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八集)腹有詩書氣...

2020-12-22 中國網新聞中心

       內容提要

 

學習是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構成的「金鑰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倡導並身體力行的重要習慣。

本集《腹有詩書氣自華》從三個層面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勸學」的思想:第一部分,從「學如弓弩,才如箭鏃」這一典故切入,以「學習是人生成長之梯」為重點,闡發「為何學」的問題;第二部分,基於「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一典故,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各種知識書籍和優秀傳統文化書籍」等方面,闡發「學什麼」的問題;第三部分,從「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一典故講起,以「學用結合、知行合一」為重點,闡發「怎麼學」的問題。

       整體闡述


主持人康輝:

大家好,歡迎收看《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北京工商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同學們,歡迎你們!

前兩年有一句網絡流行語,年輕的朋友們都會特別地熟悉,叫「主要看氣質」。那什麼樣的氣質是最好的氣質呢?北宋大文豪蘇軾蘇東坡有一句詩很有名,「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說一個人飽讀詩書,那麼他的才華、他的氣質就會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這個人就會與眾不同。

蘇東坡的這句詩,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少場合多次引用過,而總書記本人也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一個最好的代言人。他非常重視學習,也非常重視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今天我們這期節目的主題就是「學習」,關於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有哪些重要的論述?這些論述當中又有哪些精彩的用典?我們通過解讀一起來學習領會他深刻的思想觀點。

好,現在讓我們掌聲歡迎今天的思想解讀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徐川老師。

思想解讀人徐川:

大家好!

讀書學習是習近平總書記這麼多年來一以貫之的習慣,他說:「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總書記引用過多次,而他本人信手拈來的很多經典名言也正是對於這句話的最好詮釋。

可以說,學習既是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把鑰匙,也是解讀總書記個人魅力的最好觀測角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讀書學習,總的來說涵蓋三個方面的大問題:為何學?學什麼和怎麼學?

那麼在這三個問題當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為何學」的問題。

我們不妨先來看一看總書記是怎麼說的。

       第一段落


微視頻一:

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實踐是提高本領的途徑。青年的素質和本領直接影響著實現中國夢的進程。古人說:「學如弓弩,才如箭鏃。」是學問的根基就好比是弓弩,才能就好比是箭頭,只要依靠厚實的見識來引導,就可以讓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青年人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年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年青春搏擊的能量。

主持人康輝:

剛剛我們聽到的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話是在2013年5月4號,他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的時候講的。在五四青年節的這一天,面對著各界的優秀青年代表,總書記著重談的還是青年為什麼要重視學習,為什麼要勤奮學習。在這段話裡有一處用典,八個字,「學如弓弩,才如箭鏃」。這八個字典出何處?它有什麼樣的含義?又講了怎樣的一種辯證思維呢?現在讓我們歡迎今天的經典釋義人,中央民族大學蒙曼教授。

經典釋義人蒙曼:

大家好!

「學如弓弩,才如箭鏃」,這句話出自於清朝的文學家袁枚寫的《續詩品·尚識》。其實就是一個講怎麼樣寫詩的作品。《尚識》其實講的就是才、學、識三者之間的關係。如果比較完整地表達的話,就是「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之,方能中鵠」。什麼意思呢?說學問就像弓一樣,是發力的,才華像什麼呢?才華像箭頭一樣,是刺穿的。有了這個弓,再有了箭,是不是就能射中靶子啊?還不行,還必須有方向。方向是什麼呢?方向就是見識,有了見識做引領,再有弓發力,然後再有箭去穿刺,這樣才能夠一舉中的,射中目標。所以用一句話表達的話,那就是見識做引領,學識做底蘊,才氣做鋒芒。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主要是引用了前半句,就是講才和學的關係。才和學的關係,在中國古代可是一對很重要的關係,好多人都對這個事情有過討論,不光是寫詩的袁枚,像寫歷史的,唐朝著名的歷史學家劉知幾也曾經講過才和學之間的關係。

他是怎麼說的呢?他講,說有學無才,就好比家有良田百頃,但是你不會種,不會經營,那最後也打不了糧食,發不了財。有才無學像什麼呢?有才無學就像你空有一個木匠手藝,但是手頭既沒有木頭,又沒有斧子,你最後也不能夠建成一座房子。所以就是說,才和學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缺一不可。

我們年輕人是很容易看重才氣的,而且有可能就養成輕狂的才子氣了,坐不住冷板凳,不喜歡踏踏實實地積累。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光有才氣是成不了大事的。舉一個例子,同學們都學過當年王安石寫的那個名篇叫作《傷仲永》對吧?仲永五歲成詩,那絕對是有才華的,可以說就是一個小天才。但是,他爸爸太迷信天才了,不肯讓他念書,不肯讓他學習,不能追加他的學養,那最後仲永的天才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才華漸漸萎縮,長大之後,只能「泯然眾人矣」。

