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灣米酒風波引發的思考

2020-12-19 央視網
  2001年11月29日播出

  主持人 李峰: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最近一場「米酒風波」在臺灣島內鬧得沸沸揚揚。米酒是臺灣民眾生活必需品,餐桌上的菜離不開它,冬天人們進補,女人生孩子坐月子,更離不開它。可是最近一段時間,臺灣出現了米酒搶購風波,從本月的20號到12月底,臺灣老百姓買米酒還得拿戶口本去購買,而且三口之家以下的只能購買三瓶,以上的也只能買六瓶,據了解,這是臺灣五十多年以來首次出現的用戶口本配售民生用品的現象。那麼臺灣為什麼會出現米酒搶購風?這股搶購風又說明什麼樣問題?今天我們的演播室邀請到的是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的殷存毅教授,一起就這個話題展開討論。首先歡迎殷教授光臨我們的演播室。

  看著這在寒天中排著長龍的隊伍,也許你認為大家是在買什麼緊俏用品,其實大家購買的只是臺灣老百姓所必需的民生用品----紅標米酒。在臺灣從北到南,以至較偏遠的東部,各縣市的公賣局配銷處,幾乎都擠滿排隊買酒的人群。作為臺灣重要的消費品,米酒在島內民眾的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如同廚房裡的油、鹽、醬、醋一樣,米酒是重要的烹飪佐料。臺灣全島600萬個家庭,幾乎每家都少不了米酒,廚房裡放個3至5瓶米酒是很平常的事。平時隨處能買的東西,如今卻要排隊,而排了隊,也並不意味著你想買多少就買多少。消費者必須拿著戶口本一次定量購買,每戶最高六瓶。對於民生用品都要限量購買,可以說是民怨沸騰。一瓶0.6公升的米酒竟鬧得臺灣上下如此不安。

  臺灣百姓:老百姓的民生問題,被公賣局搞得一塌糊塗。

  臺灣百姓:拿戶口名薄來領東西,本來就不好了,這樣子本身的話好像把一般的百姓當成犯罪的人一樣。

  臺灣百姓:就來排排看有沒有,反正一瓶難求,我們有錢也買不到。

  有些人在寒風中得排上3個小時才能買到米酒,而在臺灣排隊的長龍中還有人拿著幾十本沉甸甸的戶口本。

  臺灣百姓:因為我們村莊在海邊很遠,大家都在工作沒空來,我義務為大家服務來買米酒。

  記者:你覺得這個政策麻煩嗎?

  臺灣百姓:很麻煩,像我昨天來排隊,到現在還沒領到。

  記者:你拿幾本來換?

  臺灣百姓:36本。

  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米酒,為什麼突然漲價呢?其實紅標米酒長期以來一直以低價吸引了以米酒入菜或食補的臺灣民眾,這種低價使得美國和歐盟一再要求中國臺北入世之後必須提高米酒的稅金,使它的售價從現在的每瓶20元新臺幣升高到100多元。面對漲價預期,再加上米酒能存儲,因經濟低迷而錢袋緊縮的老百姓希望能儲備一些米酒,省下一筆開支。而面對這種可以預見的漲價所帶來的風波,臺灣當局卻只能倉促應對,從增加生產量到每人限購兩瓶,再到現在的憑戶口最多購買六瓶,卻仍不能平息這場米酒風波。

  丁守中(國民黨):我們也了解就一個家庭來講,一個月最多消費不會超過一瓶,兩瓶,消費量不會很多的,可是你政府遲早都要面臨120塊錢,140塊錢一瓶,你為什麼不早一點讓它回歸到市場機制,讓老百姓不要冒這種風雨之苦,我們早上看到有人在冒著毛毛雨排隊,排著很長的長龍,有的多半是老弱婦孺,因為她們不必要上班,在這種情況之下,我覺得這是政府施政嚴重不當。

