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又掀「米酒風波」
長久以來,臺灣民眾因為普遍相信進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的觀念,所以對米酒有著特有的鐘愛,米酒在島內民眾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如同廚房裡的油、鹽、醬、醋一樣,是重要的烹飪佐料。最近發生的米酒風波,不但給島內民眾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不便,對臺灣的餐飲業也是一個不小的衝擊。
-
新聞綜述:臺灣米酒風波牽動民眾憂鬱的神經
時值冬令喝米酒旺季,然而民眾食用假米酒中毒事件在臺灣各地屢屢發生,繼去年11月期間因限量供應而導致的搶購米酒風潮之後,米酒再度牽動臺灣民眾憂鬱的神經:「給我一瓶真米酒,難道又是一個奢望?」 米酒,幾乎是臺灣民眾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
一場「毒熱水壺」風波引發的思考
新華社北京3月30日新媒體專電 題:一場「毒熱水壺」風波引發的思考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張漫子 楊紹功 日前,一則題為「請馬上停用家中不鏽鋼電水壺,不然孩子會變笨」的網文刷爆朋友圈,稱江蘇省質監局發布報告指出「55.6%
-
真假米酒醉倒臺灣
,稅不坑人人自坑 真假米酒 醉倒臺灣(記者 童清峰)原文提要 臺灣加入世貿組織後,米酒價格突然暴漲,造成假米酒充斥市場,甚至中毒致死案例,更有業者推出全球獨有的「自調米酒」,以規避過高稅賦,衝擊臺灣的製酒和飲酒文化。2
-
臺灣搶購衛生紙算誇張嗎?收入滯漲的這些年,島內民眾還囤過米酒...
薪資停滯的被剝奪感 本輪衛生紙風波,起源於上月23日。臺灣家用紙品龍頭美國「金百利克拉克(Kimberly-Clark)」公司預告將於3月起上漲旗下產品價格。與此同時,賣場推出衛生紙促銷計劃,甚至賣一送一,進一步觸發島內搶購浪潮。
-
島內米酒市場風波又起
華夏經緯網2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新紅標米酒滯銷,臺灣公賣局整體營收下滑二成以上,米酒的銷售額不到去年同期的2%,每個月只有五、六萬打。近來民間釀造米酒,外觀、包裝都類似公賣局以前生產的瓶裝紅標米酒,甚至酒標、包裝都一模一樣,還有公賣局菸酒試驗所檢驗字號,引起公賣局、民眾極大困擾。公賣局開春後,已向各地稅捐機關、公平會檢舉。
-
小小米酒如何掀起千層浪?
最近一連串的米酒風波把臺灣折騰得可真夠嗆。前不久是紅標米酒憑戶口本限量供應,造成百米搶購長龍,最近是接二連三的假米酒中毒事件。近日,臺灣彰化、雲林等地又傳出紅頭番鴨滯銷,鴨農血本無歸的消息。
-
臺灣買米酒要持戶口本 在野黨抨擊當局再走回頭路
一位買到米酒的婦人將米酒珍重地摟在懷裡。 近日,針對島內出現的搶購米酒風潮,臺灣當局50多年來首次推行物資配售政策。該政策規定,自11月20日起到12月31日,臺灣民眾購買米酒時必須持戶口本。每戶家庭成員在3人以下者可以購買3瓶米酒,3人以上可購買6瓶,但18歲以下的青少年不能計算在內,而且在年底前每戶居民只能獲得一次配售。一時間,米酒成了島內的熱門話題。 搶購米酒的風潮 對臺灣的家庭和餐飲業來說,米酒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佐料酒,臺灣全島約600萬家庭幾乎天天都少不了它,廚房裡放個三五瓶是很平常的事。
-
假米酒害苦臺灣人
長久以來,臺灣人因為普遍相信進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的觀念以及日常料理的烹煮習慣,對純釀米酒的使用量和需求量都相當大,全島約600萬家庭幾乎天天少不了它,廚房裡放個三五瓶是很平常的事。為為了配合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米酒的售價大幅調漲到100多元(新臺幣,下同;4元新臺幣約合1元人民幣),導致商家拼命囤積,民眾卻買不到米酒,最後演變成不得不憑身份證到公賣局排隊購買。就在這些事件的記憶仍然清晰之際近日又傳出米酒中毒事件,讓米酒再次走上臺灣報紙的頭條。
-
臺灣味道:麻油雞有媽媽的味道 紅標米酒衍生政治學
媽媽的味道 臺灣的味道 「這是全臺灣最好吃的麻油雞了吧。」「哈哈,你以前都在餐館吃的吧,那肯定不如自家煮的。」黃家大姑子娓娓道來:原來,麻油雞美味的秘訣,在於全酒——也就是一點水都不放,全部用酒烹煮。而市面上賣的麻油雞囿於成本,一般都要加水,味道自然打了折扣。一鍋好的麻油雞,上好的麻油、米酒、雞肉,缺一不可。
-
臺灣奸商囤積米酒價值逾百億
臺灣奸商囤積米酒價值逾百億 時間:2001-11-22 08:38 來源: 人民網香港11月21日電臺灣消息:臺灣「公賣局」採取「按戶配售」米酒政策,仍無法遏阻搶購米酒風潮。
-
米酒談判慘敗 美豬會重蹈覆轍嗎?
