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振興券」7月上路 遭批換了名字的「酷碰券」

2020-12-20 廈門網

  王育敏。(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5月27日訊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針對臺當局行政機構擬推出付1000元(新臺幣,下同)換3000元的「振興券」,國民黨指出「給太少、發太慢、太複雜、太沒力」等四大問題,7月上路更是緩不濟急,使用方式跟紓困方案一樣繁雜,導致效果打折仍需縣市政府自行加碼。

  針對「振興券」6月中旬啟動預約,預計7月上路的安排,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表示,經過5個多月的疫情肆虐,島內經濟已跌入谷底,等到7月才發放根本緩不濟急。而且「振興券」在使用和領取上太過複雜,除了實體券也要結合行動支付、電子票證和信用卡等多種方式才能使用,相關細節複雜繁瑣。除使用上的限制多之外,哪些可以消費、折抵,哪些不行,也讓民眾無所適從,恐怕「振興券」只是換了名字的「酷碰券」而已。

  王育敏指出,許多縣市政府已經等不及民進黨當局慢半拍的「振興券」,紛紛出招救經濟,例如高雄市長韓國瑜6月1日起推出消費發票抽獎、景點免費、發放50萬張50元消費抵用券等。至於民進黨當局所推的「振興券」,拖得越久越只會讓效果事倍功半。

  王育敏強調,世界各地都以「發現金」的方式來紓困振興,但蔡當局始終不願意接受國民黨「發現金、救經濟」的建議,又因「馬英九心結」而排斥發放消費券,盼蔡當局拋棄成見,以人民利益為優先,以快速、直接、簡單、有效的振興方案解決經濟問題。(中國臺灣網劉璐璐)