  主持人:現在臺灣對米酒實行配售制度是不是也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 教授 殷存毅:它現在實行這種配售制度一個是為了防止搶購風潮,而且為了穩定市場,應該說是一種短期的權宜之計,根據臺灣跟世貿組織達成的協議,以及根據現在世界上對這個菸酒課稅的一般情況,那麼它現在出現一個問題,它這個價格特別低,它的米酒價特別低,但是它開放市場要讓外國的酒類進到臺灣市場來,那麼按照現在一般通行的做法,對酒類世界各國都是課以高稅率,那麼現在的問題就是說外國的酒進到臺灣以後,課的稅很高,按照國際上通行做法,它的價格肯定就很高,那麼你臺灣自己的酒由於當局做一種壟斷性的經營,價格非常低,這樣國外酒商他就會提出這是歧視性對待,那麼這個歧視性做法顯然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非歧視性原則,所以基於這種背景,臺灣當局現在決定要把酒的價格要把它提上去。

  主持人:所以中國臺北入世之後,米酒的價格會漲到六倍以上是吧?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 教授 殷存毅:對,正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消費者他就有個預期心理,他就認為這個酒馬上要漲價了,我得趕快買一點。

  主持人:也不否認也有一些人想囤積起來。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 教授 殷存毅:對,這是肯定的。

  主持人: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臺灣當局事先沒有做一些提前準備。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 教授 殷存毅:它在生產量的增加上,它也增加了不少生產量,但始終遏制不住。我覺得從這個米酒這個問題可以看出加入WTO對臺灣帶來的震蕩或者說挑戰,它對它的震蕩和挑戰米酒只是一個現象。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這麼說米酒風波的出現使中國臺北入世後面臨嚴峻挑戰這個問題,已經開始正式凸顯出來?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 教授 殷存毅:那麼米酒這個東西一個小商品,但因為它使用面比較普及,比較廣,但是它本身是個小商品,生活中的小商品,就造成那麼大心理不適應,那麼還有一些更嚴重的問題,有些挑戰程度比這個還嚴峻,比如說像它農業,臺灣有關官員、學者他們在談到(中國臺北)加入WTO以後對於臺灣會帶來什麼影響,什麼震動,什麼變化的時候,農業問題他們都是很焦慮的問題,臺灣農業應該說目前在臺灣整個經濟中佔的比重不是很大,它在它的GDP中只佔3%左右,這麼一個比重,但是它的農民或者說跟農業有關人口絕對數也還是不小的,數以十萬計這麼一個範圍內,臺灣的農業它面臨一個基本問題是,臺灣是南方地區,它的主要糧食農作物是稻米,稻米在農業生產中屬於土地密集型的這麼一種作物,對於臺灣顯然是不適合的,因為臺灣是人多地小,它要跟國外拼土地密集型的作物它是不行的,它的農業長期以來,很重要的出口產品或者說是比較附加價值高的都是水果、蔬菜、花卉。

  小小米酒使中國臺北面臨入世的大挑戰,臺灣的菸酒公賣局勢必隨著入世開放市場而受到衝擊,不過臺灣有專家分析,真正最受衝擊的可能是農業部門。據臺灣農委會的評估,加入WTO將造成臺灣每年約2萬農民失業,2002年將有18000人到27000人的農業勞動力受到影響,到2004年受影響的農業勞動力將增加到46000人其中除部分可自行安頓或高齡退休外,多數需要協助就業。由於加入WTO對臺灣農業的衝擊,農產品競爭力下降,農業生產受到影響,面臨失業危機的將涵蓋所有農作物種植農民、漁民和畜牧業者,連以往最穩定的稻農都將受到波及,其中以種植保護價收購農作物的農民最為嚴重,如菸農、蕉農、蔗農失業人數將最多。

  另外,在農產品方面,正式入世後臺灣將解禁41項農產品,一旦市場開放,農產品的進口將有增無減,進一步影響臺灣農業的發展。同時入世後臺灣對農產品價格補貼的削減,保護價收購制度的逐年取消,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農民的收入,對以小農方式生產農產品為主的臺灣來說,衝擊尤其明顯,將危及小農體制的生存。

  張麟 教授 徵臺灣大學政治系:因為在今天台灣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原來一些失業人口可以回到鄉下去,不過添個碗,添雙筷子而已,可是現在假設農業競爭力大幅下滑的話,可能會對失業有一些雪上加霜的影響,所以基本上我想未來短期間是個蠻艱困期間,怎麼樣能夠未雨綢繆,現在講起來都是已經太晚了,怎麼樣目前能夠因應的當然恐怕是我們政府方面的非常大的一個考驗和挑戰。

