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已經堆積到「胸口」的淤泥被清理乾淨,關門的基座得以重見天日;券頂的灌木被清除,原來撕裂的大口子被封堵,券頂不再搖搖欲墜;外牆脫落的條石也被歸砌和補砌,牆心的毛石不再外露。搶險加固後,磨石口水關關門,相對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搶險加固後的磨石口水關關門。甘南攝
10月10日,磨石口關堡——水關關門長城搶險加固項目完工,進行預驗收。這是今年全市10個長城搶險加固項目中第一個完工的。正式驗收前,將根據這次預驗收的專家意見進行微調。搶險加固後可以排除長城本體安全隱患,將長城堅固地交給下一代。
磨石口關堡——水關關門位於懷柔區渤海鎮響水湖景區內,站在近40米高的邊坑水庫大壩往下俯瞰,關堡遺址在南側,只剩地基。水關關門在北側,位於緊鄰大壩的庫底。
搶險加固前的磨石口水關關門 於麗爽攝
「1972年修水庫時,磨石口關堡、關門已經遭到破壞,目前僅剩水關關門。由於年久失修,加上雨水侵蝕、凍脹、人為攀登損壞等原因,水關關門破損嚴重。」懷柔區文物所所長張彤介紹,搶險前,邊牆外側條石大面積缺失,碎石牆芯外露、鬆散,券門底部局部條石、磚砌體缺失,關門地基以上有2米高已經被泥沙掩埋,邊牆存在繼續坍塌的安全隱患。
「搶險加固工程本著可逆性、最小幹預原則進行。工程先對場地進行清理,坍塌的磚石清理後歸位;現狀淤積的2米深的泥沙也被清理,清理後找出排水通道,避免積水對長城本體繼續造成破壞。」工程設計負責人趙鵬介紹。同時,水關券門上方的泥土清理、加固券頂後,帶著草籽的泥土被回填到原處,春天野草長出來,風貌還與兩邊植被覆蓋的邊牆協調。
工程還用白灰穩固南、北兩側外牆裸露的碎石牆芯,歸砌外側條石,補砌缺失條石。適當補砌基座承重區域缺失部分,局部歸砌關堡南北兩側缺失條石。
專家在現場驗收。甘南攝
在預驗收中,市文物局專家對局部提出了完善意見,如補砌的條石毛邊可以再做舊一些,和周邊環境更協調;在券頂一側補砌的條石和牆磚之間留出水道,避免雨水衝刷券頂;補砌的老磚做外立面時,要將表面清理乾淨等。正式驗收前,施工方將根據這些意見進行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