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冰(微信ID:ohzhaobinglaoshi)
全文3100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面對同一個拍攝對象(風景、物品、人物等),攝影大師拍的作品和小白拍出來的東西,簡直就是天堂和地獄的差別。
其實,講書跟攝影的道理是一樣的。
面對同一本書,不同的講書作品給聽眾的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優秀的講書作品讓人聽完收穫滿滿、回味無窮,平庸的講書作品讓人覺得乏味無趣、毫無價值。
接下來,就來教你如何打造攝影大片般的講書作品。
一
講書「大片」的三個原則
·第一條:KISS原則·
攝影是減法的藝術。這一點,和講書的底層邏輯是相通的。
KISS = Keep It Simple & Stupid
直譯過來是「保持簡單和愚蠢」。更進一步,就是:
簡單、易懂
簡單到傻子都能聽懂。
由於講書的時間的限制,能傳遞的信息量非常有限。講書人不要指望做到面面俱到,把書裡所有的內容都擺出來;能講好一點,足矣。
還要注意的是,傳遞的內容不要故作高深,讓人聽著不明覺厲。真正的好的講書是大道至簡,讓人一聽就懂的。
·第二條:以書為綱·
好的講書,就像是好的翻譯。好的翻譯,要做到:
信、達、雅
信
指翻譯要準確,不偏離主題,不曲解原意。
達
指不拘泥於原文形式,翻譯的通順明白。
雅
指詞語要得體,追求翻譯的簡明優雅。
通俗的講,好的翻譯要同時兼顧內容、結構和文採。
好的講書,也是一樣,要以書為核心綱要,兼顧書中內容的準確性,表達結構的順暢性,呈現形式的文學性。
·第三條:以人為本·
寫書的、讀書的、聽書的、講書的,都是人。脫離人的講書作品,是沒有靈魂的。以人為本,說的是:
書是為人服務的,講書也是為人服務的
講書人一定要自問自答如下問題:
我講這本書能給聽眾帶來什麼?
聽眾為什麼要花時間聽我講書?
聽眾聽完後會有什麼啟發或改變?
二
打造講書「大片」的三步法
我們可以把攝影大師們的拍攝技巧遷移到講書上來,三步就能輕鬆搞定一篇講書稿了。
·第一步:找角度·
拍照要拍好,角度很重要。雙下巴和錐子臉,大長腿和小短腿,差別就在角度和構圖的選擇上。
選好解讀一本書的角度
是講書的關鍵功課。
找好角度有五個方法:
1.導圖法
畫出整本書的思維導圖,縱觀全局,掌控全貌,再選角度。
2.好奇法
問自己當初為什麼要看這本書,是衝著什麼而去的,對什麼好奇?
3.回顧法
看完書把書合上,回顧一下,整本書最精華的、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4.自由講書法
寫作領域有個自由寫作,就是不給自己設限,想到什麼寫什麼,要快要自由,不要在意語法文採。套用到講書上,就是拿起手機,打開錄音軟體,想到啥就講啥,天馬行空,求多不求精。然後,再回過頭來整理,講給身邊人聽,獲取別人的反饋,幫你選角度。
5.主題閱讀法
不只看這一本書,把相關主題的其他書也都找出來讀,還可以搜索下別人在網上寫的書評、讀後感。據此觸類旁通,相互啟發,達到1+1>2的效果。
·第二步:調參數·
調節相機的參數(光圈、快門、感光度)是攝影高手拍照前必不可少的動作。只是隨便摁摁快門,肯定沒辦法拍出好照片。
對於講書,「調參數」就是要精心的設計講書稿的開頭、中間、結尾。
講書的時長分配比例建議為:開頭10%-15%,中間75%-85%,結尾5%-10%。這樣,講書稿的整體局部,顯得更合理平衡。
比如,三分鐘講書作品,開頭30-45秒(100-150字),中間120秒(約400-550字),結尾15-30秒(約50-100字)。
開頭四招:
要點是要快速抓住聽眾的注意力,引發好奇。
1.講個故事
比如:2020年的疫情讓很多人一下子沒有了收入,而我卻因為一本書保持了每個月五位數的收入,這本書的名字是《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
2.提個問題
比如:你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一個20年煙齡的「老煙槍」戒菸的嗎?答案就在《這書能讓你戒菸》這本書裡。
3.給個結論
比如:《斷舍離》這本書告訴我們:從加法生活轉向減法生活很重要,並不是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帶來了心靈的變化。
4.列個數據
比如:《小王子》寫於1942年,是一本書非常了不起的書。它被翻譯成250多種語言,全球累計發行量超過5億冊,閱讀量僅次於《聖經》。
結尾四招:
要點是要加深聽眾的印象,讓人感覺回味無窮
1.金句升華
比如:開發人類智力的礦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難來促成的。(《基督山伯爵》)
2.總結回顧
比如:《李銀河說愛情》這本書討論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單身族。首先要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其次要努力發展事業,同時,要擁有自己的業餘愛好。學會讓父母明白你單身的快樂,不再催促你結婚,保持良好的心態,坦然面對來自社會的壓力。
3.號召行動
比如:快翻開這本 《旅行與讀書》,一起走進書中10個精彩絕倫的旅行故事,一起感受旅行與讀書的魅力吧。
4.重複排比
比如:思維模式是人的底層邏輯,當我們擁有更好的思維模式,當我們更多的處在成長型思 維中時,我們會擁有更好的人生。(《終身成長》)
中間部分,不同的書怎麼講?