  主持人:臺灣也有人這麼指出來僅僅是一個米酒就鬧出這麼大的風波,而入世之後,僅僅說大陸方面就有4400多種農副產品即將開放,可以搶灘臺灣市場,那麼臺灣如何才能應付這種局面?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 教授 殷存毅:實際上兩岸本身也面臨要協調,要合作的地方,因為就像你剛才提到的大陸農產品肯定有成本上的優勢,衝擊臺灣的農產品市場。臺灣如果不認真思考一下怎麼樣利用跟它最近的或者說在農業上也是有一些成本優勢的這麼一個地區祖國大陸,來緩解它的農業問題或者來協助它增強它農產品競爭力這個問題,那將來出現問題還會很多。

  主持人:所以從米酒風波可以看出兩岸在農業方面合作確實是迫在眉睫。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 教授 殷存毅:對兩岸在農業合作迫在眉睫,而且剛才我談到其實兩岸合作的可行性也是非常大,臺灣突出的問題相對大陸而言,它就是土地非常有限,我們知道農業的話,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沒有土地農業你都種到哪裡去,雖然現在屋頂上可以搞點屋頂花園,相對來說中國大陸土地資源比它要豐富一些,而且最關鍵一點中國大陸農業潛力還非常大,因為我們知道中國大陸農業生產水平還是很低,在生產技術,尤其是在農業生產組織形式,比如產、供、銷、金融,涉及到農業生產的金融,比如說農業信貸,這一套,我看臺灣應該說有很成熟的一套做法,或者說值得大陸農業生產某些地方學習的,那麼兩岸交流臺灣的農業生產技術人員,或農業生產組織管理人員,它就可以在大陸進行這種交流,提高大陸農業生產的質量,或農業生產的能力,提高大陸農業生產產品競爭力,還有同時還可以採取一種方式,大陸的農業替臺灣做代工。

  主持人:包括這個深加工,包括銷售方面的優勢也是非常凸顯的。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 教授 殷存毅:非常凸顯,而且它這樣,對兩岸都可以互惠,我認為臺灣當局要應對WTO給它帶來的一些挑戰和衝擊,要順利度過這個調適期,它真的在這上面它應該少一些意識形態的考慮,少一些純粹玩政治權術的考慮。

  主持人 結束語:所以我認為臺灣當局真的應該放棄政治的考慮,把關係到臺灣民眾民生、民計的問題真正坐下來好好討論一下,好非常感謝殷教授今天的光臨,謝謝。從臺灣米酒供應失調,到出現米酒搶購風波,這一現象說明了米酒雖小,但它卻反映了入世後的大挑戰。然而,面臨入世挑戰的不僅僅是米酒,整個農業都將受到衝擊,如何採取措施,爭做準備應付入世的挑戰,這是至關重要的。好,感謝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海峽兩岸》跟蹤海峽熱點,反映兩岸民意,下期節目我們再見。(編導:賀亞莉)

