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今(2)日宣布「振興券」相關政策,臺灣民眾需以1000元(新臺幣,下同)現金換3000元振興券,可事先透過郵局等管道取得實體及電子券,自暑假(7月15日)開始消費到年底(12月底),實體券包括500元券4張、200元券5張,預算規模近500億元。
蘇貞昌宣布,振興券定名為「三倍券」,因為1千元現金可換3千振興券。而且號稱「三好一最」原則,好領、好用、好刺激、最溫暖。全臺民眾都可領,從出生小娃娃到一百歲,隨你高興領,隨你高興吃喝玩樂,但有禁忌,不能買股票、禮券等。
對此,臺灣民眾黨團2日下午由「立委」邱臣遠、蔡壁如召開記者會,指出振興方案從「酷碰券」演進到「振興券」,浪費了3個月,施政脫離現實,缺乏時間成本及行政成本概念,方案才如此繁瑣。邱臣遠指出,振興券方向正確,但應兼具「簡單」與「多元」2種特性,要好用、好領,不要造成基層執行人員負擔;振興更不用等到7月中旬,端午節連假(25日至28日)就是最佳時機。
民眾黨也在記者會上公布自5月30日至1日進行的網絡問卷調查,了解民眾對振興券方案態度。其中雖然有超過6成(62.7%)民眾表示有意願領取「政府」發放的振興券,但對於行政機構規劃的「花1000元現金、換3000元振興券」方案,有超過逾8成民眾表示不滿意,滿意民眾僅13.2%;若拿這次的振興券方案,和馬英九時期的3600元消費券做比較,約7成民眾支持消費券,僅5.2%民眾表示支持振興券。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也在臉書怒嗆蘇貞昌,振興工作最重要就是全面性的政策執行力。振興政策,要的就是立即快速。但是繁瑣複雜的振興券方案,先消費才能兌換的方式、使用上多所限制的問題,降低民眾使用意願,執行力受限,就是振興力低落!
江啟臣還擔憂,臺灣4月份失業率達到4.03%,創下近七年同月新高紀錄。根據臺當局勞動部門最新統計顯示,實施無薪假的事業單位1330家、共2萬 6323人,雙雙創下近十年來的歷史新高。「政府」的振興券卻仍要到7月中才能開始使用,一個半月期間,還有多少商家在苦撐,行政機構有看到嗎?
江啟臣說,商總最近調查旗下會員廠商發現,不管是餐飲業、觀光旅遊業、交通運輸或批發零售業等皆建議直接發現金,也幾乎一面倒的認為振興券的金額太少,應該要提高,才能誘導、刺激消費。可惜這樣的聲音,行政機構依舊充耳不聞,拖拖拉拉推出來的政策,不論是政策效率、政策內容,或是未來成效,仍舊令人失望。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也被媒體問及此事,他表示在疫情舒緩後,振興經濟立即起步是最重要的目標,大家在過程中有不一樣的聲音,但是總要快速做決定。要符合「簡單、快速、有效」,三原則,「中央」跟地方一起來推動振興經濟專案。
海峽導報綜合臺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