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1 成都將構建連結全球的高能級生產性服務經濟體系

2020-12-12 四川省人民政府

發展先進生產性服務業成都未來怎麼幹

生產性服務業是世界城市搶佔產業競爭制高點、提升城市能級位勢、構建國際供應鏈體系的關鍵產業。在11月20日舉行的成都市先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大會上,《成都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總體規劃》(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首次亮相。

結合成都城市長遠發展目標,《規劃》提出近中遠三個階段目標。其中,到2025年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研發中心、具有中國西部資源配置能力的金融中心、具有全國輻射能力的信息中心、具有亞歐影響力的流通中心,建設成為全國總部經濟匯聚新高地。

在重點任務方面,《規劃》提出圍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目標,著力補短板、強優勢、提能級,提出了構建生產性服務業經濟體系、空間體系和供應鏈網絡體系三個體系。

提出三個階段目標

策劃八大行動計劃

在發展目標方面,《規劃》提出:到2025年,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研發中心、具有中國西部資源配置能力的金融中心、具有全國輻射能力的信息中心、具有亞歐影響力的流通中心,建設成為全國總部經濟匯聚新高地。

到2035年,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具有「一帶一路」資源配置能力的金融中心、具有亞歐輻射能力的樞紐型信息中心、具有亞歐輻射能力的樞紐型流通中心,建設成為泛歐泛亞服務網絡體系中的重要中樞。

到2050年,打造成競爭力卓越的創新引領型的全球科技中心、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輻射能力的信息中心、具有國際話語權的中國西部流通中心,建設成為世界城市服務網絡體系中的新興城市。

此外,為確保《規劃》的重點任務加快實施,成都還策劃了天府總部經濟聚核成勢、高能級平臺經濟創新建設等八大行動計劃,並配套了更具針對性的產業引導政策體系。同時,為確保「按圖施工」「有序推進」和規劃目標進度可評估易管理,《規劃》分別從組織實施、規劃銜接、營商環境、要素保障、統計體系五個方面制定了具體的保障措施。

構建「1+4+4+1」連結全球的

高能級生產性服務經濟體系

《規劃》提出,聚焦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構建「1+4+4+1」連結全球的高能級生產性服務經濟體系。其中第一個「1」是指總部經濟模式。成都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認為總部經濟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一種管理運籌模式、一種高級經濟形態,下一步重點在於增強總部經濟集聚能力、運籌能力和輻射能力。」

根據《規劃》,成都將引進培育,提升總部經濟集聚能力;搭建平臺,提升總部經濟運籌能力;暢通連結,提升總部經濟輻射能力。到2025年,總部經濟發展能級和集聚輻射能力明顯提升,建成總量最大、能級最高、環境最優的全國總部經濟匯聚新高地,總部企業數量超過400家,總部經濟營業收入超過萬億元。

第一個「4」是聚力發展科技服務、金融服務、流通服務、信息服務四大核心引領產業集群,為全面厚植城市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新優勢提供重要支撐。該負責人表示:「作為成都生產性服務業的『領頭羊』,我們將其打造成為核心引領型產業集群,接下來將進一步增強核心引領型產業集群的全球顯示度和國際競爭力。」

第二個「4」是指以滿足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為導向,加快發展商務服務、服務貿易、人力資源、節能環保四大基礎支撐型產業集群,優化生產性服務供給結構,壯大市場規模,全面提升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服務能力。

最後一個「1」則是指培育發展新經濟新業態。該負責人表示:「順應產業融合發展趨勢,加快推動新興技術向生產服務環節深度滲透,我們提出了總集成總承包服務、柔性化定製服務、共享型生產服務等重點新經濟新業態。」

空間布局

一軸帶動兩港協同三級支撐

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呈現高能級高密度的空間集聚性趨勢。生產性服務業屬於知識信息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其與實物產品或服務產品生產地具有空間可分性,藉助高能級開放平臺和通道,不斷加速人才、商務、信息、技術、資金等要素的流動與集聚,在區域內呈現出高能級的空間集聚特徵。

在空間布局方面,《規劃》提出,成都將塑造「一軸帶動兩港協同三級支撐」的空間布局。其中,「一軸」即是以天府大道為軸,以五城區、高新區、天府新區為重點支撐的條帶狀區域的生產性服務發展主軸。「兩港」即是國際航空港和國際鐵路港,「三級」即是城市核心級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片區專業級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和園區配套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

