨講話時說到:「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他說,「幸福和美好未來不會自己出現,成功屬於勇毅而篤行的人。讓我們堅持開放共贏,勇於變革創新,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不斷邁進,共創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

  「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出自《荀子·儒效》。這句話,可以從三個層面解讀:

  首先,不論偉大的人,還是平凡的人,都要靠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達成遠大的目標。從字面看,「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山再高,也是由一掊土、一塊石累積而成的。沒有一點一滴的積累,就不能成就其偉大。任何偉大的事業,都要從一點一滴做起,而且都必須進行堅持不懈的努力。所以說,「幸福和美好未來不會自己出現,成功屬於勇毅而篤行的人」。什麼是「勇毅」?就是勇於擔當,有心胸,有膽識,有魄力,敢於負責任。什麼是「篤行」?就是堅持不懈,堅忍不拔。

  《荀子》用淺近的例子,解釋這個深刻的道理:「人積耨耕而為農夫,積斫削而為工匠,積反貨而為商賈,積禮義而為君子。」從事偉大事業,擔當重大責任的人,也是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才能成就的。

  其次,凡事不僅要有好的初心,還要有完美的終結。宋陸九淵說:「懈怠縱弛,人之通患,知之非艱,行之惟艱。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人所同戒。」說的是人們的通病是習慣於懈怠縱弛,不願意作艱苦努力。知道道理並不難,難的是付諸行動。而且開始的願望往往都很好,但很少有堅持到底的。這種通病是所有人都要避免的。我認為,在這裡提出「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就是告誡投入偉大事業的所有人,要避免懈怠縱弛,不論事業多麼艱難,不論路途多麼遙遠,必須一點一滴地去積累,直至成為雄偉的高山,成為浩瀚的大海。

  最後,做事不能半途而廢。有道是「行百裡者,半九十;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要堅持不懈才能成就大業。要走一百裡路的人,走了九十裡才算是走了一半。或者說,走了九十裡停了下來,不能走完剩下的「十裡路」,就會功虧一簣,前功盡棄。人必須通過一點一滴的艱苦努力,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達到光輝的頂點。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經典釋義人)

(責編:馬昌、袁勃)

