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成績排名應該公開嗎#
歡迎關注我,一起分享更多的育兒及家庭教育知識。
近日,杭州濱江區試行班級微信群公約:教師要保護學生隱私,不得公布成績排名、優劣對比。這個消息也引起了網友熱議,有的支持,有的反對,各有各的理由。
我作為一名學生家長,孩子從小學進入到初中,也經歷過公立、私立學校的從公布排名,變成不讓公布排名,又到公布,又不公布的反覆變化,關於是否該公布學生排名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議。
我在一些家長群,學校群,以及和很多家長聊天中,聽到過很家長關於這個問題的觀點看法,總的來說可以歸納為一句話:痛並樂此不疲!
排名是把雙刃劍,有人歡喜有人憂。
學生成績排名可謂一把雙刃劍,有人歡喜有人受傷。世上很多的事情本身都有利有弊的,有人喜歡,自然也會有人反感。不能因為有人反感不喜歡就取消不公布,我認為還是要看絕大多數意願為參考前提,看利大與弊還是弊大於利。
俗話說:兩權相害取其輕,就是這個道理。
針對這個消息,歸納出根據大家主要爭議的兩個問題:
一是學生成績排名該公開嗎?二是「成績排名」是否屬於個人隱私?我們來分別討論一下這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學生成績排名該公開嗎?
1、有沒有必要排名?
我看到有不少人爭議的不是公不公開,甚至認為不應該排名,說是會讓孩子和家長接受不了。正因為這種擔心,所以,在小學階段,大多數學校已經取消了成績排名,甚至連分數都不允許公布了,家長只知道自己孩子考了多少分,班上其他同學什麼情況,一概不知。
這個做法從出發點來說,是給孩子減壓所致,從學習的壓力到心理的壓力,結果就成了封閉式了,其實不管小學、初中、高中,孩子不都是在相互競爭嗎?如果不能知已知彼,又如何進步?
2、要不要公開成績排名?
對於大多數普通百姓人家來說,希望孩子通過讀書考取大學或是考取一所好的大學,然後畢業後找個好工作,這是一般為人父母的期望。
然而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下,九年制義務教育讀完後,中考、高考都是競爭非常激烈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成績分數的高低自然成了決定因素。
家長希望知道自己孩子在班上的排名情況,在學校的排名情況,然後評估自己的孩子處於什麼位置,家長就會心理有數。學生的成績排名往往決定著孩子能上什麼學校。
有很多家長會說,公開成績排名,成績好的家長和孩子會自豪,成績差的家長和孩子會自卑沒面子。我想說的是,你如果是成績差的孩子,為什麼不可以努力去向好的同學學習,去向他們看齊。
難道不讓別人知道自己成績差,自己就可以不努力了嗎?就可以掩耳盜鈴了?其實很多時候,家長都是站在自己的「面子」上說事,認為孩子成績差,會讓自己在其他家長面前沒面子。
中國人素來有「家醜不可外揚」的護短心理,也正是這種心理地影響下,很多孩子都被慣成了經受不了打擊,受不了挫折,抗壓能力十分弱,有點什麼事就如意就要死要活的,這都是從小在順境中呆慣了。
第二個問題:「成績排名」是否屬於個人隱私?
1、學習本來就是自己的事情,別人可以不知道。
這個其實沒什麼好質疑的,自己的成績和排名都算是自己學習行為的結果,而學習本身就是個人的行為。可是算是隱私,但這種隱私其實意義是不大的,還是那句話,成績好的不怕人知,只有成績差的才不想人知。
而實際上,一個班上哪些同學成績好,哪些成績不好,同學、家長其實心理也是有數的。而成績差的同學往往又不是大家關注的對象,大家都是在向好的看齊,不會在意哪些人考不及格,而是會問哪些人考了100分。
2、這種「隱私」可以隱多久?
小學成績我們可以捂著,初中可以捂著,中考呢?能不能考上高中?如果幸運地考上了高中,三年後的高考呢?能不能考上大學?這不都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嗎?
如果我們認為自已隱身在黑暗中沒人發現,沒人注意就安全了,就舒適了,那麼自己就沒有想走到光明中的動力和願望。
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喜歡呆在自己的舒適區,因為沒有壓力,不去比較,認為這樣也過得挺好。
可是一個人的眼光要向前看,要向遠看,向四周看,才會發現更多的人比自己努力,比自己優秀,才會驚醒夢中人,才會警醒自己,必須要努力前行才對得起自己。
3、正確看待成績排名,積極引導孩子成為一種動力。
從小到大,我們都是在各種比較中長大,不管你承不承認,接不接受,家長要考慮的不是要不要公開成績排名,是不是隱私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排名,讓自己和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處於什麼位置,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引導孩子制定自己的學習或者追趕目標。
所以說,我們要把排名當作鞭策孩子努力學習的動力,鞭策家長更有好的監督和幫助孩子進步,而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而固步自封,認為兩耳不聞窗外事,自己就安全了。只有自己越來越進步,才能跟上優秀者的腳步。
(配圖源於網絡,侵聯刪)
本文原創|小李廣|歡迎關注我 ,一起學習更多的育兒及家庭教育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給小李廣點讚並分享給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