「成都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召開以來,以產業功能區為牽引,優化空間結構重塑產業經濟地理的態勢全面形成,66個產業功能區成為成都市產業發展布局的主要載體。」成都市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成都將以66個產業功能區和科創空間為依託,堅持「集聚成點、串點成軸、點軸互動」的空間發展理念,運用「平臺城市」思維,優化市域生產性服務業空間布局,塑造「一軸帶動兩港協同三級支撐」空間布局。打造9個城市核心級綜合型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16個片區服務級專業型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和若干個園區配套級特色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

打響「成都服務」品牌

構建引領區域的供應鏈網絡

《規劃》指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呈現全面開放,提升要素連結能力趨勢。在全球產業深度專業分工合作的背景下,生產性服務業成為全球產業競爭的戰略高點。同時,依託便捷的對外聯繫通道和高能級開放平臺,生產性服務業充分發揮資源優化配置功能,不斷擴大服務半徑,形成連結全球的供應鏈服務網絡,提升區域輻射帶動能力。

在增強樞紐循環方面,《規劃》提出,要構建引領區域、輻射國內、服務國際的供應鏈網絡。「成都國際樞紐地位突出,雙流國際機場成為全國第四個『5000萬級』機場,4F級天府國際機場即將投產運營,國際班列開行數量連續3年領跑全國,我們認為要充分發揮成都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地位作用。」成都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全面打響「成都服務」品牌,拓展生產性服務業服務半徑,以成都為中心,以四川省、成渝地區為輻射範圍,構建引領區域的供應鏈服務網絡。

此外,《規劃》還提出,要深度挖掘「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國內沿線城市生產性服務需求,構建輻射國內的供應鏈服務網絡。發揮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作用,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服務國際尤其是連結泛歐泛亞的供應鏈服務網絡。

聲音——

成都積微物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謝海:

給成都生產性服務業發展5個建議

20日,在成都市先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大會上,成都積微物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謝海作為唯一的企業家代表在會上作了交流發言。謝海圍繞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供應鏈樞紐城市建設,順應新的發展趨勢,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在會上提出了五方面建議:

一是做強供應鏈樞紐城市的平臺體系支撐。

二是支持提升國際供應鏈物流服務能力。

三是搶佔現代物流數字經濟入口,加速物流樞紐建設。

四是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和應用。

五是促進供應鏈服務平臺與金融的跨界合作。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工業雲製造(四川)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剛:

服務基於平臺帶動行業生態變化

「過去每個企業都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企業什麼都在做,短板決定一個企業的上限。雲製造是一種社會化的協同,企業只做最擅長的部分,不擅長的部分讓別人提供服務,實現平臺社會化。這就叫企業有組織,資源無邊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工業雲製造(四川)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剛分析道,所以平臺的建設就顯得愈發重要。

劉剛表示,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的信息越來越透明了,過去產業鏈的概念變成網絡概念,從而延伸出一個平臺範式。「現在各種服務都是基於平臺。上下遊的概念被網絡概念所取代,不再是一個環節一個環節,而是所有的都向平臺靠攏,然後通過平臺為大家服務。這種平臺範式下會帶動各行各業的業態、生態發生變化。」

中國(深證)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助理、金融所所長劉國宏:

建議成都建中國西部風投創投中心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撐。在中國(深證)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助理、金融所所長劉國宏對成都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建設中國西部風投創投中心。發揮成都科研資源豐富、創新創業活躍、雙創金融西部居首等優勢,借鑑美國矽谷創新發展經驗。」劉國宏建議道,把發展創業投資與創新創業同時作為城市的主導戰略,發揮資本力量,以更加市場化的發現和培育機制,使成都在未來科技競爭中搶佔先機、異軍突起。二是優化科技金融政策的著力點。把創投引導、投貸聯動、股債結合等作為科技金融政策扶持重點,利用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重大契機,爭取創投稅收、註冊、長期資金導入等先行先試政策,率先活躍創業投資,帶動科技銀行、科技投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科技金融服務發展。

成都市樓宇經濟促進會秘書長張萍:

