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毀掉孩子的第一殺手是孩子父親回家後不參與小孩的教育

2020-09-06 勤哥育兒

根據中國家庭教育親子陪伴白皮書發布的信息報告數據,超過55%的家庭是母親陪伴孩子。而有很多父親陪孩子的家庭,只佔12.6%,較短的時間陪伴孩子是每天2.9小時。

也許有時候有些父親會說:忙!

然而,在歐巴馬競選總統期間, 沒有錯過一次家長會。成為總統後,歐巴馬堅持每天晚上和孩子們一起吃飯,耐心地在向孩子們提問題,並積極參加學校的親子活動。你難道會比一個國家的總統還忙嗎?

很多時候,忙碌不應該成為孩子沒有父親陪伴的藉口,也不應該成為你忽視家庭教育的理由。此外,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哈伯特 曾經也說過:「一個好父親可以打過一百個好老師。」

一些研究證實,在父親的積極參與陪同下,孩子往往會變得更好更加的優秀好。所以,父親們,請放下你們的手機,放下你們的藉口。為了孩子教育的發展,我們孩子們真的需要你!

那麼,在父親參與育兒的家庭中,孩子在哪些方面會更好呢?

1.父親參與教育的孩子會更聰明

最近在美國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父親與較大的孩子互動時智商較高,孩子們會得到更好的學習效果,這讓孩子們能更容易在社會上取得成功。教育研究專家還認為,父親在教育孩子的學習方面有更強的目的性,更容易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2.孩子的父親與教育,孩子會更有勇氣

在性格訓練中,父親更能培養孩子獨立、果斷、勇敢和敢於冒險性格。

3。父親參與教育孩子,孩子們邏輯能力更強

母親大多情緒化,父親大多理性化。根據相關研究,父親對孩子的能力和數理邏輯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與父親相處融洽的孩子通常數學學得很好。

4.父親參與教育的兒童性別認同感特強

通過家長在教育上的合作,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男性和女性的含義,使不同性別的孩子有更健康的社會角色,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性別,並呈現出相應的 性別結構特徵。



5。父親參與教育的孩子更有創造力

在教育過程中,父親往往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手和大腦進行演示,這有利於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足夠的父愛和陪伴,讓孩子充分認識到安全實驗的意義,並擁有超強的創造力。

6.父親參與教育的孩子少走彎路

父親的角色,通常代表統治,是掌權的。教育意味著父親帶領他們的孩子,他們經常知道如何遵守規則和尊重權威,這樣他們就可以少走彎路。

7.父親參與教育的孩子更懂堅持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父親是一個教育孩子並為他們指出通向世界之路的人。

根據這項研究,當孩子的生活發生很大變化時,他們更容易想到他們的父親,而父親是他們的精神力量,這使他們更加執著。

8.父親參與教育孩子更負責任的

因為他的父親通常是家庭的支柱,所以當孩子們和父親聯繫時,孩子更容易培養出責任感。

9、父親參與教育的孩子更具可能性

一般來說,媽媽在家做家務。如果 父親主動分擔家務,孩子更容易擺脫世俗思維的束縛,挑戰普通人在教育未來職業生涯管理中不敢挑戰 崗位或任務,從而獲得自己生活中的各種因素。

10.父親參與教育的孩子是幸福的



一些調查顯示,父親參與度與家庭快樂成正比。父親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和家庭服務,會減輕其他伴侶的負擔,夫妻會相互理解,關係融洽,這將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對於孩子成長來說,整個家庭處於一個積極的良性循環中,孩子們會更容易感到溫暖和快樂。

總之,一個孩子在父親的保護下接受教育和成長是極其幸運的。

親愛的友友們,你們孩子的教育身為孩子父親的他們,參與了孩子的教育了嗎??