相關焦點

  • 臺灣又掀「米酒風波」
    長久以來,臺灣民眾因為普遍相信進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的觀念,所以對米酒有著特有的鐘愛,米酒在島內民眾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如同廚房裡的油、鹽、醬、醋一樣,是重要的烹飪佐料。最近發生的米酒風波,不但給島內民眾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不便,對臺灣的餐飲業也是一個不小的衝擊。
  • 新聞綜述:臺灣米酒風波牽動民眾憂鬱的神經
    時值冬令喝米酒旺季,然而民眾食用假米酒中毒事件在臺灣各地屢屢發生,繼去年11月期間因限量供應而導致的搶購米酒風潮之後,米酒再度牽動臺灣民眾憂鬱的神經:「給我一瓶真米酒,難道又是一個奢望?」  米酒,幾乎是臺灣民眾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 一場「毒熱水壺」風波引發的思考
    新華社北京3月30日新媒體專電 題:一場「毒熱水壺」風波引發的思考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張漫子 楊紹功  日前,一則題為「請馬上停用家中不鏽鋼電水壺,不然孩子會變笨」的網文刷爆朋友圈,稱江蘇省質監局發布報告指出「55.6%
  • 真假米酒醉倒臺灣
    ,稅不坑人人自坑 真假米酒 醉倒臺灣(記者 童清峰)原文提要 臺灣加入世貿組織後,米酒價格突然暴漲,造成假米酒充斥市場,甚至中毒致死案例,更有業者推出全球獨有的「自調米酒」,以規避過高稅賦,衝擊臺灣的製酒和飲酒文化。2
  • 臺灣搶購衛生紙算誇張嗎?收入滯漲的這些年,島內民眾還囤過米酒...
    薪資停滯的被剝奪感 本輪衛生紙風波,起源於上月23日。臺灣家用紙品龍頭美國「金百利克拉克(Kimberly-Clark)」公司預告將於3月起上漲旗下產品價格。與此同時,賣場推出衛生紙促銷計劃,甚至賣一送一,進一步觸發島內搶購浪潮。
  • 島內米酒市場風波又起
    華夏經緯網2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新紅標米酒滯銷,臺灣公賣局整體營收下滑二成以上,米酒的銷售額不到去年同期的2%,每個月只有五、六萬打。近來民間釀造米酒,外觀、包裝都類似公賣局以前生產的瓶裝紅標米酒,甚至酒標、包裝都一模一樣,還有公賣局菸酒試驗所檢驗字號,引起公賣局、民眾極大困擾。公賣局開春後,已向各地稅捐機關、公平會檢舉。
  • 小小米酒如何掀起千層浪?
    最近一連串的米酒風波把臺灣折騰得可真夠嗆。前不久是紅標米酒憑戶口本限量供應,造成百米搶購長龍,最近是接二連三的假米酒中毒事件。近日,臺灣彰化、雲林等地又傳出紅頭番鴨滯銷,鴨農血本無歸的消息。
  • 臺灣買米酒要持戶口本 在野黨抨擊當局再走回頭路
    一位買到米酒的婦人將米酒珍重地摟在懷裡。  近日,針對島內出現的搶購米酒風潮,臺灣當局50多年來首次推行物資配售政策。該政策規定,自11月20日起到12月31日,臺灣民眾購買米酒時必須持戶口本。每戶家庭成員在3人以下者可以購買3瓶米酒,3人以上可購買6瓶,但18歲以下的青少年不能計算在內,而且在年底前每戶居民只能獲得一次配售。一時間,米酒成了島內的熱門話題。  搶購米酒的風潮  對臺灣的家庭和餐飲業來說,米酒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佐料酒,臺灣全島約600萬家庭幾乎天天都少不了它,廚房裡放個三五瓶是很平常的事。
  • 假米酒害苦臺灣人
    長久以來,臺灣人因為普遍相信進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的觀念以及日常料理的烹煮習慣,對純釀米酒的使用量和需求量都相當大,全島約600萬家庭幾乎天天少不了它,廚房裡放個三五瓶是很平常的事。為為了配合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米酒的售價大幅調漲到100多元(新臺幣,下同;4元新臺幣約合1元人民幣),導致商家拼命囤積,民眾卻買不到米酒,最後演變成不得不憑身份證到公賣局排隊購買。就在這些事件的記憶仍然清晰之際近日又傳出米酒中毒事件,讓米酒再次走上臺灣報紙的頭條。
  • 臺灣味道:麻油雞有媽媽的味道 紅標米酒衍生政治學
    媽媽的味道 臺灣的味道  「這是全臺灣最好吃的麻油雞了吧。」「哈哈,你以前都在餐館吃的吧,那肯定不如自家煮的。」黃家大姑子娓娓道來:原來,麻油雞美味的秘訣,在於全酒——也就是一點水都不放,全部用酒烹煮。而市面上賣的麻油雞囿於成本,一般都要加水,味道自然打了折扣。一鍋好的麻油雞,上好的麻油、米酒、雞肉,缺一不可。
  • 臺灣奸商囤積米酒價值逾百億
