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推「振興券」,逾八成民眾不買單,「在野黨」也罵翻

2021-01-09 海峽導報

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今(2)日宣布「振興券」相關政策,臺灣民眾需以1000元(新臺幣,下同)現金換3000元振興券,可事先透過郵局等管道取得實體及電子券,自暑假(7月15日)開始消費到年底(12月底),實體券包括500元券4張、200元券5張,預算規模近500億元。

蘇貞昌宣布,振興券定名為「三倍券」,因為1千元現金可換3千振興券。而且號稱「三好一最」原則,好領、好用、好刺激、最溫暖。全臺民眾都可領,從出生小娃娃到一百歲,隨你高興領,隨你高興吃喝玩樂,但有禁忌,不能買股票、禮券等。

對此,臺灣民眾黨團2日下午由「立委」邱臣遠、蔡壁如召開記者會,指出振興方案從「酷碰券」演進到「振興券」,浪費了3個月,施政脫離現實,缺乏時間成本及行政成本概念,方案才如此繁瑣。邱臣遠指出,振興券方向正確,但應兼具「簡單」與「多元」2種特性,要好用、好領,不要造成基層執行人員負擔;振興更不用等到7月中旬,端午節連假(25日至28日)就是最佳時機。

民眾黨也在記者會上公布自5月30日至1日進行的網絡問卷調查,了解民眾對振興券方案態度。其中雖然有超過6成(62.7%)民眾表示有意願領取「政府」發放的振興券,但對於行政機構規劃的「花1000元現金、換3000元振興券」方案,有超過逾8成民眾表示不滿意,滿意民眾僅13.2%;若拿這次的振興券方案,和馬英九時期的3600元消費券做比較,約7成民眾支持消費券,僅5.2%民眾表示支持振興券。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也在臉書怒嗆蘇貞昌,振興工作最重要就是全面性的政策執行力。振興政策,要的就是立即快速。但是繁瑣複雜的振興券方案,先消費才能兌換的方式、使用上多所限制的問題,降低民眾使用意願,執行力受限,就是振興力低落!

江啟臣還擔憂,臺灣4月份失業率達到4.03%,創下近七年同月新高紀錄。根據臺當局勞動部門最新統計顯示,實施無薪假的事業單位1330家、共2萬 6323人,雙雙創下近十年來的歷史新高。「政府」的振興券卻仍要到7月中才能開始使用,一個半月期間,還有多少商家在苦撐,行政機構有看到嗎?

江啟臣說,商總最近調查旗下會員廠商發現,不管是餐飲業、觀光旅遊業、交通運輸或批發零售業等皆建議直接發現金,也幾乎一面倒的認為振興券的金額太少,應該要提高,才能誘導、刺激消費。可惜這樣的聲音,行政機構依舊充耳不聞,拖拖拉拉推出來的政策,不論是政策效率、政策內容,或是未來成效,仍舊令人失望。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也被媒體問及此事,他表示在疫情舒緩後,振興經濟立即起步是最重要的目標,大家在過程中有不一樣的聲音,但是總要快速做決定。要符合「簡單、快速、有效」,三原則,「中央」跟地方一起來推動振興經濟專案。