相關焦點

  • 毀掉孩子童年的第一殺手,不是離婚或打罵,是父母回家後這個動作
    導讀:毀掉孩子童年的第一殺手,不是離婚或打罵,是父母回家後這個動作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毀掉孩子童年的第一殺手,不是離婚或打罵,是父母回家後這個動作!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李玫瑾曾說:「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曾發布過這樣一則海報:第一個孩子手裡拿著一張30分的卷子,看的出來,孩子神情緊張,比較膽小,身上可這父母對他說的話:「你腦子讓豬吃了嗎?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中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孩子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曾經那個泰國男孩,只因父親的一句「有種你就別活」,轉身的瞬間,兒子拿起父親放在桌子上的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因為表面的傷痕是可以看得見的,而內心的傷害是無形的。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正如一位教授在《中毒的父母》這本書中說的:「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說一些惡毒的話,長大後出現犯罪的概率是很大的。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因為表面的傷痕是可以看得見的,而內心的傷害是無形的。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正如一位教授在《中毒的父母》這本書中說的:「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說一些惡毒的話,長大後出現犯罪的概率是很大的。第57屆坎城國際創意節銀獎作品《語言暴力》,就是一個證明。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因為表面的傷痕是可以看得見的,而內心的傷害是無形的。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正如一位教授在《中毒的父母》這本書中說的:「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說一些惡毒的話,長大後出現犯罪的概率是很大的。第57屆坎城國際創意節銀獎作品《語言暴力》,就是一個證明。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 宏鳴先生說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既不是遊戲,也不是貪玩,而是......
    」而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卻有著絕對的語言天賦。幾米曾說過:「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喜歡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因為表面的傷痕是可以看得見的,而內心的傷害是無形的。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語言暴力!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因為表面的傷痕是可以看得見的,而內心的傷害是無形的。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正如一位教授在《中毒的父母》這本書中說的:「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說一些惡毒的話,長大後出現犯罪的概率是很大的。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因為表面的傷痕是可以看得見的,而內心的傷害是無形的。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摧毀了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是孩子心中的神,孩子對父母說的任何話都信以為真。正如一位教授在《中毒的父母》這本書中說的:「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而是......
    這裡是親情的叮囑,每二四六更新教育孩子的知識,如果喜歡請點個關注吧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難咎其責的責任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 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而自卑,暴躁,冷酷,沉默寡言是最為常見的語言創傷後遺症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手機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毀掉孩子一生的,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2019年4月17日晚10時左右,一名17歲的孩子,在途徑盧浦大橋時,與父母發生爭執,孩子立馬下車從橋上跳下去,鮮活的生命在5秒之內就沒了。2017年1月27日,那天正好是大年三十,雲南鎮雄15歲的小孩,因忍不了父親的咄咄逼人,選擇服農藥自殺。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的從來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天賦」
    文/好奇的萌娃控我們經常用學習成績、性格開朗、樂觀積極向上、懂事、孝順這些道德品質來評定一個孩子的好壞,那麼是什麼因素影響孩子這些特徵呢?經常聽說遊戲毀了孩子,讓孩子變懶惰、變陰鬱、變得不愛學習,但其實學習從來不是毀掉孩子的第一大「殺手」,跟父母的「語言天賦」比簡直輕如鴻毛。
  • 別讓你「自以為是」的教育,毀掉孩子的一生
    別讓你「自以為是」的教育,毀掉孩子的一生文:高能能1文學院的老師在課堂上給大家分享了一件最近親身經歷的事兒:鄰居家孩子媽媽來請教她,怎麼才能讓孩子寫好作文呢?老師想了想,說:「如果真得覺得自己教不了孩子,那就不要輕易幹涉吧」2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中國這些當家長的真的充分展現了人類」好為人師」的屬性特徵。這件事,孟子他老人家三百多年前就告誡過我們,「人之忌,在好為人師」(《孟子·離婁上》)做人哪,最大的忌諱,就是喜歡當別人的老師!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手機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這種「懲罰方式」,雖然沒有造成身體上的傷痕,但孩子的心靈早已被傷得千瘡百孔。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手機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曾發布過這樣一則海報。三個孩子,均被脫掉了上衣。身上畫滿了父母對他們的「言語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