形成屬於成都的一個「世界辦公室」

「今天講的是生產性服務業,這是一個城市的根基發展,一定要強化。而我們未來目標更加明確了。我們要朝著世界級目標城市去發展。」結合樓宇經濟,成都市樓宇經濟促進會秘書長張萍談到未來工作的方向:第一個是從行業角度如何參與世界標準的定製。「目前,樓宇經濟國家標準已經定製,我們希望可以推動成都結合自身經驗、優勢去參與定義一個世界級的樓宇經濟標準。因為這個標準的定製,我覺得有利於完成今天會上提到的『世界辦公室』打造。」在張萍看來,如果用世界標準的樓宇經濟制度打造世界辦公室,會更有利於吸引更多的世界總部和世界中心到成都來,形成屬於成都的一個「世界辦公室」結構。

相關焦點

  • 全面打響「成都服務」品牌 成都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總規亮相
    提出將通過構建生產性服務業經濟體系、空間體系和供應鏈網絡體系三大體系,全面打響「成都服務」品牌,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到2025年,全市生產性服務業規模達到8800億元,佔服務業比重達到25%,佔GDP比重達到35%。建成5個千億級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30個百億級產業社區和50個十億級專業樓宇。
  • 發展先進生產性服務業 成都未來怎麼幹
    到2050年,打造成競爭力卓越的創新引領型的全球科技中心、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輻射能力的信息中心、具有國際話語權的中國西部流通中心,建設成為世界城市服務網絡體系中的新興城市。此外,為確保《規劃》的重點任務加快實施,成都還策劃了天府總部經濟聚核成勢、高能級平臺經濟創新建設等八大行動計劃,並配套了更具針對性的產業引導政策體系。
  • 成都又提了幾個「小目標」
    構建經濟體系、空間體系和供應鏈網絡體系 圍繞上述發展目標,成都將重點構建生產性服務經濟體系、空間體系和供應鏈網絡體系等三個體系。包括:聚焦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構建連結全球的高能級生產性服務經濟體系;聚焦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空間承載能力,塑造「一軸帶動兩港協同三級支撐」市域空間布局;聚焦增強國際國內要素融通連結能力,拓展延伸引領區域、輻射國內、服務國際的三大供應鏈服務網絡。
  • 蓉評|放眼全球,服務世界
    從生活性服務業到生產性服務業,對即將揭開「十四五」篇章的成都而言,意味著什麼? 我們知道,煙囪林立早已不是現代城市的象徵,按照產業更替的理論,城市工業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推動城市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和現代化的標誌就是服務業的發展。
  • 「成都日報」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亮點掃描
    1、構建「兩區一城」為主要支撐的高能級平臺體系會議透露,要超前謀劃城市、區域發展重大政策設計和功能建設,加快構建以天府新區、東部新區、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兩區一城」為主要支撐的高能級平臺體系,打造聯動輻射區域的多維功能中心,形成基於良性互補、雙向賦能的平臺化功能聚合體。
  • 能級由輻射西部到經略全球 成都構建時代新坐標
    此時,再度從全省、全國、全球城市體系來審視成都,有著不同的意義。2017年9月開始建設的天府綠道體系,是成都公園城市建設的探索路徑。如今,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成都招才引智的「獨門武器」。2017年先後成立的新經濟發展委員會和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是成都分別跳出經濟發展慣性和城市治理慣性的「破冰之作」。
  • 成都樓宇經濟探路十年再進階 打造「世界辦公室」擴大服務半徑
    進入新發展階段,成都如何在全球網絡連接中實現全球資源要素配置?上周,這座西部城市專程赴上海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就「十四五」發展、2035遠景目標以及2050發展戰略把脈、問診。專家建議的一項核心內容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強調加強「平臺構建、網絡連接、樞紐建設」,以此實現高密度的投入產出循環和高能量的功能服務輻射。
  • 【五年之變,關鍵詞】「能級」——成都:由輻射西部到經略全球
    2017年9月開始建設的天府綠道體系,是成都公園城市建設的探索路徑。如今,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成都招才引智的「獨門武器」。2017年先後成立的新經濟發展委員會和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是成都分別跳出經濟發展慣性和城市治理慣性的「破冰之作」。
  • 四川如何加快構建「4+6」現代服務業體系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構建「4+6」現代服務業體系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2020年6月6日)為深入貫徹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決策部署,建設現代服務業強省,現就加快構建現代服務業體系到2022年,服務業結構持續優化,產業體系不斷健全,供給質量明顯提升,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初步建成現代服務業強省,力爭全省服務業增加值總量達3萬億元以上,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5%左右,「4+6」重點產業增加值佔全省服務業增加值的65%以上,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佔全省服務業增加值的40%左右,人均服務業增加值達3.8萬元左右。
