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雀巢將以695億元出售皮膚健康公司

2020-12-13 聯商網linkshop

正在持續調整產品組合的全球最大食品飲料公司又達成了一項出售業務的重大交易!

剛剛,雀巢在一份通報中宣布,擬將旗下的雀巢皮膚健康公司(Nestlé SkinHealth)出售給由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殷拓集團(EQT)牽頭組成的財團,以及阿布達比投資局(ADIA)的全資子公司,目前已經進入獨家談判階段。

交易金額近700億

雀巢公司在上述通報中披露,這項交易金額高達102億瑞郎(約合人民幣695億元)。

過往財報顯示,2018年,雀巢皮膚健康公司的淨銷售額為28億瑞郎(約合人民幣191億元);2017年,該公司創造了約27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192.73億元)的銷售額。

這一交易尚需通過員工諮詢流程和監管機構的批准,預計將於2019年下半年完成。該公司表示,隨著交易推進,屆時將提供更新信息,及其未來資本結構的最新情況。

雀巢皮膚健康公司旗下品牌

今天,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在競購過程中,希望收購的還包括了私募基金Advent和Cinven,以及美國私募KKR、歐洲私募PAIPartners。

路透社認為,雀巢自去年9月就開始為皮膚健康業務尋找買家,該公司希望通過出售表現未如理想的業務,來保護自己免受激進投資者推動對雀巢進行大刀闊斧改革。

彭博今天指出,除了私募基金外,高露潔-棕欖公司、聯合利華都曾經遞交了競標文件,但是它們希望收購的是其中的消費產品業務。而PAIPartners和霸菱投資一道,希望收購其中的醫療服務業務,主要是高德美(Galderma)。

至於新東家EQT(殷拓集團),公開資料顯示,它是國際投資巨頭銀瑞達公司(Investor AB)進行私募股權投資的載體之一。

有意思的是,兩者之間的關係似乎很熟絡:在今年4月,外媒就曾經報導,雀巢旗下的寵物食品品牌普瑞納(Purina)收購了歐洲最大獸醫公司IndependentVetcare Group International(以下簡稱 IVG)少部分股份,賣家正是EQT。不過,這起交易的金額當時並沒有公開。

彭博今天引述分析師指出,雀巢不太會使用本次出售所得進行收購,因為該公司預計會啟動一項高達200億瑞郎的股票回購計劃。

雀巢皮膚健康業務

最新資料顯示,雀巢皮膚健康公司總部位於瑞士洛桑,在40個國家/地區擁有5000多名員工。該業務提供基於科學的解決方案,以滿足醫療保健專業人員、患者和消費者的特定皮膚健康需求。

雀巢皮膚健康公司旗下有三個互補業務部門,提供一系列領先的醫療和消費品牌,包括處方藥領域的Epiduo和Soolantra,美容領域的瑞藍和Azzalure,以及消費者護理領域的絲塔芙和高倫雅芙。

雀巢皮膚健康公司在中國經營的品牌

若交易最終達成,這意味著雀巢皮膚健康的中國業務也將受到影響。

據官網資料顯示,目前,雀巢皮膚健康公司在中國通過高德美(Galderma)開展業務,旗下銷售的包括護膚品牌絲塔芙和醫美品牌瑞藍等。該公司沒有單獨披露中國市場的銷售額數字。

算起來,雀巢皮膚健康公司的歷史其實並不長。

2014年,雀巢收購了歐萊雅在雙方護膚品合資公司高德美(Galderma)中所持有的股份,隨後才成立了雀巢皮膚健康公司。雀巢當時向歐萊雅支付了超過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5億元),幾個月後又花了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6億元)從ValeantPharmaceuticals手中收購了一系列護膚藥品。

雀巢當時寄望這塊業務能有助它進行高增長的健康產品品類,以對衝一些增長緩慢的傳統食品業務。不過,雀巢皮膚健康的業績並不太理想,曾需要進行業務重組。

去年買賣交易近千億

在外界看來,雀巢剝離皮膚健康公司並不令人意外。

去年9月,雀巢首次對外宣布擬出售皮膚健康業務。小食代不久前也介紹過,雀巢曾在2018年年度報告中重申聚焦核心業務的戰略,並指出,雀巢皮膚健康的未來增長機會將日益超越公司戰略領域範疇,為此決定探索這塊業務的戰略選項,並預告該檢視將於2019年中期完成。