2005年臺灣菸酒工會聯盟向臺灣「立法院」提出「將米酒改為料理用酒,以料理用酒稅率課徵」一案,當時的蔡英文「立委」反對,她說「酒稅政策必須配合WTO規範,因此不宜將米酒列入料理用酒課稅。」 這風波一直等到換黨執政,「立委」盧秀燕等人於2009與2010年兩度提案,「行政院長」吳敦義要求臺當局「財政部」將米酒改以料理酒課稅,米酒才又降回25元。
-
以米酒降價為例:馬當局重視島內民生問題
據臺灣《中華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針對馬英九近日一再提到臺當局如何促使米酒大幅降價,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則聲言,降低米酒價格是應該做的事,"很多人不會把這個當做重大的政績"。這番話反映蔡英文"見不得別人好"的狹隘胸襟,更意味她不想把民生問題當成島內大事。
-
臺灣驚現「奪命米酒」 毒源系催芽劑
QQYY小編訊:據臺灣較新媒體報導,臺灣南投縣信義鄉村驚現「奪命米酒」,並導致前女友王美永等四人中毒死亡,而這「奪命米酒」的製造者正是該村村民朱明福。經法醫鑑定,米酒中的催芽劑正是死者致死的毒源,且估算出其添加量高達100毫升。
-
臺灣假米酒追查:14個縣市查出米酒中甲醇超標
中新網11月26日電 臺灣假米酒中毒事件持續擴大。島內各縣市「衛生局」昨天開始受理為民眾檢驗假酒,有14個縣市驗出甲醇超標的情況。 據統計,至昨天為止,全島已有21人因假酒中毒,其中11人已死亡。鑑於事態嚴重,島內多個縣市衛生部門從昨天起免費為民眾檢驗真假米酒。
-
臺灣一周:陸生健保起風波 調整兩岸政策勢必行
臺灣一周:陸生健保起風波 調整兩岸政策勢必行 民進黨民代吳秉叡上周有意提案修訂讓大陸學生納入臺灣健保,不料引發綠營內部矛盾。
-
一家臺灣醫院引發的思考
績效管理升級醫院品質一家臺灣醫院引發的思考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4-10-8 牟一 如何建立合理的公立醫院薪酬分配製度是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大話題,績效管理改革成為改革的重要切入點。歷經10年,這所由清華大學與華陽電業有限公司(臺塑關係企業)共同建立,由臺灣長庚醫院創始人王永慶捐贈的新模式公立醫院,即將敞開大門。 清華大學副秘書長、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總執行長王志華介紹,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將借鑑並參照臺灣長庚紀念醫院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並與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合作共建。
-
英國《金融時報》指米酒配售顯示臺灣受入世衝擊
英國《金融時報》指米酒配售顯示臺灣受入世衝擊 2001年11月21日 10:02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假米酒牽動臺灣人神經 已有11人因喝了假酒死亡
圖:臺灣民眾對市場充斥假酒強烈不滿 香港消息 香港《大公報》昨天發表新聞綜述,時值冬令喝米酒旺季,然而民眾食用假米酒中毒事件在臺灣各地屢屢發生,繼去年11月期間因限量供應而導致的搶購米酒風潮之後,米酒再度牽動臺灣民眾憂鬱的神經:「給我一瓶真米酒,難道又是一個奢望?」 米酒,幾乎是臺灣民眾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
月子米酒是什麼 月子米酒和普通米酒的區別
由於各地區的文化工藝不同,月子米酒釀製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月子米酒主要是用糯米和山泉水為原料釀製而成的,味道醇香美味。那麼月子米酒和普通米酒有什麼不同呢?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月子米酒和普通米酒的區別定義不同月子米酒水:米酒水,又稱月子米酒,顧名思義,就是米酒經過高溫蒸發,將其酒精成分蒸發掉,剩下的米酒液。米酒:米酒,又叫酒釀,甜酒。舊時叫「醴」。用糯米釀製,是中國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傳統的特產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