  • 「1+4+3」民用機場體系年底全面形成 重慶臨空經濟加速騰飛
    這些,是重慶臨空經濟發展的縮影。  「21世紀,機場將塑造城市的商業區和都市發展。」被譽為「臨空經濟之父」的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約翰·卡薩達曾如此判斷。  隨著「1+4+3」民用機場體系布局進程的加快,重慶的臨空經濟,正伴隨機場建設加快,欲乘風「起舞」。
  • 中共南充市委 南充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構建「4+5」現代服務業體系...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構建 「4+6」 現代服務業體系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川委發〔2020〕10號),建設現代服務業強市,現就加快構建「4+5」現代服務業體系、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本實施意見。
  • 籤約總額484.1億元!新經濟助力成都產業功能區建設
    封面新聞記者 劉秋鳳9月29日,2020年9月成都市新經濟產業功能區推介暨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成都天府新區舉行。本次籤約項目共計82個,計劃投資總額484.1億元,多個高能級企業、隱形冠軍等落地成都相關產業功能區,為成都產業生態圈打造和產業功能區建設提供了新的動力支撐;另有3個新經濟產業功能區「組團」亮相,並發布了區域機會清單。
  • 成都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構建蓉歐樞紐泛歐泛亞開放經濟高地
    建成鐵路場站、口岸與保稅、貨櫃物流、多式聯運、公路集散分撥、供應鏈服務、商貿物流、綜合服務等八大基礎設施。成都以全球視野謀劃國家戰略通道,已布局48條商務航線、14條全貨機航線、30條文旅航線的國際航空大通道和7條國際鐵路通道、5條國際鐵海聯運通道,加快構建「陸上絲綢之路+空中絲綢之路」立體大通道體系。
  •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打造中國智造新城——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報告...
    接下來,南昌將如何落子布局,把美好願景變成現實?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當前,南昌正全面推進實力之城建設,努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南昌將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加快構建以數字經濟為引領,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 成都向全球首發「中優」機會清單,東客站樞紐經濟發展區有這些…
    共502個投資項目面向全球招商。 中優區域 「中優」區域是成都市商務辦公時尚消費和現代服務的主要承載地,是公共設施、開放平臺和文旅資源的主要集聚地。 「中優」區域作為城市核心功能的集中承載區,要在城市功能、產業層次、城市品質、社區發展治理等方面全面提升,建設高品質高能級生活城區。
  • 十四五:發展壯大生產性服務業對重慶的戰略意義
    關於生產性服務業的分類,聯合國2004年版的國際標準產業分類將其定為7類(1.運輸和倉儲2.信息和通信3.金融和保險活動4.房地產、出租和租賃活動5.專業和科技活動6.行政和支助服務活動7.教育)。國家統計局《生產性服務業統計分類(2019)》將其定為10大類(1.研發設計與其他技術服務2.貨物運輸、通用航空生產、倉儲和郵政快遞服務3.信息服務4.金融服務5.節能與環保服務6.生產性租賃服務7.商務服務8.人力資源管理與職業教育培訓服務9.批發與貿易經紀代理服務10.生產性支持服務)。
  • 下注成都「2020全球投資嘉年華」 助力成都積蓄髮展新動能
    作為配套活動, 以「全球視野,下注中國」為主題的「2020全球投資嘉年華」(後簡稱「投資嘉年華」)也將同期舉行。上百個中國優質港股、A 股上市公司和上百個投資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將蒞臨成都,參加這一投資界的年終盛典。 為進一步推進66個產業功能區建設,成都將以此次「投資嘉年華」為契機,展開精準推介,引鳳入巢,期待越來越多高能級企業入駐成都、投資成都、建設成都,積蓄成都發展新動能。
  • 生產性服務業是我國經濟發展方向
    摘要 今年前三季經濟數據表明,服務業已成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在國民生產總值6.7%的增長率中,第二產業增長6.1%,第三產業增長7.6%,服務業增加值佔國民生產總值比重52.8%,比上年同期增長1.6%。顯然,產業結構調整已有了顯著成效。
  • 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構建「4+6」現代服務業體系推動服務業高...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快構建「4+6」現代服務業體系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這是我省首次就服務業發展高規格出臺文件。「十三五」以來,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持續領跑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和一二產業。結構上,繼2016年全省服務業佔比首次超過工業後,2019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佔比達52.4%,較2015年提高12.1個百分點,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收窄至1.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