舉一個相反的例子,李白。李白號稱什麼?「謫仙人」對不對?「謫仙人」那更是天才,這個天才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李白可是扎紮實實念過書的。念什麼書呢?他自己講,「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在扎紮實實念書的基礎上,再輔之以縱橫的天才,那才能做到「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個就是才和學完美的結合。

回到袁枚這個比喻上來,袁枚說,才華是箭鏃,箭鏃很尖銳、很鋒芒,大家很容易重視到它的力量。但是一定要記住,一個箭究竟能夠射多遠,取決於什麼?不僅僅取決於箭頭的銳度,更要取決於弓的強度。只有挽得一張強弓,這個箭才能夠越射越遠。

我們中國古人講,「人非生而知之者」,這世界上根本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天才。正因為如此,我們就應該努力學習、終身學習,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講的那樣,把學習作為責任,把學習作為生活態度,把學習作為精神追求。這樣,我們壯麗的人生才能夠有深厚的學養來保駕護航。

主持人康輝:

謝謝蒙曼教授的講解。

剛剛蒙曼老師給我們談到了才與學的關係,我們必須要承認,我們絕大多數人都不是天才,我們那個「箭鏃」沒有那麼鋒利,但是我們可以努力地讓這個「弓弩」變得更有力量,這樣箭出去也會非常有力。就像武俠小說裡那些內力深厚的高手一樣,可以飛花摘葉,可以重劍無鋒。

這方面總書記還有一些精彩的論述,我們繼續請徐川老師給大家做講解。

思想解讀人徐川:

關於為什麼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提到過四句話,為我們解讀為什麼要學習、掌握學習的意義提供了四個維度。他說,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這四個維度層次豐富,角度也很全面,其中「文明傳承之途、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是從宏觀的層面,也就是從人類文明、國家、政黨這些角度進行解讀。而「人生成長之梯」則是從個人角度進行的解讀。我們首先來重點看一看如何理解學習是「人生成長之梯」。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提到過現代人才學中的一個理論,叫「蓄電池理論」,意思就是說,現代的人才當中,一輩子只充一次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必須要做一塊高效能的蓄電池,不間斷地、持續地充電,才能夠不間斷地、持續地釋放能量。

梁家河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就講一件事。

1969年初,梁家河迎來了15名來自北京的知青,梁家河的村民熱情地去幫著這些知青拿行李、抬東西。村裡有個後生平時就比較精明,在幫著知青抬東西的時候,專門挑了一件看起來比較小的棕色的箱子,結果,在路上還是慢慢地落到了後面。在中間歇息的時候,他特意地抬了一下別人扛的大箱子,結果發現,遠遠沒有自己的那個沉,這時候才後悔上了當。當時還跟別人嘀咕,說這北京知青的箱子裡裝的是不是金銀財寶啊?現在我們知道了,箱子裡不是金銀財寶,卻是無價之寶,那是滿滿一箱子的書,而這個箱子的主人正是當時不滿16歲的習近平。