在不斷剝離業務的同時,雀巢也在果斷地出手「買買買」。去年,包括收購和出售在內,雀巢完成了高達140億瑞郎(約合人民幣937億元)的交易。

小食代介紹過,過去兩年,雀巢接連剝離了美國的糖果巧克力業務,賣掉了嘉寶人壽保險業務,獲得了星巴克的零售和餐飲產品授權許可,收購了Tails.com,Terrafertil、藍瓶咖啡和以其品牌「生命花園(Gardenof Life)」而聞名的Atrium Innovations等。

今年3月,施奈德還表示,雀巢將持續調整產品組合,2017年提出的10%的產品組合調整目標更多是要向外界傳達決心,「10%絕不是上限」。

除了雀巢皮膚健康要賣,雀巢早前也「劇透」董事會已經決定探索Herta熟食業務的戰略選擇,包括潛在的出售機會,這塊主要在歐洲市場經營的業務2018年的銷售額約6.8億瑞郎。另一方面,雀巢會把投資轉向高增長的植物基產品。

(來源:品觀網 何丹琳)

相關焦點

  • 為聚焦核心業務,雀巢可能出售包括絲塔芙在內的皮膚健康部門
    雀巢在對皮膚健康部門進行業務回顧,雖然沒有明說將出售,但表明了態度:「未來讓雀巢皮膚健康業務增長的機會在目前公司策略範圍之外」。雀巢完成此項業務回顧,需要等到 2019 年中期。雀巢的皮膚健康部門中包括絲塔芙和 Proactiv 品牌,二者的定位都是藥妝。除此之外,它還有處方的皮膚醫學產品。2017 年,雀巢財報顯示皮膚健康業務年銷售額為 27 億瑞士法郎(約合 28 億美元),僅佔集團銷售額的 3%。今年上半年,雀巢的皮膚健康實現了「中個位數的增長」(可以理解為 5%左右)。銷量增長了,但是平均客單價下降了。
  • 高德美和絲塔芙將易主 雀巢102億瑞郎出售皮膚健康業務
    高德美和絲塔芙將易主 雀巢102億瑞郎出售皮膚健康業務來源:聯商網2019-05-22 09:42Nestlé SA (NESN.S) 雀巢將以過百億美元出售皮膚健康業務。在對衝基金大佬Dan Loeb 丹尼爾·勒伯的壓力下,Nestlé SA 雀巢去年9月宣布剝離Nestlé Skin HealthSA(雀巢皮膚健康公司,NSH)的計劃。
  • ...導致乳腺增生強生被判罰80億美元;雀巢103億美元出售皮膚健康...
    強生對此判決表示不服,稱這「與最初的補償性賠償金嚴重不符,公司相信這一裁決將被推翻。」該公司補充稱,此案中的陪審團未被允許聽取有關利培酮的好處的證據。雀巢103億美元完成出售皮膚健康業務高德美瑞士雀巢集團(NestléSA)近日正式宣布,以102億瑞士法郎(約103億美元)的價格將雀巢皮膚健康業務出售給以殷拓集團和阿布達比投資局(ADIA)的全資子公司牽頭的財團。出售完成後,雀巢旗下不再擁有皮膚健康業務。同時,該業務重新更名為高德美。
  • 雀巢確認將出售在華水業務 高端水業務不在出售範圍之內
    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7月21日訊(記者 李靜)近日,就雀巢出售在華水業務一事,雀巢方面回覆中國網財經記者稱:「與全球水業務的新戰略方向一致,雀巢已經開始為中國市場水業務的未來探索最佳解決方案,包括潛在的出售。」
  • 雀巢或出售徐福記和銀鷺 8年前買下如今銷售令人失望
    施耐德表示,銀鷺旗下約三分之二的產品為本土品牌,如花生奶和八寶粥,它們的銷售「令人失望」……(觀察者網訊 文/陳燕妮)30日早間,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由於近年雀巢公司進入緩慢增長階段,公司正在考慮以1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兩個中國子公司徐福記和銀鷺的控股權。
  • 雀巢出售銀鷺 中糧接盤?
