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成都將成為泛歐泛亞重要供應鏈樞紐城市

2020-12-12 澎湃新聞

下一步,成都將成為泛歐泛亞重要供應鏈樞紐城市

2019-12-23 0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成都發展改革

記錄解讀成都發展改革偉大進程

為貫徹落實我市建設「一帶一路」供應鏈樞紐城市戰略部署,全面改善供應鏈營商環境,加快推進現代供應鏈創新應用,持續構建現代化、全球化、智能化供應鏈體系,近日,我市正式印發了《關於精準支持現代供應鏈體系發展的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這是繼我市去年出臺《成都市關於推進現代供應鏈創新應用的實施方案》後的又一具體舉措,《政策措施》明確提出,要將成都打造成為泛歐泛亞重要供應鏈樞紐城市。

形成成都經驗與模式

通過創新驅動實現「變道超車」

近年來,發展現代供應鏈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各地深化供給側改革、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降本增效的普遍共識。我市高度重視現代供應鏈發展,充分利用成都獲批國家供應鏈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國家現代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城市的契機,已制定了《成都市關於推進現代供應鏈創新應用的實施方案》。為進一步優化成都供應鏈營商環境,深化國家供應鏈體系建設試點成果,培育本土供應鏈企業發展壯大,全面助推成都現代化、全球化、智能化供應鏈體系打造,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形成了《關於精準支持現代供應鏈體系發展的政策措施》。

記者了解到,形成《政策措施》有利於抓住我市實施「供應鏈+」產業建設有利時機,堅持問題導向,重點解決制約供應鏈體系建設的平臺、模式、人才等核心關鍵要素,切實提升供應鏈服務產業能力。更利於全市統籌公共服務平臺與綜合服務平臺,統籌本土供應鏈企業與外地供應鏈企業,統籌傳統行業與現代產業,統籌「走出去」與「引進來」,全面兼顧、協同推進我市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

此外,《政策措施》指出,將圍繞推動形成供應鏈體系建設的「成都經驗」「成都模式」,重點支持和鼓勵開展模式創新,通過創新驅動實現與國內外供應鏈建設先行城市的「變道超車」。

首要解決「四流合一」問題

將從三個方面給予支持與培育

記者梳理發現,根據《政策措施》,我市將精準支持現代供應鏈體系發展,首先需要解決「四流合一」(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問題,將重點從供應鏈平臺建設、供應鏈物流發展、供應鏈金融發展三個方面給予支持和培育;通過支持供應鏈模式創新來推動形成「成都經驗」「成都模式」;從支持本土供應鏈企業走出去、外部供應鏈企業引進來促進成都供應鏈發展和產業能級提升;最後從供應鏈人才集聚和載體建設等方面提升全市供應鏈思維認識和能力素質。

據介紹,《政策措施》還從供應鏈平臺建設、供應鏈物流發展、供應鏈金融發展和供應鏈模式創新應用等8個方面,分18條進行了詳細解讀。

物流發展方面,我市將支持供應鏈企業在成都重點產業功能區或物流樞紐節點設立轉運中心或分撥中心;支持供應鏈企業運用成都國際航線、國際班列開展國際貨物運輸中轉業務;支持在蓉高校、職業(技工)院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和企業參與物流標準制定。力爭通過物流支撐保障體系建設,推動物流服務水平提升。

供應鏈模式創新應用方面,我市將鼓勵發展基於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5G、區塊鏈等新技術運用的供應鏈新模式,支持優勢產業、龍頭企業內部供應鏈向獨立的現代供應鏈企業轉型發展,推動傳統產業、中小企業內部供應鏈實行「企業聯盟化、聯盟企業化」抱團式創新發展。

供應鏈企業國際化發展方面,我市將支持本土優質供應鏈企業積極融入全球供應鏈體系;支持本土供應鏈企業參與國際交流合作;支持本土供應鏈企業服務質量體系建設。力爭通過鼓勵本土供應鏈企業「走出去」實現國際化發展,通過提升國際化服務水平推動國外產品「引進來」。

▶ 來源 | 成都日報

▶ 微信編輯 | 蔣莉

往期回顧

一圖讀懂成都「一帶一路」國際多式聯運

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

成都發展改革,感謝您的關注!