海峽導報綜合臺媒報導

相關焦點

  • 臺當局發振興券刺激消費 還要民眾「先掏錢」
    不少民眾痛批,不論是發現金、消費券還是振興券都是人民的納稅錢,尤其考慮到要去郵局排隊換發,或上網登記等時間成本,換算下來,「真的不如直接發現金,反正那也是我繳的稅金」。更讓一般民眾跳腳的原因在於先前蔡當局為紓困,優先補助向來是民進黨最大的支持者計程車司機六萬元新臺幣(約合一萬四千二元人民幣),也讓不少民眾覺得不公平,更對振興券方案嗤之以鼻,引發撲山倒海的批評。
  • 民進黨當局「振興券」7月上路 遭批換了名字的「酷碰券」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5月27日訊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針對臺當局行政機構擬推出付1000元(新臺幣,下同)換3000元的「振興券」,國民黨指出「給太少、發太慢、太複雜、太沒力」等四大問題,7月上路更是緩不濟急,使用方式跟紓困方案一樣繁雜,導致效果打折仍需縣市政府自行加碼。
  • 振興券救消費?島內加盟業者:恐緩不濟急
    華夏經緯網3月5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當局提出發放「振興抵用券」措施,將針對全臺餐飲、商圈、夜市及藝文等4類範疇,補助共約35萬家業者,金額大概在600到800元(新臺幣,下同)之間,希望在疫情衝擊期間,達到全臺適用、立竿見影的紓困效果。
  • 臺灣「行政院」將解釋「振興券」 爭議不斷網友怒了
    華夏經緯網6月2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行政院」今日將由院長蘇貞昌親自說明「振興券」的發行與使用辦法,但振興券的爭議仍不斷,諸多使用限制與矛盾都讓民眾無法理解,其中「發現金」、「1000換3000」、「暑假髮放」等問題讓人最為困擾,不懂當局到底在想甚麼。
  • 一心迎合美國 民進黨當局反勸民眾「將心比心」
    臺當局經濟部門主管王美花卻請民眾「將心比心」,令人質疑民進黨當局寧可對拜登將心比心,為何不對拒吃萊豬的民眾將心比心?    自8月28日宣布明年起開放萊豬以來,臺當局上下一致的態度讓人完全感受「真心換絕情」,只不過真心是給美國,絕情則留給被迫硬吞萊豬的臺灣人民。
  • 民進黨當局公布美豬進口管理措施 又喊口號打假球?
    臺當局公布豬肉管理措施 圖片來源:臺行政機構 連月來,民進黨當局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引發民意反彈,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卻宣稱開放萊豬進口「沒有強迫民眾吃
  • 民進黨當局宣布開放美豬美牛進口為何引起民眾反彈
    [新聞頁-臺海網] 8月28日,民進黨當局召開記者會,宣布臺灣開放進口含瘦肉精美豬、30月齡以上美牛,2021年1月正式上路。此事引起臺灣民眾反彈。
  • 民進黨當局強推「萊豬」 國臺辦:損害臺灣民眾健康福祉
    中國臺灣網記者:據島內民調顯示,有八成以上的臺灣民眾反對開放進口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和美牛,有島內輿論就指出,為什麼大陸能不進口「萊豬」,而臺灣卻不能,請問您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我們看到民進黨當局為了謀取政治私利,勾連外部勢力,執意損害臺灣民眾的健康福祉,已經引起了島內民眾的擔憂和義憤。
  • 「討厭民進黨」又成臺灣最大黨 島內民眾喊蔡英文下臺
    中國臺灣網11月23日訊綜合臺媒報導,「反毒豬、反雙標,去他的民進黨!」民間團體30年來最大的秋鬥遊行22日下午在臺北舉行,臺灣民眾怒氣滿盈,高喊「蔡英文下臺」、「蘇貞昌下臺」。2020秋鬥遊行由50多個團體發起,22日下午在臺北凱達格蘭大道集合,並陳設「民主進步追思會」祭壇,高掛輓聯「悼念臺灣言論自由」及「慟別將逝去的健康」,諷刺民進黨當局不顧民眾要求,驟然開放美國「萊豬」進口。遊行民眾沿途高喊「蔡英文下臺」、「蘇貞昌下臺」等口號,抗議民進黨當局開放萊豬政策、關中天新聞臺等錯誤決策。