相關焦點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金聲玉振 史鑑昭昭
    作者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現場    中華經典,是一座豐富的寶庫,蘊藏著無數寶貝。但此時朝廷上下,文恬武嬉,不務修己治人的實學,不幹正事,徒託心性之空言,拿不出應對時局的有效策略,也不願意躬行實踐的付出,結果政務怠荒,釀為禍亂,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這是歷史的教訓。    習近平總書記引用此典,強調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引發社會點讚
    最近看完《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九集《惡竹應須斬萬竿》,他熱情點讚。這一集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重要思想。節目第十集《天下之治在人才》,從人才選用、人才培養、人才任用三個角度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才觀。作為新疆阿克陶縣克孜勒陶鄉塔爾開其克村第一書記,48歲的王韶輝說,這一集對基層黨員幹部很有啟發。「愛國家、有理想、肯實幹、能創新、敢擔當正是我們選用人才的標準。選出的人才需要在忙碌的村務實踐中打磨、鍛鍊。」
  • 典故的意義——《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觀後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在新時代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這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本人率先垂範,在他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文章當中,無論是談治國理政的重大問題,還是在國際場合闡明中國的原則、觀點、立場,抑或是在基層和幹部群眾傾心地交談,習近平總書記經常會引用一些中國經史典籍當中的華章佳句,不僅對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有精準的闡釋,而且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閃爍著新時代的思想光芒。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今晚播出第三集:國無德不興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百家講壇》特別節目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   央視綜合頻道今晚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立德的問題,關於為什麼立德,他曾經講「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本期節目圍繞著「立德」這個主題,通過深入解讀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論述當中的用典,來深入學習和領會他關於新時代立德、修身的講話。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八集) 腹有詩書氣...
    內容提要學習是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構成的「金鑰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倡導並身體力行的重要習慣。本集《腹有詩書氣自華》從三個層面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勸學」的思想:第一部分,從「學如弓弩,才如箭鏃」這一典故切入,以「學習是人生成長之梯」為重點,闡發「為何學」的問題;第二部分,基於「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一典故,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各種知識書籍和優秀傳統文化書籍」等方面,闡發「學什麼」的問題;第三部分,從「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一典故講起,以「學用結合
  • 用中國話語體系抒發為民情懷——《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
    而《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這個節目,用一種特別的形式,把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以富有魅力的風格呈現出來,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就像一場思想的盛宴,在這裡,能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最深沉、最悠久的精神追求,更能感受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強音。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九集:惡竹應須斬萬竿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九集:惡竹應須斬萬竿 發稿時間:2018-10-16 22:18:00作者:王燕 來源: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一集)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一集) 原標題:
  • 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為何有如此之魅力?
    「原聲微視頻」「思想解讀」「經典釋義」「現場訪談」「互動問答」「經典誦讀」,豐富的形式和內容,讓《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提起典故,往往有人會覺得艱澀難懂。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為何有如此之魅力?讓人想聽、愛聽、願聽,讓人聽得進,記得住,傳得開,用得上,忘不掉。總書記是如何引用中國經史典籍中的華章佳句的?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一集)一枝一葉總...
    歡迎收看《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要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北京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的同學們,歡迎各位。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們的文化自信當然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密切關聯。習近平總書記也曾經強調,在新時代要推動中華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八集)腹有詩書氣...
    內容提要 學習是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構成的「金鑰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倡導並身體力行的重要習慣。       整體闡述主持人康輝:大家好,歡迎收看《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北京工商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同學們,歡迎你們!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二集)
    歡迎收看《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同學們,歡迎大家。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特別是儒家文化當中,一直強調「仁」這個字。仁就是愛人,由此推導出為政者對於百姓的關切,進而再推導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當中建立起人與人之間和諧關係的這樣一種關切。
  • 桃城「平『語』近人」進校園活動成效顯著
    宣傳教育 示範引領 實踐養成桃城「平『語』近人」進校園活動成效顯著自去年11月以來,衡水市桃城區教育局以《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為主題,在全區教育系統組織開展了「平語」進校園系列活動,使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推動形成了奮發向上、學德向善的濃厚氛圍。
  • 平語近人進校園第三期——習聲迴響,經典啟智
    為進一步探索新時期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充分發揮思政教育在中學生成長路上的重要作用,引領中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增強中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意識,近日,我校開展「平語」近人進校園,「習聲」迴響,學經典,啟智慧思政教育活動。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十二集)天下為公...
    本集以「天下」為主題,通過三個部分:廣交朋友、「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來分別闡釋習近平總書記的外交思想。  第一部分:廣交朋友——選用總書記的用典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闡釋我國廣交朋友之理念。通過搭臺促進交流,促進人類文明互鑑。  第二部分:「一帶一路」——選用總書記的用典是「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闡釋我國「一帶一路」之初衷。
  • 平「語」近人,聽得見的文化自信
    最近,一檔電視文化節目特別火: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創作的《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一集《一枝一葉總關情》播出後就圈粉無數,熱議無休。節目以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談話中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經典名句為切入點,旨在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闡釋與廣泛傳播。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七集)絕知此事要...
    歡迎收看《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清華大學和首都師範大學的同學們,歡迎你們!  今天這期節目的主題是「篤行」。行是什麼?行就是實踐,篤行就是持之以恆,堅定不移地去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鬆
    本集《咬定青山不放鬆》主要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理想信念的思想,通過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重要講話和報告中運用的古代典籍,如「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御也」、「位卑未敢忘憂國」、「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十二集:天下為公行大道
    本集以「天下」為主題,通過三個部分:廣交朋友、「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來分別闡釋習近平總書記的外交思想。  第一部分:廣交朋友——選用總書記的用典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闡釋我國廣交朋友之理念。通過搭臺促進交流,促進人類文明互鑑。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二集)治國有常民...
    歡迎收看《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同學們,歡迎大家。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特別是儒家文化當中,一直強調「仁」這個字。仁就是愛人,由此推導出為政者對於百姓的關切,進而再推導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當中建立起人與人之間和諧關係的這樣一種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