原標題:《下一步,成都將成為泛歐泛亞重要供應鏈樞紐城市》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成都將打造成為泛歐泛亞重要供應鏈樞紐城市
    這是繼我市去年出臺《成都市關於推進現代供應鏈創新應用的實施方案》後的又一具體舉措,《政策措施》明確提出,要將成都打造成為泛歐泛亞重要供應鏈樞紐城市。我市高度重視現代供應鏈發展,充分利用成都獲批國家供應鏈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國家現代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城市的契機,已制定了《成都市關於推進現代供應鏈創新應用的實施方案》。為進一步優化成都供應鏈營商環境,深化國家供應鏈體系建設試點成果,培育本土供應鏈企業發展壯大,全面助推成都現代化、全球化、智能化供應鏈體系打造,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形成了《關於精準支持現代供應鏈體系發展的政策措施》。
  • 成都要用3年成為泛歐泛亞重要供應鏈樞紐城市,是什麼樣的
    我市新經濟發展大會也明確提出構建「七大應用場景」,其中就包括大力推進現代供應鏈創新應用。去年8月,成都市被商務部、財政部列為國家首批供應鏈體系建設試點城市。那麼,成都將如何實施供應鏈體系建設,為全國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提供先進經驗和示範?又將怎樣推進現代供應鏈創新應用?
  • 成都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解密: 打造泛歐泛亞經濟高地 形成西部共享...
    今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的通知》,共有23個物流樞紐入選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依託成都國際鐵路港,成都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成為首批入選點位,成都也由此成為西南省份唯一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入選的城市。
  • 成都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構建蓉歐樞紐泛歐泛亞開放經濟高地
    成都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以打造蓉歐樞紐、泛歐泛亞開放經濟高地為目標,深入實踐「蓉歐+」戰略,協同區域物流平衡發展,帶動產業要素高效流通,推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致力於發展成為成都建設西部國際門戶樞紐的核心支撐、中西部特色樞紐經濟創新發展引擎、世界深耕中國西部的戰略支點。
  • 成都引領內陸城市崛起 泛歐泛亞門戶樞紐建設成效凸顯
    目前,中歐班列(成都)已經開通10餘條線路,覆蓋歐洲主要城市。物流通道的暢通促進了外貿的逆勢大增。今年上半年,成都實現進出口總額3230.9億元,同比增長23.5%。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歐盟、東協貿易額增長45.4%、42.1%、28.2%。這些數據表明,成都的泛歐泛亞門戶樞紐建設成效凸顯。
  • 中歐班列(成都)開行七周年 泛歐泛亞「開放樞紐」漸成型
    如今,中歐班列(成都)步履愈發成熟穩健,闊步邁向新的高度。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戰略,助推成都國際鐵路港打造泛歐泛亞「開放樞紐」。國際物流通道全面拓展,12條國際鐵路和海鐵聯運通道,境外直達站點增至26個,境內互聯互通城市擴至15個,輻射範圍拓至歐洲、日韓、東南亞和美洲東海岸地區;班列開行量、發送箱量等多項中歐班列質量評價指標持續領跑全國。
  • 範銳平:青白江要講好「國際化故事」,打造泛歐泛亞...
    本文原標題:《範銳平:青白江要講好「國際化故事」,打造泛歐泛亞開放型港口城市》作為西南地區首個工業區的青白江,進入新時代,更是成為西部國際陸海聯運大通道的重要口岸,亞洲最大國際鐵路港之一。今天,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範銳平前往青白江區現場辦公。
  • 全國首創 供應鏈指數平臺明年亮相成都
    昨日,成都市先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大會結束後,成都市現代物流產業生態圈聯盟執行秘書長、成都市供應鏈協會秘書長王智超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成都市供應鏈協會正聯合高校和專業機構打造全國首創的供應鏈指數平臺,將於明年8月正式上線。
  • 全國首創 供應鏈指數平臺明年亮相成都 將於8月正式上線
    昨日,成都市先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大會結束後,成都市現代物流產業生態圈聯盟執行秘書長、成都市供應鏈協會秘書長王智超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成都市供應鏈協會正聯合高校和專業機構打造全國首創的供應鏈指數平臺,將於明年8月正式上線。
  • 成都又提了幾個「小目標」
    到2035年 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具有「一帶一路」資源配置能力的金融中心、具有亞歐輻射能力的樞紐型信息中心、具有亞歐輻射能力的樞紐型流通中心,建設成為泛歐泛亞服務網絡體系中的重要中樞。
