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變化,學生的學習分數以怎樣的形式公布也有了時代要求。
一、七八十年代,學生每學期就大考一次,一次年終考試,一次升級考試,每次的考試成績都要用毛筆字寫在大紅紙上,然後張貼到學校大門口或者最顯眼的牆上,全村的老百姓都來觀看,討論傳揚著誰家孩子上學好,誰家孩子上學不行,那時候,上學好的孩子是全家的驕傲,每個孩子的學習成績是全村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二、九十年代末到2010年,這二十年,學習成績依然是要排名的,大型考試還會將學生的排名通知家長。學生學習的好壞,老師會以排名的前後來定位學生是否進步,並以此督促學生好好學習,不斷進取。
三、2010以後至今,隨著教育上的問題越來越多,家長和老師的矛盾越來越深,學生的心理越來越脆弱,學習成績到底以怎樣的形式來發布也成了一個問題。
第一個階段是不公開考試成績和排名,只讓學生自己知道,至於學生是否告訴家長,怎樣告訴家長就不得而知了。第二階段是不公開學習成績,不進行排名,只讓學生自己知道自己的分數,但不知道排名多少,同樣家長最多也只能知道自己孩子的考試成績,而不知道排名多少。第三階段是學習成績以等級的方式告訴學生,學生和家長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具體成績和排名。只知道自己孩子的學習大致學得怎麼樣。現在多地對學生的成績採取第二三階段的公開方式,特別是大型考試,比如期末考試,因為涉及各學校和老師的教學成績,因此試卷大多不會發給各學校,因此各學校也無法將試捲髮給學生,只知道一個沒有排名的成績或者等級。
但是既不告訴學生成績也不告訴學生等級的學校至今很少,畢竟學生學了一學期了,期末考試作為檢測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一點信息也不透露給學生是不可能的。
那為什麼現在學校採取不通知家長,而只告訴學生自己考試成績或考試等級呢?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減少家長與學校和老師之間的矛盾
現在的家長對學生學習的關注度普遍很高,如果覺得自己的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有些家長就有可能找老師換位置,或者讓老師給自己孩子「吃小灶」。或者有些家長抱怨老師沒有教好自家孩子,或者積聚一些矛盾等,因此隨著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學校也不得不採用避免矛盾產生的方式。
2、減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
因為家長對孩子學生成績的嚴格要求,孩子學習不好,造成無數家庭的煩惱和焦慮,而獨生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又差,因此來自家長和學校的雙重壓力,讓有些學生無法承受,因此離家出走或做出過激行為的屢屢發生。因此不利於家庭和諧和學生的健康成長。
3、教育部門的規定
近年來,各地教育部門為了給中小學生「減負」,不斷要求弱化學生的成績和排名,例如今年北京教育局就發布了不允許公開發布學生成績和排名的通知,甚至也要求家長不要曬娃,引起其他家長的恐慌。如下圖所示:
總之,學生成績或者學習成績等級目前學生是可以知道的,如果家長想知道只能問自己的孩子了。不知大家對學習成績是否應該公開發布有沒有其它看法,歡迎大家補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