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針對島內出現的搶購米酒風潮,臺灣當局50多年來首次推行物資配售政策。該政策規定,自11月20日起到12月31日,臺灣民眾購買米酒時必須持戶口本。每戶家庭成員在3人以下者可以購買3瓶米酒,3人以上可購買6瓶,但18歲以下的青少年不能計算在內,而且在年底前每戶居民只能獲得一次配售。一時間,米酒成了島內的熱門話題。
搶購米酒的風潮
對臺灣的家庭和餐飲業來說,米酒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佐料酒,臺灣全島約600萬家庭幾乎天天都少不了它,廚房裡放個三五瓶是很平常的事。米酒在臺灣屬專利產品,由當局監製、菸酒公賣局獨家代理,每月產量高達200多萬打(一打12瓶),原來每瓶售價21元(新臺幣,下同)。由於明年臺灣將取消對米酒的補貼,預計每瓶售價將提高至110元,巨大的價格差引發民眾的搶購潮,不法商人也乘機囤積居奇。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臺灣公賣局於本月14日發函給各米酒配銷處及門市部,規定每周二至周五下午排隊購買米酒的人次,由200人增加到400人,每人限購兩瓶,同時提高米酒的產量,但是情況並沒有因此而好轉。為了使選民在年底選舉前都能買到米酒,公賣局於是想出了用戶口本買米酒的「好主意」。
一邊排長隊,一邊罵當局11月20日是新政策實施的第一天。一大早,大批民眾就到公賣局直銷點排隊購買米酒。進入配銷處後的第一關,是核對戶口本上18歲以上的人口數。
公賣局人員核實情況後,先將戶口本上的戶籍地址抄下來,以免有人利用重新補發的戶口本重複買米酒,然後發給民眾一張紙牌,民眾再拿這張紙牌到另一個窗口買米酒。根據公賣局初步估算,20日這天全省119個配銷處,每個點排隊人次約七八千人,共賣出米酒3萬多打,每個民眾平均花兩三個小時才能買到米酒。在這種情況下,「黑市」的米酒價格也就「順理成章」地一天比一天高,目前每瓶價格已突破45元。
難怪老百姓一邊排隊,一邊罵,質疑當局為何不去抓囤積米酒的不法商人,而把心思花在控制老百姓購買的瓶數上,實在是本末倒置。一位老先生氣憤地說:「當局實在無能,連瓶米酒都搞不定,還談什麼治理臺灣?」有人乾脆把排隊買米酒諷刺為新的「臺灣奇蹟」。
在野黨抨擊當局走回頭路
在野黨也對當局進行了猛烈抨擊。國民黨副主席吳伯雄曾於20世紀70年代任菸酒公賣局局長,當時他主張調漲米酒價格,結果被主張穩定物價的蔣經國撤職。正是由於蔣經國的政策,才使米酒價格一直保持在每瓶21元。如今政黨輪替,米酒價格卻不再受當局保護,結果導致民眾搶購。
國民黨主席連戰因此炮轟當局的配售制度是走回頭路,走回到日本殖民時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則認為「這簡直就是個笑話」,他呼籲陳水扁儘快和行政部門研究對策,「不要整天忙選舉」。
米酒風潮引發連鎖反應
米酒風潮還引發了臺灣民眾搶購其他生活消費品的連鎖反應。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報導,預期漲價的心理已經反映在民眾的消費行為上,現在不只是米酒,連40度的料理米酒和高粱酒也開始供不應求。另外,香菸也變得搶手起來,連進口香菸都有人開始整條整條地買。
《環球時報》(2001年11月27日第二十三版)
張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