  • 中歐班列(成都)開行7年 助推成都國際鐵路港打造泛歐泛亞「開放...
    走過「七年之癢」,中歐班列(成都)這條「鋼鐵駝隊」的步履愈發成熟穩健,並肩負新的歷史使命,闊步邁向新的高度,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助推成都國際鐵路港打造泛歐泛亞「開放樞紐」。
  • 全面打響「成都服務」品牌 成都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總規亮相
    《規劃》指出,總部經濟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一種管理運籌模式、一種高級經濟形態,下一步重點在於增強總部經濟集聚能力、運籌能力和輻射能力。科技、金融、流通、信息是成都生產性服務業的「領頭羊」,將其打造成為核心引領型產業集群,接下來將進一步增強核心引領型產業集群的全球顯示度和國際競爭力。
  • 1+4+4+1 成都將構建連結全球的高能級生產性服務經濟體系
    到2035年,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具有「一帶一路」資源配置能力的金融中心、具有亞歐輻射能力的樞紐型信息中心、具有亞歐輻射能力的樞紐型流通中心,建設成為泛歐泛亞服務網絡體系中的重要中樞。第一個「4」是聚力發展科技服務、金融服務、流通服務、信息服務四大核心引領產業集群,為全面厚植城市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新優勢提供重要支撐。該負責人表示:「作為成都生產性服務業的『領頭羊』,我們將其打造成為核心引領型產業集群,接下來將進一步增強核心引領型產業集群的全球顯示度和國際競爭力。」
  • 構建「空中絲路」和「陸上絲路」 四川打造泛歐和泛亞走廊
    構建「空中絲路」和「陸上絲路」 四川打造泛歐和泛亞走廊 這是成都開通的第100條國際地區航線。  在空港50餘公裡之外的成都國際鐵路港,如今也呈繁忙景象。去年,往返於成都和波蘭羅茲、德國紐倫堡、荷蘭蒂爾堡的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共開行460趟。今年,「蓉歐快鐵」計劃開行1000趟。  四川緊緊抓住「一帶一路」的對外開放新機遇,以加快構建「空中絲路」和「陸上絲路」為起點,打造泛歐和泛亞走廊。
  • 成都將成為繼北京上海後,第三個同時擁有兩座國際機場的城市
    目前來說成都作為國內第四大航空樞紐是當之無愧的,吞吐量達到廣州的75.9%,但國際吞吐量僅有廣州的34.6%,且與後面的杭州蕭山機場差距不大。近年來,成都的航空市場發展態勢驚人,雙流機場旅客吞吐量繼2012年突破3000萬人次後,2015年突破4000萬人次,2018年達到5295萬人次,成為第四個邁上5000萬臺階的機場,躋身世界機場排名前32位。
  • 發展先進生產性服務業 成都未來怎麼幹
    到2035年,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具有「一帶一路」資源配置能力的金融中心、具有亞歐輻射能力的樞紐型信息中心、具有亞歐輻射能力的樞紐型流通中心,建設成為泛歐泛亞服務網絡體系中的重要中樞。成都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認為總部經濟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一種管理運籌模式、一種高級經濟形態,下一步重點在於增強總部經濟集聚能力、運籌能力和輻射能力。」根據《規劃》,成都將引進培育,提升總部經濟集聚能力;搭建平臺,提升總部經濟運籌能力;暢通連結,提升總部經濟輻射能力。
  • 2018年中歐班列(成都)開行量穩居全國第一
    四川一躍成為中國內陸開放新高地。經過五年多的運營,中歐班列(成都)已成為國內開行數量最多、運行頻次最高、輻射區域最廣、運輸時效最優的中歐班列。借力中歐班列的開行,成都在國際通道拓展、樞紐功能完善、運行機制創新、跨境貿易聚集、臨港產業承接、對外開放合作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加快建設「蓉歐樞紐」,全力打造泛歐泛亞開放型港口城市。
  • 重慶與成都未來主要在這些領域展開競合
    結合重慶十四五規劃建議,我們可以看到未來成渝合作或競爭的重要領域——高端要素集聚和城市發展質量。  另外,這裡只比較下兩地的主要目標,對實施和落成暫不作評價。  事務君查詢了一下,「國際都市」和「世界城市」的定義,從狹義上講,國際大都市是城市國際化的中級階段,而世界城市是城市國際化的高級階段。  成都2025年主要目標:  ◎全國重要的經濟、科技、金融、文創、對外交往中心和國際綜合交通通信樞紐核心功能邁上新臺階。
  • 「全方位對外開放」下的城市變局
    而對國內城市而言,「一帶一路」正在改變過去幾十年裡基於沿海開放形成的城市發展格局。「過去是沿海開放,現在有『一帶一路』,可以向西開放、向南開放。」高燕解讀。 「『一帶一路』建設從根本上改變了西部開放的格局,成都由內陸腹地轉變為面向泛歐泛亞的開放前沿。」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範銳平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說。
  • 中歐班列(成都)7年累計開行超過5000列,泛歐泛亞「開放樞紐」漸成型
    國內方面,充分發揮鐵路港樞紐輻射作用,持續推動與德陽共建共享物流園,積極融入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為助推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下好「先手棋」。與達州、自貢等12個市州共建「亞蓉歐國際班列」基地,年均帶動全省進出口貿易100億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