相關焦點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八集) 腹有詩書氣...
    內容提要學習是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構成的「金鑰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倡導並身體力行的重要習慣。本集《腹有詩書氣自華》從三個層面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勸學」的思想:第一部分,從「學如弓弩,才如箭鏃」這一典故切入,以「學習是人生成長之梯」為重點,闡發「為何學」的問題;第二部分,基於「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一典故,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各種知識書籍和優秀傳統文化書籍」等方面,闡發「學什麼」的問題;第三部分,從「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一典故講起,以「學用結合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腹有詩書氣自華
    整體闡述主持人康輝:大家好,歡迎收看《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北京工商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同學們,歡迎你們!前兩年有一句網絡流行語,年輕的朋友們都會特別地熟悉,叫「主要看氣質」。那什麼樣的氣質是最好的氣質呢?北宋大文豪蘇軾蘇東坡有一句詩很有名,「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說一個人飽讀詩書,那麼他的才華、他的氣質就會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這個人就會與眾不同。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一集)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一集) 原標題: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引發社會點讚
    最近看完《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九集《惡竹應須斬萬竿》,他熱情點讚。這一集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重要思想。節目第十集《天下之治在人才》,從人才選用、人才培養、人才任用三個角度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才觀。作為新疆阿克陶縣克孜勒陶鄉塔爾開其克村第一書記,48歲的王韶輝說,這一集對基層黨員幹部很有啟發。「愛國家、有理想、肯實幹、能創新、敢擔當正是我們選用人才的標準。選出的人才需要在忙碌的村務實踐中打磨、鍛鍊。」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今晚播出第三集:國無德不興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百家講壇》特別節目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   央視綜合頻道今晚對於個人、家庭、國家來說,「德不孤,必有鄰。」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立德的問題,關於為什麼立德,他曾經講「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本期節目圍繞著「立德」這個主題,通過深入解讀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論述當中的用典,來深入學習和領會他關於新時代立德、修身的講話。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九集:惡竹應須斬萬竿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九集:惡竹應須斬萬竿 發稿時間:2018-10-16 22:18:00作者:王燕 來源: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二集)
    原標題:治國有常民為本 內容提要 本集旨在闡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歡迎收看《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同學們,歡迎大家。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特別是儒家文化當中,一直強調「仁」這個字。仁就是愛人,由此推導出為政者對於百姓的關切,進而再推導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當中建立起人與人之間和諧關係的這樣一種關切。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一集)一枝一葉總...
    歡迎收看《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要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北京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的同學們,歡迎各位。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們的文化自信當然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密切關聯。習近平總書記也曾經強調,在新時代要推動中華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金聲玉振 史鑑昭昭
    作者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現場    中華經典,是一座豐富的寶庫,蘊藏著無數寶貝。但此時朝廷上下,文恬武嬉,不務修己治人的實學,不幹正事,徒託心性之空言,拿不出應對時局的有效策略,也不願意躬行實踐的付出,結果政務怠荒,釀為禍亂,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這是歷史的教訓。    習近平總書記引用此典,強調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六集)只留清氣滿...
    整體闡述  主持人康輝:  大家好,歡迎收看《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北京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的同學們,歡迎大家。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黨的十九大閉幕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和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總書記在講話當中,引用了這兩句詩。那這兩句古詩的作者是元代的畫家、詩人王冕。詩中說梅花從來不以鮮豔的顏色,去博取別人的讚美,而只願將縷縷清香,散播在天地之間。
  • 典故的意義——《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觀後
    這些華章佳句,又和習近平總書記樸素的大眾化的語言鮮活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實現了讓古籍裡的文字活了起來。   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百家講壇》播出的系列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共分12期,每期節目確立一個主題,邀請一位思想解讀人,一位經典釋義人,和大家一起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論述當中的用典。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十二集)天下為公...
    本集以「天下」為主題,通過三個部分:廣交朋友、「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來分別闡釋習近平總書記的外交思想。  第一部分:廣交朋友——選用總書記的用典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闡釋我國廣交朋友之理念。通過搭臺促進交流,促進人類文明互鑑。  第二部分:「一帶一路」——選用總書記的用典是「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闡釋我國「一帶一路」之初衷。
  • 金聲玉振,史鑑昭昭(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
    本文作者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現場 但此時朝廷上下,文恬武嬉,不務修己治人的實學,不幹正事,徒託心性之空言,拿不出應對時局的有效策略,也不願意躬行實踐的付出,結果政務怠荒,釀為禍亂,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這是歷史的教訓。   習近平總書記引用此典,強調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二集)治國有常民...
    內容提要  本集旨在闡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歡迎收看《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同學們,歡迎大家。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特別是儒家文化當中,一直強調「仁」這個字。仁就是愛人,由此推導出為政者對於百姓的關切,進而再推導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當中建立起人與人之間和諧關係的這樣一種關切。
  • ...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鬆
    整體闡述主持人康輝:大家好,歡迎收看《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北京工商大學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同學們,歡迎大家!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七集)絕知此事要...
    歡迎收看《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清華大學和首都師範大學的同學們,歡迎你們!  今天這期節目的主題是「篤行」。行是什麼?行就是實踐,篤行就是持之以恆,堅定不移地去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用中國話語體系抒發為民情懷——《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
    而《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這個節目,用一種特別的形式,把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以富有魅力的風格呈現出來,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就像一場思想的盛宴,在這裡,能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最深沉、最悠久的精神追求,更能感受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強音。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九集)惡竹應須斬...
    整體闡述  主持人康輝:  大家好,歡迎收看《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清華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的同學們,歡迎你們!我們通過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當中的一些用典,來深入地學習、領會新時代的廉政思想。  現在,讓我們歡迎本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黃一兵研究員。  思想解讀人黃一兵:  大家好!今天,我將就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廉政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與大家交流。  我們都知道,總書記有許多關於廉政建設的精彩論述。
  • 高校學子學習「平語近人」 自製MV抒家國情懷
    「『一枝一葉總關情』『治國治國有常民為本』『腹有詩書氣自華』……」日前,央視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中,這些經典詩句重新被搬上屏幕,並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引用和解讀,對習近平的主要思想進行進一步的闡述,讓人受益匪淺。
  • ...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九集)惡竹應須斬萬竿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九集)惡竹應須斬萬竿 原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