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不高曾是福州市閩侯縣公共文化服務的短板。為實現有效的文化服務供給、保障公共文化服務精準到位,閩侯以福州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為契機,積極探索,推出了「點單點將」服務——群眾想看什麼、點什麼,政府就組織演什麼!
福州市閩侯縣在全縣範圍內徵集文藝節目,形成資料庫,推行「點單式」服務,實現文化下鄉演什麼節目群眾說了算。
同時,閩侯將具有一定專業水平的文化志願者納入公益講壇的教師團,群眾可以「點將」,大大提升文化服務的高效能與精準度,切實提高群眾的文化獲得感。
送什麼文化服務群眾說了算
「暑期能不能為孩子安排一些藝術培訓課,既可以增強孩子的藝術修養,也讓孩子暑期有地方去。」暑期來臨前,與不少雙職工家長為孩子暑期生活操心不同,在閩侯縣城工作生活的家長張美玲顯得很輕鬆,她用手機登錄閩侯縣文化館網站,打開點單臺,提交了自己的訴求。沒過幾天,網上掛出了相應的回覆:根據大家要求,閩侯縣文化館暑期將為孩子們安排少兒剪紙、國畫、硬筆、軟筆和創意美術培訓等課堂。
7月8日,張美玲拿著手機高興地向記者展示:「你看,我孩子報名成功了。我們需要什麼文化服務,政府就送什麼文化服務,太貼心了。」張美玲還告訴記者,雖然現在市面上也有不少藝術培訓課堂,但魚龍混雜且學費不菲,而文化館組織的藝術培訓,不僅師資力量有保證,還是免費的。
7月8日,閩侯荊溪小學四年級的葉展宏在閩侯縣圖書館借到了想看的圖書。他高興地告訴記者:「以前是有什麼書看什麼書,現在我們想看什麼書,只要登錄網站,就可以提前預約點單,真是太棒了!」
福州市閩侯縣創建辦負責人告訴記者:「點單服務,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供給。」
打造文化服務活動品牌
7月8日,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閩侯創建部門積極打造「周末農家戲臺」「鄉村公益講壇」等群眾文化服務品牌,做到了群眾文化天天有活動、月月有安排、全年不間斷。
為調動全民參與文體活動的積極性,閩侯運用「網際網路+」的先進理念,採用「超市化」供應、「菜單式」選擇、「訂單式」配送的方法,補齊短板,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裡」,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和需求信息的對接、傳遞和反饋。
群眾通過文化服務網絡平臺、PC客戶端、APP移動軟體、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就可以便捷地「選文化」「淘文化」。點單平臺上,群眾可根據需要免費點單,被點到的節目近期就會安排在「周末農家戲臺」演出,閩侯各鄉鎮每月舉辦1場以上「周末農家戲臺」;點將平臺上,群眾可根據需要免費點將,點將人數達15人,就會在近期通過「鄉村公益講壇」平臺進行講授。
機制、資金有保障
創建活動開展3年來,福州市閩侯縣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開展得有聲有色,與機制、資金保障有力是分不開的。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閩侯縣把創建工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來推進,政府一把手掛帥,建立了組織、協調、督導、宣傳、反饋、考評、援助七項工作機制,與全縣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
同時,福州市閩侯縣建立了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為輔的文化投入機制。2015年至今,縣財政安排3000多萬元專項經費用於示範區創建工作,確保人均文化事業經費支出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為創建工作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和資金保障。(稿件來源:福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