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買米酒要持戶口本 在野黨抨擊當局再走回頭路

2020-12-19 搜狐網

  
一位買到米酒的婦人將米酒珍重地摟在懷裡。

  近日,針對島內出現的搶購米酒風潮,臺灣當局50多年來首次推行物資配售政策。該政策規定,自11月20日起到12月31日,臺灣民眾購買米酒時必須持戶口本。每戶家庭成員在3人以下者可以購買3瓶米酒,3人以上可購買6瓶,但18歲以下的青少年不能計算在內,而且在年底前每戶居民只能獲得一次配售。一時間,米酒成了島內的熱門話題。

  搶購米酒的風潮

  對臺灣的家庭和餐飲業來說,米酒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佐料酒,臺灣全島約600萬家庭幾乎天天都少不了它,廚房裡放個三五瓶是很平常的事。米酒在臺灣屬專利產品,由當局監製、菸酒公賣局獨家代理,每月產量高達200多萬打(一打12瓶),原來每瓶售價21元(新臺幣,下同)。由於明年臺灣將取消對米酒的補貼,預計每瓶售價將提高至110元,巨大的價格差引發民眾的搶購潮,不法商人也乘機囤積居奇。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臺灣公賣局於本月14日發函給各米酒配銷處及門市部,規定每周二至周五下午排隊購買米酒的人次,由200人增加到400人,每人限購兩瓶,同時提高米酒的產量,但是情況並沒有因此而好轉。為了使選民在年底選舉前都能買到米酒,公賣局於是想出了用戶口本買米酒的「好主意」。

  一邊排長隊,一邊罵當局11月20日是新政策實施的第一天。一大早,大批民眾就到公賣局直銷點排隊購買米酒。進入配銷處後的第一關,是核對戶口本上18歲以上的人口數。

  公賣局人員核實情況後,先將戶口本上的戶籍地址抄下來,以免有人利用重新補發的戶口本重複買米酒,然後發給民眾一張紙牌,民眾再拿這張紙牌到另一個窗口買米酒。根據公賣局初步估算,20日這天全省119個配銷處,每個點排隊人次約七八千人,共賣出米酒3萬多打,每個民眾平均花兩三個小時才能買到米酒。在這種情況下,「黑市」的米酒價格也就「順理成章」地一天比一天高,目前每瓶價格已突破45元。

  難怪老百姓一邊排隊,一邊罵,質疑當局為何不去抓囤積米酒的不法商人,而把心思花在控制老百姓購買的瓶數上,實在是本末倒置。一位老先生氣憤地說:「當局實在無能,連瓶米酒都搞不定,還談什麼治理臺灣?」有人乾脆把排隊買米酒諷刺為新的「臺灣奇蹟」。

  在野黨抨擊當局走回頭路

  在野黨也對當局進行了猛烈抨擊。國民黨副主席吳伯雄曾於20世紀70年代任菸酒公賣局局長,當時他主張調漲米酒價格,結果被主張穩定物價的蔣經國撤職。正是由於蔣經國的政策,才使米酒價格一直保持在每瓶21元。如今政黨輪替,米酒價格卻不再受當局保護,結果導致民眾搶購。

  國民黨主席連戰因此炮轟當局的配售制度是走回頭路,走回到日本殖民時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則認為「這簡直就是個笑話」,他呼籲陳水扁儘快和行政部門研究對策,「不要整天忙選舉」。

  米酒風潮引發連鎖反應

  米酒風潮還引發了臺灣民眾搶購其他生活消費品的連鎖反應。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報導,預期漲價的心理已經反映在民眾的消費行為上,現在不只是米酒,連40度的料理米酒和高粱酒也開始供不應求。另外,香菸也變得搶手起來,連進口香菸都有人開始整條整條地買。

  《環球時報》(2001年11月27日第二十三版)

