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未來產業的聚焦點在哪裡?17個市州如何根據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找準位置、構築各具特色的產業優勢?9月3日從省經信廳獲悉,《湖北省「一芯兩帶三區」布局產業地圖》日前正式出爐,這份描繪湖北未來產業發展的布局圖、作戰圖,將為湖北製造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行動指引和動態導航。
產業地圖分為三部分,即湖北省「一芯兩帶三區」總體產業格局圖、湖北省「十大重點產業 」布局圖、百家產業集群分布圖。從產業和區域兩個維度,21張產業地圖全景式、可視化呈現,描繪了全省製造業發展「現狀圖」,勾勒出全省先進位造業集群建設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未來圖」。
總體產業格局圖中,「一芯」依託四大國家級產業基地和十大重點產業,大力發展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成長型產業,打造一批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兩帶」以長江、漢江為紐帶,打造長江綠色經濟和創新驅動發展帶、漢孝隨襄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帶;「三區」圍繞區域協同與產業集聚,推動鄂西綠色發展示範區、江漢平原振興發展示範區、鄂東轉型發展示範區競相發展,形成全省東中西三大片區高質量發展。
「十大重點產業」布局圖,對集成電路產業、地理空間信息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智能製造產業、汽車產業、數字產業、生物產業、康養產業、新能源與新材料產業、航空航天十大重點產業在全省的區域產業鏈布局及重點企業分布進行梳理和可視化呈現,直觀呈現每個產業在全省範圍的重點企業、國家示範基地等產業資源分布。
百家產業集群分布圖,則對全省重點產業集群按照產業類型打標分類,可視化呈現全省產業集聚情況及產業鏈環節的地理分布。
省經信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湖北產業地圖」不是對全省產業進行簡單的「分區」和「排隊」,而是按「全產業鏈、全地域、全要素」精準、具象謀劃全省產業地圖,為17個市州錯位競爭以及製造業集群發展提供科學指導和依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錯位發展、有序發展,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助力全省產業在高質量發展的競爭中搶佔制高點。(吳文娟、周志清、餘欣然)
相關閱讀:
十大重點產業這樣布局
圖為:「一芯兩帶三區」布局示意圖
十大重點產業,在全省的區域產業鏈布局及重點產業分布如何?細看布局圖,一目了然。
集成電路產業:以武漢為核心發展區,建設武漢國家存儲器基地、武漢光谷集成電路產業園。以襄陽、宜昌、黃石、荊州、黃岡、隨州、潛江、天門為發展區,重點布局光通信晶片、功率電子、車用元器件及配套產業等。
地理空間信息產業:依託武漢人才和產業優勢,鼓勵地球空間信息及應用服務產業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發展。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依託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建設國內一流光通信技術研發基地、新型顯示基地、光纖光纜生產基地、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等,輻射帶動荊州、鄂州、潛江等地區。
智能製造:以武漢、襄陽、宜昌為核心區,重點發展雷射、人工智慧、機器人等產業;以黃石、黃岡、荊州、孝感、隨州為發展區,重點發展高端數控工具機等智能裝備。
汽車產業:以「漢孝隨襄十」汽車產業走廊為基礎,依託現有汽車產業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在武漢、襄陽、十堰、黃岡、宜昌、孝感、隨州、荊州等地布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在武漢、襄陽、十堰、孝感、荊州、潛江等地發展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在隨州、孝感等地開發專用車、特種車。
數字產業:依託武漢軟體新城、光谷創意產業基地、華中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中心等一批數字經濟、創意產業基地,在武漢集中發展數字基礎平臺、數字共享、數字應用產業;宜昌、襄陽、黃石等地依託智慧城市建設,開展雲計算、大數據、軟體服務等示範應用,布局數字產業。
生物產業:依託各地生物產業園區,在武漢布局發展生物全產業鏈;在宜昌布局生物製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農業等,建設國家仿製藥生產基地;在鄂州發展生物製藥、精準診療等;其他有條件市州發展生物製藥、生物農業等。
