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住酒店集團日前發布了旗下全新中檔酒店品牌「漫心」,中檔酒店市場競爭再添一員。
實際上,漫心並不是一個全新的酒店品牌,此前一直定位於度假型酒店,全國的兩家門店分別位於上海崇明和雲南的香格裡拉。
根據它的選址和名字「漫心」,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家定位於浪漫主義特色的旅遊度假型酒店。而此次華住集團助力「漫心」的轉型升級,不僅是順應了當前中檔酒店市場的競爭潮流,也顯示了華住布局細分中檔市場的策略。
我們可以看到,華住集團旗下並不缺實力強勁的中檔酒店品牌。例如具有極簡主義東方氣質的全季酒店、提供星級品質和特色服務的星程。和雅高合作後,旗下的中檔酒店品牌又多了國際化和本地特色相融合的美居和宜必思尚品,以及最近全資收購的本土設計型酒店——桔子水晶。至此,華住已基本布局完成了相對比較豐富的中檔酒店產品矩陣。
根據財報,過去一年華住集團利潤顯著增長,很大一部分也是得益於中檔酒店的戰略布局。2016RevPAR(每間可供出租客房收入)為157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而錦江和鉑濤的RevPAR分別為128.34元和114.99元,均低於華住的平均水平。
消費升級所帶來的酒店市場紅利已經十分明顯,各家均在布局中檔酒店市場。
首旅和如家合併後,公布了首份財報,未來將要發力中檔酒店市場;七天酒店的母公司鉑濤,被錦江收購後,也開展了與高端酒店品牌合作的路線。
華住集團通過一系列資本整合和運作,已基本完成了中檔酒店矩陣的布局,而接下來的重點則是深耕各個細分市場,在中檔酒店品牌形成集中效應前,先人一步,佔據市場。
這也是為何華住要致力於旗下的「漫心」品牌轉型升級。全季酒店已經是華住旗下相對成熟的品牌,2015年到2016年間開店速度也非常快,極簡主義的設計風格迎合了一部分商旅人士的審美需求。桔子酒店剛剛收入囊中,資源整合需要一段時間,個性化的設計風格吸引的是追求新鮮的年輕消費群體。星程是不實行品牌標準的特許經營品牌,美居和宜必思是雅高的品牌。而具有混搭和趣味性的自有品牌「漫心」對於華住來說,更加具有想像的空間。
華住此次將漫心從度假型酒店向都會型酒店的轉型升級,不僅豐富了自身中檔酒店的產品線,形成差異化競爭,還可以藉助華住本身的資本運作力量,將漫心的運作模式進行規模化複製生產,填補都市中對這一類度假型酒店的需求空缺。
漫心品牌CEO曹娟向媒體透露,漫心目前有10家店在建設,與早期選址在旅遊景區不同,此次轉型升級後,新店的選址主要在發達城市的主流位置,且周圍有完善的餐飲和商業配套設施的地區。漫心也將利用周邊配套的基礎設施來充分發揮自身的酒店優勢。與其他中檔酒店注重居住的舒適度不同,漫心品牌打造的重點在於營造一段特別的「人生體驗」,秉持了做旅遊度假酒店時的經營邏輯,以此來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根據研究報告,都市中多樣化的酒店消費需求是客觀存在的。根據全球地產服務公司高力國際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國旅遊發展近幾年開始轉向國內市場,如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酒店的投資重心也投向了一二線城市的中高端板塊,未來一些重點城市將新增大量客房。這為中檔酒店市場的細分帶來了可能性。
中檔酒店的戰局剛剛打響,細分市場的競爭就已經悄然進行了。「未來十年,中端酒店將像過去經濟型酒店一樣,席捲中國酒店業,把行業重新洗牌。」華住創始人季琦曾在公開場合這樣表示。
酒店升級已經成為一種共識,而結束了原始的資源整合、快速擴張時代,細分市場的深耕,軟體設施的完善,經營理念的升級等或將成為未來競爭的關鍵。