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批蔡英文推出「酷碰券」政策是假紓困真圖利

2020-12-10 中國經濟網

中國臺灣網4月20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民眾黨「立委」邱臣遠、蔡壁如今日於臺灣」立法院」民眾黨團辦公室召開記者會表示,蔡英文說,酷碰券是振興不是紓困,既然是振興就應該雨露均沾,而非獨厚特定廠商。

邱臣遠表示,這次酷碰券發放的規劃,眾多非現金支付的渠道都被排除了,包含會員數未滿100萬的電子支付業者「悠遊付」、悠遊卡、一卡通和信用卡,使用NFC感應的電子支付如Apple Pay、Google Pay也都沒包括在內。目前臺灣非現金支付佔38%,2月份信用卡2184億元(新臺幣,下同)、電子票證(悠遊卡、一卡通)等61.9億元,而電子支付(街口支付、LINE Pay等)是最少的,僅27.8億元。

蔡壁如表示,民進黨當局「經濟部」想要順便推動非現金社會,其實有很多渠道,現在用當局舉債來獨厚少數電子支付平臺衝用戶數,恐成為本末倒置的作法,臺當局也不應該設下高門檻圖利特定業者。臺灣民眾黨主張應直接將折扣交給消費者,讓民眾自由選擇電子支付平臺,讓市場決定救哪些商家,振興庶民經濟,對產業升級有長期的價值。(中國臺灣網 王怡然)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中國臺灣網

