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很多時候會聽到「死馬當活馬醫」這個話,而其出現的「場景」多數是不夠「理想」的,因此也造成對這個話的理解是貶義成分居多。
筆者好奇,專門查了一下百度百科,該詞最早出於宋代集成的《宏智禪師廣錄》第一卷:「若恁麼會去,許爾有安樂分,其或未然不免作死馬醫去也。」照著這個使用的語境來看,說這個話的時候,更多展現的應當是積極和樂觀的成分,因此筆者以為,這話應該是十足的一個褒義詞,用句時髦的話來說,「滿滿的正能量」蘊含在這句話裡邊。
回到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認真想想,有哪些時候,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曾經抱著這樣一種心態去處理日常事務?我們不妨再粘貼一下對該話的兩種解釋,其一:比喻明知事情已經無可救藥,仍然抱萬一希望,積極挽救。也泛指做最後的嘗試。其二:表示已經做好最壞打算,姑且放手一試,就算是出現最壞結果,也早有心理準備了。對比這兩種解釋,反觀現實中的我們,恐怕更多的是抱著「算了,就這樣吧」的一種接近放棄的心態。
事實上,對這個詞的理解,放在最近一年新冠「橫行」的時間段裡,尤其值得深思。今時今日,不用更多的詞來形容,也不用更多的「擺事實」和「舉例子」,所謂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已然呈現在我們每個人的面前。面對「滄海橫流」,幾乎我們每個人都會感覺到,身處這個歷史劇變的當口上,其對於每個人所產生的影響。以前我們經常說,管他什麼樣的國際局勢,管他誰當總統,對我們普通老百姓能有啥影響?今天的現實剛好告訴大家,有沒有影響?肯定有,而且還不小。恰恰在這樣一個大「語境」下,我們想到「死馬當活馬醫」,才會覺得這話留給後世人是多麼的重要。
情況就這麼個情況,怎麼辦?是坐以待斃,還是抱怨觀望,抑或是尋找機會爭取突破?筆者以為,不管你行不行,也不管你能不能,坐以待斃和抱怨觀望都是不可取的,無異於「等死」,起碼不好的結果已經是可想而知的;唯有行動,當然不是盲目亂動,才有可能讓你在「身處亂世」而出「英雄」,這個結果是沒人知道的,也談不上誰會預料到,哪怕我們真的拿「死馬當活馬醫」,也總會成為自己的「英雄」!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時刻準備著,合理做好應對預案,不管面對什麼程度的「巨變」,我想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充分應付,不至於「丟盔卸甲」而一敗塗地。說到這,令我想起前些年接受培訓時導師說過的一句話,頗合這樣的一個歷史時段,「前進過程中向左轉,向右轉,都不怕,唯一的就是不能亂踩剎車」。
「死馬當活馬醫」是一種行動,它是積極的,是樂觀的,更是向上的;它是一種魄力,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擔當。無論我們身處企業,還是其他什麼組織,每個成員都有這種「死馬當活馬醫」的心理預期,都有這種擔當,那這樣的企業和組織,就是充滿希望的,並終將是可以長存的。
於此,筆者大力呼籲,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信念和精神,小夥伴兒們奮勇前進吧!
歲在庚子臘八後兩日初稿於羊城倚雙園小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