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坐地鐵,聽到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對話。
一個媽媽說他們家小孩今年託福沒考好,Top50的大學可能沒戲了;另一個媽媽聽了這話笑了,勸到:「你也不用太著急,我家妹妹當時語言成績也不高,去了個七十幾名的學校,現在不是照樣在投行上班,沒差的!」
是啊,再好的託福成績、排名再高的學校都只是漫長學習生涯的一個開始,畢竟能進同一個學校的孩子,水平和實力大都不相上下。可是進了一個排名好的學校,在某種程度上就等於名校光環上身,孩子畢業相對好就業,所以排名這個東西我們到底該不該看?目前市面最被家長朋友們熟知的四大排名分別為《QS世界大學排名》、《USNew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和《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而這四個裡面最常見的是QS和USNews。
我們今天這篇文章的宗旨是勸家長朋友不要過於看重排名,那現在就來逐一分析最常用的兩個排名,看看他們的評判標準分別是什麼?哪些標準是我們應該注意的?哪些標準是帶有強烈商業化色彩可以被忽略的?
QS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由英國一家名叫Quacquarelli Symonds的教育升學機構發布。
自2004年起,每年9月都會根據學術領域的同行評價(佔40%)、單位教職的論文引用數(20%)、教師/學生比例(20%)、全球僱主的評價(10%)、國際教師比例(5%)和國際學生比例(5%)來對世界的各所大學進行評價。
那咱們比較熟悉的兩個學校舉例:USC和UCLA在2018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上分別為132和33,兩個學校之間的排名竟然相差了近100名。
UCLA在學術領域同行評價、單位教職論文引用數量和全球僱主評價上都拿到了接近滿分的分數,唯一落後USC的只有國際學生比例,而這一項也是近幾年來被大家吐槽最厲害的。
上圖為UCLA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各項所獲分數
上圖為USC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各項所獲分數
不少教育屆人士認為,以美國代表的一眾學校為了提高自己的國際聲譽和排名,不惜大力擴張增加了許多「野雞專業」來增加國際生源(和州內學生相比,國際學生的學費通常要翻好幾倍),然後拿雜牌專業賺到的錢去補貼學校的王牌專業,達到所謂的「雙贏」。
但是,如果國際學生數量真的那麼有用,那為什麼USC會在排名上輸UCLA這麼多?
我們不能聽信一家之言,那就再看看USNews世界大學排行榜。
USNews全名叫U.S. News & World Report,與《時代》、《新聞周刊》齊名,是美國第三大新聞雜誌。
從1983年起開始對美國境內的大學展開數據排名分析,對很多選擇去美帝留學的家長朋友來說,這是他們必看的一個大榜。
不同於QS的評分體系,USNews用13項指標來衡量世界大學的排名:全球調研聲望、地區調研聲望、學術刊物出版數量、著作數量、參加學術研討會議數量、論文引用影響力、論文引用數量、出版刊物佔被引用量的10%以及國際合作比重等等。
2018年USC在USNews世界大學上的排名是62,UCLA的排名是13,兩個學校之間的排名差距縮小至49,USC主要輸在了學術刊物出版數量、著作數量、論文引用數量等項目。
要是按照我們一貫Top50/Top100的邏輯,同一年同樣的世界大學排行榜,USC一個可是進了Top100,一個卻出了Top100。
在我們看覺得沒什麼,可是鄰居家小孩就是因為學校的排名問題,某航空公司連一面的機會都沒給她,因為那家航空公司只招QSTop100的學生!
USNews表示不服!
你就說坑不坑吧。
更有意思的是下面這個榜——USNews 2018年美國大學綜合排名。
在這個排名的評分體系主要分為兩部分:一個部分是來自學校自身提供的材料和數據,其中包括學校六年的畢業率和學生一年內的轉學率、新生錄取條件、教學條件、學校支出、校友捐贈等;另一部來自校外人員的審查,審查的對象大都是學校校長、招生辦、教務處等。
這次UCLA和USC並列第21名!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估計各位家長朋友也是哭笑不得了。
沒辦法,誰讓現在是留學熱呢!
我記得家長群裡的Alex媽媽,她們家兒子當時就是花著衝Top20的錢,結果去了個Top100的學校。
Alex家在四五線小城,當地的留學中介一個手都數得過來,Alex媽媽聽人介紹選了「最靠譜」的那一個。
Alex自己的託福成績和GPA都拿的出去手,按理來說申請Top20是十拿九穩的事情,可萬萬沒想到,那個中介打著所謂的穩妥大旗,一定要Alex選幾個保底學校。
Alex自己當時很費解,因為他覺得再怎麼保底自己也不至於選什麼Top100的學校吧?
虧就虧在了第一次出國,沒經驗,他就只好把全部希望都壓在了中介上。
誰知道中介為了保證自己的錄取率和中介費,壓根就沒好好給Alex申請Top20名校,這都是Alex媽媽後來打聽出來的。
根據參考消息的報導,以澳大利亞為例,一旦中介幫助學生推薦學校成功,澳大利亞的高校通常會向留學中介支付學生第一個學期學費的10%-20%,作為中介的佣金。
而很多時候,這些高校就是所謂的保底學校。
現在不少留學機構和國外大學抓住了咱們中國家長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教育的心理,就想把我們當成肥羊狠宰一把!一些所謂的權威排名,很多時候只是粉飾太平的面子工程罷了。
通過咱們今天的例子,一個學校的好與壞,幾家排名真的說明不了什麼。
如果咱家孩子是牛娃也罷,世界前十那幾所怎麼選都不會太差;可是現實是,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普通的,不是網絡新聞上的那些天才少男少女,那如何從上百所學校中找到最適合的那所就很重要了!
就像我們之前說過的無數次,看專業排名!看師資力量!看校友帶娃飛的能力!
一個學校綜合排名再好,孩子所在的專業不好,請問學校怎麼會把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在娃兒所就讀的專業呢?
沒有學校的資金投入,吸引到好老師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畢竟人都是往高處走的。
最後,對隻身在外的留學生來說,校友這個人脈就是「出外靠朋友」的朋友啊!小到找實習大到找工作,都離不開校友們的提攜和推薦。
擦亮眼睛。
放平心態。
忘掉那些雞頭鳳尾的言論。
沒有了這些有色眼鏡,才能找出最適合孩子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