要點是結構清晰、用故事思維描述,給聽眾以新知。
1.非虛構類經典書籍
顛覆聽眾原有認知,不要複述全部情節,只抓片段細節或某個人物,以小見大。
要表達出:這個故事大家原以為是XXX,其實是XXX…;或者,從XXX細節/人物,我們可以看出XXX…
2.致用類、工具類
先提出一個問題/痛點,再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法,同時交代下理由,要有乾貨。
比如:很多人都有拖延症,總是改不了(痛點)。這本書《自控力》可以幫你知道拖延症產生的原因,以及具體改變的方法(具體方法)…
3.人文社科、傳記哲學、歷史科普
把專業術語「翻譯」成人人都能聽得懂的大白話,發掘和聯繫與聽眾間的現實意義。
要表達出:這些歷史/現象的背後,其實都有一個XXX的原因/規律,它帶給我們的思考/啟發是XXX…
·第三步:精修圖·
大師級攝影作品的呈現,最終離不開精雕細琢的後期修圖。同樣的,講書稿完成了大致設計後,還需要經過精心的打磨,從90分提升到100分。要知道:好的講稿都是改出來的。
講稿需要經過不厭其煩、逐字逐句的修改。如果是三分鐘的講書,尤其要做到突出重點,語言精簡,大家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演講死於話多》。
重點講講讓講書作品脫穎而出的四個方法:
1.價值感
講書一定要把書中有價值的部分挖掘出來,呈現給聽眾,讓聽眾聽完若有所得,有滿滿的收穫。
最好不僅有理論,還要有能實際操作的具體步驟,列出個「1、2、3」的行動指南,讓人你聽了立馬就能上手去用。
2.幽默感
講書要做到有料、有用,可以算及格了;要讓聽眾聽著輕鬆有趣,才顯功力。我聽過很多精彩的講書作品,都是非常風趣、幽默、接地氣的。
不過,普通人要提升幽默感,並不容易,請參考 《不會幽默怎麼辦?史上最全教案來了!》。
3.真實感
沒有眼花繚亂的技巧也沒有關係,真誠的分享本身就是最好的套路。不要編故事,不要刻意「賣慘」或誇大事實。真實感,才是最重要的。
我見過很多表達很「樸素」的講書人,他們憑著對書籍的熱愛,通過真實的故事和獨特的視角,真誠、真心地表露自己的情感,一樣可以俘獲聽眾的共鳴和喜愛。
4.獨特感
要在眾多講書作品中嶄露頭角,讓人眼前一亮,就要打造獨特的個人風格,製造強烈的辨識度,也就是咱們常提到的「人設」。
說實話,一個人很難做到什麼書都能講。專業的人講專業的書,一個人只講一類書,甚至只講一本書,用「一招鮮,吃遍天」的策略,反而更好。比如,蔣勳講《紅樓夢》,易中天講《三國演義》,鮑鵬山講《水滸傳》。
對於普通人而言,還可以從職業、身份、特長、經歷等角度進行深度挖掘,打造獨特感。
如果你是個魔術師,如果你是一個創業成功的三胎寶媽,如果你唱歌特別好聽,如果你曾有過一段撕心裂肺的人生經歷,只要善加利用,結合書籍呈現出來,都能給聽眾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三
小結
講書「大片」的三個原則
1.KISS原則:Keep it Simple & Stupid2.以書為綱:做到「信、達、雅「3.以人為本:講書是為人服務的
打造講書「大片」的三步法
1.找角度:選好講書角度2.調參數:設計開頭、中間、結尾3.精修圖:精心打磨講稿
學會講書「大片「的技巧
祝你打造出大師級講書作品
以上內容節選自最新快閃課《三分鐘講好一本書》。更多精彩課程,歡迎持續關注趙冰老師。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