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天才韓信,被宮女用竹竿捅死,留下兩個成語流傳至今
韓信在我國歷史上可是一個了不起的、露足了面的人物,他是幫助劉邦打敗項羽,取得漢朝天下的重要功臣,也是影響歷史的重要人物。流傳後世的與韓信有關的成語、俗語就多達80多個,這些成語、俗語跨越2000年的歷史時空,仍然流傳在現代人的口中,如:淮陰少年、千金一飯、漢中高對、解衣推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韓信將兵,多多益善、鋒不可擋、獨當一面、半渡而擊、背水一戰、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戰無不勝、以德報怨、偽遊雲夢、能屈能伸等。
韓信是我國古代傑出的軍事家,一代名將,早年窮困受辱;先追隨項梁、項羽,未被重用,後轉投劉邦麾下,幾經曲折,拜為大將,得展其才,輔助劉邦平定天下,建立了赫赫戰功;韓信功高威盛,與劉邦的矛盾日益尖銳,劉邦對韓信的懷疑和顧忌日益加深。
在楚漢戰爭時期,當韓信在北線破魏平趙、收燕伐齊時,劉邦為安撫韓信,便設虛職,封他為齊王。劉邦消滅項羽後,見天下已定,即將韓信改封為楚王,這對韓信來說,是被貶了。
後來有人密告韓信收留了楚將鍾離昧,有蓄意謀反之心。這為劉邦懲罰韓信提供了口實,便令韓信交出鍾離昧,但韓信認為自己光明磊落,沒有理睬。
劉邦大怒,想發兵徵討,但又苦於不是韓信的對手,就採納了謀士陳平的計策,以「偽遊雲夢」為名準備突襲韓信。
此時的韓信,也確實想見一下快到楚國的劉邦,又怕被擒,有人就獻計說,可殺掉鍾離昧再去見劉邦,劉邦必定高興,韓信就將此事告訴了鍾離昧,以便商議對策。鍾離昧頓感大禍臨頭,就自殺身亡。韓信無奈地帶著鍾離昧的首級去謁見劉邦。劉邦便令武士把韓信捆綁起來,放在隨從皇帝的副車上。
到了這一步,韓信也只能仰天長嘆道:「看來真如人們所言『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今天下已定,我等就該殉葬!」 可劉邦哪裡還聽這些?就以「有人告你謀反」之名,讓人給韓信戴上械具,將其帶回洛陽,實施軟禁。
後來,劉邦因為查無實據,便將韓信由楚王降為淮陰侯,但仍控制在京城。韓信深知劉邦嫉恨他的才能,就謊稱有病而不上任。
公元前197年,陽夏侯陳豨舉兵謀反,自立為王。劉邦親率大軍前去徵討。韓信推脫自己有病在身,沒有一同前往。實際上,此時的韓信對劉邦已經徹底絕望,認為自己早晚要死在劉邦之手,如其坐以待斃,還不如主動出擊。於是,他暗中與陳豨秘密約定,由韓信做內應,準備在某一天深夜假傳聖旨,釋放囚在牢裡的所有奴隸和犯人,利用這些人,發動「暴亂」,殺掉呂后和皇太子,這樣,在前線的劉邦就會因「老窩」發生變故無心打仗,陳豨便可趁機打敗漢軍。
韓信門下舍人曾因得罪韓信,被囚準備處死。舍人的弟弟上書,將韓信打算謀反之事告之呂后。呂后聞之大慌,與蕭何秘密商議,由蕭何出面,設計騙韓信入宮到長樂殿。呂后一見韓信,便喝令刀斧手將韓信綁翻在地。因韓信有功,劉邦曾給其不死的承諾:即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兵器不死。蕭何又獻策,據說是用麻袋困著韓信,拉到長樂宮的鐘室,把竹竿削尖了,一通亂刺把韓信扎死。
至此,韓信的人生結局可以用兩個成語來概括,一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是「鍾室之禍」。想當年,蕭何月下追韓信,親手將韓信捧上神壇,如今又親手將他埋葬。而「鍾室之禍」更像是對韓信命運的惋惜,本可以三分天下,本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卻因為功高震主而功敗垂成,實在是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