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港50餘公裡之外的成都國際鐵路港,如今也呈繁忙景象。去年,往返於成都和波蘭羅茲、德國紐倫堡、荷蘭蒂爾堡的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共開行460趟。今年,「蓉歐快鐵」計劃開行1000趟。
四川緊緊抓住「一帶一路」的對外開放新機遇,以加快構建「空中絲路」和「陸上絲路」為起點,打造泛歐和泛亞走廊。
崛起立體新樞紐
去年11月11日晚,成都市民劉貴蓉登上成都直飛雪梨的首航航班,前往澳大利亞旅遊。她注意到,去年下半年以來,成都新增的國際直飛航線「扎堆」。「仿佛全世界都在家門口,越來越方便了。」
如果說航空出行的便利拉近了成都與世界的距離,中歐班列「蓉歐快鐵」雙向穩定開行,則為中歐貿易開闢物流新通道。
「通過『蓉歐快鐵』,貨物運輸時間更短、成本更低,企業資金周轉更快。我們經常向荷蘭企業推介『蓉歐快鐵』。」荷蘭王國駐重慶總領事孔思哲表示,希望藉此更多發展荷蘭與中國之間的經貿合作。
深居內陸腹地,不沿邊、不靠海,是四川發展的區位劣勢。近年,四川架起「空中絲路」與「陸上絲路」,變盆地為樞紐,並從單一的東向開放,向全方位、立體式開放轉變。
開放「裂變」新機遇
從與「蓉歐快鐵」合作運營,到通過「蓉歐快鐵」覓得新商機,總部位于波蘭羅茲的哈特蘭斯物流公司成為第一家在成都投資的波蘭企業,去年開設的「波蘭精品館」,不僅展示推介波蘭特色產品,還為有意合作的波中企業搭建溝通平臺。
入駐白俄羅斯中白工業園的成都市新築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超級電容研發和生產中心,有望在今年底投產。該公司副總裁杜曉峰表示,希望以白俄羅斯為支點,撬動整個歐亞經濟聯盟巨大市場。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四川的「開放蛋糕」越做越大。有著9100萬人口、3.27萬億元經濟總量的四川,為「一帶一路」合作共贏提供了廣闊的經濟腹地。
近年來,四川還加快搭建國際平臺,中韓、中德、中法、中新等國別產業園區相繼落戶,吸引全球創新資源加速向四川集聚。
到去年底,四川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企業總數達250家,同比增長35%;「一帶一路」沿線33個國家和地區在川設立外商投資企業達935家,實際到位外資超過70億美元。
改革激發新活力
在不斷深化對外開放過程中,四川不僅著力打造「硬體」基礎,更加注重以開放倒逼改革,營造優化高效的政務「軟環境」。到2016年底,在川落戶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321家,其中境外500強232家。
當2003年英特爾公司宣布要在成都投資建設晶片封裝測試工廠時,成都在全球經濟視野中還沒有引起太多關注。但正是成都面對英特爾的「挑剔眼光」所表現出的務實能力和改革決心,成為其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之一。十餘年來,英特爾4次對成都工廠增資,已履行和承諾的投資達22億美元。
4月1日,四川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標誌著四川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構建邁入新階段。一個多月來,四川自貿區新註冊企業數量近2000家,一批改革舉措相繼落地。
四川德成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泰成感受到了制度創新帶來的便利和實惠:5月5日,成都國際鐵路港單一窗口正式運行,過去需要去不同地方辦理的海關、檢驗檢疫、鐵路、港口、貨代等5種業務,如今可以「一窗」辦結,享受「一站」服務,不再東奔西跑。
未來3年至5年,更多改革「紅利」將逐步釋放。僅今年,四川自貿區成都區域就確定了84項試驗任務和117個試驗項目。
「自貿區建設將始終抓住制度創新這一核心,對標國際通行規則,向全世界亮明開放的態度。」四川自貿區成都管委會主任郭啟舟說。(記者 陳天湖 楊迪)
責任編輯: 張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