  • 國臺辦:民進黨當局為謀取政治私利,損害臺灣民眾的健康
    國臺辦:民進黨當局為謀取政治私利,損害臺灣民眾的健康 吳汶倩、朱若夢、張雪松/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0-12-16 12:45
  • 臺民眾控訴民進黨七大罪狀!這一項最不滿
    其中,最讓臺灣民眾不滿的是「勞基法」。為什麼臺灣民眾會對臺灣當局這七項最不滿意?臺灣民眾最關注的當然是跟自己生活直接有關的。第一,大家最關心的就是我選了你,我自己的經濟有沒有發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薪水有沒有增加? 很多民眾發現薪水一直處於低薪狀態,跟臨近地區相比,臺灣薪水水平越來越低。當然,最讓民眾不滿的就是「勞基法」的修正。
  • 「公投法」遲早埋葬民進黨
    民進黨強行通過法案、打壓泛藍陣營體制內反對聲音,在野黨必然會以門檻簡單、容易通過的「公民投票」來制裁民進黨;極端派別也會借用「公投」來刷「存在感」,最後買單的卻是臺灣民眾、撕裂的是臺灣社會,民進黨也遲早要跌倒。「公投法」下修後民進黨種種危機民進黨人的第一個擔心,是國民黨發起「反對核災食品公投」。
  • 臺灣買米酒要持戶口本 在野黨抨擊當局再走回頭路
    近日,針對島內出現的搶購米酒風潮,臺灣當局50多年來首次推行物資配售政策。該政策規定,自11月20日起到12月31日,臺灣民眾購買米酒時必須持戶口本。每戶家庭成員在3人以下者可以購買3瓶米酒,3人以上可購買6瓶,但18歲以下的青少年不能計算在內,而且在年底前每戶居民只能獲得一次配售。一時間,米酒成了島內的熱門話題。
  • 臺灣民眾苦等三個月,振興「三倍券」竟變振興「三杯雞」
    臺灣《聯合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說起來,紓困、刺激經濟本是好事,但一件好事在島內也能辦到許多人不開心,這真的要大大佩服民進黨當局的本事了!臺灣民眾為何會對此不開心,首先,這個「三倍券」,民眾還得先掏錢包,領取方案複雜,用途又多所限制。如今,島內在疫情之下,失業、無薪假及減薪當道,當局真是不知民間疾苦。
  • 民進黨當局一句「求溫飽=禽獸 」 把全臺民眾都得罪了
    海外網4月2日電近日,臺灣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島內成了眾矢之的,他在抹黑大陸惠臺措施時,稱臺民眾「如果只顧吃飽,那跟豬狗禽獸有什麼差別」,引發輿論風暴,臺民眾吶喊,「為什麼在民進黨官員的眼中,我們求溫飽都成了錯,民進黨欺人太甚。」
  • 戕害民眾健康 民進黨良心何在(日月談)
    民進黨當局近日突襲式宣布開放美國豬肉和放寬美國牛肉進口,島內輿論為之譁然。民進黨「在野」時反對美豬美牛進口的一幕幕激烈戲碼猶在眼前,「瘦肉精零檢出」「牛豬分離」等口號餘音未絕,現在卻先斬後奏說開放就開放,丟給島內養殖業者和民眾一個「看新聞才知道」的既成事實。
  • 萊豬真能吃嗎 李來希曝民進黨當局3大不可信
    臺灣公務人員協會榮譽理事長李來希表示,再過一段時間,大家吃的食物,就會開始有美豬及內臟,他個人認為,現在這個當局在萊豬政策上有「三大不可信」。據報導,民進黨當局在今年8月底拍板開放萊豬、30個月齡以上萊牛進口,不但引發民怨,更讓在野黨質疑,民進黨拿臺灣人民健康去交換卻沒和美國籤任何貿易協議,官員也一直說不清楚。且民眾普遍憂慮因食安難以把關而危害個人健康。
  • 民進黨的箭,都會落在自己身上
    無論最後結果為何,民進黨要付出的代價將十分高昂。原因無他,民進黨當局在處理萊豬議題上,不僅背叛了自己的追求,背叛了民意。  對那些擔心背上「萊委」汙名的民進黨「立委」,民進黨總召柯建銘喊衝說:「敵人的攻擊,就是我們的勳章。」聽來冠冕堂皇,卻是空洞的謬論。反萊豬的在野黨或許被民進黨視為「敵人」,但他們代表的全臺六、七成反萊豬民意,民進黨也要視為敵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