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指米酒配售顯示臺灣受入世衝擊

2020-12-19 中國臺灣網

英國《金融時報》指米酒配售顯示臺灣受入世衝擊

2001年11月21日 10:02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中國臺灣網11月21日消息 英國《金融時報》昨天報導臺灣規定以戶口簿配售米酒,這顯示臺灣受到加入世貿組織的衝擊。

  報導指出,雖然臺灣是亞洲比較開放的經濟體,但是一些仍待採行的步驟勢必會引起敏感的政治和社會變革;紅標米酒便是其中一個爭議問題。

  紅標米酒二十元新臺幣的售價長期以來一直吸引了低收入的飲酒者,以及喜歡以米酒入菜或食補的臺灣民眾。這種低價使得美國和歐洲聯盟一再要求臺灣在入會之後必須抬高米酒的稅金,使它的售價升高到每瓶超過一百元。臺灣當局曾在一九九九年試圖及早升高米酒價格,但遭民眾反對,現在的配售新辦法也只是企圖抵抗市場潮流的一種嘗試。

  報導說,「菸酒公賣局」勢必隨著臺灣加入世貿組織開放市場而受到衝擊,不過,真正最受打擊的卻可能是農業部門。這個部門在臺灣的經濟裡雖然只佔了GDP的不到百分之三,卻具有很大的政治和文化影響力,為當局不能忽視。(楊曉君)