    來源:北京商報網作者:李振興針對此前「出售銀鷺」的多次傳聞,雀巢終於鬆口了。近日,雀巢首次對出售銀鷺的傳聞作出了回應:公司正對銀鷺進行戰略性審視,有意出售銀鷺花生牛奶和八寶粥的業務,保留即飲咖啡業務。雀巢在報告中稱,雀巢董事會已經決定對在華銀鷺花生牛奶和銀鷺罐裝八寶粥業務進行戰略性審視,包括出售的可能性。其目的是確保銀鷺業務的長期增長和(港股00001)成功,該業務2019年銷售額達7億瑞士法郎。雀巢將保留目前由銀鷺灌裝和分銷的雀巢咖啡即飲咖啡業務。該業務是推動雀巢戰略增長的引擎,雀巢將繼續在中國大力投資該品牌。
  • 雀巢將聚焦高端水和功能水產品 或出售在華水業務
    7月20日,對於坊間傳聞的雀巢有意出售在華飲用水業務一事,雀巢回復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稱,與全球水業務的新戰略方向一致,雀巢已經開始為在華水業務的未來探索最佳解決方案,包括潛在的出售。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7月16日,雀巢公司董事會批准了水業務的全新戰略方向。公司將更加聚焦於標誌性的國際品牌和知名高端礦泉水品牌,同時投資包括功能性水在內的差異化健康飲用水產品。董事會還確認:計劃通過戰略性收購來繼續推動這一品類的發展,同時承諾到2025年實現全球水業務所有品類碳中和並實現相關流域的水回饋。
  • 醫藥健聞周報|雀巢103億美元完成出售皮膚健康業務高德美
    雀巢雀巢103億美元完成出售皮膚健康業務高德美。瑞士雀巢集團(NestléSA)近日正式宣布,以102億瑞士法郎(約103億美元)的價格將雀巢皮膚健康業務出售給以殷拓集團和阿布達比投資局(ADIA)的全資子公司牽頭的財團。出售完成後,雀巢旗下不再擁有皮膚健康業務。同時,該業務重新更名為高德美。
  • 雀巢又出手了!史上首次收購膠原蛋白保健品,全球最大食品公司要...
    這是今年以來,該公司第三次在雀巢健康科學所在的業務領域出手,不過這次的收購標的有點特別。 小食代留意到,雀巢今天宣布,雀巢健康科學公司已同意收購Vital Proteins的多數股權。在一份通報中,雀巢形容Vital Proteins是「美國領先的膠原蛋白品牌」,以及一個提供補充劑、飲料和食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平臺。
  • 傳雀巢有意出售銀鷺,雀巢回應「不做評價」
    據彭博社3月12日報導,雀巢已聘請摩根大通幫助其處理銀鷺食品集團出售事宜,出售金額可能達10億美元,國內潛在買家包括娃哈哈、達利食品、統一企業等。對於這一消息,雀巢3月12日回應新京報記者稱,「我們不對傳言做評價。」彭博社報導稱,雀巢計劃出售大部分所持銀鷺股份,同時考慮保留少數權益,以監管由銀鷺負責的雀巢即飲咖啡生產。
  • 「食·報」雀巢首次推出植物性速溶咖啡;維維股份擬9.55億元出售17...
    1.雀巢首次推出植物性速溶咖啡2.科迪乳業承諾3個月內償清拖欠奶款3.10月1日起,「辣條」河南地方標準廢止,國標將發布4.維維股份擬9.55億元出售17%股份5.億滋國際將推低於100卡的兒童巧克力和餅乾
  • 雀巢正式出售銀鷺 由銀鷺創始人家族控股公司接手
    原標題:雀巢正式出售銀鷺,由銀鷺創始人家族控股公司接手   今日(11月25日),雀巢
  • 剛剛,雀巢將中國水業務賣給了這家啤酒巨頭,但優活並非出售!
    來源:胡說有理7月20日胡說有理曾報導雀巢確認要賣掉中國水業務,就在剛剛(8月28日)雀巢宣布:同意將中國水業務出售給青島啤酒集團。雀巢在剛剛發布的通告中表示:作為公司全球水業務戰略的一部分,雀巢公司今天宣布,同意與青島啤酒集團在中國大陸進行戰略合作,青島啤酒集團將購買雀巢中國大陸的水業務。此次交易包括本地品牌「大山」、「雲南山泉」、雀巢位於昆明、上海和天津的三家水業務工廠。根據雙方的許可協議,青島啤酒集團將在中國生產和銷售「雀巢優活」品牌。