相關焦點

  • 兩岸資訊丨蔡英文推出紓困政策,是誠心紓困,還是一場拙劣表演?
    對待農民,紓困政策一路綠燈,給予了農民扶助資金。而對於漁民和臨時工等群體來說,苛刻的條件只能讓他們止步相望。民進黨當局所推出的紓困政策,究竟是誠心誠意地幫助困難人群,還只是進行拙劣的表演,來向人們展示政府的負責任。如此赤裸裸的差別待遇,究竟是什麼原因?
  • 臺灣民眾苦等三個月,振興「三倍券」竟變振興「三杯雞」
    昨天,臺行政機構終於推出醞釀了三個月之久的所謂紓困振興「三倍券」,蘇貞昌非常得意於「一千換三千」的設計,強調民眾先花錢一千元買三千元券,「讓錢變大」,就能刺激消費。不過蘇貞昌這套「變大術」的把戲立馬被外界形容為用民眾的血汗錢拉抬振興券績效,頗有江湖郎中賣藥的「氣口」。
  • 臺當局發振興券刺激消費 還要民眾「先掏錢」
    文/歐尼(鳳凰網《臺灣日月談》特約作者)首發於鳳凰新聞客戶端研擬了超過三個月的「振興券」方案終於出爐,從「酷碰券」到「振興三倍券」,名稱換了,卻沒換腦袋,蔡當局宣稱,振興券上路可以創造逾260億元人民幣的產值,卻招來臺灣民眾罵聲連連,還被民眾譏笑,糟得可以得諾貝爾獎。
  • 國民黨表態:支持蔡英文發現金補助
    臺行政部門針對新冠肺炎紓困(補助),推出「酷碰券」,不理會國民黨力主「發現金」。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今晚索性在他的臉書發起「啟臣民調」,調查民眾認為補助政策應該「發現金」還是「酷碰券」?短短9分鐘已有812人投票,贊成發現金高達98%。
  • 不倫不類的「振興三倍券」
    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宣布推出「振興三倍券」刺激消費,他表示,過去一段時間聽取各方指教,他已經責成「政務委員」唐鳳,「有任何破綻唯你是問」,已經立好「軍令狀」。  振興券紙本面額分別為500元(新臺幣,下同)4張、200元5張,誇張的是券面印上「三倍券」3個字,這又是好大喜功的蘇貞昌個性使然,但不明究理者可能誤以為500元的券可以抵1500元、200元的券等同600元,不然怎會叫做「三倍券」?
  • 酷碰券遭噓爆 臺經濟部門改納「電子票證」
    結合行動支付的酷碰券遭噓爆,臺經濟部門確定大改,方向上改納「電子票證」,將悠遊卡、一卡通納入,並考慮發放「紙本抵用券」,讓民眾易於使用,至於消費券則不會考慮。改版細節仍需整體討論後推出,原期待4月底、5月初上路,勢必再往後延。
  • 臺灣商家連喊慘慘慘,國民黨開記者會力挺發現金紓困
    為了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對臺灣經濟造成的衝擊,臺立法機構近日三讀通過「紓困振興特別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共追加1500億元新臺幣預算,其中111億將用於發行「酷碰券」,但連日來在臺灣社會引發反彈聲浪。23日,國民黨召開記者會,繼續邀請業者表達對發行「酷碰券」的反對意見。
  • 蔡英文當局「前瞻」3300億將闖關,民眾黨批執行率差「民眾無感」
    蔡英文當局為期8年的「前瞻計劃」將進入下半階段,總金額達3300億(新臺幣,下同)的預算,預計未來1個月內將在立法機構「三讀」。但民眾黨今出面強調,新冠肺炎疫情到來,讓臺灣面臨極大變局,且目前「政府」也已匡列2100億的紓困振興預算,前瞻計劃有必要配合「後疫情時代」進行宏觀調整,不應急著籌編第二期「前瞻」特別預算。隨著蔡英文第二任期即將到來,8年8千4百億的「前瞻計劃」下半場即將展開。
  • 蔡英文臉書宣傳紓困計劃 朱立倫:紓困專線根本打不通
    華夏經緯網4月24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當局啟動紓困方案,且多次開記者會宣稱已有多少民眾受到協助,蔡英文也特地在臉書發文。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卻在臉書透露,這幾天,許多朋友跟他反映,「1988」、「1957」紓困專線,永遠打不通!許多人無法獲得補助。朱立倫沉痛呼籲「實實在在做好紓困,才能解決民眾問題」。
  • 三倍券都花出去了?黃士修曝一重點打臉臺灣當局
    [新聞頁-臺海網] 華夏經緯網12月2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當局為振興經濟推出的三倍券即將到期,而蔡英文也呼籲民眾趕快用掉三倍券,並指當局最後決定不發現金,而是三倍券的初衷,主要就是為了振興臺灣經濟。
  • 三倍券都花出去了? 黃士修曝一重點打臉臺灣當局
    華夏經緯網12月2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當局為振興經濟推出的三倍券即將到期,而蔡英文也呼籲民眾趕快用掉三倍券,並指當局最後決定不發現金,而是三倍券的初衷,主要就是為了振興臺灣經濟。對此,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質疑三倍券的效果,並指出重點是在替代消費比例,他還要當局別把疫情後經濟復甦當成三倍券的功勞。
  • 韓國瑜否認直線對決蔡英文 批判紓困案太亂
    (圖/記者黃世澤攝)    外傳高雄市長韓國瑜將在5月20日蔡英文第二任期就職當天,再度與蔡英文直球對決,韓國瑜今天趕忙澄清「我們需要的是合作,不是對決」。但韓國瑜借「萬元紓困之亂」炮打民進黨當局,指紓困散亂,造成民心慌亂與憤怒。
  • 民進黨當局「振興券」7月上路 遭批換了名字的「酷碰券」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5月27日訊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針對臺當局行政機構擬推出付1000元(新臺幣,下同)換3000元的「振興券」,國民黨指出「給太少、發太慢、太複雜、太沒力」等四大問題,7月上路更是緩不濟急,使用方式跟紓困方案一樣繁雜,導致效果打折仍需縣市政府自行加碼。
  • 蔡英文12年前貼文籲「發現金」與今「三倍券」相悖
    民進黨當局發放「振興三倍券」方案公布之後,受到島內各界的批評和質疑,藍營堅持發現金更好,還翻出2008年,時任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的網絡發文,說當時蔡英文批評馬英九當局的消費券,一樣也是要求「發現金」,這簡直是跨時空打臉蔡英文。
  • 喊話馬英九領三倍券 蔡英文:不要害怕 趕快去
    蔡當局推「振興三倍券」,被前領導人馬英九批評太複雜,蔡英文今天向馬喊話「我要跟馬英九說,不要害怕,趕快去,一點也不困難」。至於「行政院」擬推出紓困3.0,她說,主要是協助相關產業,讓產業動能不要流失掉。
  • 新能源政策不理「公投」 羅智強:蔡英文把民眾當屁
    新能源政策不理「公投」 羅智強:蔡英文把民眾當屁 2019年02月01日 13:5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2月1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當局「經濟部」31日公布新能源政策,蘇貞昌「新內閣」上任後重申且宣布核一、二、三延役與核四不可能重啟,蔡英文當局無視2018「以核養綠『公投』」結果,執意延役舊核電廠。
  • 「振興三倍券」一地雞毛,蔡英文這次怎麼洗白自己?
    【環球網報導】臺行政機構日前推出「振興三倍券」措施以振興島內經濟,民眾已可通過超市、郵局、信用卡綁定等方式領取使用。臺灣《聯合報》報導稱,有許多規模較小的商家擔心太過麻煩而不收「三倍券」,引發部分民眾的不滿,有網友發問「三倍券哪一步走錯了?」對此,有許多人認為第一步就錯,「從12年前反馬英九『消費券』時就錯了」。
  • 蔡英文滿意度創新低 臺灣學者:民眾對交通政策不滿
    華夏經緯網8月1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指標民調上午公布最新民調,民眾對於蔡英文的「執政」表現,45.5%滿意、39.8%不滿意;在信任度方面,49.2%民眾信任蔡英文、32.5%不信任。民眾對蔡英文的信任度與滿意度皆首次低於50%。    據報導,臺灣學者直言,蔡當局自稱最會溝通,卻沒有從民眾的角度研擬政策,當然會引起民眾的反彈。
  • 臺灣行政機構推出23億振興抵用券 各界質疑聲浪不斷
    央視網消息:因為新冠肺炎對島內各個產業造成的衝擊,臺行政機構12日宣布將推出23億元新臺幣振興抵用券,不過,這種振興抵用券要和住宿綁定,此消息一出各界質疑聲音不斷。臺行政機構12日宣布將推出23億元新臺幣振興抵用券提振經濟。據了解,這種振興抵用券將會隨住宿發放,每房800元新臺幣,可以用在夜市、商圈、餐廳與文化活動等4個領域,不分區域、全臺通用,要等到疫情趨緩才發放。不過,根據網絡媒體的民調顯示,有六成五的民眾不會因為要使用抵用券到外縣市住宿。
  • 蔡英文想和馬英九比拼經濟,卻因「三倍券」慘遭打臉
    「藍委」昨天拿著預算書,質疑臺當局行政機構發放「振興三倍券」的行政成本不斷增加,批蔡英文、蘇貞昌「亂花錢」。經濟主管部門一時難以回應,直到今天下午才給出說法,結果數字裡仍暗藏玄機,成本更是比馬「政府」時代的消費券高出許多,狠狠打臉了蘇貞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