康養產業:形成以武漢為核心樞紐,市州為重要節點,縣市區為支撐的大健康服務網絡體系和健康食品生產體系;鼓勵湖北大別山區、武陵山區、秦巴山區和幕阜山區等自然生態稟賦好的地區建設一批康養旅遊示範小鎮、運動休閒特色小鎮,支持有條件的鄉(鎮)建設一批溫泉、爬山、食療、養老等特色康養基地;沿長江、漢江支持沿線旅遊景區提檔升級,著力把湖北建成長江國際黃金文化旅遊帶核心區。
新能源與新材料產業:在鹹寧、宜昌、恩施等地進行核電、頁巖氣等新能源開發;在鹹寧、荊門、黃石、隨州、恩施、潛江等地開發分散式風電,在黃岡、隨州、襄陽、仙桃等地布局建設集中式地面光伏電站;在荊州、武漢、襄陽等地推動能源裝備產業集聚發展;在襄陽、棗陽、隨州、大悟等地建設風光互補+儲能示範項目基地。
航空航天產業:以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為核心,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兩翼,荊門、襄陽、宜昌、荊州為支撐,輻射推動航空航天產業集聚發展。(吳文娟、餘欣然)
相關閱讀:
百家產業集群:構築「湖北製造」競爭力
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規模較大、集中度較高、成長性好、競爭力強,在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支撐體系和產業園區建設等方面有一定基礎,對全省產業集群發展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百家產業集群分布圖,對全省重點產業集群按照產業類型對標分類,可視化呈現全省產業集聚情況及產業鏈環節的地理分布,促進產業集群聯動合作,科學高效配置產業資源,推進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成長。
翻開產業地圖,110個全省重點成長產業集群星羅棋布,涵蓋高端裝備製造、顯示及智能終端、新材料、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等領域。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梳理名單發現,產業集群在我省分布情況為:武漢4個,黃石9個,襄陽10個,荊州11個,宜昌12個,十堰7個,孝感7個,荊門8個,鄂州5個,黃岡8個,鹹寧12個,隨州5個,恩施3個,仙桃3個,潛江3個,天門2個,神農架林區1個。如武漢市江夏區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集群、襄陽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宜昌市醫藥產業集群、黃石市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等。「芯屏端網」萬億產業集群,以武漢為核心的「晶片-新型顯示屏-智能終端-網際網路」集群格局,使得湖北在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浪潮中擁有較大的區域甚至全球競爭優勢。
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以「兩帶」為主架構,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汽車、軍民結合、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化工、食品等產業。
省經信廳介紹,通過打造重點產業集群,建設一批國內外知名特色產業集群,力推我省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吳文娟、餘欣然)
相關閱讀:
「產業地圖」如何出爐
產業地圖是如何描繪成形的?
省經信廳介紹,去年底,該廳圍繞「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產業發展布局,成立專題調研組,多次召開專題研討會,編制出產業地圖,將「布局圖」細化活化實化為「施工圖」。初稿出爐後,廣泛徵求了全省各地各相關部門意見。
據了解,產業地圖是在系統梳理全省區域產業發展現狀、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的基礎上,對各區域未來產業發展趨勢、發展優勢和產業鏈環節、產業資源等各類發展要素進行有效整合,是在摸清全省製造業發展「現狀圖」的基礎上,從產業和區域兩個維度描繪全省先進位造業集群建設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未來圖」,是細化實化「一芯兩帶三區」布局的參考性、指導性意見。
按「全產業鏈、全地域、全要素」精準謀劃全省「產業地圖」,突出產業協同,注重特色分工,破除地區之間的經濟、政策、產業和要素壁壘,形成區域之間、產業鏈上下遊之間協同效應,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發展板塊和經濟帶,推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吳文娟、餘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