相關焦點

  • 從臺灣米酒風波引發的思考
    主持人:現在臺灣對米酒實行配售制度是不是也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  小小米酒使中國臺北面臨入世的大挑戰,臺灣的菸酒公賣局勢必隨著入世開放市場而受到衝擊,不過臺灣有專家分析,真正最受衝擊的可能是農業部門。據臺灣農委會的評估,加入WTO將造成臺灣每年約2萬農民失業,2002年將有18000人到27000人的農業勞動力受到影響,到2004年受影響的農業勞動力將增加到46000人其中除部分可自行安頓或高齡退休外,多數需要協助就業。
  • 臺灣奸商囤積米酒價值逾百億
    臺灣奸商囤積米酒價值逾百億 時間:2001-11-22 08:38   來源:   人民網香港11月21日電臺灣消息:臺灣「公賣局」採取「按戶配售」米酒政策,仍無法遏阻搶購米酒風潮。
  • 臺灣民眾買米酒也憑戶口簿 每家每戶最多能買6瓶
    東方網11月20日消息:臺灣「菸酒公賣局」昨天宣布,即日起到12月31日,島內民眾到「公賣局」各銷售點購買紅標米酒時,必須憑戶口簿,而且每戶只能有一次購買機會,最多只可購買六瓶,購買後「公賣局」會在戶口簿上註記以防重複購買。  臺「公賣局長」朱正雄表示,這是元旦新制實施前的權宜之計,讓真正有需求的消費者能買到米酒。
  • 真假米酒醉倒臺灣
    ,稅不坑人人自坑 真假米酒 醉倒臺灣(記者 童清峰)原文提要 臺灣加入世貿組織後,米酒價格突然暴漲,造成假米酒充斥市場,甚至中毒致死案例,更有業者推出全球獨有的「自調米酒」,以規避過高稅賦,衝擊臺灣的製酒和飲酒文化。2
  • 臺灣買米酒要持戶口本 在野黨抨擊當局再走回頭路
    一位買到米酒的婦人將米酒珍重地摟在懷裡。  近日,針對島內出現的搶購米酒風潮,臺灣當局50多年來首次推行物資配售政策。該政策規定,自11月20日起到12月31日,臺灣民眾購買米酒時必須持戶口本。每戶家庭成員在3人以下者可以購買3瓶米酒,3人以上可購買6瓶,但18歲以下的青少年不能計算在內,而且在年底前每戶居民只能獲得一次配售。一時間,米酒成了島內的熱門話題。  搶購米酒的風潮  對臺灣的家庭和餐飲業來說,米酒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佐料酒,臺灣全島約600萬家庭幾乎天天都少不了它,廚房裡放個三五瓶是很平常的事。
  • 臺民眾買米酒要憑戶口簿 每家最多只能買6瓶
    中新網香港11月20日消息:臺北訊,臺灣「菸酒公賣局」昨天宣布,即日起到12月31日,島內民眾到「公賣局」各銷售點購買紅標米酒時,必須憑戶口簿,而且每戶只能有一次購買機會,最多只可購買六瓶,購買後「公賣局」會在戶口簿上註記以防重複購買。  臺「公賣局長」朱正雄表示,這是元旦新制實施前的權宜之計,讓真正有需求的消費者能買到米酒。
  • 臺灣又掀「米酒風波」
    長久以來,臺灣民眾因為普遍相信進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的觀念,所以對米酒有著特有的鐘愛,米酒在島內民眾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如同廚房裡的油、鹽、醬、醋一樣,是重要的烹飪佐料。最近發生的米酒風波,不但給島內民眾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不便,對臺灣的餐飲業也是一個不小的衝擊。
  • 英國《金融時報》2018年度中國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行
    英國《金融時報》2018年度中國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行 2018年10月26日,北京:由英國《金融時報》集團和FT中文網聯合主辦的英國
  • 英國金融時報:向東走,朝南看
    從事財經報導長達125年的英國金融時報集團對市場發出的信號嗅覺敏銳,在歐美經濟普遍不景氣的背景下,悄然把目光轉向亞洲和拉美,邁出了「向東走,朝南看」的步伐。 「向東走」:深耕亞洲市場 隨著亞洲的崛起,國際投資者紛紛把目光對準這個發展中的大洲。
  • 《金融時報》:民調顯示,絕大多數共和黨選民都是偏執狂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12月8日,《金融時報》發表了一篇評論性文章,對川普的支持者猛烈「開火」。文章將川普的支持者比作美國六十多年前的麥卡錫主義者,稱美國絕大多數的共和黨選民都是偏執狂。《金融時報》文章截圖為證明自己的觀點,文章引用了11月20日《經濟學人》雜誌及數據分析公司YouGov的一項民調。他們於11月15日至17日期間詢問了1500名美國選民,樣本數量根據美國社區調查的性別、年齡、種族等情況進行了加權處理。
  • 【環球財經】直擊新加坡股市:受英國疫情影響 海指22日下跌0.67%
    新華財經新加坡12月22日電(記者李曉渝)英國疫情及其相關的邊境封鎖消息打擊了市場情緒,22日海指繼續下跌。當天,富時海峽時報指數低開,開盤報2842.54點,上午在2840點附近震蕩,午休後海指突然跳水跌至2805點左右,隨後開始反彈,最終收跌0.67%,而前一交易日海指下跌0.09%。
  • 英國《金融時報》任命王豐為FT中文網總編輯
    王豐網易科技訊 2月25日消息,英國《金融時報》於今日宣布,任命王豐為FT中文網總編輯,並將於四月正式上任。王豐將與張延(Tracy Zhang)均向英國《金融時報》以及職業教育業務亞洲出版人麥安琪匯報。麥安琪(Angela Mackay)表示:「我很高興歡迎王豐加入FT中文網。他在藉助電子平臺拓展新聞採編內容方面富有很好的經驗,這將成為我們繼續發展FT中文網業務以及擴大讀者基礎的重要資源。」
  • 受臺灣「少子化」衝擊 大學要減招
    (資料照片)   本報電 據《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少子化」衝擊大學招生,教育當局日前宣布大學本科、碩博士班將全面減招,推估10年內大幅減招13萬人。   馬英九日前在「大專校長會議」上指出,「大學整並是非走不可的路」。
  • 假米酒害苦臺灣人
    長久以來,臺灣人因為普遍相信進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的觀念以及日常料理的烹煮習慣,對純釀米酒的使用量和需求量都相當大,全島約600萬家庭幾乎天天少不了它,廚房裡放個三五瓶是很平常的事。為為了配合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米酒的售價大幅調漲到100多元(新臺幣,下同;4元新臺幣約合1元人民幣),導致商家拼命囤積,民眾卻買不到米酒,最後演變成不得不憑身份證到公賣局排隊購買。就在這些事件的記憶仍然清晰之際近日又傳出米酒中毒事件,讓米酒再次走上臺灣報紙的頭條。
  • 2021《金融時報》全球MBA排名,英國多家名校上榜
    近期,英國《金融時報》(FT)發布了2021全球MBA排名。本次排名,共有143所學校參加,是MBA專業擇校的重要參考之一。本次所有參與的學校均符合英國《金融時報》的評選標準,包括獲得Equis或AACSB的認可。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由於新冠疫情中斷了數據收集,導致包括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和沃頓商學院在內的許多美國學校暫停參與。
  • 易綱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IMF應利用SDR應對新冠疫情
    易綱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IMF應利用SDR應對新冠疫情 易綱/中國人民銀行網站 2020-07-16 20:29
  • 創新奇智榮獲「英國《金融時報》2020年度中國創新企業」
    (原標題:創新奇智榮獲「英國《金融時報》2020年度中國創新企業」)
  • 臺灣味道:麻油雞有媽媽的味道 紅標米酒衍生政治學
    媽媽的味道 臺灣的味道  「這是全臺灣最好吃的麻油雞了吧。」「哈哈,你以前都在餐館吃的吧,那肯定不如自家煮的。」黃家大姑子娓娓道來:原來,麻油雞美味的秘訣,在於全酒——也就是一點水都不放,全部用酒烹煮。而市面上賣的麻油雞囿於成本,一般都要加水,味道自然打了折扣。一鍋好的麻油雞,上好的麻油、米酒、雞肉,缺一不可。
  • 【每日外刊分享】0904英國衛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泰晤士報、波士頓全球、洛杉磯時報、今日美國
    日更新,因安全策略,請在公眾號回復0708即可得到連結紐約時報及國際版、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泰晤士報、洛杉磯時報、今日美國、華盛頓郵報、6號的衛報、波士頓全球7.7更新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泰晤士報、金融時報、新科學家、今日美國、波士頓全球。
  • 2019英國「金融時報」全球管理學碩士排行榜!
    2019年10月27日,英國《金融時報》(FT)公布了2019年度全球管理學碩士排行榜,這是該細分領域最權威的世界排名之一!一起看看吧!排名規則2019年的金融時報管理學碩士排名,共有119所大學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