臺灣人拿著戶口本排隊買米酒。

  張文君

相關焦點

  • 從臺灣米酒風波引發的思考
    最近一場「米酒風波」在臺灣島內鬧得沸沸揚揚。米酒是臺灣民眾生活必需品,餐桌上的菜離不開它,冬天人們進補,女人生孩子坐月子,更離不開它。可是最近一段時間,臺灣出現了米酒搶購風波,從本月的20號到12月底,臺灣老百姓買米酒還得拿戶口本去購買,而且三口之家以下的只能購買三瓶,以上的也只能買六瓶,據了解,這是臺灣五十多年以來首次出現的用戶口本配售民生用品的現象。那麼臺灣為什麼會出現米酒搶購風?
  • 真假米酒醉倒臺灣
    2000年「總統」大選時,臺灣米酒嚴重缺貨,當時在野的民進黨批評國民黨無能。不久民進黨上臺執政,雖然解決了米酒缺貨問題,但假米酒充斥,造成多起假米酒中毒致死案例,這下在野黨反批民進黨,連假酒問題都管不好。真酒緊俏 假酒猖獗米酒會缺貨,表示很多人買,很多人喝,米酒身價雖不高,但由於用途廣泛,在臺灣飲食文化中佔了重要比重。
  • 臺灣當局要放棄使用「漢語拼音」遭抨擊
    進入[海峽兩岸]>>            日前,臺灣當局公布了《標準地名譯寫準則島內輿論認為,臺灣當局此舉分明是與國際脫軌,將使臺灣更失競爭力。    據報導,臺灣有一些人出於某種政治目的,反對採用《漢語拼音方案》,一直沿用注音符號。後來,臺灣當局炮製了一個所謂的《通用拼音方案》,並於2002年由臺灣教育主管部門推廣使用。但「通用拼音」一面世,便受到臺灣各界的批評和抵制。臺灣輿論認為,「『通用拼音』一點也不通用」,根本無法和國際接軌。
  • 臺灣味道:麻油雞有媽媽的味道 紅標米酒衍生政治學
    麻油雞上桌,雞肉滑嫩甘美,湯汁濃鬱清甜,一碗下肚,寒意全無;再來一碗,額頭冒汗,面色微醺。  媽媽的味道 臺灣的味道  「這是全臺灣最好吃的麻油雞了吧。」「哈哈,你以前都在餐館吃的吧,那肯定不如自家煮的。」黃家大姑子娓娓道來:原來,麻油雞美味的秘訣,在於全酒——也就是一點水都不放,全部用酒烹煮。而市面上賣的麻油雞囿於成本,一般都要加水,味道自然打了折扣。
  • 臺灣又掀「米酒風波」
    2002年12月3日星期二播出  主持人 李峰:最近臺灣發生了數起民眾因喝假米酒而中毒死亡的事件,引起了臺灣民眾的恐慌,臺灣當局因此開始全面查禁販賣假酒的地下工廠,並且指示臺灣的衛生部門免費幫助民眾檢查米酒的真偽,米酒這種在臺灣民眾的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東西,現在卻牽動了臺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那麼為什麼臺灣會出現假米酒泛濫的現象,米酒事件到底會給臺灣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 觀察 「不讓兩岸再遭折騰走回頭路」為何被強調?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與臺灣陸委會主委夏立言舉行會面———就當前兩岸關係形勢、政策和發展中的相關問題交換意見。遵循之前慣例,媒體紛紛將上周末這場會面,稱為「張夏會」。...實際上,這是張志軍和夏立言各自就任後的首場「張夏會」,本應成為媒體天然聚焦的「第一次」——然而今天,被人民網、新華網等官媒網站紛紛關注的,卻並非於此。
  • 小小米酒如何掀起千層浪?
    最近一連串的米酒風波把臺灣折騰得可真夠嗆。前不久是紅標米酒憑戶口本限量供應,造成百米搶購長龍,最近是接二連三的假米酒中毒事件。近日,臺灣彰化、雲林等地又傳出紅頭番鴨滯銷,鴨農血本無歸的消息。
  • 假米酒害苦臺灣人
    為了配合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米酒的售價大幅調漲到100多元(新臺幣,下同;4元新臺幣約合1元人民幣),導致商家拼命囤積,民眾卻買不到米酒,最後演變成不得不憑身份證到公賣局排隊購買。就在這些事件的記憶仍然清晰之際近日又傳出米酒中毒事件,讓米酒再次走上臺灣報紙的頭條。
  • 臺灣「在野黨」大聯盟,還是贏不了蔡英文?
    導語:據中評社的報導,自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成立,截至今年,在這14年歷史中,首次出現了新聞臺不換取執照的事件,變相的等於將中天新聞關臺;之前臺灣行政部門前發言人丁怡銘為達自己政治私慾,不惜惹出「牛肉麵」風波。
  • 被「斷交」前蔡英文歡喜直播吃荔枝,這就是臺當局的「一切盡在掌握...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突如其來的被「斷交」讓臺當局從上到下陣腳大亂。臺當局「外交部」24日晚7點30分緊急開記者會對外宣布,蔡英文則在8點30分召開記者會。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會中,蔡英文氣急敗壞,言辭譴責大陸「外交」打壓,聲稱「已經挑戰臺灣社會的底線」「不會再忍讓」,並稱大陸「不安與缺乏自信」,言辭混亂被笑猶如潑婦罵街。