相關焦點

  • 臺當局發振興券刺激消費 還要民眾「先掏錢」
    文/歐尼(鳳凰網《臺灣日月談》特約作者)首發於鳳凰新聞客戶端研擬了超過三個月的「振興券」方案終於出爐,從「酷碰券」到「振興三倍券」,名稱換了,卻沒換腦袋,蔡當局宣稱,振興券上路可以創造逾260億元人民幣的產值,卻招來臺灣民眾罵聲連連,還被民眾譏笑,糟得可以得諾貝爾獎。
  • 民進黨當局推「振興券」,逾八成民眾不買單,「在野黨」也罵翻
    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今(2)日宣布「振興券」相關政策,臺灣民眾需以1000元(新臺幣,下同)現金換3000元振興券,可事先透過郵局等管道取得實體及電子券,自暑假(7月15日)開始消費到年底(12月底),實體券包括500元券4張、200元券5張,預算規模近500億元。
  • 不倫不類的「振興三倍券」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再批,政策關在象牙塔裡擬定,盼臺行政機構廣納民意,不要閉門造車。圖源:Facebook  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2日得意洋洋地召開「三倍券」記者會,自吹自擂「好領、好用、好刺激、最溫暖」,叫人啼笑皆非。振興券7月15日才會上路,許多商家、攤商早已撐不下去,等7月中再倒一片,三倍券恐怕沒那麼好用!
  • 酷碰券遭噓爆 臺經濟部門改納「電子票證」
    結合行動支付的酷碰券遭噓爆,臺經濟部門確定大改,方向上改納「電子票證」,將悠遊卡、一卡通納入,並考慮發放「紙本抵用券」,讓民眾易於使用,至於消費券則不會考慮。改版細節仍需整體討論後推出,原期待4月底、5月初上路,勢必再往後延。
  • 吐槽「三倍券」蠢?臺灣這麼窮它都能套現
    現在步驟繁瑣冗餘,為難折騰的是民眾商家,民進黨當局卻能坐享清福,兩面收割,既能讓民眾和商家感恩承情,更能用「購買-兌領-消費-兌換」拖延兌現時間,還能以「一千變三千」這道障眼法,先從買券消費的民眾那裡套現百億。蔡英文從3月份就打嘴炮說,要發錢給臺灣民眾去消費振興經濟,還想了個很潮的名字叫「酷碰券」。
  • 各式振興券錯綜複雜 「藍委」嘆:像極了愛情
    國民黨「立委」鄭正鈐在臉書上表示,「各式振興券像極了愛情」。(翻攝自鄭正鈐臉書)    從振興三倍券7月15日上路開始,民進黨當局為刺激消費,還發放藝FUN券、動滋券等加碼補助。不過,有不少人因為領不到而抱怨連連,而日前國民黨「立委」鄭正鈐則跟上最近正夯的「像極了愛情」新梗,指領取各式振興券的過程,像極了愛情。
  • 臺灣民眾苦等三個月,振興「三倍券」竟變振興「三杯雞」
    昨天,臺行政機構終於推出醞釀了三個月之久的所謂紓困振興「三倍券」,蘇貞昌非常得意於「一千換三千」的設計,強調民眾先花錢一千元買三千元券,「讓錢變大」,就能刺激消費。不過蘇貞昌這套「變大術」的把戲立馬被外界形容為用民眾的血汗錢拉抬振興券績效,頗有江湖郎中賣藥的「氣口」。
  • 三倍券很詭異?臺名嘴痛批民進黨:圖利到吃相難看
    (中時資料照 張鎧乙攝)    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近日宣布推出「振興三倍券」刺激消費,每人支付1000元換3000元三倍券,從7月1日起預購紙本券或綁定數位券消費方式,藉此刺激經濟。政策曝光後,外界出現正反聲浪,對此,島內名嘴黃智賢5日在個人社交帳號上痛批,「三倍券是一個詭異的東西」,並質疑民進黨當局從中圖利4大支付平臺。
  • 「振興三倍券」一地雞毛,蔡英文這次怎麼洗白自己?
    臺媒報導截圖    臺「行政院長」蘇貞昌6月初宣布「振興券」措施,定名為「三倍券」,希望通過「花1000元(新臺幣,下同)換3000元『振興券』」的方式,刺激民眾消費    《聯合報》注意到,有網友在島內網絡論壇PTT發文表示,「三倍券」初衷是振興經濟,一開始因需要綁定行動支付被批,如今發放實體券,又被一些商家拒收,直言「三倍券」政策「一步錯,步步錯」,該網友發問「三倍券哪一步走錯了?」
  • 民眾黨批蔡英文推出「酷碰券」政策是假紓困真圖利
    中國臺灣網4月20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民眾黨「立委」邱臣遠、蔡壁如今日於臺灣」立法院」民眾黨團辦公室召開記者會表示,蔡英文說,酷碰券是振興不是紓困,既然是振興就應該雨露均沾,而非獨厚特定廠商。
  • 振興券救消費?島內加盟業者:恐緩不濟急
    華夏經緯網3月5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當局提出發放「振興抵用券」措施,將針對全臺餐飲、商圈、夜市及藝文等4類範疇,補助共約35萬家業者,金額大概在600到800元(新臺幣,下同)之間,希望在疫情衝擊期間,達到全臺適用、立竿見影的紓困效果。
  • 「三倍券」變「三倍倦」!羅智強狠酸:領券不如辦張民進黨證
    民進黨當局推出「紙本振興三倍券」(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7月15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當局推出的「紙本振興三倍券」今日可開始領取,民眾到郵局支付1000元新臺幣即可換取3000元新臺幣的三倍券,但有人擔憂,此次
  • 親自宣布推行「振興三倍券」 臺「行政院長」引發「調情」爭議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3日報導,蘇貞昌2日在推行「振興三倍券」的記者會上信誓旦旦地宣稱已立好軍令狀,「三倍券若有任何破綻,唯唐鳳(政務委員)是問」,引發島內對於蘇貞昌藉機推卸責任的批評。3日,臺「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解釋稱,這其實是蘇貞昌與唐鳳兩人開會時常玩的梗,蘇常請唐鳳扮演黑客,因為唐鳳往往說「我有問必答」,蘇便回復「我唯你是問」,「兩人就像情侶一樣調情」。
  • 人民日報海外版:罔顧民意 民進黨當局胡作非為
    民進黨當局近日粗暴駁回島內中天新聞臺換發執照申請,導致其將被實質「關臺」,引發民怨沸騰。臺灣輿論痛批,民進黨為打擊異己和煽動「恐中抗中」不擇手段、胡作非為。 電影《少林足球》有句經典臺詞:裁判、球證、旁證全是我的人,你怎麼和我鬥?這用在中天近來的遭遇上再合適不過。
  • 「振興三倍券」被網友酸「三振券」
    振興三倍券終於要上市了,但漏洞百出,被網友戲稱「三振券」,與馬英九時期消費券最大不同,是納入電子票證(悠遊卡、一卡通等)、電子支付(臺灣Pay、街口、LINE Pay等)與信用卡,倉促上路,仍有3大漏洞未能解決。
  • 臺灣旅遊業者憂「自殺死的比疫情多」,怕當局「馬後炮」搞突襲
    清明連假時臺灣觀光景點湧入大批遊客,迫使臺當局防疫中心在假期中途突然對11處景點發出最高級警報。面對即將登場的五一連假,臺灣旅遊業者求自救,正研擬」防疫旅遊」,自訂防疫計劃。業者也呼籲「政府」讓振興券、酷碰券等紓困振興配套提前上路。
  • 民進黨當局拋「香港人道援助行動項目」,被批換湯不換藥、專騙傻子
    有臺媒發現,負責執行該項目的「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是個遭虛級化的「冷衙門」,對此,香港《大公報》19日發表評論稱,民進黨當局此舉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用來唬弄香港的「黃絲」,難怪香港輿論說「民進黨這個方案專騙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