  • 雀巢高端水進軍中國搶佔市場 收購保健品公司多數股權押注健康領域
    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雀巢正通過持續買賣旗下品牌業務,調整自身戰略方向。  近日,雀巢發布公告稱,將調整旗下收入近600億元的飲用水板塊戰略方向。除推出功能性的飲料外,還可能會出售北美地區的一部分飲用水業務,預計於2021年初完成。
  • 雀巢又出手了!史上首次收購膠原蛋白保健品
    在一份通報中,雀巢形容Vital Proteins是「美國領先的膠原蛋白品牌」,以及一個提供補充劑、飲料和食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平臺。「這將成為迄今為止第一樁收購膠原蛋白保健品公司的交易,證明消費者的觀念正在朝著改善個人健康的方向發展。」雀巢今天在一份通報中說。該公司並未公布此次收購的金額。
  • 雀巢28億美元向費列羅公司出售旗下美國糕點糖果業務
    騰訊證券訊 北京時間1月17日凌晨消息,據路透社報導,瑞士食品集團雀巢周二宣布,該公司已經同意以28億美元的價格向義大利費列羅公司(Ferrero)出售旗下美國糕點糖果業務,這是自馬克·施耐德(Mark Schneider)出任雀巢執行長以來該公司進行的第一項大規模資產出售交易,但在該公司轉向提供更加健康的產品的道路上則僅代表著一小步
  • 今天,雀巢買了杯星巴克,價值455億元!
    雀巢,全球最大的咖啡企業,以速溶咖啡聞名;星巴克,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店,代表了城市的生活方式。 這兩家看上去「有你無我」的公司,今天達成了一項協議。雀巢先期支付7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55億元),從星巴克手裡買來部分商品的銷售權,幫星巴克在全球銷售咖啡。 自己有咖啡,為什麼要幫對手賣咖啡呢?
  • 雀巢聚焦高端水業務,考慮出售在華低端水品牌優活和雲南山泉
    7月20日,雀巢中國向澎湃新聞記者確認,公司考慮出售在華低端水品牌「雀巢優活」和「雲南山泉」,目前正在與可能的收購方進行洽談中。根據雀巢中國的回應,為與雀巢全球水業務的新戰略方向保持一致,雀巢已經開始為在華水業務的未來探索最佳解決方案,包括潛在的出售。其全球水業務的新戰略方向指的是,雀巢於7月16日宣布的「更加聚焦於標誌性的國際品牌和知名高端礦泉水品牌」戰略,同時投資包括功能性水在內的差異化健康飲用水產品。
  • 雀巢確認出售 銀鷺重回創始人旗下
    11月25日,雀巢在官網發布消息稱,同意向Food Wise有限公司出售銀鷺花生奶和銀鷺罐裝八寶粥在華業務,預計交易將於今年年底完成。值得一提的是,Food Wise有限公司由銀鷺創始人陳清水家族控股。這意味著,銀鷺重新回到創始人旗下。雀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選擇將銀鷺上述業務出售給Food Wise是雀巢為在大中華區持續取得長期成功」。
  • 在華再投資7億元 雀巢看好哪些細分領域?
    5月20日,雀巢正式對外宣布了一系列的投資新舉措,涉及寵物食品、植物基產品、糖果業務等,據悉此次增資總體規模超過1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7.3億元)。雀巢大中華區董事長兼執行長羅士德表示,雀巢對中國市場秉持著堅定的承諾,不斷鞏固在華發展的根據,希望新的投資計劃能帶動食品製造業的升級拓展和產品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