    臺灣奸商囤積米酒價值逾百億 時間:2001-11-22 08:38   來源:   人民網香港11月21日電臺灣消息:臺灣「公賣局」採取「按戶配售」米酒政策,仍無法遏阻搶購米酒風潮。
  • 米酒談判慘敗 美豬會重蹈覆轍嗎?
    2005年臺灣菸酒工會聯盟向臺灣「立法院」提出「將米酒改為料理用酒,以料理用酒稅率課徵」一案,當時的蔡英文「立委」反對,她說「酒稅政策必須配合WTO規範,因此不宜將米酒列入料理用酒課稅。」   這風波一直等到換黨執政,「立委」盧秀燕等人於2009與2010年兩度提案,「行政院長」吳敦義要求臺當局「財政部」將米酒改以料理酒課稅,米酒才又降回25元。
  • 以米酒降價為例:馬當局重視島內民生問題
    據臺灣《中華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針對馬英九近日一再提到臺當局如何促使米酒大幅降價,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則聲言,降低米酒價格是應該做的事,"很多人不會把這個當做重大的政績"。這番話反映蔡英文"見不得別人好"的狹隘胸襟,更意味她不想把民生問題當成島內大事。
  • 臺灣驚現「奪命米酒」 毒源系催芽劑
    QQYY小編訊:據臺灣較新媒體報導,臺灣南投縣信義鄉村驚現「奪命米酒」,並導致前女友王美永等四人中毒死亡,而這「奪命米酒」的製造者正是該村村民朱明福。經法醫鑑定,米酒中的催芽劑正是死者致死的毒源,且估算出其添加量高達100毫升。
  • 臺灣假米酒追查:14個縣市查出米酒中甲醇超標
    中新網11月26日電 臺灣假米酒中毒事件持續擴大。島內各縣市「衛生局」昨天開始受理為民眾檢驗假酒,有14個縣市驗出甲醇超標的情況。  據統計,至昨天為止,全島已有21人因假酒中毒,其中11人已死亡。鑑於事態嚴重,島內多個縣市衛生部門從昨天起免費為民眾檢驗真假米酒。
  • 臺灣一周:陸生健保起風波 調整兩岸政策勢必行
    臺灣一周:陸生健保起風波 調整兩岸政策勢必行   民進黨民代吳秉叡上周有意提案修訂讓大陸學生納入臺灣健保,不料引發綠營內部矛盾。
  • 一家臺灣醫院引發的思考
    績效管理升級醫院品質一家臺灣醫院引發的思考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4-10-8 牟一  如何建立合理的公立醫院薪酬分配製度是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大話題,績效管理改革成為改革的重要切入點。歷經10年,這所由清華大學與華陽電業有限公司(臺塑關係企業)共同建立,由臺灣長庚醫院創始人王永慶捐贈的新模式公立醫院,即將敞開大門。  清華大學副秘書長、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總執行長王志華介紹,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將借鑑並參照臺灣長庚紀念醫院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並與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合作共建。
  • 英國《金融時報》指米酒配售顯示臺灣受入世衝擊
    英國《金融時報》指米酒配售顯示臺灣受入世衝擊 2001年11月21日 10:02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假米酒牽動臺灣人神經 已有11人因喝了假酒死亡
    圖:臺灣民眾對市場充斥假酒強烈不滿  香港消息 香港《大公報》昨天發表新聞綜述,時值冬令喝米酒旺季,然而民眾食用假米酒中毒事件在臺灣各地屢屢發生,繼去年11月期間因限量供應而導致的搶購米酒風潮之後,米酒再度牽動臺灣民眾憂鬱的神經:「給我一瓶真米酒,難道又是一個奢望?」  米酒,幾乎是臺灣民眾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 月子米酒是什麼 月子米酒和普通米酒的區別
    由於各地區的文化工藝不同,月子米酒釀製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月子米酒主要是用糯米和山泉水為原料釀製而成的,味道醇香美味。那麼月子米酒和普通米酒有什麼不同呢?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月子米酒和普通米酒的區別定義不同月子米酒水:米酒水,又稱月子米酒,顧名思義,就是米酒經過高溫蒸發,將其酒精成分蒸發掉,剩下的米酒液。米酒:米酒,又叫酒釀,甜酒。舊時叫「醴」。用糯米釀製,是中國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傳統的特產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