  • 臺媒:臺灣悠遊卡風波照出在野黨雙重標準
    近日臺北爆發悠遊卡公司邀請日本AV女優代言公益活動的風波,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今日發表社評指出,柯文哲及民進黨蔡英文的臺獨,讓這面照妖鏡照出了在野黨的雙重標準和鄉愿心態。民眾也應有警惕,嚴格檢驗執政黨是每個人的責任,但縱容在野黨卻可能造成民粹當道的惡果,值得民眾深思。
  • 馬英九再舉米酒降價等政績 讓臺灣民眾有感
    華夏經緯網8月2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馬英九昨天出席國民黨金門縣黨部的固本會報時,再度舉米酒、降低詐騙案、銀行存款全保等政績,說明臺當局做了很多讓民眾「有感」的事。  馬英九細數過去3年多來「執政」政績,從面對油價歷史新高、推動電價優惠省電計劃、金融海嘯、祭出銀行存款全保政策、發放消費卷,到修改「菸酒稅法」讓米酒從新臺幣180元降到25元、降低詐騙案件數與金額等,說明臺當局做了很多讓民眾有感的事。
  • 以米酒降價為例:馬當局重視島內民生問題
    據臺灣《中華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針對馬英九近日一再提到臺當局如何促使米酒大幅降價,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則聲言,降低米酒價格是應該做的事,"很多人不會把這個當做重大的政績"。這番話反映蔡英文"見不得別人好"的狹隘胸襟,更意味她不想把民生問題當成島內大事。
  • 臺灣民眾買米酒也憑戶口簿 每家每戶最多能買6瓶
    東方網11月20日消息:臺灣「菸酒公賣局」昨天宣布,即日起到12月31日,島內民眾到「公賣局」各銷售點購買紅標米酒時,必須憑戶口簿,而且每戶只能有一次購買機會,最多只可購買六瓶,購買後「公賣局」會在戶口簿上註記以防重複購買。  臺「公賣局長」朱正雄表示,這是元旦新制實施前的權宜之計,讓真正有需求的消費者能買到米酒。
  • 從「三倍券」看臺灣促進消費的策略及效果
    臺北一家售賣摩託車的店對外打廣告,用三倍券前來買摩託車,可以擴大優惠,6000元等價1萬元,9000元等價1.5萬元,且「不限次數、可迭加使用」。有一位消費者果然湊齊40萬元的三倍券,要買一輛標價63.8萬元的摩託車。面對高高一摞三倍券,店家反悔了、不賣了。消費者怒了,將事件上傳網絡,結果成了新聞。店家無奈之下,接受了這一單交易。
  • 麻油雞裡的臺灣味道(行走臺灣)
    麻油雞上桌,雞肉滑嫩甘美,湯汁濃鬱清甜,一碗下肚,寒意全無;再來一碗,額頭冒汗,面色微醺。   媽媽的味道 臺灣的味道   「這是全臺灣最好吃的麻油雞了吧。」「哈哈,你以前都在餐館吃的吧,那肯定不如自家煮的。」黃家大姑子娓娓道來:原來,麻油雞美味的秘訣,在於全酒——也就是一點水都不放,全部用酒烹煮。而市面上賣的麻油雞囿於成本,一般都要加水,味道自然打了折扣。
  • 麻油雞裡的臺灣味道
    麻油雞上桌,雞肉滑嫩甘美,湯汁濃鬱清甜,一碗下肚,寒意全無;再來一碗,額頭冒汗,面色微醺。媽媽的味道 臺灣的味道「這是全臺灣最好吃的麻油雞了吧。」「哈哈,你以前都在餐館吃的吧,那肯定不如自家煮的。」黃家大姑子娓娓道來:原來,麻油雞美味的秘訣,在於全酒——也就是一點水都不放,全部用酒烹煮。
  • 新聞綜述:臺灣米酒風波牽動民眾憂鬱的神經
    時值冬令喝米酒旺季,然而民眾食用假米酒中毒事件在臺灣各地屢屢發生,繼去年11月期間因限量供應而導致的搶購米酒風潮之後,米酒再度牽動臺灣民眾憂鬱的神經:「給我一瓶真米酒,難道又是一個奢望?」  米酒,幾乎是臺灣民眾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 臺海觀瀾 | 從「三倍券」看臺灣促進消費的策略及效果
    這些三倍券在今年年底以前,可以在全臺灣所有的消費場所進行消費。店家在收到三倍券後,在券的背面填上帳號,就可以到指定機構兌換,資金打入帳戶。到目前為止,三倍券呈現如下幾個特點:第一,普惠,濟貧不排富。三倍券面向全臺灣發放,即使富豪如郭臺銘,也可以領取。對於當局認定的貧困戶,則不需要繳納1000元,當局直接發放3000元三倍券供其消費。
  • 臺海觀瀾|從「三倍券」看臺灣促進消費的策略及效果
    臺北一家售賣摩託車的店對外打廣告,用三倍券前來買摩託車,可以擴大優惠,6000元等價1萬元,9000元等價1.5萬元,且「不限次數、可迭加使用」。有一位消費者果然湊齊40萬元的三倍券,要買一輛標價63.8萬元的摩託車。面對高高一摞三倍券,店家反悔了、不賣了。消費者怒了,將事件上傳網絡,結果成了新聞。店家無奈之下,接受了這一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